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刘育先生,新天地文化旅遊经理,现任工联会旅遊联业委员会副主席、香港旅遊业僱员总会名誉会长、香港旅遊业导师协会副主席(2007-2009年度)、香港本土语言保育协会幹事,香港工会联合会业餘进修中心、香港生态及古跡导遊证书及培训导师。拥有中国职业培训师师资认证、註册中国企业培训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趁改革开放之便利,刘育先生进入旅遊行业,至今已有逾三十多年从业经验,他的脚步遍及全国和世界多个城市,参与创办的旅行社曾是同行的佼佼者,今日的他被邀开拓文化旅遊,将文化与旅遊更紧密地联繫在一起,在这一市场空白践行着一位先行者角色!
2003年,一次新的起航
刘育先生,任新天地文化旅遊经理一职。作为旅遊界资深人士,经营旅遊是他的长项,做起来得心应手,只是当下的文化旅遊市场,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模式,走向更细化的市场。
“新天地文化旅遊的创办人是前香港爱乐乐团的团长,他有见於当时香港没有一家旅遊公司能为表演团体提供外出演出时的配套服务而创办的。”众所周知,一般的旅行社只提供传统的观光购物服务,或融合观光在内的商务考察服务,而在运输、保管乐器、服装方面毫无经验,使得一些表演团体外出演出时因找不到合适的服务提供商而头痛,在这种情况下,新天地文化旅遊应运而生,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2003年,刘育先生被邀请加入该公司,直到今天已过去十年。
“新天地文化旅遊成立以来,主要有两大业务,一是负责将香港的演出团体带出外地演出,同时承接外地来港的演出团体,为其提供各方面的交通、票务、住宿等服务;二是为学校、各大社团组织,提供与文化相关的旅行活动。比如融合文化主题的遊学团,或融入浓厚的文化因素的特色行程等。”据刘育先生介绍,2013年初,荣获“中国二十世纪经典舞蹈作品”之一的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盛大公演,这一家喻户晓之作在阔别香港十八年後,又为香港市民上演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而这一成功的演出,也是由刘育先生所在的新天地文化所协办的。数年前,我国大型交响乐团之一的天津交响乐团赴港演出、2013年1月上海民族乐团来港的演出,也是由新天地文化协办……
在这期间,刘育先生从之前做传统旅遊,转入做融入文化因素的旅遊工作。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在过去二十多年内,他在业界拥有大量的人脈资源,熟悉票务、酒店等各个环节,特别是对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文化異同有很好的了解,因而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因为专长做文化旅遊,使得新天地文化旅遊在业界独树一帜,“每年,我们公司都能承接数个大型的演出活动,此外都带各种具有丰富文化特色的交流团或留学团,赴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越南等地旅遊。”
重视本土特色,
呼籲旅遊开发
转眼,刘育先生在文化旅遊方面拥有了十年经验,这十年里,他更深刻地体会到,旅遊並非只是纯粹的吃喝玩乐,更在於对世界的一种了解、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他也更深层次地意识到,一个富有文化学识的导遊,才能带给遊客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旅遊,因而亦担任着香港旅遊业雇员总会名誉会长、香港生态及古蹟导遊培训导师,竭尽全力,将自己所学一一传授,並教予学生们要“终生学习”,“因为导遊的工作面临着各行各业的人,假如不与时俱进地扩长知识面,就无法与客人良好地沟通,不能为客人提供一段难忘的旅行。”
与一般人认为香港缺乏旅遊景点的看法不同的是,刘育先生一直强调,“香港的旅遊资源相当丰富,一方面,在自然景观方面,香港郊野公园佔全港土地面积43%,自然景观具生态旅遊价值,世界国家地质公园更是世界少有的优质生态旅遊资源,香港湿地公园也是世界级生态旅遊景点建设;另一方面,在人文景观方面,在新界等地有许多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如有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六十年不等的太平清醮,都是十分优质的旅遊资源。”他还是提出,其实香港市民对香港的本土文化了解堪少,以独特的传统文化活动来说,大部分人都只知道长洲的——“太平清醮”,“就香港原居民的传统文化而言,舞狮、舞龙算得上外来的传统文化,而舞麒麟才是本土的文化。”
