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蓝夹缬 微胶囊 当代创新 结合 可持续发展
引言
蓝夹缬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其特殊的文化意义、民俗意义、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然而随着时代变更及生产方式的升级,其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趋于边缘化、困境化。微胶囊技术是技术升级的新产物,有着环保、无公害、功能性附加的优势,同时工艺程序便捷、加工方便、节能节水、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也是其在纺织产业不断开花的原因。Anita[1]等采用粒子凝胶法制备氧化铜纳米胶囊并用于整理平纹织物,整理后的织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将驱虫剂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可有效解决虫子叮咬困扰,且驱虫效果时间长。Specos等[2]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香茅油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整理,结果表明经整理后的织物在三周时间内驱虫效果达 90%。此外也有使用喷射混合器将薄荷脑包覆在聚酯内酯中制备出微胶囊整理在棉织物上,赋予织物良好的提神醒脑功能且对皮肤没有刺激[3] 。Salaün等[4] 以相变材料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前在相变材料中添加质量分数 4%的原硅酸四乙酯有利于提高相变潜热。在非遗文化大力保护与蓝夹缬陷入困局的矛盾下,通过微胶囊技术结合蓝夹缬的创新设计方式,利用微胶囊的相变恒温、芳香释放、抗菌等功能性整理及对蓝夹缬的图案创新、设计创新、丰富品类等方式,探索二者结合后的创新表达,并梳理归纳出结合的应用流程。为非遗文化在新时达传承发展提供探索依据,以及为可持续发展的服装产业道路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微胶囊染整技术带动现代纺织染整产业升级
微胶囊技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于50年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革新,技术行业的壁垒不断被打破,微胶囊技术早已在纺织品产业内被引进和运用。同时,传统流水线生产的纺织和服装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并且当下社会和大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环保型产品的需求也一同不断在增长。而微胶囊作为一种无公害并且环保型的技术,其印染溶剂更少,成本更为低廉,加工方便,工艺流程也更简单。其与纺织服装行业的结合和运用对于现代纺织染整产业是起到了带动其变革的意义和作用。微胶囊分别是由聚合物所制成的囊壁以及由功能性材料组成的囊芯所构成。壁材一般选择有着较好包覆性和密封性的高分子的聚合薄膜性材质,芯材的选择是固体微粒、气体、液体等材质,利用机械法或化学法制成1~500μm粒径微胶囊。目前纺织品加工中的微胶囊制备方式主要为:界面聚合制备法、原位聚合制备法、复凝聚制备法、单行凝聚制备法等。微胶囊的纺织品的生产方式主要有2种[5] :(1)先制备功能纤维,然后再制成各类功能性纺织品;(2)用整理剂对纺织品进行后处理加工以使其获得各种功能。微胶囊在染整加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摩擦、高温、燃烧、pH值等外部压力的加工下使其囊壁破裂,囊芯释放出来并扩散固着在织物上,最后达到功能性的染整效果。
二、民俗中的非遗蓝夹缬
(一)蓝夹缬的制作工艺及民俗意义
蓝夹缬是我国浙南地区的民间手工艺产品,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于21世纪初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匹精美的蓝夹缬布料要经过十几道复杂又繁琐的程序:割靛草、制靛料、整面料、布浸染、染缸搅动、装花版、进行氧化、卸花版、布料漂洗、晒布料等一系列严谨仔细的程序,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经验老到的师傅进行把控与制作。而每个步骤都没有具体的“标准化”,主要依靠师傅们的长时间沉浸于蓝夹缬制作积累下的手工艺经验。蓝夹缬的主要产品是浙南的夹缬被,而一床夹缬被离不开一套精美的夹缬雕版。17块长40厘米,宽17厘米矩形雕版组成一套完整的夹缬雕版,中间15块雕版较薄,制成双面雕刻图案,外面两块较厚雕版制成单面雕刻印花夹板。印出图案的尺寸需大小一致,也方便能完整浸入染缸里进行印染。一套雕版能印染出十六幅纹样精美,规矩严谨的夹缬图案,构成一床精美古老的夹缬被,如图1。
