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花灯的表演特征及教学探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对于桑植花灯来说,是桑植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在表演形式上短小且精湛,动作活泼有趣,旋律优美,组合形式多样,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社会的演变,历代艺人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它逐步形成了较完整,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并能多方面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在人民群众中扎下根,世代相传。桑植灯笼蕴藏着桑植族人民宗教信仰和人文情怀,展现出桑植族人民基本文化特点,具有维护民族利益,实现人们和谐发展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桑植花灯 价值 特征
   桑植花灯是桑植众多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桑植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它表现了桑植人在创造生活,改造自然中的集体意识和高尚品德。桑植花灯形式短小精悍,动作活泼风趣,曲调优美流畅,组合复杂多变,舞蹈中的一招一式无不折射出当地人们无穷的智慧和独到的想象力。由于受到桑植特定的地域环境的影响,加上当地特殊的多民族构成和多元文化融合等多种因素,使得桑植花灯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民族性特征。2009年,桑植花灯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而使桑植花灯这一种地方小剧更加具有研究价值。桑植花灯的舞蹈动作丰富多彩,通过手眼身法步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舞蹈形象都使人们以美的享受。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由于当下广场舞文化快速传播,以前经典的花灯戏越来越少的出现在百姓生活中,只有在元宵灯会等少数的节庆上才零星出现。大多数的花灯都只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其精髓。
   一.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桑植花灯能表现多方面的事物,动作形象富于变化,通过花灯的舞蹈表演方面研究能让桑植花灯的动作达到完美性和强烈的表现力,动作组合千姿百态、缤纷多彩。
   2、理论意义:深化此课题的研究对桑植花灯的发展有所价值,同时,结合舞蹈学的相关理论,从单一的舞蹈本身的角度切入研究,为桑植花灯的全面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其他舞蹈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桑植花灯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论文从深入了解桑植花灯的传统形态入手,在原生态的舞蹈形态中挖掘和提炼舞蹈的表演特征,我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与桑植花灯相关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材料的仔细阅读从中分析、比较和综合桑植花灯的起源、衍变、音乐、动作风格等,为完成论文奠定理论基础。
   田野调查法:通过田野调查了解湘西北本土民族民间花灯的形式与内容,深入了解桑植花灯的表演特征与表现形式,重点研究桑植花灯的舞蹈动作与创作思路。
   比较研究法:收集不同地区的花灯的素材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湘西北本土地区的花灯素材(秀山花灯、麻阳花灯),吸取其中的精华,借鉴其中的优点为自己的研究与表演奠定实践基础。
   三.研究难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难点:桑植花灯作为地方小剧种,是湘西北地区人民的文化的精华体现,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受汉族文化的冲击比较大,现有的动作元素也是五花八门,很难把握纯正的原始动作及其代表的原始意义,只能通过各种动作的对比分析,对各种传承艺人进行访谈,再通过历史资料的考证,来得到其动作所代表的具体图腾意义和思想。
   四.桑植花灯表演形式特征
   1、表演形式灵活
   桑植花灯主要产生于农村,具有短小、柔韧、欢快等特点。传统的花灯大多是自发组织的小成本剧团,专业剧团数量少。演员少,简单的服装、道具、乐器等,无需投放大量的资金,流动性高,一般是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流动演出,演出场地非常简单。“一套锣鼓一把琴,背着担子出去;走的时候,一边摆着脚,一边甩着手,回来的时候,担子就在身上(指主人家送来的糯米粑粑)“这是桑枝花灯表演形式的生动写照。它不仅形式简单,而且内容简短,情节简单,通常一条线索贯穿整个故事,没有太多铺垫,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因此,桑植花灯得到了农村等地区群众的喜爱和认可。
   2、表演形式丰富
