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探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髓内钉治疗骨折已有百余年历史,40年代至今,国内外大量各种类型的髓内钉相继问世,60年代后期出现了带锁髓内钉,至今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随着带锁髓内钉在生物力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设计上的进步,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疗效肯定,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现将近年来的使用情况做些分析和探讨。
  胫骨的解剖特征
  胫骨是下肢小腿主要的承重长骨,呈三棱柱形,前内侧位于皮下,软组织覆盖较少。胫骨干的横切面呈三角形,髓腔为圆形,胫骨峡部位于胫骨中段,直径约8~10mm左右。
  胫骨的血液供应特点
  胫骨的滋养动脉系统,由胫后动脉发出,是胫骨干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在胫骨后缘经比目鱼肌下穿入后外侧皮质后,分为髓腔内的升支动脉和降支动脉供应骨皮质。
  骨骺干骺动脉系统,它从关节周围动脉发出,与髓腔内升降支动脉的终末支之间有丰富吻合。
  骨膜血管系统,胫骨骨膜上有丰富的血管网,多来自胫前动脉。
  带锁髓内钉的原理
  胫骨干骨折时带锁髓内钉固定于髓腔内,与髓腔内壁相嵌使固定的力线位于骨干的中轴线上,其力从骨折端延伸至骨干两端,不易发生弯曲,远近端的锁钉固定在长骨远离骨折部的两端,可获得骨折固定的最大稳定性,大大增强了对轴向旋转移位的固定能力,有效防止骨折端的短缩,旋转移位,能早期负重和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髓内固定的基本要求是被固定的长骨峡部应足够长。胫骨峡部短,胫骨上下髓腔呈三角形,通过横穿的锁钉与之相连,使胫骨和髓内钉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下肢小腿胫骨完整的稳定性。
  带锁髓内钉的应用
  胫骨带锁髓内钉的适应证:①胫骨干粉碎骨折;②胫骨蝶形骨折;③胫骨螺旋性骨折;④胫骨干假关节形成;⑤胫骨干节段骨折;⑥胫骨中远2/3横形、斜形骨折;⑦病理性骨折;⑧矫正截骨术;⑨胫骨迟延愈合。
  胫骨带锁髓内钉禁忌证:①膝关节内粉碎性骨折;②胫骨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③胫骨干感染性假关节形成;④创伤儿童。
  带锁髓内钉的应用分型:①根据髓内钉打入前扩髓与否可分为扩髓型和非扩髓型。胫骨峡部经扩髓后,可使髓腔直径一致,髓腔变直,增加了骨与抗弯强度,骨折处留下的骨碎屑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促进骨折愈合。同时扩髓必然破坏骨内膜的血液供应,影响内骨痂的形成,增加感染。非扩髓型髓内钉避免了对骨皮质的进一步破坏,避免骨皮质血液运行受损,因此扩髓型髓内钉适用于闭合性骨折,非扩髓型髓内钉适用于开放性骨折。②根据髓内钉固定后负重时骨折端是否加压,可将其分为静力型和动力型。例如骨折远近端至少各有1枚锁钉固定,防止骨折短缩和旋转移位,称为静力固定,多用于稳定性差的粉碎性、长螺旋形骨折。对于稳定性骨折只固定骨折远端或近端,使一端髓内钉产生纵向移动,骨折端产生纵向压力,利于骨折愈合,称为动力固定。有些骨折,早期需要静力固定,当骨折愈合一定程度后,在骨折处不会发生短缩的情况下,可拔去一端的锁钉,改为动力固定。
  带锁髓内钉并发症
  感染:带锁髓内钉术后发生感染,理论上为扩髓型髓内钉破坏了胫骨骨内膜的血液供应,导致感染率增加,但临床中多数感染与伤口的开放程度、污染程度有关。感染发生后,应行开放清创,拔除髓内钉。若骨折愈合,则按骨髓炎治疗。若骨折尚未愈合,根据骨质破坏情况,选用外固定等其它方法治疗。
  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由于胫骨前内侧软组织少,胫骨骨折后血液供应较差,如果扩髓会进一步破坏骨内膜的血液供应,可能出现胫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如果骨折的稳定性较好,早期可将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稳定性较差的患者,扩大髓腔后再插入较大直径的髓内钉,并视骨缺损情况植入松质骨以促愈合。
  髓内钉和带锁螺钉断裂:胫骨带锁髓内钉,尤其是不扩髓型及较小直径的髓内钉可能发生疲劳断裂,这一并发症与骨折粉碎严重,或骨折不稳定,早期负重,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以及改为静力固定为动力固定等因素有关。为减少此类并发症,应尽量于髓内钉两端各安装两枚带锁螺钉,并根据X线所示的愈合情况,将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或拔除全部螺钉。
  其它严重的并发症:①脂肪栓塞的可能;②扩髓产生的热量导致术后骨髓炎及骨折块坏死;③术中复位时因过度牵引引起骨筋膜间室综合征;④髓内钉进针点正确导致术后长期膝部疼痛。
  参考文献
  1唐三元,徐永年,郑玉明.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并发症原因与处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85,5(1):57.
