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落实各级党委部署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需要得到不断的提高,在阐明高校辅导员整体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基本内涵及分析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提高高校輔导员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教师队伍素质 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当代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蓬勃发展,部分高校越来越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快速发展。同时,我国高校通过学术交流和分享实践经验,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我国整体教学管理业务能力培养水平方面,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学术选拔和人才培养。教育部计划要求,高校启动五年计划招生行动,至少每年培养100名高级教育辅导员,因此,高校继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想理论政治素质教育和对工作领导能力、职业道德服务能力、社会工作责任感等培养。
一、高校思政辅导员们在队伍中的整体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队伍缺乏系统理论培训
高校辅导员的全称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根本政治工作任务是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校辅导员队伍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文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系统性学习,高校辅导员队伍只有全副武装,才能在关键时刻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履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责。高校辅导员大多数不是思政教育专业人才,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很少有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虽然大多数辅导员都希望通过培训、网络学习、数据获取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能力,但辅导员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提高,此外,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辅导员专业,也没有为高校输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因此,辅导员即使成为专家,也是“自学成才”,难以形成规模庞大、可持续稳定的工作团队。
(二)职业认同感不足,推进辅导员职业化
首先要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认同感,然而,高校辅导员队伍大多是非思政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对其职业生涯的深入研究,因此,要培养一支有责任心、能力强、素质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首先要解决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责任感问题。
(三)定位不清,职责不明
环境的变化和角色定位的偏差,使得高校辅导员在职业信念、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落后于角色预期,从而导致角色冲突,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种是注重学生的行政事务。辅导员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肯定不好,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应该由辅导员来管理,导致辅导员工作过于琐碎繁重,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保姆”,以及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职责不清。
(四)缺乏队伍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意识不足,和高校体制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成为高校媒体关注的争论焦点之一,随着高校教育时代的不断变化,教育服务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队伍建设,已逐渐成为当前高校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要尽快开始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模块化。但从现状分析来看,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并没有完全具备高校辅导员应该要具备的各项核心业务能力,其次,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薪酬、发展空间都远远不如专职辅导教师,群众认同度相对不强,这一点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建设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缺乏竞争平台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在竞争的平台,还在于缺乏专业化的教学素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日常工作管理绩效的具体评价,往往具有相对的高度主观性,也很难客观、全面地通过每年高校学生绩效评价项目,来准确衡量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日常工作管理绩效。一旦高校发生学生心理突发事件和社会突发事件,高校辅导员队伍将需要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责任,势必严重挫伤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在此之前,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各种激励机制措施逐步得到加强,包括高校职称评价激励,由于目前缺乏科学的职称评价衡量标准,以及公平的职业发展评价平台,难以科学准确评价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激励机制措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合理的职业规范,促进公平竞争,完善职业激励机制,引导高校辅导员队伍进行专业化水平建设,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社会影响下,西方社会国家主义指导思想,还没有真正深入实际渗透到当代我国高校教育领域中,市场经济的快速繁荣发展,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相互影响并存,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带来了一种社会享乐主义和损人利己主义,这些都是主观消极因素的综合存在。这些不利因素的长期存在,会直接严重影响,并最终涉及关系到,高校辅导员队伍对学生综合辅导心理素质,以及高校学生的长期职业生涯发展,随之产生的不利因素影响,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受消极情绪的直接因素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有效管理解决,使高校学生的整体辅导心理上,会同时出现各种心理消极情绪,如缺乏辅导工作上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管理工作效率等。这种特殊心理素质消极情绪的普遍存在,由于我国现有高校辅导队伍管理工作内部管理制度的不逐步完善,以及自身的各种特殊心理消极情绪原因,如高校教育辅导员管理队伍内部管理工作的“转型”,也很有可能仅仅只是一个“跳板”,这并不是真正切实存在扎根于高校教育辅导员队伍内部工作管理制度的一种特殊社会责任感。
(二)客观因素
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管理体制不科学,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管理体制虽在不断完善,但在管理总体上基本弥补了,我国现有的高校专业工作人员队伍管理体制,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技术业务培训、理论水平学习、职称评定和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水平等各个方面,还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重要的体制缺陷。其次,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机制,直接影响关系到高校辅导员队伍,进行组织管理的综合水平能力的发挥,建立严格的队伍工作管理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机制,有助于充分明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基本岗位职责,以及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岗位责任,明确的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充分调动高校辅导作队伍在整体发展中的服务积极性。因此,要不断逐步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服务质量和综合工作管理能力,必须尽快组织探索并研究建立合理的服务保障机制,应从加快建立高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高校舆论监督等方面,继续进行有效的监督舆论引导,为高校辅导员队伍改革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激励政策和其他相关制度上的保障措施。 三、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综合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科研意识
