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研究“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初中生绘画能力的发展过程及特点、该学习领域的作业设计现状,并结合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学理论,重点对围绕该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进行作业设计。
【关键词】造型;表现;作业设计;教学目标;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75-02
一、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概述
(一)“造型·表现”领域课程目标阐述
笔者主要研究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第四学段(7-9年级),其学习目标为有目的地运用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教师为学生选择不同的媒介与媒体,让学生探索不同的创作形式,发展其表达个性的能力,表达其思想与情感。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分目标:
1.总目标
总目标主要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觀”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意为学生以个人或团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美术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意为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媒体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意为学生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当今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丰富了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
3.分目标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学习活动,应达到以下目标: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造型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体、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初中阶段学生绘画认知能力发展过程
初中生时期的平面造型是从简单潦草的涂鸦向具体的写实转变的时期,学生能够体会到绘画作品中的审美特点。一部分的学生作品趋向于成熟,喜欢临摹复杂的或自己喜爱的绘画作品,喜欢复杂的手工操作。学生学会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情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运用丰富多变的色彩。但是,初中生缺少专业的造型技法、透视知识和表现技法,因此学生绘画受到束缚,脱离了书本或教师范画便不敢大胆创作,有部分学生因为绘画能力不足而丧失了对美术的信心,其他同学掌握到了绘画的技法,在美术课上表现越来越好,初中时期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越来越大。
(三)鹰潭市第二中学“造型·表现”领域作业设计现状
笔者在江西省鹰潭第二中学担任了七年级与八年级的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发现“造型·表现”领域的作业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2.作业设计缺少针对性
3.作业设计缺少人文性
二、“造型·表现”领域课堂作业设计探究
(一)课程作业设计的教学作用
1.使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加强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3.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发扬学生个性
(二)课程作业设计的开发思路
1.作业工具的多元性
作业设计应淡化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淡化技法表现,重视艺术审美的观念的生成。造型语言应多种多样,作业材料也不应该再局限于传统材料。
2.作业设计的递进性、针对性
教师需要在作业环节中设计相互关联、层次有递进的作业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式,不同的学生个性特征和学习经验设计由点到面、环环相扣的作业。
3.作业形式的多变性
教师应注重丰富作业形式的变化,在作业这一环节中设计一些新颖的作业形式。
(1)自主选择型作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2)情境型作业,教师为一课时或几课时设置一个主题,将各种教学内容变成一条线,将作业贯穿其中。
(3)合作型作业,应根据美术作业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但也不易人数过多,人数过多会使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混水摸鱼”。
4.作业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
在设计作业环节时,要注意将课程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到作业当中。
三、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目的作业设计教学案例
八年级《漂亮的手工灯饰》教学节选(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手工灯饰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利用环保废旧材料,了解和掌握三维构成和构图的方法。进行立体组合设计,制作一件自己喜爱的手工灯饰。
【过程与方法】通过带领学生赏析环保创意的手工灯饰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
2.作业实践环节:笔者在上一课时交代学生去寻找适合制作灯饰的材料并带好丙烯颜料、记号笔、剪刀、胶水的工具,为本节课的作业实践做好准备。
3.教师示范:用大可乐瓶制作一个灯饰,将大可乐瓶的圆柱型剪开,将圆锥部分倒立,把灯固定在上面。通过采用立体构成的方法,加工剩下的瓶身或其他材料进行装饰,也可剪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可以在瓶身上画在深色并刻出透光的图案。
4.学生运用自己所带的材料进行创作。
5.教学反思:笔者以启发与实践教学为主,主要通过分类作业设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目标。以往的作业设计是以欣赏图片为主,按照图片样式让学生临摹制作灯饰,教师往往忽略了课程目标中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充分挖掘其材质美感。局限了学生的创造了,并没有完成本节课的课程目标。
四、结语
由于笔者教学经验还在积累和提高中,即使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效果,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课程目标,但同时存在很多的不足,对作业设计中的材料运用研究不够充分、具体,提出的思路及策略不够深入等。综合性的围绕课程目标作业设计使得学生美术能力全面发展,使其各项技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表现,将不断激发其创作的动力,因而更能使学生在美术课中获得更有效的知识,从而促进身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关键词】造型;表现;作业设计;教学目标;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75-02
