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当年是怎样读书的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y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国有几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巨人,钱钟书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具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精通英、法、意、拉丁、西班牙等多国语言,学问渊博,在当代中国可谓首屈一指。钱钟书这样的一代才子是如何成就的?一方面,因为钱钟书有着惊人的天赋;另一方面,这与他极其用功勤奋分不开。
  
  “打出来”的用功
  
   钱钟书幼承家学,父亲钱基博老先生是著名的学者和文豪。在钱老直接指导下,钱钟书博读群书,精于写作,古文根底非常雄厚。进入学校后,他念的中学、大学及国外的高等学府全是第一流的。父亲钱基博对钱钟书影响之大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钱基博要钱钟书在学堂放学后跟他念古文。据钱钟韩(钱钟书弟弟)回忆说,当他们两人在东林小学读书时,每天下午放学后,钱基博(时在无锡第三师范任教)就要他们去他办公室自修或教读古文,等到在校学生晚餐后,才带钟书和钟韩两兄弟回家。钱钟书除学校规定的作业外,还得读古文名著。
   钱基博管教极严。据杨绛说,那年(1925年)他父亲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寒假没有回家。钟书寒假回家没有严父管束,更是快活。他借了大批小说恣意阅读。暑假他父亲归途阻塞,到天津改乘轮船,辗转回家,假期已过了一半。他父亲回家第一件事是命钟书、钟韩各做一篇文章。钟韩的一篇颇受夸赞,钟书的一篇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亲气得把他痛打了一顿。
   这次“痛打一顿”,虽然没有使钱钟书“豁然开通”,但激发了他发愤用功。不过一两年功夫便判若两人。1927年,因桃坞中学停办,他们返回无锡故里上辅仁中学,此时一因他父亲耳提面命朝夕教诲,二因自己用功,作文大有进步。常为他父亲口授代书,稍后代笔写信,到最后为他父亲捉刀写文章。
  
  横扫清华图书馆
  
   钱钟书于1929年投考清华,外传钱钟书数学考零分,按例不得录取,因他中英文特优,获罗家伦校长破格录取。这一说法,似合情合理,也很富传奇性,但钱钟书本人否认了外传考0分之说。
   清华藏书之富,在当时各大学来说是数一数二的。清华图书馆书库、书架上的书,中外古今无不应有尽有。学生可以到书库里去看书,左右逢源,辗转相生,可免借还之劳。有人说:“此中乐趣,不可形容,恐怕只有饥鼠入太仓之乐仿佛似之。”上述这一段话,可以作为钱钟书在清华的一个写照。据同学回忆,钱钟书是在校借书最多的一位。
  
  寒夜苦读煨鸡蛋
  
   1939年,钱钟书为了要照顾老父,乃辞了西南联大教职,决定到湖南安化蓝田镇的国立师范学院。
   小镇上“冗闲”是预料中事。在蓝田的生活确实很单调。据友人说,钱钟书除了教学任务外,整天埋头读书,足不出户,一般上午习书,下午练字,临写草书,晚上则在油灯下看书。
   据吴忠匡回忆说,他与钱钟书在一起,苦志读书,常在严冬夜。天寒,在室内用木炭盆生火取暖,至夜半用废纸裹生鸡蛋用水浸湿投入炭火,至蛋煨熟了取出人各一枚,充作宵夜,其乐融融。这是一幅寒士读书图苦中作乐的另一面,正如放翁所言“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在小镇上冗闲,但对喜欢读书的钱钟书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钱钟书从上海到蓝田的旅途经历及蓝田小镇的生活均弥足珍贵,这些经历即为钱日后写成了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巨著——《围城》。
  (风中烛摘自《中国社会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