鉴於香港诸多旅遊资源如同“藏在闺中无人识”,身为旅遊资深人士的刘育先生着实焦急,他经过多次努力,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计划书,渴望政府能成立旅遊局,构建香港旅遊界的发展蓝图,稳定旅遊业的发展,培育一批批有意从事旅遊业的人才,从而更好地发展香港旅遊业。
改革开放,
旅遊事业伊始
刘育先生,原本是香港业餘乐团的一名大提琴手,一个大提琴手为何会转入旅遊业呢?“改革开放以後,为香港带来了许多机遇,我的一些朋友正好在做旅遊,後来他们邀请我加入。”这一次转折,使刘育先生成为香港进入内地做旅遊的第一批人。
改革开放之初,许多外国人对内地都抱着探奇或经商的心理,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旅行社,因而那时,对於小的旅行社而言,收散客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年,刘育先生与朋友合夥开设了一家旅遊公司,富有亲和力的他负责联络工作,为公司在全国建立下合作网络,“为了掌握各地的交通、食宿等问题,我们必须要跟当地沟通。”同时这也为他踏遍全国多个城市提供了必要前提,“早期,内地比较出名的也就‘国中青’三家旅行社,我们跟他们都非常熟悉。”那时,刘育先生与朋友们开设的公司,一度成为香港团批发社中,除了中旅社外最大的一家办批发团的旅行社。
在那段期间,刘育先生每年的大量时间都待在内地,不但与各地做联络工作,还参与了酒店投资等,以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即国谊宾馆)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时任总书记胡耀邦接待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活动,由於当时接待的房间不夠用,需将第二招待所的厕所改造成现代的酒店,这些厕所即由刘育先生和搭档一起投资改造,他从日本引进了材料,对二百多间房间的厕所进行了更新换代,使是次交流活动如期进行。另外在1985-1986年期间,他与朋友们也在桂林投资过酒店。
机缘巧合,
专注文化工作
工作之外,刘育先生将大量时间放在文化保育方面。数年前,他应香港中文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刘义章博士的邀请,加入了《香港客家》的编纂工作,“我是一名客家人,编写《香港客家》起缘於国际客属会议後05年於成都召开的决议,要求各地撰写各地客家文化的文章,由於香港是特区,应大会要求编撰壹本有关香港的专书,在我堂弟(语言学教授刘镇发博士)和其他数字学者的加入後,完成这本《香港客家》。有感於香港原居民的语言逐渐消失,大家决定齐心协力,成立一个保育香港本土方言的协会。”这也就是“香港本土语言保育协会”的成立缘由,而刘育先生任幹事。
“在香港被割让之前,香港最主要有两种方言,一种是围头话,第二种是客家话,当年在新界一带的原居民主要讲两这种话,但是现在讲得比较好的都是一些年长的人,这也说明:香港的本土方言到了一个急需要保护的阶段。”早在几年前,香港本土语言保育协会获“卫奕信勋爵文物信託”之拨款,打造了客家、围头话字典,並将这两种方言以有声音的形式保存;在2012年,他们又获得拨款,望在2015年将香港四种原居民语言:围头话、客家话、汀角话及东平洲话之常用词汇记录,並以有声音的形式保存。有时,他们还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将这些本土的方言带上街头,让更多的市民认识……这些工作,富有深远的历史性意义,刘育先生与一辈有志人士做得有滋有味。
“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还需博闻强记。”即使在难得一有的休息日里,刘育先生也常是钻研各种知识,也许正因为这样,他日益丰盈着自己的学识,也更能在旅遊业和教学里遊刃有餘,成为业界之榜样。
刘育先生,新天地文化旅遊经理,现任工联会旅遊联业委员会副主席、香港旅遊业僱员总会名誉会长、香港旅遊业导师协会副主席(2007-2009年度)、香港本土语言保育协会幹事,香港工会联合会业餘进修中心、香港生态及古跡导遊证书及培训导师。拥有中国职业培训师师资认证、註册中国企业培训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趁改革开放之便利,刘育先生进入旅遊行业,至今已有逾三十多年从业经验,他的脚步遍及全国和世界多个城市,参与创办的旅行社曾是同行的佼佼者,今日的他被邀开拓文化旅遊,将文化与旅遊更紧密地联繫在一起,在这一市场空白践行着一位先行者角色!