  2吴岳嵩,禹宝庆.锁式髓内钉骨折内固定的进展[J].骨与关节损傷杂志,1996,11(1):58.
  3荣国威,等,译.骨科内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4—256.
  4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76—178.
其他文献
胆囊结石为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治疗胆囊结石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伴有心脏异常的患者,绝大多数患者以心悸、胸闷或以心电图异常为主。1907年俄国学者提出胆心综合征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的重视,回顾近3年来,收治胆囊结石患者中合并心脏异常的病例,综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作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53岁;病史2天~30年,以3年左右居多;伴心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40~70天妊娠最佳方法。方法:将36例孕40~70天,且孕囊平均直径≤25mm,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米非司酮150mg,米索前列醇0.6mg,观察组常规口服米非司酮150mg,分2~3次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共0.4mg,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胚胎排出的时间及出血量、宫腔残留物均有明显差异(P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单纯缝合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行经腹腔镜单纯缝合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6~89分钟,平均58分钟,手术后住院时间5~11天,平均7.5天。全部患者无腹腔感染及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切口Ⅰ期愈合,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并发症少等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手段治疗的各种创伤性脾破裂的资料,包括非手术治疗14例,手术治疗66例。结果:根据外伤史,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CT及血液动力学的动态观察等检查,诊断率97.4%。非手术治疗14例(中转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66例,其中2例术中死亡。总治愈76例(76/78),治愈率97.4%,死亡2例(2/78),死亡率2.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食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食管癌患者20例,术前进行食管扩张术,根据食管造影确定的狭窄的长度,合理选择长度适宜的支架,均1次置入支架,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炎、止痛处理,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手术治疗时间0.5~1小时,平均治疗时间45分钟。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治疗后均可以进食流质饮食。其中有1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给
期刊
摘要 目的: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6例中晚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要求引产患者进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6小时内即在B超监测下行利凡诺尔针羊膜腔内注射+米非司酮口服100mg/日。结果:25例患者术后12~48小时排出胎儿及附属物,1例16小时后阴道出血量多,行剖腹取胎及宫腔纱布填塞。无1例子宫切除。结论:介入治疗预防中晚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实时选择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和胆管结石取出术或胆管引流术。结果:治疗效果好,患者症状体症缓解迅速。结论:内镜治疗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内镜治疗逆行胰胆管造影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急腹症,重症可导致患者死亡,本病是由众多原因激活多种胰酶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导
期刊
关键词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据临床研究调查经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8%[1],远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的15%~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创已成为一种治疗趋势为人们肯定接受。腹腔镜下腹膜前补片植入疝修补术(TAPP),腹腔镜下腹膜内补片植入疝修补术(IPOM),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补片植入疝修补术(TEP),IPOM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手外伤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整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339例,修复术后对255例患者进行了整形治疗。结果:339例的手外伤患者采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治疗,其中皮瓣修复术后进行整形255例(75.22%),整形术后皮瓣成活率100%;皮瓣术后未进行整形84例(24.78%)。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6~12个月之间为常规整形时间,整形术后随访6~8个月
期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之一,最多见的椎间盘突出的部位是后外侧,其次是后正中,而仅有4.1%~11%发生于极外侧,即椎间孔内型和椎间孔外型。2005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0余例,单纯极外侧性椎间盘突出60例(是指不合并后外侧等椎间盘突出)。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0例,男43例,年龄30~70歲,平均50岁;女17例,年龄33~75岁,平均54岁;椎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