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课程观下高职院校实施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培养模式为导向,结合体育大课程观论析了体质健康是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物质基础,并决定了高职体育的“职业人素质”培育功能。提出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载体优化并体育课程设置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大课程观 高职院校 体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Ways of Optimizing Implement of "National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Under Big Sports Course View
  HU Haixu, WU Yunming, GU Haiyong
  (Sports Department, Nanjing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15)
  AbstractThis article with the guid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raining mode of"work-learning integrated", combined with sports curriculum view, analyzes that the physical health is the material base of higher vocational P.E. teaching goals, and it determine the sports "voc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quality" breeding function. Raises using "National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as the carrier to optimize essential way of Sports curriculum .
  Key wordsbig course view;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s
  
  1 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专业特色与任务概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其他类高校的首要特征之一即为“工学结合”。所谓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围绕职业需要,根据各种教材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形成特定的“职业人”素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体育作为全体学生必修教材,占据学生三分之二的学业时间,对学生的影响相对深刻。因此,高职学校体育的任务是在关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生涯需要,发展学生生存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职业发展素养,更注重伴随职业生涯特性下的终身体育观,为职业做准备相匹配的锻炼习惯和锻炼能力。
  
  2 高职体育大课程观的理论框架
  
  所谓体育大课程观就是把学生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与体育健康有关的内容都作为体育课程的内容,以人为本,全面把握,系统安排,使各种体育课程内容相互衔接,互相促进。通过对学生体育生活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干预,既能发挥各种课程独特的教育功能,又能形成合力,从而发挥体育显性育人和隐性育人的功能,有效地保障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认识和把握体育大课程观要抓住体育大课程观的特点。首先,体育大课程观的全面性。它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空间上,体育大课程观要求学校体育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不同需要拓展体育课程,丰富体育活动。其次,体育大课程观的过程性。它不仅重视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在现有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完善过程中细致把握,创新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考虑学生终身体育的需要,建设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课程体系。因此,在时间上,体育大课程观要求学校体育要考虑到学生迫切需要和长远发展需要构建体育课程体系。
  
  3 实施《标准》的体育大课程观途径
  
  《标准》内容涉及到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运动能力指标。以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项目为主。依据大课程体育观构建体育课程,牢牢把握体育大课程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实现学生关于《国家学生标准健康标准》测试的“达标争优”目标是体育大课程观的设计起点和基础,它是高职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为体育教学增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健康生活品质的“上层建筑”服务的。物质基础是第一位的,上层建筑第二位,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循此设计体育大课程观路径要点如下:
  其一,以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构建全面的、有层次的、针对性强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相应的获得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技术技能,通过技术技能中的素质练习和抓们设计的素质练习相互调剂,共同作用的改善身心健康状况,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二,根据学生体育学习能力调整课程结构,建立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弹性课程结构体系。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保持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参与意识,使不同性别、性格的学生都能物色到自己的体育活动方式和运动技能,全力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展现体育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自发自主地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分享,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三,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教育辐射效应。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开展教学研究,在教学中强调学习兴趣、实践能力、认知经验和体育精神,建立学生积极探索、教师合理引导、双向互动、活泼有序的课堂教学形式。课堂习得和养成的体育观念,锻炼意识,运动及技能概念对学生的课外体育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其四,以学生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为对象,发挥各种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建立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某种意义上,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更加体现于课堂之外的体育锻炼效果与体育参与意识。就《标准》而言,其测试的累积效益更多地来源于体育课堂之外的学生体育锻炼。
  