2003年,一次新的起航
刘育先生,任新天地文化旅遊经理一职。作为旅遊界资深人士,经营旅遊是他的长项,做起来得心应手,只是当下的文化旅遊市场,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模式,走向更细化的市场。
“新天地文化旅遊的创办人是前香港爱乐乐团的团长,他有见於当时香港没有一家旅遊公司能为表演团体提供外出演出时的配套服务而创办的。”众所周知,一般的旅行社只提供传统的观光购物服务,或融合观光在内的商务考察服务,而在运输、保管乐器、服装方面毫无经验,使得一些表演团体外出演出时因找不到合适的服务提供商而头痛,在这种情况下,新天地文化旅遊应运而生,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2003年,刘育先生被邀请加入该公司,直到今天已过去十年。
“新天地文化旅遊成立以来,主要有两大业务,一是负责将香港的演出团体带出外地演出,同时承接外地来港的演出团体,为其提供各方面的交通、票务、住宿等服务;二是为学校、各大社团组织,提供与文化相关的旅行活动。比如融合文化主题的遊学团,或融入浓厚的文化因素的特色行程等。”据刘育先生介绍,2013年初,荣获“中国二十世纪经典舞蹈作品”之一的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盛大公演,这一家喻户晓之作在阔别香港十八年後,又为香港市民上演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而这一成功的演出,也是由刘育先生所在的新天地文化所协办的。数年前,我国大型交响乐团之一的天津交响乐团赴港演出、2013年1月上海民族乐团来港的演出,也是由新天地文化协办……
在这期间,刘育先生从之前做传统旅遊,转入做融入文化因素的旅遊工作。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在过去二十多年内,他在业界拥有大量的人脈资源,熟悉票务、酒店等各个环节,特别是对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文化異同有很好的了解,因而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因为专长做文化旅遊,使得新天地文化旅遊在业界独树一帜,“每年,我们公司都能承接数个大型的演出活动,此外都带各种具有丰富文化特色的交流团或留学团,赴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越南等地旅遊。”
重视本土特色,
呼籲旅遊开发
转眼,刘育先生在文化旅遊方面拥有了十年经验,这十年里,他更深刻地体会到,旅遊並非只是纯粹的吃喝玩乐,更在於对世界的一种了解、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他也更深层次地意识到,一个富有文化学识的导遊,才能带给遊客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旅遊,因而亦担任着香港旅遊业雇员总会名誉会长、香港生态及古蹟导遊培训导师,竭尽全力,将自己所学一一传授,並教予学生们要“终生学习”,“因为导遊的工作面临着各行各业的人,假如不与时俱进地扩长知识面,就无法与客人良好地沟通,不能为客人提供一段难忘的旅行。”
与一般人认为香港缺乏旅遊景点的看法不同的是,刘育先生一直强调,“香港的旅遊资源相当丰富,一方面,在自然景观方面,香港郊野公园佔全港土地面积43%,自然景观具生态旅遊价值,世界国家地质公园更是世界少有的优质生态旅遊资源,香港湿地公园也是世界级生态旅遊景点建设;另一方面,在人文景观方面,在新界等地有许多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如有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六十年不等的太平清醮,都是十分优质的旅遊资源。”他还是提出,其实香港市民对香港的本土文化了解堪少,以独特的传统文化活动来说,大部分人都只知道长洲的——“太平清醮”,“就香港原居民的传统文化而言,舞狮、舞龙算得上外来的传统文化,而舞麒麟才是本土的文化。”
