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怎样才能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呢?怎样才能形成低负高效的课堂模式、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怎样才能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调动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课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好奇心促使他们摸摸、看看、问问、试试,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尽管这些生活经验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模糊的,还有错误隐藏其中。但学生的这种经验需要激活,更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利于与适度取舍。我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这样将教学引入。首先我问学生:“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然后出示小动物站成一行玩套圈游戏的图片。问“这样公平吗?”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七嘴八舌的说“不公平”“小猫离罐头近”“小狗离罐头远”。“那怎样站公平呢?如果全森林的小动物都来参加,会站成什么形状?”让学生从生活中初步感知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圆形图案,让学生感受圆是最美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学生纷纷提出自己想了解的知识。在此环节中,以生活中的数学这样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用数学内在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定向的认知活跃状态,以积极的姿态摄取新知,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求。
二、灵活运用教材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不拘泥于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因地制宜地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开发。而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学习数学知识,学生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做个打电话的姿势,对学生说: “我把电话打给小瑞,请问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小瑞也会学着我的样子回答:“15里面有一个十和5个一。”
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让学生找座位,整个活动学生参与其中,学得轻松愉快。在学习1千米有多长时,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切身感受一下1千米有多长。教学“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教师组织学生到室外去上课,学生一定欢呼雀跃。先让学生正对着球场冉冉升起的太阳,认识东,接着,教学与东相反方向是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向东伸直双臂,右手指向南,左手指向北。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巧妙设疑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点儿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于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出示正方形和其内接圆,标出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让学生猜测一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通过正方形一眼就能看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而且是倍数关系。教师继续追问:那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学生众说纷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们拿出准备的圆形学具,有的用绕绳法和直尺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再算出比值;有的用滚动法和直尺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再算出比值;……。教师给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四、多种感官参与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玩,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去找题材,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要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能有效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学生们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我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动画展示的方式来加以理解。如计算“8+26”,学生先不管26里面的2捆小棒,从6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和旁边的8根小棒合起来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4根零散的小棒和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34根小棒。新捆成的1捆小棒就是1个十,就是竖式计算里进位的“1”……;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把这一过程动态的展示给学生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接受新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运用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积极动手动脑,更好的理解并掌新知。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对事物好奇”的情绪,在教学中应改变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已去启迪质疑问难,探究学习,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从而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低年级的孩子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进位加法的方法后,通过数学医院,踩气球,比比谁最棒等小游戏,把机械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算法,提高了计算能力。
五、合理运用,拓展延伸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但是已经形成了的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完善和拓展延伸,在反思中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变革,给已有知识增加新的内容。拓展练习不是机械地进行练习,而是更进一步彰显数学的文化内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数学的文化魅力,,更是让学生体验到从“经历到内化、从概括到迁移” 这一知识形成完整的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反思与迁移。总之,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自已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达到卓越。 把学生从 “要我学数学” 变成 “我要学数学”、“我爱学数学”的小主人。
一、激情导课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好奇心促使他们摸摸、看看、问问、试试,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尽管这些生活经验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模糊的,还有错误隐藏其中。但学生的这种经验需要激活,更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利于与适度取舍。我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这样将教学引入。首先我问学生:“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然后出示小动物站成一行玩套圈游戏的图片。问“这样公平吗?”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七嘴八舌的说“不公平”“小猫离罐头近”“小狗离罐头远”。“那怎样站公平呢?如果全森林的小动物都来参加,会站成什么形状?”让学生从生活中初步感知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圆形图案,让学生感受圆是最美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学生纷纷提出自己想了解的知识。在此环节中,以生活中的数学这样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用数学内在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定向的认知活跃状态,以积极的姿态摄取新知,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求。
二、灵活运用教材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不拘泥于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因地制宜地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开发。而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学习数学知识,学生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做个打电话的姿势,对学生说: “我把电话打给小瑞,请问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小瑞也会学着我的样子回答:“15里面有一个十和5个一。”
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让学生找座位,整个活动学生参与其中,学得轻松愉快。在学习1千米有多长时,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切身感受一下1千米有多长。教学“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教师组织学生到室外去上课,学生一定欢呼雀跃。先让学生正对着球场冉冉升起的太阳,认识东,接着,教学与东相反方向是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向东伸直双臂,右手指向南,左手指向北。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巧妙设疑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点儿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于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出示正方形和其内接圆,标出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让学生猜测一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通过正方形一眼就能看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而且是倍数关系。教师继续追问:那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学生众说纷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们拿出准备的圆形学具,有的用绕绳法和直尺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再算出比值;有的用滚动法和直尺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再算出比值;……。教师给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四、多种感官参与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玩,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去找题材,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要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能有效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学生们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我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动画展示的方式来加以理解。如计算“8+26”,学生先不管26里面的2捆小棒,从6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和旁边的8根小棒合起来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4根零散的小棒和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34根小棒。新捆成的1捆小棒就是1个十,就是竖式计算里进位的“1”……;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把这一过程动态的展示给学生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接受新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运用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积极动手动脑,更好的理解并掌新知。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对事物好奇”的情绪,在教学中应改变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已去启迪质疑问难,探究学习,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从而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低年级的孩子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进位加法的方法后,通过数学医院,踩气球,比比谁最棒等小游戏,把机械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算法,提高了计算能力。
五、合理运用,拓展延伸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但是已经形成了的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完善和拓展延伸,在反思中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变革,给已有知识增加新的内容。拓展练习不是机械地进行练习,而是更进一步彰显数学的文化内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数学的文化魅力,,更是让学生体验到从“经历到内化、从概括到迁移” 这一知识形成完整的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反思与迁移。总之,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自已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达到卓越。 把学生从 “要我学数学” 变成 “我要学数学”、“我爱学数学”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