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意细节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有心人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做精、做全面,关注教学细节,焕发出持久的细节之美,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教学细节的思考。
一、注重预设环节,使细节更完美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课堂教学关注生本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注重预设,只不过预设要做到“心中有人”,要了解学生的真正的学习起点和需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一次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研讨活动中,教材中有两个例题:第一个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二个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要循序渐进,因为这是多位数笔算除法的起始课,应该把重点放在笔算除法的书写形式和算理的教学上。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坚持把这两个例题进行整合,舍去第一个例题,直接进行第二个例题的教学,理由: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就可以完成,学生感受不到笔算除法的必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也可以进行笔算除法的书写方法教学;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能做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自然就会做,而且经过整合,可以省去一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持前一种意见的教师妥协了,但提出了建议:由同一教师用不同的方案去试一试,看看哪种方案教学效果好。结果:把教材进行整合,一开始就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的那个班学生能理解算理,说得也是头头是道,但书写形式竟然出现7种错误之多,学生后继学习的困难可想而知;而看似没有什么新理念支持的循序渐进的那种方法,在练习中只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一个小小的设计细节就决定了这堂课的结果。
二、挖掘互动信息,让细节更有效
课堂生成的教学细节无处不在。只要细节蕴涵着闪光点、生长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教师就要捕捉、挖掘、开发、引申、利用互动细节,优化教学过程。捕捉互动信息的方法很多:在偶发事件中捕捉细节;在迁移中捕捉细节;在倾听中捕捉细节;在应用中捕捉细节;在疑惑中捕捉细节;在错误产生中捕捉细节,等等。捕捉有用的细节后,一定要挖掘课堂需要的细节,充分利用教师的敏感度和直觉力,为有效的教学服务。
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学生已熟悉的平面图形:“选一个图形,说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师:“说说你的道理。”生:“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可以转化为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师:“有不同意见吗?”另一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对折以后两边不能完全重合。”师:“你真棒,在课堂上创造了不同的声音,你们赞同他的意见吗?我们来一场辩论,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学生辩论)
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不是急于指出错误,而是通过互动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通过互动及时引导、激励,把辩论引向深入,从而形成“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则是轴对称图形”的观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细节使课堂教学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营造课堂意境,令细节更精彩
教学节奏和意境的波动,学生课堂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体驗状态,学习轻松度、融洽度、协调度,甚至一些学生的课堂异常反应,突发、偶发事件,学生个性情绪或情感的爆发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如在教学《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教师复习了米和厘米的知识后,看到课堂气氛有点沉闷,就提高了嗓音:“我想知道你们手中的铅笔有多长?”学生立即兴奋起来。生1:“大约是10厘米。”生2:“是1分米!是1dm!”生3:“是100毫米!是100mm!”生4:“我还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生5:“我还知道1厘米等于10毫米。”我:“哦!原来你们都已经与分米和毫米交上朋友了。那么,能把你对分米和毫米的看法跟同学讲一讲吗?”