夹缬被因被上图案不同,所具象化的名称也不同,其中[6] “敲花被”、“状元被”或是“百子被”都是在民间的传统婚嫁中所流行和被喜爱的产品。夹缬被是浙南地区婚嫁时的必备品,于是这床被子则被赋予了见证婚姻美满的含义,以及父母对子女幸福美满,生活顺利的美好祝愿。蓝夹缬图案汇聚当时的流行文化和审美趋势,是民间的流行文化符号体现,也是审美趋势的符号化,同时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愿景的符号化体现,有着极其特殊的民俗意义、审美价值、戏曲文化研究价值、象征意义。
(二)蓝夹缬的当代设计传承与创新困境
现如今全球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不断愈演愈烈,甚至出现文化被同质化和民族文化被大众遗忘的现象。蓝夹缬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当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开始改变时,其生命力将会逐渐走向衰退。并且复杂而严谨的工艺程序也是其不断走入困境的原因之一:从收割蓝靛草制料到漂洗后制成纺织品,其中工序之繁琐使得这项工艺需要经验老手进行把控和制作。这种日积月累下经验所横跨的时间距离不断拉长,逐渐将手工艺变成身体一部分的匠人精神是当代价值观影响下的年轻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于是逐渐的这门传统工艺就后继无人,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当下快节奏成为时代的符号性转变,以蓝夹缬为例的一系列传统文化遗产却以繁琐和慢節奏的生产方式与现下的时代节奏相悖,其走向衰亡也是在情理之中。并且,当下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已发生很大的改变,蓝夹缬的纺织产品却停滞于过去,一成不变的纹样以及其单一的设计形式未与大众审美产生共鸣,也就只能被排除在大多数人的审美取向之外。
三、蓝夹缬与微胶囊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表达
随着快节奏生活方式和钢筋水泥的城市化环境被社会所习惯后,人们却开始追求回归自然和追求回到过去的价值理念。并且,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和宣扬,原本已消失在乡村烟尘中的蓝夹缬却成为当下文化界和一小部分人所追求和宣扬的文化符号。这也为蓝夹缬进行当代的设计创新与传承开了一扇窗。笔者运用当代的微胶囊染整技术赋能、设计创新、流行元素融合等手法,尝试去对蓝夹缬以及微胶囊染整技术进行结合和创新,使二者在服装运用上能有更强大的融合力和生命力。经过仔细思考和系统整理,做出如下的初步探讨尝试。 如图2、3、4所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的传统图案进行大体上的复刻,同时在保留原来图案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和改造,运用在休闲服装上,最后通过微胶囊染整技术的功能性赋予,使其附加值得到提升,增加其竞争力。卫衣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穿的服装单品,有着很广阔的受众群,其作为蓝夹缬和微胶囊结合创新表达及传播载体,是很大程度上能起到扩大蓝夹缬在大众中的传播力。整个设计秉持大众化、市场化、落地性等原则,不做曲高和寡对于大众传播非遗的意义上十分局限的设计路线,因此采用大众日常生活都能穿着的原则去进行创新表达,才能与大多数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最后用微胶囊染整技术进行技术复刻,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功能性,使其有更多元的使用价值和更大的市场竞争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与微胶囊技术进行结合后的创新设计表达与传播得到符号化的转化。
(一)蓝夹缬结合微胶囊产品图案的设计创新
图案是服装产品设计理念最直观的传播渠道,也是服装设计内涵的赋予。此次设计创新将传统蓝夹缬的对称性纹样加以改造,不再是简单复刻传统的对称美感,而选择将对称规律打破,使图案更有活跃性,摆脱蓝夹缬图案板正的传统规律。添加更多趣味性元素,如墨镜、涂鸦、眼睛等深受现代大眾喜爱的元素,赋予传统蓝夹缬流动现代的年轻气息,拉近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联接,让大众不再因其是传统产品而产生距离感。这种传统文化的“反差”感在当下深受追捧,其新鲜感和独特感吸引大众目光。