   花灯表演包括歌舞花灯、说唱花灯和花灯戏三个方面。歌舞花灯是唱歌跳舞,旋律活泼;说唱花灯是用优美的歌声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花灯戏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增加情节和表演。这三种表现方式相辅相成。其中,歌舞花灯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不仅在花灯戏中出现,还作为一种单独的表演形式来表演。表演者根据音乐进行唱歌跳舞。一般情况下,音乐来源于当地民歌,优美欢快,深入人心。舞蹈动作活泼,异常热闹。花灯的舞台步法和位置比较多样,单是舞台编排就包括“踏四门”、“走八字”、“绕圈子”、“半边月”等,这些变化的路线图称为“圈子”,圈子越多,演员在舞台上就越欢乐多变。而那些生动的舞蹈动作,如“小女梳妆”、“嫦娥奔月”等,也被称为套子。套子走圈子,圈子绕套子,相互融合,让整个舞台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五.桑植花灯表演特征在舞台实践中的体现与运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的审美观也在不停的变化着,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后,电视、电影等新媒体的普及,让人民群众更多的了解到其它艺术表演形式,所以桑植花灯也更加的强调它自身的艺术表演性,也由原先的民间活动的慢慢的向舞台表演靠近,同时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在《咫尺·从心》的晚会专场中,舞蹈《桑植花灯》就完美的体现了桑植花灯的形象特征以及部分的形式特征。《桑植花灯》的编导老师是省级桑植花灯传承人满元恒老师,他通过6男6女的群舞的形式来表现现在新时代的桑植人民对于生活的一种满足的生活状态。在舞蹈表演中,演员通过对于各种动物的模拟表现得惟妙惟肖,由刚开始男生所表演的游鱼,到中间的乌龟形象,到后面的喜鹊形象,通过各种动物的喜悦心态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我反应出桑植县人民同样的以勤劳夯实的态度来迎接美好的新时代。
   舞台艺术虽然在很多时候都会表现得比现实中的舞蹈动作夸张化,更加抽象化,但是在《桑植花灯》的舞蹈中,同样还是追求舞蹈艺术大众化,因为桑植花灯本身就定位于民间“乡土”艺术,所以在舞台的实践中不能抛弃它的根本,还是得从民间而来,在表演过程中,所有的演员同样的遵循着原有的舞蹈动作的特征,严格的按着桑植花灯的步伐进行着表演,正是这些步伐要求保障了桑植花灯的地方性及地方认可度。我认为在舞台实践中很多的元素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因为正是这些小的元素组成了它的独特性。
   既然是舞台艺术,它同样有这它自己的原则与特点,它相对比于民間表演有着本质的却别,在《桑植花灯》中我们把一部分花灯中比较“俗”的部分去除了,所谓的“俗”就是民间百姓所流传的一些比较“黄”的段子与动作都去除了。与此同时,我们在选材上也选择了比较正能量的阳雀催春,而避忌了比较贴近人民群众的一些琐事的题材,这样才符合舞台艺术实践的一个基本的原则。
   桑植花灯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表现形式,是一种值得研究是民间艺术,形式多样,表演风格风趣幽默,曲调优美流畅,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乡土文化。它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的审美风格的变化,历代民间艺术家也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创新,已经形成了独特表演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时刻的体现着桑植县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精神,表现桑植人民勤劳,夯实的民族精神。它反应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在人民群众中扎下根,并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形态学[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1998年2月
   [2]湘西自治州地方文化志编辑委员会·湘西自治州文化志[M].湖南出版社.1996
   [3]钟以轩·桑植民歌[M].湖南:岳麓出版社.2000年11月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1月
   [5]邬小中·黔东北土家族花灯戏旋律、灯词、表演艺术特点初探[J].四川戏剧.2008(01)
   [6]邬小中·黔东北土家族花灯戏艺术特点初探[J].贵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委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卷》[M].中国舞蹈出版社.1991年10月
   [8]卓妮妮 陈旋·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初探[J].文学与艺术.第二卷第六期
   [9]万里·湖湘文化大辞典[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10]朱玲波.独山花灯本土特色探究[D].贵州大学2009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层级上,学生以多文本阅读为基础,能运用、分析和综合文本信息,并可以对文本中关键内容开展深层次的评价的思维水平就是高阶思维水平。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多文本互文阅读促进学生分析思维的精准度和发散性发展,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凝练性和整体性的提升,促进学生评价思维深刻性和丰富性的生成。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 高阶思维发展 实践路径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
期刊
内容摘要:《末日迁徙》(Exit West)是英籍巴基斯坦裔作家莫欣·哈米德(Mohsin Hamid)于2017年出版的难民小说。小说中,作者聚焦全球化时代下的难民问题,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在难民迁徙过程中不同跨国经历和不舍、恐惧和焦虑选择的跨国感受的描写,表达出他对于难民问题的关注和希望解决难民问题的乌托邦愿景。本文将通过分析科技因素在难民迁徙过程中对母国情感变化的影响,加深对难民问题的认识,从而
期刊