一、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概述
(一)“造型·表现”领域课程目标阐述
笔者主要研究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第四学段(7-9年级),其学习目标为有目的地运用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教师为学生选择不同的媒介与媒体,让学生探索不同的创作形式,发展其表达个性的能力,表达其思想与情感。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分目标:
1.总目标
总目标主要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觀”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意为学生以个人或团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美术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意为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媒体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意为学生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当今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丰富了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
3.分目标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学习活动,应达到以下目标: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造型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体、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初中阶段学生绘画认知能力发展过程
初中生时期的平面造型是从简单潦草的涂鸦向具体的写实转变的时期,学生能够体会到绘画作品中的审美特点。一部分的学生作品趋向于成熟,喜欢临摹复杂的或自己喜爱的绘画作品,喜欢复杂的手工操作。学生学会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情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运用丰富多变的色彩。但是,初中生缺少专业的造型技法、透视知识和表现技法,因此学生绘画受到束缚,脱离了书本或教师范画便不敢大胆创作,有部分学生因为绘画能力不足而丧失了对美术的信心,其他同学掌握到了绘画的技法,在美术课上表现越来越好,初中时期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越来越大。
(三)鹰潭市第二中学“造型·表现”领域作业设计现状
笔者在江西省鹰潭第二中学担任了七年级与八年级的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发现“造型·表现”领域的作业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2.作业设计缺少针对性
3.作业设计缺少人文性
二、“造型·表现”领域课堂作业设计探究
(一)课程作业设计的教学作用
1.使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加强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3.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发扬学生个性
(二)课程作业设计的开发思路
1.作业工具的多元性
作业设计应淡化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淡化技法表现,重视艺术审美的观念的生成。造型语言应多种多样,作业材料也不应该再局限于传统材料。
2.作业设计的递进性、针对性
教师需要在作业环节中设计相互关联、层次有递进的作业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式,不同的学生个性特征和学习经验设计由点到面、环环相扣的作业。
3.作业形式的多变性
教师应注重丰富作业形式的变化,在作业这一环节中设计一些新颖的作业形式。
(1)自主选择型作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2)情境型作业,教师为一课时或几课时设置一个主题,将各种教学内容变成一条线,将作业贯穿其中。
(3)合作型作业,应根据美术作业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但也不易人数过多,人数过多会使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混水摸鱼”。
4.作业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
在设计作业环节时,要注意将课程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到作业当中。
三、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目的作业设计教学案例
八年级《漂亮的手工灯饰》教学节选(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手工灯饰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利用环保废旧材料,了解和掌握三维构成和构图的方法。进行立体组合设计,制作一件自己喜爱的手工灯饰。
【过程与方法】通过带领学生赏析环保创意的手工灯饰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
2.作业实践环节:笔者在上一课时交代学生去寻找适合制作灯饰的材料并带好丙烯颜料、记号笔、剪刀、胶水的工具,为本节课的作业实践做好准备。
3.教师示范:用大可乐瓶制作一个灯饰,将大可乐瓶的圆柱型剪开,将圆锥部分倒立,把灯固定在上面。通过采用立体构成的方法,加工剩下的瓶身或其他材料进行装饰,也可剪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可以在瓶身上画在深色并刻出透光的图案。
4.学生运用自己所带的材料进行创作。
5.教学反思:笔者以启发与实践教学为主,主要通过分类作业设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目标。以往的作业设计是以欣赏图片为主,按照图片样式让学生临摹制作灯饰,教师往往忽略了课程目标中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充分挖掘其材质美感。局限了学生的创造了,并没有完成本节课的课程目标。
四、结语
由于笔者教学经验还在积累和提高中,即使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效果,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课程目标,但同时存在很多的不足,对作业设计中的材料运用研究不够充分、具体,提出的思路及策略不够深入等。综合性的围绕课程目标作业设计使得学生美术能力全面发展,使其各项技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表现,将不断激发其创作的动力,因而更能使学生在美术课中获得更有效的知识,从而促进身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