隨着新形势的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仅凭传统经验很难处理这些复杂的问题,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辅导员,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通过学习实践,深入思考日常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理念,此外,高校辅导员队伍要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概念的提炼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新问题。
(二)调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培养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突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社会主体地位,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其内在驱动因素,既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良好发展提升的重要关键因素,也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事业发展的内在前进动力和长期发展动力。因此,高校学生有着不同工作兴趣、理想和职业追求,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更需要主动寻求发展、勇于创新,树立一种高度的职业道德理想,为高校学生量身解决实际问题,帮助高校学生追求进步,不断实现理想的精神,增强自我成长的内在前进动力,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要自觉充分利用高校和国家教育工作中,大力提供的教育平台和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并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明确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实是用来规划人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工作过程,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和自己所在城市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准确定位自己,并为自己量身制定一个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成长路径,并进行准确定位。其次,高校辅导员队伍应正确树立长期的辅导愿景,合理的进行自我价值评价和自我评价辅导方法,结论是应根据来自学生、同事和学校各级领导的共同意见评价,合理正确评价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最后,在明确培养目标后,根据自身职业专长和发展趋势,不断进取,努力培养成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教育领域的优秀专家。
四、结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始终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因此,建立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管理能力辅导员培训队伍势在必行,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管理能力,不仅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有赖于高校领导干部人事聘用制度管理改革的不断推入深化,以及学校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业知识、实践操作为理论支撑的优秀高校辅导员队伍,才能有效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以后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秋芳.从“立德树人”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J].教育现代化,2019,6(85):162-163.
[2]王庆材,齐宪磊,胡春龙,张会,张晓文.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03):28-3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教师队伍素质 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当代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蓬勃发展,部分高校越来越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快速发展。同时,我国高校通过学术交流和分享实践经验,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我国整体教学管理业务能力培养水平方面,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学术选拔和人才培养。教育部计划要求,高校启动五年计划招生行动,至少每年培养100名高级教育辅导员,因此,高校继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想理论政治素质教育和对工作领导能力、职业道德服务能力、社会工作责任感等培养。
一、高校思政辅导员们在队伍中的整体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队伍缺乏系统理论培训
高校辅导员的全称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根本政治工作任务是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校辅导员队伍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文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系统性学习,高校辅导员队伍只有全副武装,才能在关键时刻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履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责。高校辅导员大多数不是思政教育专业人才,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很少有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虽然大多数辅导员都希望通过培训、网络学习、数据获取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能力,但辅导员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提高,此外,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辅导员专业,也没有为高校输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因此,辅导员即使成为专家,也是“自学成才”,难以形成规模庞大、可持续稳定的工作团队。
(二)职业认同感不足,推进辅导员职业化
首先要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认同感,然而,高校辅导员队伍大多是非思政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对其职业生涯的深入研究,因此,要培养一支有责任心、能力强、素质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首先要解决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责任感问题。
(三)定位不清,职责不明
环境的变化和角色定位的偏差,使得高校辅导员在职业信念、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落后于角色预期,从而导致角色冲突,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种是注重学生的行政事务。辅导员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肯定不好,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应该由辅导员来管理,导致辅导员工作过于琐碎繁重,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保姆”,以及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职责不清。
