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入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研究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l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并探究介入治疗方式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介入治疗方式的应用是否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期间收入治疗的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百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八十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四十例患者,一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介入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为实验组。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效果(下肢血栓清除率)、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行介入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下肢血栓的清除率要高于对照组,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评分要高于对照组,此四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得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中,介入治疗模式能提高患者血栓清除率,使血管得到更好的流通,还能减少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还提高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介入治疗方式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比较高。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5-0-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是指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血液发生凝结,它是由于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壁损伤引起的。它会由此导致各种疾病如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等。此病发生会有患肢突然肿胀、静脉扩张、淤血、自感沉重、局部疼痛的的临床表现,它不仅会导致运动功能的损害,严重的还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肺栓塞、出血等甚而影响生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有很多危险因素,例如年龄(四十岁以上)、吸烟、肥胖、感染、长期卧床、妊娠等都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通常采取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治疗。
  介入治疗是新兴的一种治疗模式,此方法能够减少创伤,有高效、安全、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点,介入治疗能够使药物直接准确地投放到病变部位可以减少药物用量、减轻药物副作用。
  1 实验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收入就诊的一百例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年龄区间为46-82岁,平均年龄为63.92±2.53岁,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首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五十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区间为46-80岁,平均年龄62.13±3.92岁。而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区间为67-82岁,平均年龄62.17±0.95岁,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和基本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参与此次实验的对象均已签署实验知情书并且自愿參与,且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及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两组患者的个人基础资料之间表现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模式对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治疗,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下肢血栓清除率)、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评分。
  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介入治疗:首先让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协助患者取仰卧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自患者足背静脉持续推入造影剂,对腘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行静脉造影,进而了解血管的狭窄情况,明确病变的位置及范围,然后使用血栓清除系统针对性抽吸血栓,如发现股静脉、髂静脉有狭窄,则可以在对应位置放入静脉支架。在滤器完成造影后如无血栓即可取出回收。
  手术后,在患者的足背静脉处注入尿激酶 20 -60万 U,在术后三天内持续泵入尿激酶50万U/d,定时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新斯的明试验等结果及患者有无皮肤出血点及血尿、牙龈出血等调整尿激酶用量,出院后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6个月,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
  1.3评价标准
  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具体分析,主要从三个角度分析:下肢血栓清除率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除此之外,记录患者对于治疗模式的满意度评分,此次满意度评分采用的是我院自行研制的量表,将患者满意度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这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选取的所有参与实验的两组患者患者,此次实验他们所涉及的所有基本信息、个人资料、疾病恢复状况等均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
  2 实验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介入性治疗提高患者血栓清除率,使血管得到更好的流通,还能减少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还提高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介入治疗方式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比较高。
  因此,介入治疗模式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3 总结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此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及时患者的具体病情及严重程度及时进行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而介入治疗的出现能够更好地清除血栓,缓解患者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名贤.综合介入一体化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短期临床观察[J].智慧健康,2019,5(36):82-83.
  [2]吴刘巨,孙飞,宋文廉,杨艳秋,崔颖.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9,5(05):422-425.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影像学方法诊断被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入组后,将70例患者分配为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和使用规范化护理的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规范化护理,并在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使用规范化护理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1%;而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內科重症患者运用应急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2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月,需要选取98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采用等分制研究,对照组(n=49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49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应急护理措施,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护理有效率、呼吸频率、心率。结
期刊
【摘要】目的:对早发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428例糖尿病患者数据资料,通过对比数据资料分析出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SBP、DBP、FPG、TG、TC、性别数据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年龄、BMI、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肾脏损害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Logisti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方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诊治效果。结果:36例高热惊厥患儿均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7.62±2.62)d,在出院时给予患儿家属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应用预约为主,体温超过38.5℃应给予基础降温处理,同时教会患儿家属如何识别惊厥、预防惊厥发生;平时加强锻炼,注意饮食均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共选取了90例呼吸内科患者,均因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入院接受治疗,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5例。实施常规呼吸科护理措施的为对照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77%,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研究开始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明确研究效果,本次研究采取对照的方式,故将患者分为两组,组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据1:1的比例完成分组,每组中有患者43例。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患者接受不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颈脊神经低温射频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到我院进行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100例参与研究,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低温射频术,观察组接受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联合颈脊神经低温射频术,比较两组颈椎间盘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两组颈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期间服务的114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强度、发生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限制性输血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32例行红细胞输血的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开放输血方案,观察组给予限制性输血策略,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输注红细胞(4.18±0.93)U明显低于对照组(6.25±1.72)U,相对比,P<0.05(t=4.27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或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血肿残留率、并发症率、再出血率均较低,且组间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NIHSS测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NIHSS测评分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