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刘濯源老师提出学科思维导图特点的理解,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中进行实践探索,融入学科规律、思维规律、心理规律,希望在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时不但使知识结构清晰,还能将知识背后的“规律”和思考方法呈现出来,在本课题结束后布置学生画思维导图,要求知识点详细,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成果,发现了学生知识掌握的层次,思维的障碍点,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学科思维导图;金属的化学性质;规律
继“世界记忆之父”东尼·博赞提出思维导图,刘濯源老师提出了学科思维导图,就是以思维导图技术为表现形式,融入逻辑思维理念的内涵,结合中小学各学科,思维规律、学科规律、考试规律,以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学习工具。学科思维导图更能实现记忆的图像化、思维的可视化、知识的结构化,除了会提升教学效能,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课前准备,教学设计的依据
1.《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
“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社会生产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一条,因此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的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过程和方法,在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也是达到此目标的重要课题。
2.学情分析
在学习中,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和产生的疑惑主要有:①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适用于金属在水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时的活动性比较,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情况。②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及硫酸铜等盐溶液反应时,生成物质中铁元素为+2价,而不是+3价。③在讨论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盐溶液)反应时,应强调能在溶液中发生,如不能用Cu置换AgCl中的Ag。④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如钾、钠、钙等非常活泼,它们遇到水或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盐溶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进入高中后再继续研究。九(15)班成绩整体中等偏上,基础知识较扎实,但非常有待于优分人数的转化。
3.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依据对本课题的分析,理出本课题具体的三位教学目标,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载体,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完成中达到。
二、教学实践的流程
7.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题的学习和你自身的感悟画出本课题的思维导图。
三、实践的收获与反思
学生交上来的思维导图,有许多令我惊叹不已,他们利用思维导图让思维过程显性化,以图形的形式展示思维过程的局部或是全局,使思维可视化,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如:学生思维导图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激发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创造思维等。教学实践映射出了思维导图具有潜在而又明确的教学价值。
接下来的一节课为思维导图的分享课,实物投影一部分他们的作品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由于思维导图而交流,他们在询问别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地相互碰撞,构筑起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桥梁。而且思维导图让“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左右脑同时运作,思维内容呈现为图画、字符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结构,在明确记忆内容与关系的同时,最大可能地激发大脑的联想与创造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优异的大脑学习工具,能更好地借助这种方式使知识理解的过程可视化,在课堂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都能非常大的提升,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积累和提高,需要教师加强对问题的敏感度,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寻找更多的课题,将思维导图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综合问题的解决,潜移默化地改变师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科思维导图——思维的花朵,更好地孕育于知识的沃土,被思想的雨露浇灌,成长为将知识和思想凝结于一体的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刘濯源. 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学习力培养的研究”总课题课题成果.
[2]东尼.博赞著.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 张鼎昆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戚宝华.《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 用》[J].《化学教学》,2007.7
关键词:学科思维导图;金属的化学性质;规律
继“世界记忆之父”东尼·博赞提出思维导图,刘濯源老师提出了学科思维导图,就是以思维导图技术为表现形式,融入逻辑思维理念的内涵,结合中小学各学科,思维规律、学科规律、考试规律,以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学习工具。学科思维导图更能实现记忆的图像化、思维的可视化、知识的结构化,除了会提升教学效能,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课前准备,教学设计的依据
1.《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
“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社会生产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一条,因此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的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过程和方法,在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也是达到此目标的重要课题。
2.学情分析
在学习中,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和产生的疑惑主要有:①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适用于金属在水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时的活动性比较,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情况。②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及硫酸铜等盐溶液反应时,生成物质中铁元素为+2价,而不是+3价。③在讨论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盐溶液)反应时,应强调能在溶液中发生,如不能用Cu置换AgCl中的Ag。④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如钾、钠、钙等非常活泼,它们遇到水或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盐溶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进入高中后再继续研究。九(15)班成绩整体中等偏上,基础知识较扎实,但非常有待于优分人数的转化。
3.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依据对本课题的分析,理出本课题具体的三位教学目标,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载体,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完成中达到。
二、教学实践的流程
7.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题的学习和你自身的感悟画出本课题的思维导图。
三、实践的收获与反思
学生交上来的思维导图,有许多令我惊叹不已,他们利用思维导图让思维过程显性化,以图形的形式展示思维过程的局部或是全局,使思维可视化,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如:学生思维导图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激发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创造思维等。教学实践映射出了思维导图具有潜在而又明确的教学价值。
接下来的一节课为思维导图的分享课,实物投影一部分他们的作品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由于思维导图而交流,他们在询问别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地相互碰撞,构筑起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桥梁。而且思维导图让“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左右脑同时运作,思维内容呈现为图画、字符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结构,在明确记忆内容与关系的同时,最大可能地激发大脑的联想与创造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优异的大脑学习工具,能更好地借助这种方式使知识理解的过程可视化,在课堂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都能非常大的提升,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积累和提高,需要教师加强对问题的敏感度,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寻找更多的课题,将思维导图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综合问题的解决,潜移默化地改变师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科思维导图——思维的花朵,更好地孕育于知识的沃土,被思想的雨露浇灌,成长为将知识和思想凝结于一体的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刘濯源. 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学习力培养的研究”总课题课题成果.
[2]东尼.博赞著.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 张鼎昆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戚宝华.《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 用》[J].《化学教学》,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