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农村建设需要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农村经济和生态发展需求。基于此,通过解读近年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一体化进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基本原则和实施措施,希望能为日后农村景观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1导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了发展新农村建设,国家目前提出倡导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全新农村生活生产方式。以生态科学原理为基础,因地制宜,运用不同的生态模式来治理现阶段的弊病,解决农村现阶段发展的问题。应对现阶段农村的机遇与挑战,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2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目前我国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大力建设国家发展起关键作用。农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农村经济带动城市经济,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提高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持续力。我国目前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設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能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响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可加快国家发展进程。
3新农村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3.1保护生态环境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曾出现一些重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标准混为一谈,用城市化建设来应对新农村建设。个别农村把农民的土地征收用以建设城市小区,虽然短时间内看似农村建设成果显著,但却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住宅区的绿化面积不能比拟曾经广阔丰收的农田,更无法和茂密的山林相比。
3.2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农民过上小康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动力和基础。我国新农村建设较为成功的农村,都有各自独特的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建设规划中应切实考虑其中产业景观的作用,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使农民相信新农村建设能够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并且使其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
3.3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如今在我国农村中出现过多的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应该改革土地资源的利用制度,使其呈现出1+1>2的作用,同时可以将相邻的一些小村落合并到城镇之中,使其加快实现现代化。
4乡村景观建设现状
我国乡村地区近年来建设步伐较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乡村地区从生产发展、乡村风貌到乡村管理等层面均有了显著的进步。新农村建设总体来说形式积极,但部分地区存在着大拆大建,对乡村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不少地区乡村景观建设追求景观的城市化特征,建造出大量新型城镇,对乡村地区的原始居住景观造成严重破坏,乡村特征逐渐消失。此外,部分乡村地区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大力开采和使用乡村资源,致使农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在开发和建设乡村景观时,开发人员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乡村景观中人文特征的保存,致使诸多乡村地区的民俗风情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不利于乡村地区文化发展。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时必须立足于乡村景观现状,把握住规划设计的关键点,才能促进乡村景观模式的合理改善。
5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5.1重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景观设计时应重视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基础设施,是提高乡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主要表现在路况差、水电设施陈旧以及卫生发展水平落后等。在进行乡村地区景观设计时应重视完善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为乡村民众提供设施完备的公共活动空间,不断完善乡村地区的通讯、交通及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力求实现基础配套设施一体化,提升乡村地区的资源共享水平,确保群众物质水平的提升。
5.2自然性设计以人为主体
当代新农村景观设计自然性原则中的平衡关系是人居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生态价值观念与人的需求、艺术美学等同样重要。自然性设计的平衡要求设计师重点关注人与自然的核心关系。人作为环境设计的主体对象,我们所研究的客体都是为主体服务的,人的需求与自然的平衡发展永远是乡村景观设计的主旨。“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思想告诫着我们,环境设计与人类生态环境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和谐共生、平衡发展、不可偏废。我们要在设计实践中寻求两者的平衡点,完善当前新农村景观设计的自然性。
5.3生态农业景观的设计与规划
在发展新农村建设中,规划构建我国粮食主产区,创建理想和新的农业景观区域是首要任务。在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支持下,我国将改变传统乡村景观结构,努力打造将农村经济资源不仅以生产为主,还做到保护生态,实现特殊旅游观光功能的理想景观。通过生态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将创建新的景观格局改变原有的景观基质,具体在将原有的斑块改变,变成拥有散布与聚集的细粒或粗粒的景观格局。结合林业、林果业水产、养殖业,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取得提高综合生产力,经济和生态效益统一增长,构建空间、生态、社会经济相对稳定,保障和谐进步的区域农业景观。
5.4新农村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要点
一是绿地所占小区面积比例达到标准。居住区绿地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涉及范围包括住宅旁、道路景观区域、公共空间区域。住宅区旁的绿地景观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粉尘进入住宅中,为居民健康得到保障。道路两旁绿地为道路带来绿荫,增强了小区氛围,为居民生活增加绿荫,尤其在夏天,也是休闲纳凉的场所。公共区域中的绿地很好地将公共设施和游玩环境结合,增加了美感,对景观层次也是一种过渡。通过绿地景观规划对小区区域进行合理划分,遵循自然,将不同的景观合理搭配,形成不同风格的景观。中心区域集中表现,使整个小区景观主次分明,突出小区独一无二的特点。二是居住区绿地景观体现在小区的各功能空间。宅旁绿地通过植物配置形成独特的风景,丰富了景观效果,使小区景观生态化。绿地和水景穿插结合,提升了景观的美感,增加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遵循设计的生态化、规划的统一性及系统性,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原则。
5.5景观设计中融入当地自然景观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各地的自然风光不同,新农村景观规划应开发其当地的特色景观,充分利用其本身的优势,并且询问当地的居民,了解其详细情况及居民对自己未来家园的构想,在建设中利用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扩大自然环境优势,充分体现原居民思想,既要有自然环境也要有人文思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景观设计方案与实践中,设计师要充分结合国内的本土化自然设计理念,在传统的民族生活艺术形式中,阐释“道法自然”的辩证思想,做到整体风格独树一帜,空间结构不失本土特点。此外,还要注意生态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新农村的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夏青.新农村景观规划原则与实施策略[J].南方农业,2017,12(12):98-99.
[2]蒙良柱.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生态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模式探究[J].现代园艺,2017(08):84.
[3]苏朗,卢鹏飞,陈祥云.黑龙江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7(04):94-95.