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学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学生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见识、思维和经验往往是不可估摸的,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不相符的现象。这时,是机械地执行自己的教案,还是将学生出现的种种状态作为一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重新调整和组织自己的教学呢?这不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更反映了教师的一种学生观和教学的基本理念。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正是根据课堂的教学细节,营造了一个充分、开放、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了人文关怀和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感受了成功的喜悦。
四、注意习惯培养,使细节更丰厚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我到一个学校检查作业批改情况发现:拿起一位老教师班的课堂作业本让我感到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简直是一种享受。这位教师班上的每个学生的作业落笔、行笔、收笔有模有样,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步骤清楚、书面整洁。我又随手翻了跟她平行班的教龄不到3年的年轻教师的课堂作业本,感觉有些头痛:如作业不清楚,涂改的比较多,不认真看题审题,抄错数字,算错题目,缺单位少答案等恶习,我看得眼花缭乱。那么,是不是那位老教师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学生可以模仿潜移默化呢?我也曾经看过她写的字,很一般。那么,原因应该只有一个,就是坚持抓好学生书写习惯这一细节,从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优良作风。
一、注重预设环节,使细节更完美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课堂教学关注生本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注重预设,只不过预设要做到“心中有人”,要了解学生的真正的学习起点和需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一次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研讨活动中,教材中有两个例题:第一个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二个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要循序渐进,因为这是多位数笔算除法的起始课,应该把重点放在笔算除法的书写形式和算理的教学上。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坚持把这两个例题进行整合,舍去第一个例题,直接进行第二个例题的教学,理由: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就可以完成,学生感受不到笔算除法的必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也可以进行笔算除法的书写方法教学;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能做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自然就会做,而且经过整合,可以省去一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持前一种意见的教师妥协了,但提出了建议:由同一教师用不同的方案去试一试,看看哪种方案教学效果好。结果:把教材进行整合,一开始就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的那个班学生能理解算理,说得也是头头是道,但书写形式竟然出现7种错误之多,学生后继学习的困难可想而知;而看似没有什么新理念支持的循序渐进的那种方法,在练习中只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一个小小的设计细节就决定了这堂课的结果。
二、挖掘互动信息,让细节更有效
课堂生成的教学细节无处不在。只要细节蕴涵着闪光点、生长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教师就要捕捉、挖掘、开发、引申、利用互动细节,优化教学过程。捕捉互动信息的方法很多:在偶发事件中捕捉细节;在迁移中捕捉细节;在倾听中捕捉细节;在应用中捕捉细节;在疑惑中捕捉细节;在错误产生中捕捉细节,等等。捕捉有用的细节后,一定要挖掘课堂需要的细节,充分利用教师的敏感度和直觉力,为有效的教学服务。
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学生已熟悉的平面图形:“选一个图形,说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师:“说说你的道理。”生:“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可以转化为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师:“有不同意见吗?”另一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对折以后两边不能完全重合。”师:“你真棒,在课堂上创造了不同的声音,你们赞同他的意见吗?我们来一场辩论,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学生辩论)
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不是急于指出错误,而是通过互动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通过互动及时引导、激励,把辩论引向深入,从而形成“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则是轴对称图形”的观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细节使课堂教学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营造课堂意境,令细节更精彩
教学节奏和意境的波动,学生课堂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体驗状态,学习轻松度、融洽度、协调度,甚至一些学生的课堂异常反应,突发、偶发事件,学生个性情绪或情感的爆发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如在教学《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教师复习了米和厘米的知识后,看到课堂气氛有点沉闷,就提高了嗓音:“我想知道你们手中的铅笔有多长?”学生立即兴奋起来。生1:“大约是10厘米。”生2:“是1分米!是1dm!”生3:“是100毫米!是100mm!”生4:“我还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生5:“我还知道1厘米等于10毫米。”我:“哦!原来你们都已经与分米和毫米交上朋友了。那么,能把你对分米和毫米的看法跟同学讲一讲吗?”
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学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学生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见识、思维和经验往往是不可估摸的,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不相符的现象。这时,是机械地执行自己的教案,还是将学生出现的种种状态作为一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重新调整和组织自己的教学呢?这不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更反映了教师的一种学生观和教学的基本理念。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正是根据课堂的教学细节,营造了一个充分、开放、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了人文关怀和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感受了成功的喜悦。
四、注意习惯培养,使细节更丰厚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我到一个学校检查作业批改情况发现:拿起一位老教师班的课堂作业本让我感到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简直是一种享受。这位教师班上的每个学生的作业落笔、行笔、收笔有模有样,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步骤清楚、书面整洁。我又随手翻了跟她平行班的教龄不到3年的年轻教师的课堂作业本,感觉有些头痛:如作业不清楚,涂改的比较多,不认真看题审题,抄错数字,算错题目,缺单位少答案等恶习,我看得眼花缭乱。那么,是不是那位老教师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学生可以模仿潜移默化呢?我也曾经看过她写的字,很一般。那么,原因应该只有一个,就是坚持抓好学生书写习惯这一细节,从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