同时不再延续传统工艺的靛蓝燃料染制而成的蓝色图案形式,用更符合现代审美趋势的单色单线勾勒形式,在颜色层面做出减法,使其更加简单和直观。并对图案的构成手法上进行再设计,原来使用夹板雕刻的“明沟暗壑”更强调线条转折变化的美感,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经创新后的设计图案在线条上采用更加直白简约的线条,在转折变化形式上做了减法,使其更加贴近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尺度。这种形式的传统图案的有趣改动设计将可能刺激到现下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和“猎趣心理”,从而做到产品在媒介社交平台上被分享和被讨论,直到形成更广泛传播。
(二)微胶囊赋予蓝夹缬设计的技术创新
服装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多种类型和风格服装不断涌现于市场中,而在今后服装产品的竞争力不仅仅停滞于设计中,其产品技术层面和工艺层面将会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那么,提升服装产品的工艺独特性使其做到增加服装的附加值也是蓝夹缬与微胶囊染整技术结合设计表达的重点。传统蓝夹缬因其繁琐的工艺而独特,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不适合现如今要做到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于是在此工艺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将微胶囊的染整技术进行结合,使其满足可以进行批量生产的方式和规模。其工艺的创新设计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改变:
1.将传统的夹板雕刻好图案后再进行夹染的工艺程序变化成运用微胶囊[7] 印染技术中的如多色微粒子的印花、微胶囊转移印花、变色染料微胶囊染色和印花等印染技术进行面料的印染和图案的复刻,使创新设计后的纹样更具稳定持久的优势。而此次探索尝试选择用变色染料微胶囊染色和印花这一技术进行图案的印染,将图5已经经过设计创新的图案进行服装织物的印花固着。
2.利用微胶囊技术不仅有着印染织物的效果,同时在面料的功能整理加工中也获得了成功的运用和发展的优势,将微胶囊的整理工艺技术如芳香整理、抗菌整理、相变恒温整理等整理技术赋能到将蓝夹缬设计创新后的服装产品上,可增加其功能性和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行微胶囊整理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进行抗菌芳香混合型微胶囊、相变恒温型微胶囊的制备;第二步,进行微胶囊与面料小样的反应实验,目的在于测试选择的功能性微胶囊是否会与不同类型的面料产生反应,需记录整理并归纳,同时检测微胶囊在不同类别织物上的固着情况,以防出现微胶囊与面料产生反应、微胶囊挥发效果不理想、微胶囊在面料上固着渗透率不高的情况;第三步,进行蓝夹缬产品的微胶囊功能性的整理,通过这一步去完成蓝夹缬与微胶囊技术的真正融合。其中第一步骤中,因微胶囊的芯材选择不是单一性的,二是可以选择互补的芯材进行共混挥发的,于是将抗菌功能与芳香功能进行混合制备,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抗菌材料、薰衣草、芳香剂及癸二酰氯进行混溶,(2)高速搅拌的同时匀速滴入含有乙二胺及二氨基苯的水溶液,(3)颗粒界面上的抗菌剂进行缩聚反应,最后形成壁材为聚酰胺,芯材为抗菌剂和芳香剂的微胶囊。
而相变恒温型微胶囊的制备大体也是如此,将可以进行可逆变化的相变材料作为芯材,再选择高分子薄膜型材质进行包覆制备。制备之后是微胶囊与面料小样的反应实验测试,如图6。测试采用不同类型的面料进行小样裁剪,并做好重量计算。实验采用浸轧法,具体是“三浸三轧”的实验步骤,并且要通过温度烘干,最后再进行面料克数称重,计算出微胶囊在不同面料上的附着率。同时也要观测每种面料与微胶囊的结合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棉的附着率大于麻、化纤、丝等织物,其附着率达136%,而制备的芳香抗菌型微胶囊与棉织物基本没有反应,在聚酯纤维织物、丝织物出现较少的凝块现象。此次实验为最后蓝夹缬产品与微胶囊技术进行结合提供技术基础,最后的蓝夹缬产品的织物将分别进行芳香抗菌型微胶囊的整理和相变恒温型微胶囊的整理,不仅对织物赋能了功能性的附加值,也因微胶囊深入织物纤维内,还起到防止织物霉变、变形、异味,做到延长织物的使用期限功能。
3.利用微胶囊技术进行蓝夹缬产品的批量产出。蓝夹缬因其工艺繁复、手工产出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原因局限其在新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局限了其在大众中的文化传播。通过蓝夹缬与微胶囊结合的方式,使其能满足现代化的生产,有着更高效的产品产出、更稳定的质量,做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4.在将蓝夹缬与微胶囊进行结合创新的服装产品适当添加手作形式的工艺,如图2、3、4在工艺上少量运用了手缝针线的工艺。手缝针线的不一致性为服装添加了独特的趣感,略有差异的针脚或密或稀疏地点缀着衣身,拉近了匠人与穿着者的距离。这种手作工艺的加入呼应了蓝夹缬的传统手作历史,也更能满足当下大众追求手作产品的需求。 (三)微胶囊结合蓝夹缬的细节设计创新
