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实体经济的发展受战乱、外患等因素影响,发展不稳定,这驱使钱庄资本高度介入非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投资套利活动,沉迷于股票買卖投机。1910年橡胶股票价格投机泡沫破裂后,引发了严重的金融风潮,众多钱庄关门歇业,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由于传统钱业在全国金融市场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钱庄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说明钱庄在橡胶股票投机风潮中的角色、地位和影响,寻找金融风潮的真正原因。
1910年下半年爆发的橡皮股票风潮是中国上海的橡胶公司股票的炒卖行为所导致的金融危机,这场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笼罩上海,并波及整个清王朝,陷入了全国性的经济萧条。
钱庄在这场投机风潮中可谓是最积极的响应者,不仅提供橡胶股票抵押贷款,而且还运用营业资本大量购置橡胶股票,这无疑更促进了这次橡胶股票投机风潮。在这场金融风暴中钱庄为何如此疯狂地参与橡胶股票的购置,又是谁在操控着这次橡皮股票风潮,我们可以从钱庄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入手,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橡皮股票风潮的始末,并且找到钱庄破产倒闭的真正原因。
一、风险分析
(一)操作风险
在清朝,钱庄投资人有很多是大的买办商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传统生意,但是为了更加方便地得到融资,往往附股钱庄或兼充钱庄庄主,将钱庄视为一种融资工具,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传统商业和钱庄并存,即钱庄的资金来自商业利润,商业运营亦赖钱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
在橡皮股票风潮中,钱庄通过直接参与股票的买卖以谋取暴利,身兼双重身份的钱庄投资人依靠钱庄资本参与投机活动,缺乏一定的约束,容易根据自己对形势的判断来操纵使用资金,具有很大的操作风险。在钱庄的经营中,操作风险很难发现和评判,另外,一般人们很难了解钱庄资本的去向,即使了解也很难对钱庄投资人的决策进行干预,所以这些人为的操作无疑助长了投机风潮,也为接下来的倒闭埋下了伏笔。由于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当金融市场出现波动时,钱庄投资人的错误决策便会对整个钱庄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二)易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1910年9月,清政府按照惯例要上海从源丰润、义善源等庄号提取190万两“沪关库款”。然而经过了第一次金融风潮后,以源丰润为首的本地钱庄已经无法正常偿付款项,于是蔡乃煌他上奏朝廷,请求暂不从源丰润等钱庄中提取这笔巨款,但是军机处认为其奏折是一种恫吓,并将奏折交给度支部(财政部)处理。度支部侍郎陈邦瑞与蔡乃煌又素有嫌隙,于是指使江苏巡抚参奏蔡乃煌,说他妄称市面恐慌,恫吓政府,不顾朝廷颜面,拖延“庚款”支付。罪名如此之重,蔡乃煌当即革职,在革职之后,他致电军机处再次表明不可从源丰润等钱庄急提“沪关库款”。军机处接电依然视为恫吓,严加申斥。蔡乃煌既经革职,又遭斥责,羞愤之下,一举从源丰润等钱庄提回款项200多万两,源丰润当即倒闭。源丰润带倒了9家银号和钱庄,造成30家钱庄歇业。
可以看到,在清末钱庄的存在并不能独立于政治斗争,钱庄的最终的用途也包括为政治服务,因此其生存也因政治斗争而变得非常脆弱。
(三)业务经营过分依赖于外商
橡皮股票风潮中,大量货币资金转移到股票市场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商业循环中短暂闲置的资金,而另外一个来源则是外国银行的拆借。外国金融势力在大量的经济贸易活动中逐渐累积了大量财富,为进一步开拓业务,他们与中国钱庄合作,在双方复杂的借贷关系中,外国银行占据主动地位,一方面可以通过资金借贷来控制中国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剩余资本发挥资本的增殖作用,攫取更多利润。
橡皮股票风潮中,正是因为外国金融机构的大量接纳钱庄庄票才导致钱庄信用膨胀,而在风潮爆发后,也是因为外国金融机构扬言要收回拆借款项,才导致钱庄、票号信用迅速崩溃,纷纷破产关闭。一句话,中国的钱庄过分依赖外国金融资本,将其安危系于西方列强之身,从而受制于西方列强。
二、启示
