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崛起中的天府新区,不仅肩负着成都产业升级的重任,也在不断扩大成都的“国际朋友圈”。
2014年10月2日,天府新区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
这一天,成都筹划了4年,期盼了4年。
2010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天府新区”的概念第一次公开亮相。
会议提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彼时,四川省GDP连续保持快速增长,当年GDP总量突破1.7万亿,处于冲击两万亿俱乐部的关键期。
在成渝经济区的另一核重庆,两江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新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当年生产总值达到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倘若成都这一核没有及时跟上脚步,双核驱动的成渝经济区将面临一强一弱的态势。天府新区的建设尤为迫切。
2011年11月25日,“地方牌照”的天府新区破土动工。当时新区的建设者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三年后,梦想终成真。
2014年11月24日,《四川天府新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印发。
《方案》发布后,更多人意识到,天府新区的未来注定不平凡。其将天府新区定位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而原有规划关于天府新区的总体定位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以及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从“内陆开放门户”到“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标志着国家对天府新区的开放程度和开放要求变得更高。
原本与重庆两江新区呼应,带动川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初衷,因为“开放”二字,有了更大的格局,也让天府新区走上了以开放为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天府新区的获批,最终让成都站在了新的起点,成都也为这座国家级新区抛出了转型发展的新命题。
2014年,成都市城镇化率达到70.4%,已由城镇化加速期进入了成熟期,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成都,面临着从中心城区单核集中向以网络城市群为特征的大都市区全域统筹转变。
《成都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中明确,天府新区将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和科技创业研发产业等,加快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
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从全国到地方,天府新区的未来被寄予厚望。
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党群工作部干部处处长李宁坤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到天府新区的场景。“当时的兴隆湖是个大坑,里面全是杂草,周围只有农田没有路。”
如今,兴隆湖周边的建筑都已建成,迎来送往来自全球的投资者走访调研;曾经杂草丛生的大坑也成功蓄水,成为天府新区打造新时代“公园城市”的新名片。
而连接天府新区规划厅和兴隆湖之间的观景台在2018年2月后,也成了天府新区的“打卡”胜地。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天府新区视察,在兴隆湖畔的天府新区规划厅听取情况报告,并做出重要指示——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內陆开放经济高地。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后首次视察、并委以重任的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步伐势必更加稳健。
放眼全国,近年来,陕西、甘肃、湖南等内陆省份相继提出向南开放,建设南向出海大通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四川省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天府新区如能发挥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作用,将带来“一落子而全盘活”的协同效应。
天府新区的全面开放,是成都冲刺世界城市的突破口,是成都面向世界的窗口。从白纸画图到高楼矗立,天府新区的建设不断提升着成都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推动成都在内陆和沿海沿江协同开放中发挥积极作用。
“信息时代,谁跑得快谁赢。”
2017年1月,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后简称“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董事长武春风把速度比拼的大本营落在了天府新区。
“发展新技术,通常资源在哪,我们就建在哪。”武春风说。
四川作为经济、科教和军工大省,是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中,以军民融合发展为核心任务的省级区域,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彼时,产业基础近乎为零的天府新区与区域内其他地区相比,优势并不明显。而武春风看重的,正是天府新区的开放。
“技术基础、人才基础和市场基础的确是开展新技术的必备要素,但做这一切的前提,是思想开放和体制开放。”
在武春风看来,即便先天基础不足,但天府新区对先进的商业模式怀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能够吸引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在此集聚。
