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我们为什么总是对平凡的人生充满恐慌?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一个“平凡”的人真的那么令人沮丧吗?我们的文化,以各种方式介绍了太多太多的所谓“不平凡”的人士,并且最终,这种肯定的评价总会落在他们的资产和身价上。这是穷怕了的经历留下的一种“文化后遗症”。
  事实上,一个连并不“平凡”的人们都自认为“平凡”的国家,或许才是真的前途无量的。当社会还无法满足平凡人们的基本愿望时,文化中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就应时时刻刻提醒社会来关注此点,而不是反过来用所谓不平凡的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来刺激前者。
  A
  “如果在30岁以前,最迟在35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叫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那是一所较著名的大学,我被邀举办讲座。对话是在五六百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我觉得,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
  B
  我明白那位大一男生的话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往高处走”的愿望,虽说得郑重,其实听的人倒是不必太认真的。
  但我既思考了,于是觉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近十年来,一直所呈现着的种种带有文化倾向的流弊,那就是——中国的当代文化,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人生的招贴画了,这种宣扬几乎随处可见。
  而最终,所谓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质量,差不多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开着什么样的车子,有着多少资产,于是社会给以怎样的敬意和地位,于是,倘是男人,便娶了怎样怎样的女人……
  这一种文化理念被反复宣扬,折射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逻辑——谁终于摆脱平凡了,就理所当然地是当代英雄;谁依然平凡着甚至注定一生平凡,就是狗熊。
  并且,还有俨然代表“文化”的文化人和思想特别“与时俱进”的知识分子,话里话外都在帮衬着造势,暗示出更伤害平凡人的一种逻辑,那就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已然到来,多好的时代!许许多多的人不是已经争先恐后地不平凡起来了吗?你居然还平凡着,你不是狗熊又是什么呢?
  一点儿也不夸大其词地说,这是一种文化的反动倾向,和尼采的所谓“超人哲学”的疯话一样,这是漠视甚至鄙视和辱谩平凡人之社会地位以及人生意义的文化倾向,是反众生的,是与文化的最基本社会作用相悖的,是对于社会和时代的人文成分结构具有破坏性的。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下一代,如果普遍认为最晚在35岁以前不能摆脱平凡,便莫如死掉算了,那是毫不奇怪的。
  人类社会的一个真相是,而且必然永远是——牢固地将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确立在第一位置,且不允许它被其他任何因素动摇或颠覆。这乃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的不二立场,像平凡人们的社会地位的第一位置一样神圣。
  C
  于是,我联想到了曾与一位美国朋友的交谈。
  她问我:“近年到中国,一次更加比一次感觉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我说:“也许大家心里都在怕看一种平凡的东西。”
  她追问:“究竟是什么?”
  D
  十几年前,我伴随两位老作家出访法国,通过翻译与马赛市一名五十余岁的清洁工的交谈。我问他算是法国的哪一种人,他说,自然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我再问他羡慕那些资产阶级吗,他奇怪地反问,为什么要羡慕?
  是啊,他的奇怪一点儿也不奇怪。他有一幢带花园的漂亮的二层小房子;他有两辆车,一辆是环境部门配给他的小卡车,一辆是自己的小卧车;他的工作性质在别人眼里并不低下,每天給城市各处的鲜花浇水和换下电线杆上那些枯萎的花来而已;他受到应有的尊敬,人们叫他“马赛的美容师”。
  所以,他才既平凡着,又满足着。甚而,简直还可以说活得不无幸福感。
  我也联想到了德国某市那位每周定时为市民扫烟囱的市长。不知德国究竟有几位市长兼干那一种活计,反正肯定不止一位。马赛的一名清洁工,你能说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吗?德国的一位市长,你能说他极其普通吗?然而在这两种人之间,平凡与不平凡的差异缩小了,模糊了。因而在所谓社会地位上,就接近实质性的平等了,因而平凡在他们那儿不怎么会成为一个困扰人心的问题。
  E
  当社会还无法满足平凡人们的基本愿望时,文化中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就应时时刻刻提醒社会来关注此点,而不是反过来用所谓不平凡的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来刺激前者。尤其是,当平凡人们的人生能动性,在社会转型期受到惯力的严重甩掷,失去重心而处于茫然状态时,我们的文化,也不可错误地认为他们已经不再处于社会第一位置了。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的意义,都首先是以他们的存在为存在的先决条件的。
  倘若文化暗示人们平凡即是失败,的确能使某些平凡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变成较为“不平凡”的人;而从广大心理健康、乐观豁达的平凡人们的阶层中,也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较为“不平凡”的人。
  我们的文化,近年以各种方式介绍了太多太多的所谓“不平凡”的人士,而且最终,这种肯定的评价总会落在他们的资产和身价上。这是穷怕了的经历留下的一种“文化后遗症”,以至于某些一时呼风唤雨的“不平凡”的人,转眼就变成了行径苟且、欺世盗名甚至罪状重叠的人。
  一个许许多多人恐慌于平凡的社会,如上的“不平凡”之人必将层出不穷。
  摘自时史洞见
其他文献
有一个人,她好像从未火过,但很多人却并不陌生。  她是《我們无处安放的青春》里的周蒙,温婉恬静;她是《南京!南京!》里的江香君,勇敢倔强;她是《四大名捕》里的姬瑶花,心思细腻。她就是江一燕。  在娱乐圈,江一燕算是一个很任性的存在。她是一个演员,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红大紫,屏幕上的她是灵动的尤物,把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得酣畅淋漓。但褪去演员的光环后,她还是一名爱心大使和出色的摄影爱好者,勇敢地过自己想
期刊
新时期水库移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合理设定发展路径,同时也要规划科学发展模式,使水库移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做好产业定位的方式,推动水库移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近年来,受到宏观经济气候的影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国人都说,都全球化时代了,我们不能再沉默,一定要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否则,我们将被日渐边缘化。面对如此宏论,我“欣然同意”。只是如何落实,实在心里没底。比如,什么是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如何“发出”这声音,还有这“声音”是否美妙,都没把握。不提别的,单说“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之道’”,感觉上便是危机四伏。  至于我个人,既研究过去百年的“大学史”,也关注“当代中国大学”。我心目中的“当代中国大学”
期刊
编者按:在2016年12月3日结束的第九次全国作代会上,网络文学界的“大神”唐家三少当选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这是网络作家首次进入中国作协主席团。在5年前,唐家三少是会上屈指可数的网络作家,而在本届作代会上,出席会议的网络作家已经有一大群。  明显感觉到国家对网络文学越来越重视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第九次全国作代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艺创作提出许多重要而深刻的指导,相信您也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在迎来了众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商业银行的“黄金时代”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结束了.互联网金融突飞猛进,互联网金融正以支付结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近几年金融科技的发展造就了许多金融科技公司,他们开始了对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而迫使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