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逐步扩大的推动作用下,供水企业要想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稳定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对供水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是必然选择也是唯一途径。文章对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供水企业成本的控制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325-01
1 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1.1 企业性质介定模糊
长期以来,供水企业实行的是政企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对集中大量资金投资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民卫生健康饮水,促进城市供水事业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体制所引发的弊端日益成为影响供水企业发展的一大桎梏。由于供水行业的诸多特点,至今在体制上究竟属企业型还是事业型尚无定论。供水企业的定性模糊导致了企业自身缺乏健康发展的动力源和主动性,仅仅是靠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在支撑。
1.2 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水费收入的最直接因素,水价形成机制的合理与否也就成为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最重要、最基本因素。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我国水价普遍偏低,自来水价格调整机制极不灵活,供水企业无权按市场经济规律确定水价,由制水成本不断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倒挂现象十分突出,水费收入已无法满足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受政府和社会的干预影响,水价的形成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水价的制定也偏离了完全成本的概念,政府为维护大局稳定,缓解社会压力,往往是以牺牲供水企业效益为代价的。
1.3 供水成本增长迅速
供水成本增长也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因素之一。除了在制水环节受原水、电费、药剂等涨价因素而带来成本增长外,随着城乡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环保和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管网更新维护改造以及确保水质达标方面都相应加大了投入。
1.4 产销差率高
产销差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产销差率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计量误差,水厂出厂流量计的计量与成千上万个水表的计量之间必然存在计量误差;二是供水管道和设施漏水;三是分户结算水表计量误差;四是未计量用水,包括消防、环卫、绿化等公用事业和违章窃水等。
2 供水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
2.1 固定资产成本控制
2.1.1 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
从成本构成来看,折旧费和维修费是供水企业固定成本的重要组成。对折旧费和维修费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固定资产投資的控制。购建固定资产一定要做好可行性分析,购建前要加强申请立项、经济分析、论证、审批等环节的控制。购买固定资产要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必须对需购买的产品进行市场比价,选择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前要联合验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2.1.2 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成本控制体系,改进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这一成本控制项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核算的方法,而方法合理性直接导致成本数据精准性。现在大多数供水企业为了核算方便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中采用单一的平均年限折旧法,实际上对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核算有所欠缺。因为供水企业固定资产有行业特殊性,尤其是供水管网。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核算可以根据固定资产成本的性态加以区别,比如:对于泵机这种机械类设备,在日常使用中为了保证持续供水,有部分泵机是不开机的,以备发生故障时可以代替。这就造成了总工作量和设备使用年限之间的差异。设备损耗和它们的工作量有直接关系,因此折旧应该基于设备工作量而非使用年限。所以供水企业在财务核算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成本控制体系,在这个大框架下,深入到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控制节点,针对不同性态的固定资产成本采用不同的方法核算与控制。
2.2 控制输配成本中的管网检修费
管网检修费是输配成本重要的项目,主要包括管网爆漏维修费和日常检修费用,其中大部分是路面修复费和抢修费用。水管爆漏具有不可控性,费用的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由于工程多数具有突发性,没有工程预算,现场工作量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费用控制相对困难。特别是抢修,如果没有完善的现场监理及记录制度,以确认工时、台班数、机械费等结算所需资料,就容易出现不合理的费用。对于这些情况,应该加强工程现场监督和工程结算审核等管理工作,避免错弊的现象出现。同时不妨引入激励机制。如将检漏人员的薪酬与检漏的水量或漏损率进行挂钩,那么就能有效地对检漏人员的职责任及积级性进行激励。这一细微改革虽然劳动成本有所上升,但漏损损失及故障的及时发现与解决,为企业的带来的整体效益远远超过了人工支出。
2.3 动力费
动力费不论是制水过程中的还是输配过程中的,财务核算都应按受益部门消耗电量和规定的价格计算应负担的电费。尤其是基本生产和增压设施的动力用电较大,分别装表据实记入制水、输配基本生产成本项目。动力电单价不受供水企业控制,供水企业可在动力电消耗上节约挖潜。
2.4 人工成本
从目前的供水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来看,国有供水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成本的比重较高,主要原因是供水企业多为历史老厂,人员数量多、人均劳动效率较低。供水企业现有人力成本管理水平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粗放管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更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完善的控制机制。但随着供水企业市场化,人力成本的高低制约着供水企业市场竞争力,决定着企业效益的优劣。所以,建立起适应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内部分配机制,搞好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以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多劳多得为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人力成本调控体系,才能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劳动带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5 原材料控制
制水原材料是供水企业重要的成本项目,而制水原材料单价是可控因素,建立完善的材料采购控制制度是可行有效的方法。同时加强对制水材料采购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完善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不得超计划采购,做到采验分离,建立完善由企业管理、审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防止材料采购环节中出现的舞弊和损害企业经济利益行为,真正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形成较为完整的材料采购监管机制,把采购价格降下来,部分材料采购直接和厂家联系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
3 结语
供水企业成本的控制是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保障,企业要适应市场化的潮流,在市场中求生存、在市场中求发展,必须分析成本构成的重要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分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唯有如此,才能在供水企业市场化的进程中迎接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志全.城市供水企业效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2] 王云芳.供水企业成本构成及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7:202.