正如他所料,落户天府新区不到两年,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的管理研发团队已从原先的不足十人,发展到六十多人。绝大部分成员为重点高校毕业,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是业内炙手可热的稀缺人才。 2018年全国双创周期间,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的“人造月亮”卫星项目一经发布,就在国内外媒体和行业网站刷屏。
以“华阳之光”命名的“人造月亮”卫星项目,通过利用装置表面涂层,能够像月亮一样折射阳光,为直径10到80公里的区域提供照明,计划在2020年从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华阳之光”的名字一语双关,一是寓意着中华的太阳照亮世界,二是因为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就落在天府新区的华阳街道。
“这个创意是在天府新区萌生的,目前技术上已经成熟。”武春风希望,“人造月亮”能够率先照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夜空。
在吸引资源集聚的过程中,人才资源被视作撬动新区发展的关键一环。而对于人才的定义,天府新区也不局限于高精尖行业的技术人才。米其林三星的厨师,像赵雷一样的流量IP……同样被天府新区视如珍宝。
“只有我们保持开放,才能吸引他们。”李宁坤说。
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天府新区在已经具备吸引力、竞争力的成都“人才新政十二条”基础上,在天府新区核心区推行“天府英才计划”,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13类人才进行实际补贴。针对特殊人才资源,天府新区进一步细分归类,并按照不同人才需求不断完善奖励政策和服务机制。
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新一线城市排名中,成都位居第一。智联招聘调研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成都人才竞争力指数紧随北京,排名全国第二。
更优越安逸的生活环境、更多事业发展机会、更具前景的城市发展,使成都成为不二之选,而天府新区的发展前景与“蓉漂”的内心所向高度契合。
截至目前,天府新区新落户青年人才已超过10万人,其中硕博占比超过12%,美德等留学归国人员超过800人。
开放思想和先进理念不仅吸引了全球人才流向天府新区,也为天府新区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
截至2017年,天府新区已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43.3亿元,年均增长8.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4.1亿元,年均增长18.5%,形成千亿级产业1个,百亿级产业8个,经济总量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5。
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天府新区的资源聚集效应正在持续释放,辐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土生土长的成都人罗春,过去几年一大半时间都常住北京。他所在的启明星辰集团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安全防护的民营企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高规格国际会议的网络安全维护商。
2010年之后,罗春明显感到来自家乡的需求越来越多,公司设在成都的办事处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承接不断增长的西南地区市场需求,2015年11月,启明星辰将西部研发中心及西部总部落户于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学城。
成都启明星辰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启明星辰”)作为启明星辰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为政府、军队、金融等行业提供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罗春也成为启明星辰集团助理总裁,开启了与天府新区的不解之缘。
“虽然市场份额不及北上广,但成都启明星辰开发的项目往往都会作为案例在全国推广。”罗春说。
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数字化发展是企业转型的重要路径,且百行百业需求各异,需要不断推新;外加云南、贵州等省份相关人才短缺,成都乃至四川承担着向整个西南地区输出网络安全人才的职责。
另一方面,西南地区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重点,区域内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急需国内可信赖的专业人才维护其在海外的数据安全。
“目前,我们培养的网络安全人才有一大部分常驻德国及东南亚国家,外派人员一直供不应求。”罗春说。
在天府新区,罗春所在的成都启明星辰并不是“孤岛”,也不是一枝独秀。全球范围内最具权威性的信息安全认证协会——CISSP的中国西南分会就设在成都,每个月都会举办沙龙,邀请3~5位业内大咖进行知识分享。
每回参加沙龙,罗春都会感觉身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变多了,江浙、深圳、香港,甚至东欧的同行都选择来成都创业。
“我们圈里流行‘创业十字架’的说法,南北是深圳和北京,东面是杭州,西边我们认为是成都。大家普遍认为成都创业环境很好,天府新区更是优中取优。”罗春说。
一面吸引人才、资源流入,一面向海内外输出中国智慧,启明星辰只是天府新区双向开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崛起中的天府新区,不仅肩负了成都产业升级的重任,也在不断扩大成都的“国际朋友圈”。
为持续打通双向投资通道,天府新区正加快建成“中国西部跨境并购服务中心”“中国西部跨国公司服务中心”,瞄准“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实施精准并购招商,实现资金、产业、人才的双向自由流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自古诗人名家偏爱天府成都的美景。如今成都南部的天府新区,正以开放的姿态描绘另一番图景,吸引全球目光,助推成都实現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成为世界级城市。