(四)缺乏队伍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意识不足,和高校体制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成为高校媒体关注的争论焦点之一,随着高校教育时代的不断变化,教育服务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队伍建设,已逐渐成为当前高校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要尽快开始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模块化。但从现状分析来看,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并没有完全具备高校辅导员应该要具备的各项核心业务能力,其次,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薪酬、发展空间都远远不如专职辅导教师,群众认同度相对不强,这一点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建设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缺乏竞争平台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在竞争的平台,还在于缺乏专业化的教学素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日常工作管理绩效的具体评价,往往具有相对的高度主观性,也很难客观、全面地通过每年高校学生绩效评价项目,来准确衡量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日常工作管理绩效。一旦高校发生学生心理突发事件和社会突发事件,高校辅导员队伍将需要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责任,势必严重挫伤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在此之前,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各种激励机制措施逐步得到加强,包括高校职称评价激励,由于目前缺乏科学的职称评价衡量标准,以及公平的职业发展评价平台,难以科学准确评价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激励机制措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合理的职业规范,促进公平竞争,完善职业激励机制,引导高校辅导员队伍进行专业化水平建设,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社会影响下,西方社会国家主义指导思想,还没有真正深入实际渗透到当代我国高校教育领域中,市场经济的快速繁荣发展,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相互影响并存,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带来了一种社会享乐主义和损人利己主义,这些都是主观消极因素的综合存在。这些不利因素的长期存在,会直接严重影响,并最终涉及关系到,高校辅导员队伍对学生综合辅导心理素质,以及高校学生的长期职业生涯发展,随之产生的不利因素影响,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受消极情绪的直接因素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有效管理解决,使高校学生的整体辅导心理上,会同时出现各种心理消极情绪,如缺乏辅导工作上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管理工作效率等。这种特殊心理素质消极情绪的普遍存在,由于我国现有高校辅导队伍管理工作内部管理制度的不逐步完善,以及自身的各种特殊心理消极情绪原因,如高校教育辅导员管理队伍内部管理工作的“转型”,也很有可能仅仅只是一个“跳板”,这并不是真正切实存在扎根于高校教育辅导员队伍内部工作管理制度的一种特殊社会责任感。
(二)客观因素
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管理体制不科学,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管理体制虽在不断完善,但在管理总体上基本弥补了,我国现有的高校专业工作人员队伍管理体制,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技术业务培训、理论水平学习、职称评定和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水平等各个方面,还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重要的体制缺陷。其次,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机制,直接影响关系到高校辅导员队伍,进行组织管理的综合水平能力的发挥,建立严格的队伍工作管理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机制,有助于充分明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基本岗位职责,以及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岗位责任,明确的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充分调动高校辅导作队伍在整体发展中的服务积极性。因此,要不断逐步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服务质量和综合工作管理能力,必须尽快组织探索并研究建立合理的服务保障机制,应从加快建立高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高校舆论监督等方面,继续进行有效的监督舆论引导,为高校辅导员队伍改革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激励政策和其他相关制度上的保障措施。 三、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综合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科研意识
隨着新形势的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仅凭传统经验很难处理这些复杂的问题,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辅导员,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通过学习实践,深入思考日常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理念,此外,高校辅导员队伍要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概念的提炼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新问题。
(二)调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培养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突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社会主体地位,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其内在驱动因素,既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良好发展提升的重要关键因素,也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事业发展的内在前进动力和长期发展动力。因此,高校学生有着不同工作兴趣、理想和职业追求,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更需要主动寻求发展、勇于创新,树立一种高度的职业道德理想,为高校学生量身解决实际问题,帮助高校学生追求进步,不断实现理想的精神,增强自我成长的内在前进动力,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要自觉充分利用高校和国家教育工作中,大力提供的教育平台和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并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明确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实是用来规划人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工作过程,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和自己所在城市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准确定位自己,并为自己量身制定一个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成长路径,并进行准确定位。其次,高校辅导员队伍应正确树立长期的辅导愿景,合理的进行自我价值评价和自我评价辅导方法,结论是应根据来自学生、同事和学校各级领导的共同意见评价,合理正确评价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最后,在明确培养目标后,根据自身职业专长和发展趋势,不断进取,努力培养成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教育领域的优秀专家。
四、结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始终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因此,建立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管理能力辅导员培训队伍势在必行,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管理能力,不仅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有赖于高校领导干部人事聘用制度管理改革的不断推入深化,以及学校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业知识、实践操作为理论支撑的优秀高校辅导员队伍,才能有效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以后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秋芳.从“立德树人”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J].教育现代化,2019,6(85):162-163.
[2]王庆材,齐宪磊,胡春龙,张会,张晓文.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0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