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发布、回答记者提问,是一门充满智慧和谋略的传播艺术。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采取不同的方式应答,效果差别会很大。温家宝总理在历次“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直面中外媒体记者的发问,泰然处之,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以独特的人格魅力、高超的语言艺术、缜密的逻辑思维,赢得众多媒体的好评。特别是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温总理用朴实自然的情感、客观真实的表述、有理有据的分析、形象生动的阐释,积极回应国内外舆论的重大关切,准确表达了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真可谓是“春风化雨细无声”。温总理的答记者问,对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许多有益启示。
  
  用情感拉近距离
  
  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满含真情,仿佛与故友相叙,倾心交谈,特别是在讲到两岸问题时,更是句句动情,感人肺腑。如谈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时,温家宝说,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他还提到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说:“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期盼兄弟言和、两岸统一的真情实感溢于言表。法新社对此评论说,温家宝告诉记者“兄弟之间即使有分歧也不会切断血缘关系”,他相信“问题终会解决”。台湾岛内不少媒体作出了积极评价,认为温总理的“兄弟说”温情,用心良苦,并称“北京对台政策的细腻与用心,由此可见”。《望报》的通栏标题是《温:两岸是兄弟,所以要让利》。《联合报》文章则说:“温的谈话进一步有利于台湾方面消除岛内对两岸签署ECFA的疑虑,更表明北京力促两岸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
  
  引用典籍寓意深远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特别是一些诗词典籍,往往寓意深远、启人深思。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恰当地引用一些诗词典籍,既可以光大中华文化,又可以增强传播效果。温总理在答问中娴熟地引用中国传统典籍名句,既丰富了讲话内容,又增强了语言表达,大大增强了记者招待会的魅力。这些诗文不仅引起华文媒体的热议,不少国外媒体也通过这些诗文,对其背后的寓意进行了更深的解读。
  2009年是我国经济艰难的一年,温总理在记者会开场白时率先引用“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今后几年的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要共同努力走过最艰难的“十里”,“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随后,总理以诗明志“华山再高,顶有过路”,指出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温总理还用“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表明在任期内将执政理念贯彻始终的决心。这些典籍在现场答问语境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在回应记者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表现傲慢的说法时,温家宝称:“人或加讪,心无疵兮。”这个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句,点明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即使有人毁誉诽谤,我也问心无愧的心境。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对此报道称,温家宝表明中国在力推哥本哈根会议生成很好结果上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中国已经尽责”。英国《卫报》报道称,温总理为自己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进行了有力的维护。美国彭博社对此解释道,中国对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表现进行了澄清,温家宝“问心无愧”。中美关系历来是外国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今年由于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使“中美关系受到严重干扰”。在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引用古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表明应从更高的高度把握和处理中美关系,“风物长宜放眼量”,高瞻远瞩为中美关系打开新局面。
  
  用数据说话令人信服
  
  温总理在回应人民币汇率问题时,用数理分析方法,通过数据说明观点,在不到700字的回答中,引用的数据多达16组,几乎每个观点部有具体数据佐证。比如,在说明“人民币的币值没有被低估”这个观点时,温总理说,让我们看一组数据:我们统计了去年37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其中有16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是增长的。美国去年出口下降17%,但对中国的出口仅下降0.22%。接着他又用数据说明,在世界经济极为困难的时期,人民币没有贬值,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4.5%,2009年中国的顺差减少了1020亿美元。这些数据既指出了人民币币值没有影响其他国家的出口市场,又阐明了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让人感到非常实在,很有说服力。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说,美国和西方国家领导人将西方经济的衰落归结于中国,这样做的结果是西方领导人更不可能达到想要的目的。
  
  坦诚交流赢得理解
  
  在对外传播中,如果只唱“赞歌”,回避矛盾和问题,不符合受众的认知心理和接受习惯,有时还会引起更多的猜测、疑虑,甚至歪曲,而敞开心扉、坦诚相对,既讲成绩又讲问题,往往会增加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因为把原本被舆论关切和担心的问题坦诚地说出来,反倒没有什么可炒作的了。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不遮掩、不回避,一方面很好地对外说明了中国现在的国情,纠正所谓“中国强硬论”、“中国必胜论”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中国政府致力于克服这些困难的决心,赢得了中外媒体的普遍赞誉。
  在回应德新社记者中国是否有这个能力以及意愿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时,温总理既强调了“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也客观地指出,中国这些年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我们确实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提到他经常劝记者多到中国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看看,到那里看就知道上海和北京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我们要实现小康目标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等等,实事求是地表明,中国现在离现代化还差得很远。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出的有关民生的问题时,温总理也是不绕弯子,他非常坦率地用一句“勿庸讳言”说出了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同时也强调了“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表达了要改变不公平现状、关注弱势群体的决心和魄力。日本《朝日新闻》评论称,温总理坦言“社会上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日本新华侨报》则报道称,中国总理温家宝3月14日在“两会”记者会上以“清醒论”应对,告诉全世界中国领导层是如何清醒认识自己国家的,也给近期膨胀喧闹的舆论送服了一帖“冷静剂”,从而表明中国正在以谦逊、清醒、柔和的发展姿态走向世界强国之林。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等多家媒体引用温总理的谈话,对温总理坦率承认存在的困难表示赞赏。
  