2014年10月2日,天府新区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
这一天,成都筹划了4年,期盼了4年。
2010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天府新区”的概念第一次公开亮相。
会议提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彼时,四川省GDP连续保持快速增长,当年GDP总量突破1.7万亿,处于冲击两万亿俱乐部的关键期。
在成渝经济区的另一核重庆,两江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新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当年生产总值达到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倘若成都这一核没有及时跟上脚步,双核驱动的成渝经济区将面临一强一弱的态势。天府新区的建设尤为迫切。
2011年11月25日,“地方牌照”的天府新区破土动工。当时新区的建设者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三年后,梦想终成真。
国家级新区的使命
2014年11月24日,《四川天府新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印发。
《方案》发布后,更多人意识到,天府新区的未来注定不平凡。其将天府新区定位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而原有规划关于天府新区的总体定位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以及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从“内陆开放门户”到“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标志着国家对天府新区的开放程度和开放要求变得更高。
原本与重庆两江新区呼应,带动川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初衷,因为“开放”二字,有了更大的格局,也让天府新区走上了以开放为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天府新区的获批,最终让成都站在了新的起点,成都也为这座国家级新区抛出了转型发展的新命题。
2014年,成都市城镇化率达到70.4%,已由城镇化加速期进入了成熟期,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成都,面临着从中心城区单核集中向以网络城市群为特征的大都市区全域统筹转变。
《成都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中明确,天府新区将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和科技创业研发产业等,加快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
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从全国到地方,天府新区的未来被寄予厚望。
成都之窗
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党群工作部干部处处长李宁坤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到天府新区的场景。“当时的兴隆湖是个大坑,里面全是杂草,周围只有农田没有路。”
如今,兴隆湖周边的建筑都已建成,迎来送往来自全球的投资者走访调研;曾经杂草丛生的大坑也成功蓄水,成为天府新区打造新时代“公园城市”的新名片。
而连接天府新区规划厅和兴隆湖之间的观景台在2018年2月后,也成了天府新区的“打卡”胜地。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天府新区视察,在兴隆湖畔的天府新区规划厅听取情况报告,并做出重要指示——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內陆开放经济高地。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后首次视察、并委以重任的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步伐势必更加稳健。
放眼全国,近年来,陕西、甘肃、湖南等内陆省份相继提出向南开放,建设南向出海大通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四川省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天府新区如能发挥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作用,将带来“一落子而全盘活”的协同效应。
天府新区的全面开放,是成都冲刺世界城市的突破口,是成都面向世界的窗口。从白纸画图到高楼矗立,天府新区的建设不断提升着成都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推动成都在内陆和沿海沿江协同开放中发挥积极作用。
开放是吸引力
“信息时代,谁跑得快谁赢。”
2017年1月,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后简称“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董事长武春风把速度比拼的大本营落在了天府新区。
“发展新技术,通常资源在哪,我们就建在哪。”武春风说。
四川作为经济、科教和军工大省,是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中,以军民融合发展为核心任务的省级区域,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彼时,产业基础近乎为零的天府新区与区域内其他地区相比,优势并不明显。而武春风看重的,正是天府新区的开放。
“技术基础、人才基础和市场基础的确是开展新技术的必备要素,但做这一切的前提,是思想开放和体制开放。”
在武春风看来,即便先天基础不足,但天府新区对先进的商业模式怀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能够吸引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在此集聚。