  4 构建高职院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的建议
  
  4.1 高职院体育课程结构案例解构
  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设置为例:
  在大一和大二开设体育课,计四个学期。
  体育基础课(第一学期):26学时,2学分。主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主选课(第二、三学期):每个学期28学时,2学分,合计56学时,4学分。让学生掌握主选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能力。
  体育辅选课(第四学期):28学时,2学分,让学生基本掌握辅选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能力。
  体育保健课:对一些体弱病残、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进行保健锻炼。总学时110学时,合计8学分。
  体育选修课:每学期课时为28学时,2学分。为了满足大学生掌握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体育运动技能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部开设了体育选修课有门球、体育舞蹈、瑜珈等。
  4.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4.2.1 全面完善课程结构
  根据体育大课程观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和体育学习的需要,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弹性课程结构体系。多层次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将学生分为体育基础班、体育普通班和体育特长班。不同班级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提高或下降情况调整班级,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又能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宽领域是综合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对普通班和特长班施行选课制。通过开设更加丰富的体育选项课,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特长得以发展,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全方位是以学生终身体育需要,开设网络体育课堂,可以为毕业学生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4.2.2 体育选项设置途径
  首先,对运动项目的教育特征的认识。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的身心素质的影响和群体交往的认知能力培养各有其特征。按项群理论划分体能和技能两大类。体能类运动项目包括跑、跳、投等项目,短时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参与者有相对快速、迅猛、果敢、强壮等运动与心理品质,在进行此类运动时也对学生的此类素质进行培育和促进;而长时运动项目如中长跑中的超负荷承受能力则能塑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技能类项目要求参与者较高的运动技术、技巧,如武术、舞蹈等难美运动,要求学生完成规范高标准的难度动作,展示人体的优美运动能力,此类项目对学生自我意识、自我概念、本体运动感知觉等生理、心理能力进行了有效塑造。而类似对抗性项目,如球类在强调技术的基础上,也要求学生团队意识、战术意识、整体观念等合作性社会化能力的养成。
  其次,合理设置运动项目教材。根据不同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即体质健康内容、心理品质、社会化能力、精神观念等的不同影响力,在提供学生可选择的运动项目教材时也应着重予以布局考虑。
  再次,不同专业运动项目教材的选择。从体育大课程观入手,不同专业应选择代表性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材。如工程类专业侧重于体能类项目,服务类专业侧重于难美类项目,而不同专业都应有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的教学,以兼顾高职体育教学的不同专业针对性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性发展。真正实现高职学生个体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群体全面发展的个性。
  基金:2010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课题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英.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J].高等教育管理,2011(3).
  [2]顾海勇,胡海旭.“阳光体育运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双向切合的辩证解读[J].科教文汇,2010(1).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各个行业的自动化进程正在加快。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行业之间紧密融合,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对高职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眼前与将来的关系、固化与机动的关系迫在眉睫。  关键词 教改 计算机应用 发展 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ndus
期刊
摘要投篮矫正器主要作用是限制投篮时手臂的运动轨迹以达到规范人体投篮动作的器械。针对投篮时大臂、小臂的相对运动,将大小臂看作两根连杆,并用连杆、滑块机构连接两根连杆,控制该连杆、滑块的运动轨迹即可控制大小臂的相对运动。  关键词 矫正 连杆机构 相对运动  中图分类号:TH122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Devices for Shooting Correction  ZHA Qua
期刊
摘要校园是文明的摇篮,是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的地方。在65载的发展历程中,伊宁卫校历几代师生员工的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书育人理念和方法,代代传承发展,继而积淀形成了今天具有内涵丰富的独特校园文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育人理念 品牌学校  中图分类号:G474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 Campus Culture, Highlight Educatio
期刊
摘要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如果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话,学生的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地效果。本文从小学作文课的指导这一角度来简单来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快乐、高效地写作。  关键词 兴趣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How to Prepare for A New Essay  ——On the Study of Composition Class  Y
期刊
摘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的方向,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数码印刷专业为例,介绍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二转变三双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特色。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
期刊
摘要行动研究是近几年来国外新兴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时又是教师通过系统的、反思式研究以达到自我完善的捷径。本文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行动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词汇、阅读习惯与阅读策略是影响高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行动研究 反思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How to Take Action Research  ——
期刊
摘要《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的国家“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在品德课教学策略研究中,我们作了两方面的探索,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加大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能突破学生社会生活的视觉、触角和感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小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
期刊
摘要本文对吴品才先生在《机电兵船档案》2003年第4期上发表的《电子文件纵横运动论》一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首先,对以文件价值为基础的电子文件运动阶段、运动状态谈了不同的看法;接着,对文章中的相关说法阐明了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 电子文件 文件价值 文件运动  中图分类号:TP333文献标识码:A    Some Thinking on Electronic Document Vertical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其他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与课件的设计,及其在网络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Web2.0时代对资源库提出的要求,以参加广州市教育局《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库项目,设计了基于Moodle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库,为资源库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Moodle平台 资源库 Web2.0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the R
期刊
摘要文章以广西宾阳县为例,对该区域进行水资源协调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地理条件等要素,将研究区域分成三个子区,分别开展水资源现状分析、远景期水资源需求预测、以及水资源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宾阳县水资源紧缺与用水需求逐年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部门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提高生活水的重复利用,同时要加大投资力度,新建蓄水工程;增加引水量,适当加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关键词 水资源 协调 预测 平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