  个性化语言深化烙印
  
  语言的魅力在个性,在于说自己的话,说有风格的话,说有思想的话。如果在接受媒体采访、回答记者提问时,千人一面、众口一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那么就等于“雨过地皮干”,不会给人留下任何印象。
  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非常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阐述重大立场和观点,给人打下了深刻烙印。在阐述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时,温总理强调“在涉及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即使在很穷的时候,我们也是铮铮铁骨”,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民族气节。在谈到中美关系时,他总结两国建交30年的历史,归纳说:“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在谈到公平正义这个问题时,他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这句话被许多媒体作为通栏标题引用。在谈到宏观经济走向时说,要“因时而动,就是‘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这需要十分谨慎和灵活。我相信明年的记者招待会我还是满面笑容地来对待你”。在回答国际上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温总理说把巨额的外汇储备用好和管理好,一要安全、二要流动、三要保值增值,强调“因为国家的金融资产不容得有一点的闪失”。这些独特的语言风格,被境内外媒体广为报道,形成了“热点”词汇,大大增强了舆论引导的影响力。
其他文献
4月底,我跟随新华社世博会报道团来到上海。我深知,在偌大的园区做到“不迷失世博园”,高效地写出有意思、有深度的对外报道新闻是一次挑战。  用一两天熟悉情况之后,我意识到,如果仅仅是停留于走马观花,那就很难在这个国际大展会上挖掘出有趣、精彩的新闻,也许把时间用在排队进几个热门场馆一天就过去了。参加这样一次难得的国际盛会,应该带着一双善于捕捉新闻线索、乐于发现问题的慧眼,在各个展馆内外用心去发掘采访素
期刊
在CCTV-4众多版块或栏目中,《爱世博》在报道方式和视角上独具特色。这档节目从2010年5月4日开始在CCTV-4《中国新闻》栏目播出,其宗旨是:“人人都是主角”。内容是通过与央视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和激动网等网络媒体开展合作,播出从网友征集来的图文故事、留言、博客微博、照片和视频等,以民众视角向世界报道上海世博盛事。  具体而言,《爱世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民众视角”的理
期刊
“世博会自诞生起,就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展览。世博会是通过展示人类技术和进步,从而探讨人类发展中遭遇的共同难题。”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在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时,曾反复强调世博会的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和展会使命。  具体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显而易见,这次世博会引导人们,将思考问题的重点放在了“城市”上。  带着同样的问题,我们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对外传播工作进行了深入
期刊
近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启动,委托全球知名广告公司拍摄制作的30秒国家形象短片尚未面世,即已备受世人关注。传该片以50多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当代中国各界精英将以群体亮相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诠释和演绎丰富多元的中国形象。联系去年岁末“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播出,一些敏锐的媒体和学者断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争夺国家话语权——“中国国家公关
期刊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突发7.1级大地震,新华社对外部以英文“特急电”率先向海外发出准确消息,随即进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状态,展开不间断滚动报道。24小时内,新华社对外密集播发英文稿40余条,被外电全部转发,成为外媒最主要的信息源。  第一条关于震中和震级的精确消息,率先报道地震遇难者数字,第一个使用“玉树”电头,第一条发自现场的特写,首次接受CNN连线采访……新华社对外英文报
期刊
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河北馆,以独特的设计、丰富的内容、新颖的手法闪亮登场,成为姹紫嫣红的展区中靓丽的一点。    别致的外观    河北馆力求在实施创意、融入理念和寓意、增强视觉冲击力上进行探索,打破了过去展览的陈式,大胆地将整个展区分割为5个大的几何体,采用透明的玻璃幕墙材料和立体几何图形,运用多媒体影像动态展现的手法,将展览的恢宏、大气、新奇、时尚等要素充分地体现出来。河北馆的创
期刊
BBC记者琼尼是格拉斯哥电影电视系的毕业生,是笔者合作教授的得意门生。经教授引荐,我们坐到了一起。落座不久,琼尼说起了他的困惑:“办理中国的签证,为什么很麻烦?”他说,“去了几趟伦敦,还补了好几次材料”。琼尼对在中国短暂的采访经历耿耿于怀。有一次,他在建国门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大厦前拍摄这座现代化的建筑。两个戴红箍箍的人很凶地拿走了他的摄像机,让他删掉拍摄的一段画面……  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面前—— 
期刊
世博会广东馆是广东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项目,广东省贸促会作为广东省参与上海世博会工作的牵头单位和世博会广东馆的主办单位,集专家之智,采众家之长,共形成38套展示设计方案并进行筛选、优化。在几经专家评审和17轮深化完善后,最终确定了“金色骑楼,绿色生活”展示设计方案。该方案紧紧围绕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窗口,广东神话”展示主题,聚焦“绿色生活”这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演绎
期刊
马尧海换妻案尚未宣判时,海外主流媒体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就已开始滚动报道。料到此案会引起外媒关注,却不曾料到来势如此凶猛,近乎炒作。  国内发生海外关注的热点,对外媒体理应发出强音,至少不能输给外媒。但也有不同的观点:负面新闻最好简单处理,免得给自己抹黑。  其实“负面”新闻处理得当,不仅不会抹黑,反而会起到“正面”的传播效果。美联社《“换妻案”引发民众深层次讨论》一文就隐含了一些正面意义。  
期刊
编者按: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又一次成功利用大型国际活动开展外宣的成功范例,给我们留下了又一笔丰厚的外宣遗产。在这组文章中,一直战斗在世博会外宣一线的上海市外宣办对世博会的外宣经验进行了初步回顾和总结。  将世博热点与我外宣重点紧密结合、制定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方案、打造权威新闻发布平台、开设多语种对外信息服务热线为各国游客观博提供导航、集世界智慧诠释世博主题、“感知世博”与“感知上海-,相融合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