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建设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lpk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课程标准的内涵,给出了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应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标准;应用型大学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等方面都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色。而课程标准建设问题,对于实现国家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课程标准来规范、指导教学,高校课程改革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课程标准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势在必行。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
  课程标准是规定了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各门课程的管理和评价的基础。因此,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颁布各门课程统一的课程标准,规定该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用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规范教学管理[1]。
  二、课程标准的建设内容
  构建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应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还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标准建设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一)根据社会需求设定课程目标
  重基础,偏应用。随着社会需求、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标准也应该随之变化和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适应职场的目标,还应强调学生对于岗位的适应性,在创业、创新时代,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基于能力培养调整课程内容
  一般来说,应用型高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注重从岗位能力要求制定培养方案[2]。但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从某一岗位需求或职业需求出发,还要充分考虑产业链中岗位群的共性要求和复合能力要求;而且要充分估计技术进步对岗位能力的未来要求,从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能力的需求出发。
  对于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离散数学,不强调该门课程基于学科角度的系统性、完善性和逻辑性,而是强调其服务性,强调这门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标准在设置时除了考虑课程特点,还应与课程体系一致。单一课程是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制定应从专业培养的总体目标出发,与其他课程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如在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汇编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许多重复的地方,原因是每门课程都强调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而忽视了课程体系的科学性。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现在的课程教学还是以讲授知识为主,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依然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这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帮助。因此,各种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应运而生,如PBL、CDIO、项目驱动教学、项目伴随学习以及案例教学、团队学习等,均为较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
  我院按照工程实践教育模式,突出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前2.5年以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为辅的培养模式,以课程组建学生团队,进行课内综合和创新实验培训,使学生团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基本实验技能;学生后1.5年以实训模式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关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教学质量的保障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心所在。由于我国部分高校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或者无法严格有效运转的现象还是存在的,需要更加关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我院将质量工程建设与专业认证、审核评估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校的培养标准、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总结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而课程建设是决定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建设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海荣,朱德全.物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行为评价标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70-173.
  [2]温景文.新建本科高校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以辽宁科技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2):73-77.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自由意志、创造精神和价值理想,是人类文化的灵魂,也是高等教育的灵魂、重要法则和永恒主题.因此,高等教育应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财政部新发布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对审计报告格式与内容等方面作出新规定和要求,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为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将是一张新面孔。本文深人
目前,高校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单项工程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成本的控制和建设资金的节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竣工结算审计对建设过程中的造价管理问题已经起不到有效的监控作用
摘 要:目前,在移动学习规划和研发项目中,微课属于一个独特的教程资源模式,它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改变之前的单一性与乏味性,让教学变得更生动、更活泼。对于高职教学改革而言,在积极利用微课教程资源的基础上,可以显著在增强高职教学的效率,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微课;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
WTO对中国最深层次的影响是法律,影响有消极与积极之分.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将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中国法制观念、意识、理念的现代化,加速中国的行政法制现代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已全面迈向了经济现代化、科技智能化的发展战略。互联网、智能产品早已普及,在大学生当中显得尤为突出,就是这种电子产品、智能化产品日渐取代了体力劳动。以智能手机为例,有了它以后大家很少动手写字了,智能手机似乎成为了大家沟通的纽带。现在的大学生们,连课堂笔记大多都喜欢以图片的形式存储在手机上,就更别提体育运动了。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叶澜教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曾提出四个“还给”的观点,分别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自主权交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言下之意,基础教育改革要取得成效,就要师生共同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只有师生有机配合,达到和谐,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要师生共同构建和谐课堂。中学生常常感到物理是最难学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