此次设计创新将抛弃原来蓝夹缬只用纯棉材质织物,选择将天然材料——棉,与化纤面料——氨纶混合,在保留天然棉的自然感和亲肤感的同时利用氨纶织物有弹性的优势,让混合后的织物有弹力同时亲肤不刺激,使设计创新后的服装包含这两个织物的优点,更加符合人体工效学。设计创新的系列卫衣以宽松休闲为主,同时尝试设计蕴含一点设计细节和潮流调性的款式,使其与现如今的大众式卫衣款式拉开对比,在保留其大众可穿性的基础上添加设计巧思,用独特的设计细节增加其独特性和时尚度。如图2、3、4所示,设计中将套头式卫衣进行了领口的设计改造,第一款是设计了拉链配件的添加,打破领口的沉闷,也方便了穿着者的活动;第二款设计在领口做出残破效果,不對称和残缺细节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第三款设计在领口附近添加了手作形式的手缝明线,给单调的领口添加细节趣味。同时在第一款衣身设计了侧边开缝装扣子,使得此款卫衣有更多的穿着效果;第二、三两款分别设计了底边抽绳效果和装饰袋的添加。
本次创新设计选择纯黑色作为基础色和主题色,凸显单色图案,进行明暗调性对比,同时彩色现代元素的点缀,被黑色的底调所突出,有着更加戏谑性和反叛性的街头精神。同时运用平面与立体效果相结合的设计细节,二维的图案印花与立体的手缝线做出对比,丰富层次感。在风格方面本次设计更多考虑到大众接受程度和流行趋势两方面,因此选择的是休闲风格结合高街元素的设计风格。当下街头文化的流行以及服装不断趋向年轻化的趋势,国潮成为我国服装行业的热点之一,本次设计也将街头精神放入其中,例如涂鸦、文字元素的添加,增加其潮流度和流行性。
(四)非遗文化设计创新的方法与思路
微胶囊的染整技术如何与蓝夹缬结合并在服装上进行运用具体的结合设计创新方法和思路为:
1.蓝夹缬纹样和图案以其独具一格的风格在我国浙南一带有着强大的流传度和生命力。于是将蓝夹缬的图案和纹样进行创新和改造是使其能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审美关键点之一。将蓝夹缬的印花图案先进行整理与归纳,建立好数据库,运用当下的设计手法例如解构手法等,将图案留有传统蓝夹缬韵味的前提下,增加其流行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其在树立传统文化价值内核的同时,被当代大众所喜闻热见。
2.紧接着利用微胶囊印染技术进行复刻和大规模化的生产,不仅克服传统蓝夹缬制作工艺的繁琐,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大大降低,同时克服了蓝夹缬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工问题,加快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服装产品要被大众所喜爱和认可,就要符合其审美价值趋向和消费需求,才能获得更广大的市场。因此,将当代所流行的时尚元素融入进蓝夹缬与微胶囊技术结合的服装产品中去,让当代的流行符号去增加产品的流行度,让微胶囊技术赋予产品功能性,使之被大众所需要、所喜爱,最后做到蓝夹缬的传承与发展。
结论
非遗文化传承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主题之一,只有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去进行创新结合,使其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焕发出最大生命力。通过微胶囊印染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的结合能在技术层面上使服装行业在水资源和环境方面得到相对改善,并增加服装的附加值,提升服装产品使用期限和功能性。同时这种结合创新更能满足蓝夹缬设计产品的具体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加大生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使蓝夹缬更快速融入当代社会价值意义中。将蓝夹缬纹样与微胶囊染整技术的结合不仅是一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更是对非遗产品今后市场的开拓和实验,开辟出新的创新之路。在如今提倡回到自然、返璞归真的大背景下以及非遗文化元素被社会不断关注的时机,将二者进行结合将会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这种结合也会在今后的服装产业或许会启着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引导。