以史为鉴、防患未然,1910年橡胶股票金融风潮的冲击,有其内在的历史和制度根源,通过分析其背后的制度和运营风险,可以对当今银行业的风险防范、日常经营以及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与运行起到借鉴作用。我国银行也正在经历转型创新的考验,新的环境下银行需要更加重视金融风险的防控与创新,稳定金融环境,加快转型升级,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和国民生活。(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910年下半年爆发的橡皮股票风潮是中国上海的橡胶公司股票的炒卖行为所导致的金融危机,这场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笼罩上海,并波及整个清王朝,陷入了全国性的经济萧条。
钱庄在这场投机风潮中可谓是最积极的响应者,不仅提供橡胶股票抵押贷款,而且还运用营业资本大量购置橡胶股票,这无疑更促进了这次橡胶股票投机风潮。在这场金融风暴中钱庄为何如此疯狂地参与橡胶股票的购置,又是谁在操控着这次橡皮股票风潮,我们可以从钱庄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入手,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橡皮股票风潮的始末,并且找到钱庄破产倒闭的真正原因。
一、风险分析
(一)操作风险
在清朝,钱庄投资人有很多是大的买办商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传统生意,但是为了更加方便地得到融资,往往附股钱庄或兼充钱庄庄主,将钱庄视为一种融资工具,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传统商业和钱庄并存,即钱庄的资金来自商业利润,商业运营亦赖钱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
在橡皮股票风潮中,钱庄通过直接参与股票的买卖以谋取暴利,身兼双重身份的钱庄投资人依靠钱庄资本参与投机活动,缺乏一定的约束,容易根据自己对形势的判断来操纵使用资金,具有很大的操作风险。在钱庄的经营中,操作风险很难发现和评判,另外,一般人们很难了解钱庄资本的去向,即使了解也很难对钱庄投资人的决策进行干预,所以这些人为的操作无疑助长了投机风潮,也为接下来的倒闭埋下了伏笔。由于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当金融市场出现波动时,钱庄投资人的错误决策便会对整个钱庄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二)易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1910年9月,清政府按照惯例要上海从源丰润、义善源等庄号提取190万两“沪关库款”。然而经过了第一次金融风潮后,以源丰润为首的本地钱庄已经无法正常偿付款项,于是蔡乃煌他上奏朝廷,请求暂不从源丰润等钱庄中提取这笔巨款,但是军机处认为其奏折是一种恫吓,并将奏折交给度支部(财政部)处理。度支部侍郎陈邦瑞与蔡乃煌又素有嫌隙,于是指使江苏巡抚参奏蔡乃煌,说他妄称市面恐慌,恫吓政府,不顾朝廷颜面,拖延“庚款”支付。罪名如此之重,蔡乃煌当即革职,在革职之后,他致电军机处再次表明不可从源丰润等钱庄急提“沪关库款”。军机处接电依然视为恫吓,严加申斥。蔡乃煌既经革职,又遭斥责,羞愤之下,一举从源丰润等钱庄提回款项200多万两,源丰润当即倒闭。源丰润带倒了9家银号和钱庄,造成30家钱庄歇业。
可以看到,在清末钱庄的存在并不能独立于政治斗争,钱庄的最终的用途也包括为政治服务,因此其生存也因政治斗争而变得非常脆弱。
(三)业务经营过分依赖于外商
橡皮股票风潮中,大量货币资金转移到股票市场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商业循环中短暂闲置的资金,而另外一个来源则是外国银行的拆借。外国金融势力在大量的经济贸易活动中逐渐累积了大量财富,为进一步开拓业务,他们与中国钱庄合作,在双方复杂的借贷关系中,外国银行占据主动地位,一方面可以通过资金借贷来控制中国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剩余资本发挥资本的增殖作用,攫取更多利润。
橡皮股票风潮中,正是因为外国金融机构的大量接纳钱庄庄票才导致钱庄信用膨胀,而在风潮爆发后,也是因为外国金融机构扬言要收回拆借款项,才导致钱庄、票号信用迅速崩溃,纷纷破产关闭。一句话,中国的钱庄过分依赖外国金融资本,将其安危系于西方列强之身,从而受制于西方列强。
二、启示
以史为鉴、防患未然,1910年橡胶股票金融风潮的冲击,有其内在的历史和制度根源,通过分析其背后的制度和运营风险,可以对当今银行业的风险防范、日常经营以及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与运行起到借鉴作用。我国银行也正在经历转型创新的考验,新的环境下银行需要更加重视金融风险的防控与创新,稳定金融环境,加快转型升级,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和国民生活。(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