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叙述了l-氯丁烷的工业生产方法,详细讨论了丁醇氯化法合成l-氯丁烷的主、副反应机理,提出了实际设计和生产中的控制手段,对于设计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氯丁烷,合成,机理,控制手段。
氯丁烷,又名l-氯丁烷或正丁基氯,主要应用于油脂、橡胶、天然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等。氯丁烷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催化剂的主要原料,也是合成阴离子聚合催化剂正丁基锂 (SBS)、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丁基氧化锡 (DBTO)、三丁基氧化锡(TBTO)和三丁基氟化锡的原料,还是药物保泰松的中间体。
为了代替进口,氯丁烷的纯度必须达到99.5%以上,而此前国产的氯丁烷的纯度都低于99.0%,无法满足作为LLDPE催化剂原料的要求,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新氯丁烷生产装置,按照机理要求采用了特殊控制手段,对于设计和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氯丁烷合成方法
此前的文献中,关于氯丁烷合成方法的报道很多,而关于合成机理的报道非常少。氯丁常用的烷合成方法如下:
1.1氯化亚砜氯化法
正丁醇与氯化亚砜反应,生产氯丁烷,反应方程式为:
2CH3CH2CH2CH2OH+ClSOCl —→2CH3CH2CH2CH2Cl + H2O + SO2
该法由于原料成本高,加上无法实现清洁生产,已经被淘汰。
1.2 氯化氢液相氯化法
CH3CH2CH2CH2OH+ HCl(液)—→ CH3CH2CH2CH2Cl + H2O
与氯化亚砜氯化法比较,该法反应条件温和,能够实现工业生产,是目前主要生产方法。
1.3氯化氢气相氯化法
CH3CH2CH2CH2OH + HCl(气)—→CH3CH2CH2CH2Cl + H2O
该法是盐酸氯化法改进方法,由于采用了HCl(气体)作为原料,减少了装置的工艺废水量,有利于实现清洁生产。
2.氯丁烷合成机理
按照机理决定手段的理念,我们有必要按照氯丁烷合成机理确定控制手段,以保证氯丁烷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2.1主反应
CH3CH2CH2CH2OH+HCl—→CH3CH2CH2CH2Cl+ H2O
2.2主反应机理
首先,正丁醇质子化,生成氧正离子。
CH3CH2CH2CH2OH + H+—→CH3CH2CH2CH2O+H2
然后,氧正离子发生正离子迁移脱水,生成伯正碳离子。
CH3CH2CH2CH2O+H2—→CH3CH2CH2C+H2 + H2O
最后,伯正碳离子与亲核试剂Cl-结合,生成1-氯丁烷。
CH3CH2CH2C+H2 + Cl-—→CH3CH2CH2CH2Cl
2.3副反应机理
2.3.1正碳离子重排
伯正碳离子重排,生成仲正碳离子。
CH3CH2CH2C+H2—→CH3CH2C+HCH3
仲正碳离子与亲核试剂Cl-结合,生成2-氯丁烷。
2.3.2反应产物二次重排
首先,反应产品脱去Cl-,生成伯正碳离子。
CH3CH2CH2CH2Cl —→CH3CH2CH2C+H2 + Cl-
然后,伯正碳离子重排,生成仲正碳离子
CH3CH2CH2C+H2—→CH3CH+2CH2CH3
最后,仲正碳离子与亲核试剂Cl-结合,生成2-氯丁烷。
CH3CH+CH2CH3 + Cl-—→CH3CHClCH2CH3
由于上述两种副反应的发生,不仅影响氯丁烷产品的收率,而且影响产品的质量,实际设计和生产中,必须采取合理的手段,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让装置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控制手段的设计
按照本文提出的主、副反应机理,控制反应向对主反应有利的方向进行,减少两种副反应的发生。
为此,在实际设计和生产操作中我们提出如下控制手段:
(1) 增加体系中亲核试剂的浓度和活性,提高反应速度,增加设备工作能力,采用的手段是加入能够提供大量Cl-的催化剂。
(2) 降低正碳离子的寿命,减少正碳离子的重排机会,采用的手段是选择强路易斯酸型催化剂,迅速与正碳离子反应,在合成反应中从而减少重排副产品的生成。
(3) 减少产品二次重排机会,采用反应分馏技术,使产品l-氯丁烷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提高主产品l-氯丁烷的收率和选择性。
4.结果验证
按照工艺设计,按照反应机理制定的手段进行l-氯丁烷的生产,产品质量达到99.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30%,同比减少了工艺废水80%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振溥,物理有机化学,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杠,1984,188~209页。
2、 周锦,国产氯丁烷在 LLDPE装置上的应用,石油化工应用,第27卷,第5期,21~22页。
3、 张秋荣、许前会,氯丁烷-正丁醇体系等压汽液相平衡研究,辽宁化工,第34卷第11期,474~475页。
作者简介:
魏涛,1968年 月出生,工程师,1991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工艺设计岗位上从事化工产品的设计工作,有多篇论文发表。
关键词:氯丁烷,合成,机理,控制手段。
氯丁烷,又名l-氯丁烷或正丁基氯,主要应用于油脂、橡胶、天然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等。氯丁烷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催化剂的主要原料,也是合成阴离子聚合催化剂正丁基锂 (SBS)、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丁基氧化锡 (DBTO)、三丁基氧化锡(TBTO)和三丁基氟化锡的原料,还是药物保泰松的中间体。
为了代替进口,氯丁烷的纯度必须达到99.5%以上,而此前国产的氯丁烷的纯度都低于99.0%,无法满足作为LLDPE催化剂原料的要求,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新氯丁烷生产装置,按照机理要求采用了特殊控制手段,对于设计和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氯丁烷合成方法
此前的文献中,关于氯丁烷合成方法的报道很多,而关于合成机理的报道非常少。氯丁常用的烷合成方法如下:
1.1氯化亚砜氯化法
正丁醇与氯化亚砜反应,生产氯丁烷,反应方程式为:
2CH3CH2CH2CH2OH+ClSOCl —→2CH3CH2CH2CH2Cl + H2O + SO2
该法由于原料成本高,加上无法实现清洁生产,已经被淘汰。
1.2 氯化氢液相氯化法
CH3CH2CH2CH2OH+ HCl(液)—→ CH3CH2CH2CH2Cl + H2O
与氯化亚砜氯化法比较,该法反应条件温和,能够实现工业生产,是目前主要生产方法。
1.3氯化氢气相氯化法
CH3CH2CH2CH2OH + HCl(气)—→CH3CH2CH2CH2Cl + H2O
该法是盐酸氯化法改进方法,由于采用了HCl(气体)作为原料,减少了装置的工艺废水量,有利于实现清洁生产。
2.氯丁烷合成机理
按照机理决定手段的理念,我们有必要按照氯丁烷合成机理确定控制手段,以保证氯丁烷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2.1主反应
CH3CH2CH2CH2OH+HCl—→CH3CH2CH2CH2Cl+ H2O
2.2主反应机理
首先,正丁醇质子化,生成氧正离子。
CH3CH2CH2CH2OH + H+—→CH3CH2CH2CH2O+H2
然后,氧正离子发生正离子迁移脱水,生成伯正碳离子。
CH3CH2CH2CH2O+H2—→CH3CH2CH2C+H2 + H2O
最后,伯正碳离子与亲核试剂Cl-结合,生成1-氯丁烷。
CH3CH2CH2C+H2 + Cl-—→CH3CH2CH2CH2Cl
2.3副反应机理
2.3.1正碳离子重排
伯正碳离子重排,生成仲正碳离子。
CH3CH2CH2C+H2—→CH3CH2C+HCH3
仲正碳离子与亲核试剂Cl-结合,生成2-氯丁烷。
2.3.2反应产物二次重排
首先,反应产品脱去Cl-,生成伯正碳离子。
CH3CH2CH2CH2Cl —→CH3CH2CH2C+H2 + Cl-
然后,伯正碳离子重排,生成仲正碳离子
CH3CH2CH2C+H2—→CH3CH+2CH2CH3
最后,仲正碳离子与亲核试剂Cl-结合,生成2-氯丁烷。
CH3CH+CH2CH3 + Cl-—→CH3CHClCH2CH3
由于上述两种副反应的发生,不仅影响氯丁烷产品的收率,而且影响产品的质量,实际设计和生产中,必须采取合理的手段,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让装置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控制手段的设计
按照本文提出的主、副反应机理,控制反应向对主反应有利的方向进行,减少两种副反应的发生。
为此,在实际设计和生产操作中我们提出如下控制手段:
(1) 增加体系中亲核试剂的浓度和活性,提高反应速度,增加设备工作能力,采用的手段是加入能够提供大量Cl-的催化剂。
(2) 降低正碳离子的寿命,减少正碳离子的重排机会,采用的手段是选择强路易斯酸型催化剂,迅速与正碳离子反应,在合成反应中从而减少重排副产品的生成。
(3) 减少产品二次重排机会,采用反应分馏技术,使产品l-氯丁烷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提高主产品l-氯丁烷的收率和选择性。
4.结果验证
按照工艺设计,按照反应机理制定的手段进行l-氯丁烷的生产,产品质量达到99.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30%,同比减少了工艺废水80%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振溥,物理有机化学,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杠,1984,188~209页。
2、 周锦,国产氯丁烷在 LLDPE装置上的应用,石油化工应用,第27卷,第5期,21~22页。
3、 张秋荣、许前会,氯丁烷-正丁醇体系等压汽液相平衡研究,辽宁化工,第34卷第11期,474~475页。
作者简介:
魏涛,1968年 月出生,工程师,1991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工艺设计岗位上从事化工产品的设计工作,有多篇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