鉴於香港诸多旅遊资源如同“藏在闺中无人识”,身为旅遊资深人士的刘育先生着实焦急,他经过多次努力,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计划书,渴望政府能成立旅遊局,构建香港旅遊界的发展蓝图,稳定旅遊业的发展,培育一批批有意从事旅遊业的人才,从而更好地发展香港旅遊业。
改革开放,
旅遊事业伊始
刘育先生,原本是香港业餘乐团的一名大提琴手,一个大提琴手为何会转入旅遊业呢?“改革开放以後,为香港带来了许多机遇,我的一些朋友正好在做旅遊,後来他们邀请我加入。”这一次转折,使刘育先生成为香港进入内地做旅遊的第一批人。
改革开放之初,许多外国人对内地都抱着探奇或经商的心理,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旅行社,因而那时,对於小的旅行社而言,收散客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年,刘育先生与朋友合夥开设了一家旅遊公司,富有亲和力的他负责联络工作,为公司在全国建立下合作网络,“为了掌握各地的交通、食宿等问题,我们必须要跟当地沟通。”同时这也为他踏遍全国多个城市提供了必要前提,“早期,内地比较出名的也就‘国中青’三家旅行社,我们跟他们都非常熟悉。”那时,刘育先生与朋友们开设的公司,一度成为香港团批发社中,除了中旅社外最大的一家办批发团的旅行社。
在那段期间,刘育先生每年的大量时间都待在内地,不但与各地做联络工作,还参与了酒店投资等,以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即国谊宾馆)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时任总书记胡耀邦接待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活动,由於当时接待的房间不夠用,需将第二招待所的厕所改造成现代的酒店,这些厕所即由刘育先生和搭档一起投资改造,他从日本引进了材料,对二百多间房间的厕所进行了更新换代,使是次交流活动如期进行。另外在1985-1986年期间,他与朋友们也在桂林投资过酒店。
机缘巧合,
专注文化工作
工作之外,刘育先生将大量时间放在文化保育方面。数年前,他应香港中文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刘义章博士的邀请,加入了《香港客家》的编纂工作,“我是一名客家人,编写《香港客家》起缘於国际客属会议後05年於成都召开的决议,要求各地撰写各地客家文化的文章,由於香港是特区,应大会要求编撰壹本有关香港的专书,在我堂弟(语言学教授刘镇发博士)和其他数字学者的加入後,完成这本《香港客家》。有感於香港原居民的语言逐渐消失,大家决定齐心协力,成立一个保育香港本土方言的协会。”这也就是“香港本土语言保育协会”的成立缘由,而刘育先生任幹事。
“在香港被割让之前,香港最主要有两种方言,一种是围头话,第二种是客家话,当年在新界一带的原居民主要讲两这种话,但是现在讲得比较好的都是一些年长的人,这也说明:香港的本土方言到了一个急需要保护的阶段。”早在几年前,香港本土语言保育协会获“卫奕信勋爵文物信託”之拨款,打造了客家、围头话字典,並将这两种方言以有声音的形式保存;在2012年,他们又获得拨款,望在2015年将香港四种原居民语言:围头话、客家话、汀角话及东平洲话之常用词汇记录,並以有声音的形式保存。有时,他们还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将这些本土的方言带上街头,让更多的市民认识……这些工作,富有深远的历史性意义,刘育先生与一辈有志人士做得有滋有味。
“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还需博闻强记。”即使在难得一有的休息日里,刘育先生也常是钻研各种知识,也许正因为这样,他日益丰盈着自己的学识,也更能在旅遊业和教学里遊刃有餘,成为业界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