[关键词]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325-01
1 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1.1 企业性质介定模糊
长期以来,供水企业实行的是政企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对集中大量资金投资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民卫生健康饮水,促进城市供水事业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体制所引发的弊端日益成为影响供水企业发展的一大桎梏。由于供水行业的诸多特点,至今在体制上究竟属企业型还是事业型尚无定论。供水企业的定性模糊导致了企业自身缺乏健康发展的动力源和主动性,仅仅是靠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在支撑。
1.2 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水费收入的最直接因素,水价形成机制的合理与否也就成为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最重要、最基本因素。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我国水价普遍偏低,自来水价格调整机制极不灵活,供水企业无权按市场经济规律确定水价,由制水成本不断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倒挂现象十分突出,水费收入已无法满足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受政府和社会的干预影响,水价的形成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水价的制定也偏离了完全成本的概念,政府为维护大局稳定,缓解社会压力,往往是以牺牲供水企业效益为代价的。
1.3 供水成本增长迅速
供水成本增长也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因素之一。除了在制水环节受原水、电费、药剂等涨价因素而带来成本增长外,随着城乡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环保和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管网更新维护改造以及确保水质达标方面都相应加大了投入。
1.4 产销差率高
产销差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产销差率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计量误差,水厂出厂流量计的计量与成千上万个水表的计量之间必然存在计量误差;二是供水管道和设施漏水;三是分户结算水表计量误差;四是未计量用水,包括消防、环卫、绿化等公用事业和违章窃水等。
2 供水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
2.1 固定资产成本控制
2.1.1 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
从成本构成来看,折旧费和维修费是供水企业固定成本的重要组成。对折旧费和维修费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固定资产投資的控制。购建固定资产一定要做好可行性分析,购建前要加强申请立项、经济分析、论证、审批等环节的控制。购买固定资产要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必须对需购买的产品进行市场比价,选择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前要联合验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2.1.2 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成本控制体系,改进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这一成本控制项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核算的方法,而方法合理性直接导致成本数据精准性。现在大多数供水企业为了核算方便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中采用单一的平均年限折旧法,实际上对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核算有所欠缺。因为供水企业固定资产有行业特殊性,尤其是供水管网。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核算可以根据固定资产成本的性态加以区别,比如:对于泵机这种机械类设备,在日常使用中为了保证持续供水,有部分泵机是不开机的,以备发生故障时可以代替。这就造成了总工作量和设备使用年限之间的差异。设备损耗和它们的工作量有直接关系,因此折旧应该基于设备工作量而非使用年限。所以供水企业在财务核算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成本控制体系,在这个大框架下,深入到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控制节点,针对不同性态的固定资产成本采用不同的方法核算与控制。
2.2 控制输配成本中的管网检修费
管网检修费是输配成本重要的项目,主要包括管网爆漏维修费和日常检修费用,其中大部分是路面修复费和抢修费用。水管爆漏具有不可控性,费用的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由于工程多数具有突发性,没有工程预算,现场工作量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费用控制相对困难。特别是抢修,如果没有完善的现场监理及记录制度,以确认工时、台班数、机械费等结算所需资料,就容易出现不合理的费用。对于这些情况,应该加强工程现场监督和工程结算审核等管理工作,避免错弊的现象出现。同时不妨引入激励机制。如将检漏人员的薪酬与检漏的水量或漏损率进行挂钩,那么就能有效地对检漏人员的职责任及积级性进行激励。这一细微改革虽然劳动成本有所上升,但漏损损失及故障的及时发现与解决,为企业的带来的整体效益远远超过了人工支出。
2.3 动力费
动力费不论是制水过程中的还是输配过程中的,财务核算都应按受益部门消耗电量和规定的价格计算应负担的电费。尤其是基本生产和增压设施的动力用电较大,分别装表据实记入制水、输配基本生产成本项目。动力电单价不受供水企业控制,供水企业可在动力电消耗上节约挖潜。
2.4 人工成本
从目前的供水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来看,国有供水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成本的比重较高,主要原因是供水企业多为历史老厂,人员数量多、人均劳动效率较低。供水企业现有人力成本管理水平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粗放管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更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完善的控制机制。但随着供水企业市场化,人力成本的高低制约着供水企业市场竞争力,决定着企业效益的优劣。所以,建立起适应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内部分配机制,搞好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以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多劳多得为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人力成本调控体系,才能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劳动带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5 原材料控制
制水原材料是供水企业重要的成本项目,而制水原材料单价是可控因素,建立完善的材料采购控制制度是可行有效的方法。同时加强对制水材料采购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完善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不得超计划采购,做到采验分离,建立完善由企业管理、审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防止材料采购环节中出现的舞弊和损害企业经济利益行为,真正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形成较为完整的材料采购监管机制,把采购价格降下来,部分材料采购直接和厂家联系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
3 结语
供水企业成本的控制是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保障,企业要适应市场化的潮流,在市场中求生存、在市场中求发展,必须分析成本构成的重要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分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唯有如此,才能在供水企业市场化的进程中迎接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志全.城市供水企业效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2] 王云芳.供水企业成本构成及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