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45岁.手足发疹、增厚伴瘙痒4月余,于2003年4月16日就诊.患者4个月前,偶然发现掌、跖发生小片皮疹,偶感痒而搔抓.不久皮损增多、扩大,并互相融合为角化斑块.1个月后觉口唇发厚、麻木;颊黏膜上下齿咬合处感粗糙.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治,并作病理切片,诊断为扁平苔藓.用过维A酸、氯喹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和维A酸软膏治疗无效.因皮损近1个月扩大、发红及增多,瘙痒明显就诊.无特别用药史、接触史;无
【机 构】
:
518002,深圳市瑞鹏皮肤病专科门诊部,518002,深圳市瑞鹏皮肤病专科门诊部,518002,深圳市瑞鹏皮肤病专科门诊部,518002,深圳市瑞鹏皮肤病专科门诊部,518002,深圳市瑞鹏皮肤病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45岁.手足发疹、增厚伴瘙痒4月余,于2003年4月16日就诊.患者4个月前,偶然发现掌、跖发生小片皮疹,偶感痒而搔抓.不久皮损增多、扩大,并互相融合为角化斑块.1个月后觉口唇发厚、麻木;颊黏膜上下齿咬合处感粗糙.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治,并作病理切片,诊断为扁平苔藓.用过维A酸、氯喹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和维A酸软膏治疗无效.因皮损近1个月扩大、发红及增多,瘙痒明显就诊.无特别用药史、接触史;无糖尿病及心、肺、肝、胃损害,无类似家族史.无发热、关节痛及过敏史,曾作抗核抗体检查阴性。
其他文献
患者男,42岁,因颜面、下颌部红斑、结节、外表覆有较厚痂皮并逐渐扩大9d,于2003年4月11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诉在发病前先有颜面及下颌部烧伤,经烧伤科给予湿性疗法及1%磺胺嘧啶银等药局部处理,皮损逐渐好转。
目的 研究咪唑斯汀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小鼠ACD模型,观察口服不同剂量咪唑斯汀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ACD小鼠产生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及咪唑斯汀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口服各剂量咪唑斯汀均能明显抑制ACD小鼠耳肿胀(P<0.05);ACD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IFN-
患者女,48岁,因躯干红斑、疱疹伴痒6个月,于1986年4月8日收入院.6个月前患者双腋下、腰部出现红斑、水疱、脓疱,痒,1周自然破溃结痂,并逐渐发展到胸背、大腿,有些皮疹环状排列,分批出现,原因不明,与饮食无关.外院按湿疹皮炎治疗,疗效不佳,遂来我院诊治.发病以来,无其他不适.否认职业环境接触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双耳后、颈、双腋下、胸背中部、双腹股沟、臀可见红斑,其上及边缘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有人[1]对安徽省的银屑病患者进行了危险因素研究.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银屑病的发病因素可能不尽相同.为此我们进行了该病危险因素的1:1病例对照研究。
1997年4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AGEP)11例,现报道如下。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包括一组疾患,均为遗传性,其临床有一个共同特征:皮肤脆眭增加、轻微创伤后就发生水疱,因此称为机械性大疱性疾患.初生婴儿显性遗传型发病率为1:50 000,严重隐性遗传型为1:200 000~1:500 000.北爱尔兰1962-1984年调查的150万人口中,新发现48例,其中单纯型31例占65%,交界型1例占2%,营养不良型12例占25%,获得性4例占8%[1].年患病率
"解毒化淤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一文(刊登于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第3期133页)介绍了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剂,并用实验方法探讨中药的治疗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