引言
蓝夹缬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其特殊的文化意义、民俗意义、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然而随着时代变更及生产方式的升级,其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趋于边缘化、困境化。微胶囊技术是技术升级的新产物,有着环保、无公害、功能性附加的优势,同时工艺程序便捷、加工方便、节能节水、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也是其在纺织产业不断开花的原因。Anita[1]等采用粒子凝胶法制备氧化铜纳米胶囊并用于整理平纹织物,整理后的织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将驱虫剂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可有效解决虫子叮咬困扰,且驱虫效果时间长。Specos等[2]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香茅油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整理,结果表明经整理后的织物在三周时间内驱虫效果达 90%。此外也有使用喷射混合器将薄荷脑包覆在聚酯内酯中制备出微胶囊整理在棉织物上,赋予织物良好的提神醒脑功能且对皮肤没有刺激[3] 。Salaün等[4] 以相变材料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前在相变材料中添加质量分数 4%的原硅酸四乙酯有利于提高相变潜热。在非遗文化大力保护与蓝夹缬陷入困局的矛盾下,通过微胶囊技术结合蓝夹缬的创新设计方式,利用微胶囊的相变恒温、芳香释放、抗菌等功能性整理及对蓝夹缬的图案创新、设计创新、丰富品类等方式,探索二者结合后的创新表达,并梳理归纳出结合的应用流程。为非遗文化在新时达传承发展提供探索依据,以及为可持续发展的服装产业道路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微胶囊染整技术带动现代纺织染整产业升级
微胶囊技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于50年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革新,技术行业的壁垒不断被打破,微胶囊技术早已在纺织品产业内被引进和运用。同时,传统流水线生产的纺织和服装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并且当下社会和大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环保型产品的需求也一同不断在增长。而微胶囊作为一种无公害并且环保型的技术,其印染溶剂更少,成本更为低廉,加工方便,工艺流程也更简单。其与纺织服装行业的结合和运用对于现代纺织染整产业是起到了带动其变革的意义和作用。微胶囊分别是由聚合物所制成的囊壁以及由功能性材料组成的囊芯所构成。壁材一般选择有着较好包覆性和密封性的高分子的聚合薄膜性材质,芯材的选择是固体微粒、气体、液体等材质,利用机械法或化学法制成1~500μm粒径微胶囊。目前纺织品加工中的微胶囊制备方式主要为:界面聚合制备法、原位聚合制备法、复凝聚制备法、单行凝聚制备法等。微胶囊的纺织品的生产方式主要有2种[5] :(1)先制备功能纤维,然后再制成各类功能性纺织品;(2)用整理剂对纺织品进行后处理加工以使其获得各种功能。微胶囊在染整加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摩擦、高温、燃烧、pH值等外部压力的加工下使其囊壁破裂,囊芯释放出来并扩散固着在织物上,最后达到功能性的染整效果。
二、民俗中的非遗蓝夹缬
(一)蓝夹缬的制作工艺及民俗意义
蓝夹缬是我国浙南地区的民间手工艺产品,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于21世纪初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匹精美的蓝夹缬布料要经过十几道复杂又繁琐的程序:割靛草、制靛料、整面料、布浸染、染缸搅动、装花版、进行氧化、卸花版、布料漂洗、晒布料等一系列严谨仔细的程序,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经验老到的师傅进行把控与制作。而每个步骤都没有具体的“标准化”,主要依靠师傅们的长时间沉浸于蓝夹缬制作积累下的手工艺经验。蓝夹缬的主要产品是浙南的夹缬被,而一床夹缬被离不开一套精美的夹缬雕版。17块长40厘米,宽17厘米矩形雕版组成一套完整的夹缬雕版,中间15块雕版较薄,制成双面雕刻图案,外面两块较厚雕版制成单面雕刻印花夹板。印出图案的尺寸需大小一致,也方便能完整浸入染缸里进行印染。一套雕版能印染出十六幅纹样精美,规矩严谨的夹缬图案,构成一床精美古老的夹缬被,如图1。
