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工业旅游让牛奶多了人情味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7216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旅游对营销和品牌推广的作用是隐性的,丰富了企业对外的表达方式。”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将“工业旅游”升级为了品牌塑造的一种辅助手段。目前蒙牛在国内有8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3A旅游景点,其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呼和浩特林格尔县——“中国乳都”核心区的蒙牛总部。
  1999年,蒙牛工业园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荒地上成立,和林格尔开始了一条捆绑在“蒙牛速度”上的脱贫之路。和林格尔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今年上半年共接待了近6000个旅游团体,旅游人数几近30万人。走过9年,蒙牛对当地的影响也已经超出了一个企业的经济贡献。严格算起来,蒙牛的“工业旅游”历史应该从1999年开始计时。
  “但是最初并不是刻意的要去‘打造’工业旅游,就算不做这个旅游项目,蒙牛还是一样的生产,还是今天的蒙牛。”新闻发言人赵远花认为:“做牛奶是做良心,对得起良心的事情,为什么不能给人看呢?”
  
  与企业同步发展的工业旅游
  
  建厂时候的蒙牛只有一个工厂,甚至只有一条生产线,但就这孤零零的一条线,还是允许外来人员参观。“不过那时候参观的大多都是一些政府,或者我们生意上相关的人员,”赵远花笑谈说,“看和不看(品质、生产流程)都一样,要看就看吧。”
  2004年,蒙牛澳亚示范牧场落成,这个牧场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集于一体,共占地8848亩。澳大利亚乐食草、新西兰菊苣草、阿根廷高麦草,再加上世界名优的奶牛品种斯考罗姆、林迪、阿斯塔……这个“牧场联合国”聚集了四大洲优质牧草和奶牛,中国乳业“教父”牛根生希望,从蒙牛开始,可以通过引进国际最顶级的技术与管理,提升民族乳业企业的科技含量。
  而澳亚示范牧场中的一些新鲜有趣的生产环节,也成为了蒙牛工业旅游项目中、最吸引参观者的亮点:“我们有挤奶机器人,挤奶机器人为奶牛提供全天候服务,奶牛想什么时候挤奶就什么时候挤奶。机器人每次都会耐心地按‘清洗乳房——按摩乳房——挤奶’的程序工作,而且在挤奶的时候,还有音乐伴奏,让牛在快乐的心境下泌乳。再如澳洲的‘转盘式’平台,一次可给60头奶牛挤奶。牛上了转盘后,在音乐声中转完一圈,牛奶就挤完了。”蒙牛工业旅游项目的相关员工介绍道。
  现在内蒙古的一些旅游公司,也将蒙牛工业园参观作为了呼和浩特周边旅游的重点项目进行推荐。
  “在蒙牛看来这是很让我们骄傲的一件事情——蒙牛是民族品牌,而现在的蒙牛生产线是国际最先进的,而且是那么壮观,我相信看过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赵远花说,“5万多平方米的厂房里,只有2个在中控室操作机器的工人,其他全是自动化生产,这本身就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
  
  工业旅游丰富了企业的表达方式
  
  在问到工业旅游对蒙牛的销售和品牌推广的帮助情况时,赵远花认为:“工业旅游丰富了企业对外的表达方式。”
  赵远花认为,开展工业旅游对蒙牛来说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牛奶制造是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虚假的东西存在,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影响到品质,开不开放给消费者看,蒙牛都会把‘产品就等于人品’的理念贯彻到底。”赵远花说。
  尽管如此,蒙牛仍然很重视工业旅游项目,也不否认它对企业文化的推广有着比广告更直接的效果。
  为了适应不同旅游者的“口味”与需求,也为了让“坚硬”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更加“柔软可口”,蒙牛选拔成立了两支讲解员队伍,一队比较年轻时尚,另一队则是年纪稍大的“讲嫂”,“两支队伍都是讲解员,负责给前来参观的人当导游,其中有些英文不错,能胜任英文导游的重任。”
  品尝蒙牛产品也是旅游过程的一个有意思的环节。如果是在夏天,蒙牛会给旅游车上的参观者派送冰淇淋:“我们的终端遍地都是,也不缺这么一个,没必要在最后还需要别人出钱购买。”
  
  蒙牛无处不在的“工业旅游”
  