[4]于学勇,于小敏.新农村景观规划中鲁西传统民居的保护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97-99.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1导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了发展新农村建设,国家目前提出倡导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全新农村生活生产方式。以生态科学原理为基础,因地制宜,运用不同的生态模式来治理现阶段的弊病,解决农村现阶段发展的问题。应对现阶段农村的机遇与挑战,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2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目前我国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大力建设国家发展起关键作用。农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农村经济带动城市经济,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提高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持续力。我国目前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設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能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响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可加快国家发展进程。
3新农村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3.1保护生态环境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曾出现一些重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标准混为一谈,用城市化建设来应对新农村建设。个别农村把农民的土地征收用以建设城市小区,虽然短时间内看似农村建设成果显著,但却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住宅区的绿化面积不能比拟曾经广阔丰收的农田,更无法和茂密的山林相比。
3.2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农民过上小康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动力和基础。我国新农村建设较为成功的农村,都有各自独特的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建设规划中应切实考虑其中产业景观的作用,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使农民相信新农村建设能够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并且使其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
3.3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如今在我国农村中出现过多的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应该改革土地资源的利用制度,使其呈现出1+1>2的作用,同时可以将相邻的一些小村落合并到城镇之中,使其加快实现现代化。
4乡村景观建设现状
我国乡村地区近年来建设步伐较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乡村地区从生产发展、乡村风貌到乡村管理等层面均有了显著的进步。新农村建设总体来说形式积极,但部分地区存在着大拆大建,对乡村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不少地区乡村景观建设追求景观的城市化特征,建造出大量新型城镇,对乡村地区的原始居住景观造成严重破坏,乡村特征逐渐消失。此外,部分乡村地区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大力开采和使用乡村资源,致使农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在开发和建设乡村景观时,开发人员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乡村景观中人文特征的保存,致使诸多乡村地区的民俗风情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不利于乡村地区文化发展。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时必须立足于乡村景观现状,把握住规划设计的关键点,才能促进乡村景观模式的合理改善。
5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5.1重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景观设计时应重视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基础设施,是提高乡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主要表现在路况差、水电设施陈旧以及卫生发展水平落后等。在进行乡村地区景观设计时应重视完善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为乡村民众提供设施完备的公共活动空间,不断完善乡村地区的通讯、交通及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力求实现基础配套设施一体化,提升乡村地区的资源共享水平,确保群众物质水平的提升。
5.2自然性设计以人为主体
当代新农村景观设计自然性原则中的平衡关系是人居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生态价值观念与人的需求、艺术美学等同样重要。自然性设计的平衡要求设计师重点关注人与自然的核心关系。人作为环境设计的主体对象,我们所研究的客体都是为主体服务的,人的需求与自然的平衡发展永远是乡村景观设计的主旨。“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思想告诫着我们,环境设计与人类生态环境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和谐共生、平衡发展、不可偏废。我们要在设计实践中寻求两者的平衡点,完善当前新农村景观设计的自然性。
5.3生态农业景观的设计与规划
在发展新农村建设中,规划构建我国粮食主产区,创建理想和新的农业景观区域是首要任务。在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支持下,我国将改变传统乡村景观结构,努力打造将农村经济资源不仅以生产为主,还做到保护生态,实现特殊旅游观光功能的理想景观。通过生态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将创建新的景观格局改变原有的景观基质,具体在将原有的斑块改变,变成拥有散布与聚集的细粒或粗粒的景观格局。结合林业、林果业水产、养殖业,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取得提高综合生产力,经济和生态效益统一增长,构建空间、生态、社会经济相对稳定,保障和谐进步的区域农业景观。
5.4新农村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要点
一是绿地所占小区面积比例达到标准。居住区绿地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涉及范围包括住宅旁、道路景观区域、公共空间区域。住宅区旁的绿地景观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粉尘进入住宅中,为居民健康得到保障。道路两旁绿地为道路带来绿荫,增强了小区氛围,为居民生活增加绿荫,尤其在夏天,也是休闲纳凉的场所。公共区域中的绿地很好地将公共设施和游玩环境结合,增加了美感,对景观层次也是一种过渡。通过绿地景观规划对小区区域进行合理划分,遵循自然,将不同的景观合理搭配,形成不同风格的景观。中心区域集中表现,使整个小区景观主次分明,突出小区独一无二的特点。二是居住区绿地景观体现在小区的各功能空间。宅旁绿地通过植物配置形成独特的风景,丰富了景观效果,使小区景观生态化。绿地和水景穿插结合,提升了景观的美感,增加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遵循设计的生态化、规划的统一性及系统性,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原则。
5.5景观设计中融入当地自然景观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各地的自然风光不同,新农村景观规划应开发其当地的特色景观,充分利用其本身的优势,并且询问当地的居民,了解其详细情况及居民对自己未来家园的构想,在建设中利用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扩大自然环境优势,充分体现原居民思想,既要有自然环境也要有人文思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景观设计方案与实践中,设计师要充分结合国内的本土化自然设计理念,在传统的民族生活艺术形式中,阐释“道法自然”的辩证思想,做到整体风格独树一帜,空间结构不失本土特点。此外,还要注意生态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新农村的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夏青.新农村景观规划原则与实施策略[J].南方农业,2017,12(12):98-99.
[2]蒙良柱.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生态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模式探究[J].现代园艺,2017(08):84.
[3]苏朗,卢鹏飞,陈祥云.黑龙江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7(04):94-95.
[4]于学勇,于小敏.新农村景观规划中鲁西传统民居的保护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