夹缬被因被上图案不同,所具象化的名称也不同,其中[6] “敲花被”、“状元被”或是“百子被”都是在民间的传统婚嫁中所流行和被喜爱的产品。夹缬被是浙南地区婚嫁时的必备品,于是这床被子则被赋予了见证婚姻美满的含义,以及父母对子女幸福美满,生活顺利的美好祝愿。蓝夹缬图案汇聚当时的流行文化和审美趋势,是民间的流行文化符号体现,也是审美趋势的符号化,同时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愿景的符号化体现,有着极其特殊的民俗意义、审美价值、戏曲文化研究价值、象征意义。
(二)蓝夹缬的当代设计传承与创新困境
现如今全球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不断愈演愈烈,甚至出现文化被同质化和民族文化被大众遗忘的现象。蓝夹缬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当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开始改变时,其生命力将会逐渐走向衰退。并且复杂而严谨的工艺程序也是其不断走入困境的原因之一:从收割蓝靛草制料到漂洗后制成纺织品,其中工序之繁琐使得这项工艺需要经验老手进行把控和制作。这种日积月累下经验所横跨的时间距离不断拉长,逐渐将手工艺变成身体一部分的匠人精神是当代价值观影响下的年轻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于是逐渐的这门传统工艺就后继无人,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当下快节奏成为时代的符号性转变,以蓝夹缬为例的一系列传统文化遗产却以繁琐和慢節奏的生产方式与现下的时代节奏相悖,其走向衰亡也是在情理之中。并且,当下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已发生很大的改变,蓝夹缬的纺织产品却停滞于过去,一成不变的纹样以及其单一的设计形式未与大众审美产生共鸣,也就只能被排除在大多数人的审美取向之外。
三、蓝夹缬与微胶囊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表达
随着快节奏生活方式和钢筋水泥的城市化环境被社会所习惯后,人们却开始追求回归自然和追求回到过去的价值理念。并且,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和宣扬,原本已消失在乡村烟尘中的蓝夹缬却成为当下文化界和一小部分人所追求和宣扬的文化符号。这也为蓝夹缬进行当代的设计创新与传承开了一扇窗。笔者运用当代的微胶囊染整技术赋能、设计创新、流行元素融合等手法,尝试去对蓝夹缬以及微胶囊染整技术进行结合和创新,使二者在服装运用上能有更强大的融合力和生命力。经过仔细思考和系统整理,做出如下的初步探讨尝试。 如图2、3、4所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的传统图案进行大体上的复刻,同时在保留原来图案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和改造,运用在休闲服装上,最后通过微胶囊染整技术的功能性赋予,使其附加值得到提升,增加其竞争力。卫衣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穿的服装单品,有着很广阔的受众群,其作为蓝夹缬和微胶囊结合创新表达及传播载体,是很大程度上能起到扩大蓝夹缬在大众中的传播力。整个设计秉持大众化、市场化、落地性等原则,不做曲高和寡对于大众传播非遗的意义上十分局限的设计路线,因此采用大众日常生活都能穿着的原则去进行创新表达,才能与大多数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最后用微胶囊染整技术进行技术复刻,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功能性,使其有更多元的使用价值和更大的市场竞争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与微胶囊技术进行结合后的创新设计表达与传播得到符号化的转化。
(一)蓝夹缬结合微胶囊产品图案的设计创新
图案是服装产品设计理念最直观的传播渠道,也是服装设计内涵的赋予。此次设计创新将传统蓝夹缬的对称性纹样加以改造,不再是简单复刻传统的对称美感,而选择将对称规律打破,使图案更有活跃性,摆脱蓝夹缬图案板正的传统规律。添加更多趣味性元素,如墨镜、涂鸦、眼睛等深受现代大眾喜爱的元素,赋予传统蓝夹缬流动现代的年轻气息,拉近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联接,让大众不再因其是传统产品而产生距离感。这种传统文化的“反差”感在当下深受追捧,其新鲜感和独特感吸引大众目光。