  说蒙牛的工业旅游项目“无处不在”,原因有二。
  第一是因为如赵远花所言,蒙牛的产品性质决定了这样的乳产品企业开展工业旅游项目的成本相对较低,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开展工业旅游并非难事。因此,宽泛地说,蒙牛的工业旅游项目在全国是“遍地开花”,只要有加工点的地方,理论上都是可以开展参观活动的。
  第二是因为蒙牛的工业旅游方式,超出了传统的工厂、原材料、生产基地参观旅游,蒙牛甚至还将员工住宅区也开放为参观点。蒙牛的员工住宅区因为整洁美观而多次被媒体报道,在此基础上,蒙牛还在小区里进行水循环、太阳能利用等环保改进,逐渐成为了又一个旅游参观景点。
  蒙牛也乐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生产线更具人情味儿。”在蒙牛看来,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开放的:“秘密都在实验室里,那不给别人看,别的都可以。”赵远花说,蒙牛现在没有被大家看见的项目,仅仅是因为生产地比较偏,或者没有大规模开放:“液态奶的生产点厂房比较大,所以关注的人多,其他的车间,比如酸奶,或者冰淇淋,都可以看。”
  赵远花说,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蒙牛还将继续在工业旅游项目上投入精力和财力。■
其他文献
6.29-2009.3.31/纽约  展览地点: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      1962-1972,是美国被定义的一个十年,缔造者George Lois(乔治·罗伊斯)的名字已经成为填字游戏的一个名词。  George Lois是Esquire(君子杂志)的艺术指导。他在1962年到1972年为 Esquire设计了92个封面,帮助杂志的销量从50万扩展到200万。他与之前的封面设计作出决裂
期刊
在人类高速发展的科学成果下,“没有不可能”的境界离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近。在建筑技术上,我们已经可以重新定义天际线;在建筑的艺术处理上,我们也已经有举世瞩目的鸟巢。    奥运开幕式上,轻盈的舞者用几条简单的墨线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作为新工艺运动发源地的法国,对线条美同样充满热爱。  在19世纪后期,人们尽情赞美着曲线的律动感,享受着弹性线条带来的视觉享受。这场运动和之前的艺术分层最大的不同
期刊
许多大明星拥有自己独立设计鞋子的机会,并且卖出不错的销量。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即使设计一样精彩,这样的机会也不会降临在他们身上。但不久的将来,“卖自己设计的鞋”不再是梦了。  刚刚成立数周的keds工作室日前推出了可以让消费者自行设计的订制keds冠军经典帆布运动鞋。消费者可以挑选颜色,并加入图形、照片和文字。  Keds预计,个性化订制的下一个趋势是协助消费者销售他们自己设计的鞋。让消费者自己定价
期刊
中秋节的神髓,应该就是花好月圆。  但每个人对这四个字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  花、月,归功于造物主;好、圆,就视乎我们造化。  让不同的摄影师演绎他们心中关于中秋的故事, 以延续那天的难忘视觉画面。      花    “云破月来花弄影”,“花前月下”、“花月佳期”……花和月亮之间,有一个约定,不过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心神领会。    好    “好”字的本义是:美。即女子的花容月貌,如烟似梦。  
期刊
任何后发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路径,都离不开简单模仿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的最初阶段,但要维持高速经济增长,就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    当一系列坏消息纷至沓来的时候,你还会相信那些乐观的预言吗?  尽管中国今年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数据仍表现出增长的态势,但民间的感受却和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大相径庭——股指仍跌落在2400点以下,制造业密集的沿海省份频频传出企业倒闭或企业主负债潜逃的新闻,浙江的马云和广东的李
期刊
每次匆忙离开机场,也许你会注意到角落里横七竖八的行李箱,但你应该不会想到,这些无人认领、堆积成山的黑箱子,可能蕴藏着一座金矿。  这个点子怎么样?用低价收购这些机场视为累赘的行李箱,然后打开箱子整理一番,把有价值的行李摆出来卖个好价钱。听上去很有新意,但美国商人埃文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便开始这么做,成功倒卖第一批行李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开了一家庞大的无人认领行李中心,虽然选址在美国阿拉巴马州
期刊
炎热的夏天,午后小憩是打发午休时光的最佳方式,然而你会怎么做呢?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蜷缩着身子,苦中求睡;还是直接趴在桌子上,枕着自己的胳膊或是一个大的抱枕?吃着可口的午餐,然后舒服地躺在席梦思上,享受五星级待遇的午睡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而现在,这种豪华的奢求在西班牙人那里终于梦想成真了。这个海洋性气候的国家,午后的湿热空气让人昏昏欲睡,于是,巴塞罗那的希尔顿酒店推出了午睡沙龙——不必像传统
期刊
Michel Seyve:从法国餐厨学校毕业后,在英国、美国工作11年,后曾历任中国大酒店西餐总厨,澳门威斯汀酒店餐饮总监、行政总厨,北京皇冠假日酒店西餐总厨等。      厨师的工作历来紧张。必须很早起床准备早餐,用微笑迎接客人的到来;中午前开会,探讨客人对午餐的要求;午后会思考一下工作上的事,在网上寻找新创意或者处理一下私事;傍晚又要回到厨房,张罗晚餐所需要的东西。每天厨师们都会留在那里直至很
期刊
创意技术    测量仪:不只能秤体重,还能秤健康    衡量健康的标准仅仅是量体重吗?当然不是。一款最新发明的测量仪不但可以测量你的体重,还可以精确地测出你的脂肪比重、体内水分,肌肉重量和骨质重量。它也有每日热量的预测,告诉你目前体内拥有多少卡路里,你一天应该消耗多少热量。  内置的测量秤和knowledgebook技术,使你不用担心它的精确性问题。此外,不锈钢设计保证了它的质量,而蓝色背光的LC
期刊
越战纪念碑尽管曾遭到越战老兵们的反对,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由当年只有21岁的不曾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外族女子设计的作品,已经成为美国纪念建筑的典范。   这位有着家族渊源的景观建筑师说,她喜欢简单而不繁复的东西,这一点从她最近在美国华盛顿的亨利艺术馆展出的名为“规则景观”的装置艺术展的作品中可略见一斑。该馆馆长理查德·安迪斯说:“林缨具有一种非凡的能力,她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自然的材料传达出复杂而诗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