内容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语文高考的“常课”,作文中的“任务”是指材料中提出的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驱动”就是在问题的引导下,在设置的情境中,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需要考生读懂出题人发出的“指令”,从这个意义上讲,“任务驱动型”作文实则就是阅读理解的一个“变种”。因此,平时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文本进行特定话题的阐述,培养学生的“任务驱动”写作思维。   关键词:“任
期刊
内容摘要:《倾城之恋》是作家张爱玲于1943年所作的长篇小说,主要记述了没落大家族女子白流苏与多情浪子范柳原相识并相爱的故事,最终虽然两人结为夫妇,但似乎只能维持十年八年的和谐生活,圆满的结局下依旧透露着浓稠的悲哀。文章拟从白流苏人物形象及其成因来探讨女性意识觉醒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倾城之恋 白流苏 女性意识 悲剧色彩   张爱玲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表《倾城之恋》这一短篇小说。探討了一个在爱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德语中的一对反义词,探究其不对称性在语义中的具体表现;接着,通过梳理弗洛伊德在该篇文章中所展开的写作思路,详细解读此论点是如何被作者论证的;最后,再从文学创作的虚构性出发,关注文学体裁对展现该心理的媒介作用。   关键词: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文学虚构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发表过一篇“论‘令人害怕的’东西(The Unca
期刊
内容摘要:问候语是各种语言中都存在的现象,是人类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西方的问候语,无论是内容、格式、称谓还是使用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不注重中西问候差异,就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中西问候语出错会导致词不达意,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甚至造成矛盾,引发冲突。文章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讨论其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得到启示,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中西方 问候语 跨文化交际   问候语,又叫见面
期刊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如何结合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笔者看来审美过程就是人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对于古诗词的鉴赏也是一个由浅层的感性感知到深层的理性飞越的过程。本文试以李清照的《一剪梅》为例,以认识论为据,分析审美的三个层次,旨在为学生清理审美层次,逐步感受诗歌之美。   关键词:审美情趣 认识论 自由   西方古哲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因此作为语文
期刊
内容摘要:教师的队伍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环节。科技汉语是为消除留学生汉语语言与科技知识障碍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有效提升科技汉语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将利于发挥该课程开设的良性作用与提升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将探讨科技汉语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方略。   关键词:科技汉语 教师专业素养 提升路径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重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教师既是学生在知识上
期刊
内容摘要: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要学好汉语必须尽可能多的掌握汉字,因此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初级阶段来华留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要教材中的汉字为例,通过展现汉字的文化意蕴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汉语。   关键词:初级阶段 汉字教学 文化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一直是重难点。目前来看,来华留学生的汉字学习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而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正处在汉字学习的基础阶段,这
期刊
内容摘要:文化养老基于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需求而产生的养老模式。作为文化养老产品,书法具有独特的养老养生功效。建构循序渐进的书法训练体系,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持续保持安宁愉悦心境颇具意义。   关键词:文化养老 养生 书法训练体系   文化养老是通过组织老年人从事文化艺术学习与创造活动,满足老年人获得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层面需要为特征的养老模式[1]。在文化养老产品中,书法动静适宜,不受身体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