同时不再延续传统工艺的靛蓝燃料染制而成的蓝色图案形式,用更符合现代审美趋势的单色单线勾勒形式,在颜色层面做出减法,使其更加简单和直观。并对图案的构成手法上进行再设计,原来使用夹板雕刻的“明沟暗壑”更强调线条转折变化的美感,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经创新后的设计图案在线条上采用更加直白简约的线条,在转折变化形式上做了减法,使其更加贴近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尺度。这种形式的传统图案的有趣改动设计将可能刺激到现下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和“猎趣心理”,从而做到产品在媒介社交平台上被分享和被讨论,直到形成更广泛传播。
(二)微胶囊赋予蓝夹缬设计的技术创新
服装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多种类型和风格服装不断涌现于市场中,而在今后服装产品的竞争力不仅仅停滞于设计中,其产品技术层面和工艺层面将会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那么,提升服装产品的工艺独特性使其做到增加服装的附加值也是蓝夹缬与微胶囊染整技术结合设计表达的重点。传统蓝夹缬因其繁琐的工艺而独特,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不适合现如今要做到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于是在此工艺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将微胶囊的染整技术进行结合,使其满足可以进行批量生产的方式和规模。其工艺的创新设计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改变:
1.将传统的夹板雕刻好图案后再进行夹染的工艺程序变化成运用微胶囊[7] 印染技术中的如多色微粒子的印花、微胶囊转移印花、变色染料微胶囊染色和印花等印染技术进行面料的印染和图案的复刻,使创新设计后的纹样更具稳定持久的优势。而此次探索尝试选择用变色染料微胶囊染色和印花这一技术进行图案的印染,将图5已经经过设计创新的图案进行服装织物的印花固着。
2.利用微胶囊技术不仅有着印染织物的效果,同时在面料的功能整理加工中也获得了成功的运用和发展的优势,将微胶囊的整理工艺技术如芳香整理、抗菌整理、相变恒温整理等整理技术赋能到将蓝夹缬设计创新后的服装产品上,可增加其功能性和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行微胶囊整理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进行抗菌芳香混合型微胶囊、相变恒温型微胶囊的制备;第二步,进行微胶囊与面料小样的反应实验,目的在于测试选择的功能性微胶囊是否会与不同类型的面料产生反应,需记录整理并归纳,同时检测微胶囊在不同类别织物上的固着情况,以防出现微胶囊与面料产生反应、微胶囊挥发效果不理想、微胶囊在面料上固着渗透率不高的情况;第三步,进行蓝夹缬产品的微胶囊功能性的整理,通过这一步去完成蓝夹缬与微胶囊技术的真正融合。其中第一步骤中,因微胶囊的芯材选择不是单一性的,二是可以选择互补的芯材进行共混挥发的,于是将抗菌功能与芳香功能进行混合制备,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抗菌材料、薰衣草、芳香剂及癸二酰氯进行混溶,(2)高速搅拌的同时匀速滴入含有乙二胺及二氨基苯的水溶液,(3)颗粒界面上的抗菌剂进行缩聚反应,最后形成壁材为聚酰胺,芯材为抗菌剂和芳香剂的微胶囊。
而相变恒温型微胶囊的制备大体也是如此,将可以进行可逆变化的相变材料作为芯材,再选择高分子薄膜型材质进行包覆制备。制备之后是微胶囊与面料小样的反应实验测试,如图6。测试采用不同类型的面料进行小样裁剪,并做好重量计算。实验采用浸轧法,具体是“三浸三轧”的实验步骤,并且要通过温度烘干,最后再进行面料克数称重,计算出微胶囊在不同面料上的附着率。同时也要观测每种面料与微胶囊的结合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棉的附着率大于麻、化纤、丝等织物,其附着率达136%,而制备的芳香抗菌型微胶囊与棉织物基本没有反应,在聚酯纤维织物、丝织物出现较少的凝块现象。此次实验为最后蓝夹缬产品与微胶囊技术进行结合提供技术基础,最后的蓝夹缬产品的织物将分别进行芳香抗菌型微胶囊的整理和相变恒温型微胶囊的整理,不仅对织物赋能了功能性的附加值,也因微胶囊深入织物纤维内,还起到防止织物霉变、变形、异味,做到延长织物的使用期限功能。
3.利用微胶囊技术进行蓝夹缬产品的批量产出。蓝夹缬因其工艺繁复、手工产出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原因局限其在新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局限了其在大众中的文化传播。通过蓝夹缬与微胶囊结合的方式,使其能满足现代化的生产,有着更高效的产品产出、更稳定的质量,做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4.在将蓝夹缬与微胶囊进行结合创新的服装产品适当添加手作形式的工艺,如图2、3、4在工艺上少量运用了手缝针线的工艺。手缝针线的不一致性为服装添加了独特的趣感,略有差异的针脚或密或稀疏地点缀着衣身,拉近了匠人与穿着者的距离。这种手作工艺的加入呼应了蓝夹缬的传统手作历史,也更能满足当下大众追求手作产品的需求。 (三)微胶囊结合蓝夹缬的细节设计创新