正如他所料,落户天府新区不到两年,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的管理研发团队已从原先的不足十人,发展到六十多人。绝大部分成员为重点高校毕业,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是业内炙手可热的稀缺人才。 2018年全国双创周期间,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的“人造月亮”卫星项目一经发布,就在国内外媒体和行业网站刷屏。
以“华阳之光”命名的“人造月亮”卫星项目,通过利用装置表面涂层,能够像月亮一样折射阳光,为直径10到80公里的区域提供照明,计划在2020年从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华阳之光”的名字一语双关,一是寓意着中华的太阳照亮世界,二是因为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就落在天府新区的华阳街道。
“这个创意是在天府新区萌生的,目前技术上已经成熟。”武春风希望,“人造月亮”能够率先照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夜空。
在吸引资源集聚的过程中,人才资源被视作撬动新区发展的关键一环。而对于人才的定义,天府新区也不局限于高精尖行业的技术人才。米其林三星的厨师,像赵雷一样的流量IP……同样被天府新区视如珍宝。
“只有我们保持开放,才能吸引他们。”李宁坤说。
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天府新区在已经具备吸引力、竞争力的成都“人才新政十二条”基础上,在天府新区核心区推行“天府英才计划”,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13类人才进行实际补贴。针对特殊人才资源,天府新区进一步细分归类,并按照不同人才需求不断完善奖励政策和服务机制。
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新一线城市排名中,成都位居第一。智联招聘调研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成都人才竞争力指数紧随北京,排名全国第二。
更优越安逸的生活环境、更多事业发展机会、更具前景的城市发展,使成都成为不二之选,而天府新区的发展前景与“蓉漂”的内心所向高度契合。
截至目前,天府新区新落户青年人才已超过10万人,其中硕博占比超过12%,美德等留学归国人员超过800人。
开放思想和先进理念不仅吸引了全球人才流向天府新区,也为天府新区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
截至2017年,天府新区已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43.3亿元,年均增长8.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4.1亿元,年均增长18.5%,形成千亿级产业1个,百亿级产业8个,经济总量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5。
双向开放格局
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天府新区的资源聚集效应正在持续释放,辐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土生土长的成都人罗春,过去几年一大半时间都常住北京。他所在的启明星辰集团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安全防护的民营企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高规格国际会议的网络安全维护商。
2010年之后,罗春明显感到来自家乡的需求越来越多,公司设在成都的办事处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承接不断增长的西南地区市场需求,2015年11月,启明星辰将西部研发中心及西部总部落户于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学城。
成都启明星辰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启明星辰”)作为启明星辰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为政府、军队、金融等行业提供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罗春也成为启明星辰集团助理总裁,开启了与天府新区的不解之缘。
“虽然市场份额不及北上广,但成都启明星辰开发的项目往往都会作为案例在全国推广。”罗春说。
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数字化发展是企业转型的重要路径,且百行百业需求各异,需要不断推新;外加云南、贵州等省份相关人才短缺,成都乃至四川承担着向整个西南地区输出网络安全人才的职责。
另一方面,西南地区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重点,区域内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急需国内可信赖的专业人才维护其在海外的数据安全。
“目前,我们培养的网络安全人才有一大部分常驻德国及东南亚国家,外派人员一直供不应求。”罗春说。
在天府新区,罗春所在的成都启明星辰并不是“孤岛”,也不是一枝独秀。全球范围内最具权威性的信息安全认证协会——CISSP的中国西南分会就设在成都,每个月都会举办沙龙,邀请3~5位业内大咖进行知识分享。
每回参加沙龙,罗春都会感觉身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变多了,江浙、深圳、香港,甚至东欧的同行都选择来成都创业。
“我们圈里流行‘创业十字架’的说法,南北是深圳和北京,东面是杭州,西边我们认为是成都。大家普遍认为成都创业环境很好,天府新区更是优中取优。”罗春说。
一面吸引人才、资源流入,一面向海内外输出中国智慧,启明星辰只是天府新区双向开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崛起中的天府新区,不仅肩负了成都产业升级的重任,也在不断扩大成都的“国际朋友圈”。
为持续打通双向投资通道,天府新区正加快建成“中国西部跨境并购服务中心”“中国西部跨国公司服务中心”,瞄准“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实施精准并购招商,实现资金、产业、人才的双向自由流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自古诗人名家偏爱天府成都的美景。如今成都南部的天府新区,正以开放的姿态描绘另一番图景,吸引全球目光,助推成都实現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成为世界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