此次设计创新将抛弃原来蓝夹缬只用纯棉材质织物,选择将天然材料——棉,与化纤面料——氨纶混合,在保留天然棉的自然感和亲肤感的同时利用氨纶织物有弹性的优势,让混合后的织物有弹力同时亲肤不刺激,使设计创新后的服装包含这两个织物的优点,更加符合人体工效学。设计创新的系列卫衣以宽松休闲为主,同时尝试设计蕴含一点设计细节和潮流调性的款式,使其与现如今的大众式卫衣款式拉开对比,在保留其大众可穿性的基础上添加设计巧思,用独特的设计细节增加其独特性和时尚度。如图2、3、4所示,设计中将套头式卫衣进行了领口的设计改造,第一款是设计了拉链配件的添加,打破领口的沉闷,也方便了穿着者的活动;第二款设计在领口做出残破效果,不對称和残缺细节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第三款设计在领口附近添加了手作形式的手缝明线,给单调的领口添加细节趣味。同时在第一款衣身设计了侧边开缝装扣子,使得此款卫衣有更多的穿着效果;第二、三两款分别设计了底边抽绳效果和装饰袋的添加。
本次创新设计选择纯黑色作为基础色和主题色,凸显单色图案,进行明暗调性对比,同时彩色现代元素的点缀,被黑色的底调所突出,有着更加戏谑性和反叛性的街头精神。同时运用平面与立体效果相结合的设计细节,二维的图案印花与立体的手缝线做出对比,丰富层次感。在风格方面本次设计更多考虑到大众接受程度和流行趋势两方面,因此选择的是休闲风格结合高街元素的设计风格。当下街头文化的流行以及服装不断趋向年轻化的趋势,国潮成为我国服装行业的热点之一,本次设计也将街头精神放入其中,例如涂鸦、文字元素的添加,增加其潮流度和流行性。
(四)非遗文化设计创新的方法与思路
微胶囊的染整技术如何与蓝夹缬结合并在服装上进行运用具体的结合设计创新方法和思路为:
1.蓝夹缬纹样和图案以其独具一格的风格在我国浙南一带有着强大的流传度和生命力。于是将蓝夹缬的图案和纹样进行创新和改造是使其能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审美关键点之一。将蓝夹缬的印花图案先进行整理与归纳,建立好数据库,运用当下的设计手法例如解构手法等,将图案留有传统蓝夹缬韵味的前提下,增加其流行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其在树立传统文化价值内核的同时,被当代大众所喜闻热见。
2.紧接着利用微胶囊印染技术进行复刻和大规模化的生产,不仅克服传统蓝夹缬制作工艺的繁琐,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大大降低,同时克服了蓝夹缬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工问题,加快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服装产品要被大众所喜爱和认可,就要符合其审美价值趋向和消费需求,才能获得更广大的市场。因此,将当代所流行的时尚元素融入进蓝夹缬与微胶囊技术结合的服装产品中去,让当代的流行符号去增加产品的流行度,让微胶囊技术赋予产品功能性,使之被大众所需要、所喜爱,最后做到蓝夹缬的传承与发展。
结论
非遗文化传承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主题之一,只有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去进行创新结合,使其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焕发出最大生命力。通过微胶囊印染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的结合能在技术层面上使服装行业在水资源和环境方面得到相对改善,并增加服装的附加值,提升服装产品使用期限和功能性。同时这种结合创新更能满足蓝夹缬设计产品的具体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加大生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使蓝夹缬更快速融入当代社会价值意义中。将蓝夹缬纹样与微胶囊染整技术的结合不仅是一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更是对非遗产品今后市场的开拓和实验,开辟出新的创新之路。在如今提倡回到自然、返璞归真的大背景下以及非遗文化元素被社会不断关注的时机,将二者进行结合将会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这种结合也会在今后的服装产业或许会启着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