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催生了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文主要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搭建学生见习、实习、就业平台、“校企”共同打造师资队伍、构建“二线、三级”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4个方面,采取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际保障。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 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a)-0152-0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校企合作逐渐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一个显著性特征,更是达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长期发展双赢目标的有效措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注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致力于与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校几年来与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大连发动机厂、郑州日产等大企业紧密合作,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服务企业联系起来,以“顶岗实习”为主要的实习方式,与企业共同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通过“攻读交替、工学结合”的培养途径,使学生在真实的工厂环境中,把在校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产实践来掌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就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所需要。这样做的同时,也满足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且大大缩短了企业对于新员工的培养时间及培训成本。那么怎样有利于校企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工学结合”过程中保证质量地完成培养目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而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的强有力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职”指的是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性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它是按照特定企业需求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为此,该文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研究。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一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开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应积极与实习单位合作,探索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岗位轮换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校企”共同搭建学生见习、实习、就业平台。
学生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认识实习阶段,学校应与企业积极沟通,多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进入跟岗实习阶段,学生应在企业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一些实际的辅助工作,形成企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学校也应派遣相关领域的专业教师,作为学生的专业指导教师协助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顶岗实习应是学生实习的最后阶段,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企业应根据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的考核,对于能够满足企业相应岗位需求的学生,毕业后提供相关就业岗位,实现校企合作零对接。
(3)“校企”共同打造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联合培养上,对于在校教师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承担企业人员的相关培训课程,将教师的理论知识系统地讲授给企业从业人员,提高企业人员的知识理论水平,甚至可以专门到企业中,为企业人员讲授相关领域课程,节省企业培训成本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文化效益;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学习实践的便利条件,在校教师可以定期到企业中去,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应用技能等,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起来,便于为学生在日后的实习工作中答疑解惑,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建立全员“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创校企双赢新局面。
(4)构建“二线、三级”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根据该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实践教学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监控和评价体系,特别是把重点放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校企管理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确立自立承担职责与拥有的权利。根据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并建立一整套能适应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反馈和适度调控。同时在该校对建立的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实践,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基于以上四项研究内容,拟采取以下研究方法:①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调查、企业调研、集体及个别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②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实习教师和优秀实习学生的实践成长经历作为个案进行研究。③经验总结法。广泛收集和总结各学科各年级优秀教师、不同实习阶段影响学生个人成长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并进行归纳整理。④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学生培养和教师成长的培养策略。⑤成立研究组,选取相关领域教师,定期组织课题组研讨交流,形成结论性成果。
教育的形成之初就是以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催生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便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今社會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地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深校企联合培养的融合度,探寻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校企合作、攻读交替”新常态,建立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探求高等职业院校新出路,寻求企业发展新方向,最大限度的回馈社会,回报国家。
参考文献
[1]韩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0(2):30-31.
[2]王晚英,饶素良,邓玉喜,等.《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3(2):3-17.
[3]张景耀,戚基艳.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途径[J].成功(教育),2013(24):28.
[4]张文瑞.高职高专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64-165.
[5]周光勇.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6]蒋国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2):107,122-124.
[7]丁淑芳.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8]艾苏龙.高职院校构建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2):65-67.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 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a)-0152-0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校企合作逐渐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一个显著性特征,更是达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长期发展双赢目标的有效措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注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致力于与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校几年来与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大连发动机厂、郑州日产等大企业紧密合作,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服务企业联系起来,以“顶岗实习”为主要的实习方式,与企业共同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通过“攻读交替、工学结合”的培养途径,使学生在真实的工厂环境中,把在校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产实践来掌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就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所需要。这样做的同时,也满足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且大大缩短了企业对于新员工的培养时间及培训成本。那么怎样有利于校企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工学结合”过程中保证质量地完成培养目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而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的强有力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职”指的是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性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它是按照特定企业需求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为此,该文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研究。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一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开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应积极与实习单位合作,探索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岗位轮换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校企”共同搭建学生见习、实习、就业平台。
学生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认识实习阶段,学校应与企业积极沟通,多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进入跟岗实习阶段,学生应在企业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一些实际的辅助工作,形成企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学校也应派遣相关领域的专业教师,作为学生的专业指导教师协助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顶岗实习应是学生实习的最后阶段,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企业应根据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的考核,对于能够满足企业相应岗位需求的学生,毕业后提供相关就业岗位,实现校企合作零对接。
(3)“校企”共同打造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联合培养上,对于在校教师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承担企业人员的相关培训课程,将教师的理论知识系统地讲授给企业从业人员,提高企业人员的知识理论水平,甚至可以专门到企业中,为企业人员讲授相关领域课程,节省企业培训成本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文化效益;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学习实践的便利条件,在校教师可以定期到企业中去,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应用技能等,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起来,便于为学生在日后的实习工作中答疑解惑,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建立全员“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创校企双赢新局面。
(4)构建“二线、三级”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根据该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实践教学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监控和评价体系,特别是把重点放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校企管理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确立自立承担职责与拥有的权利。根据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并建立一整套能适应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反馈和适度调控。同时在该校对建立的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实践,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基于以上四项研究内容,拟采取以下研究方法:①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调查、企业调研、集体及个别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②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实习教师和优秀实习学生的实践成长经历作为个案进行研究。③经验总结法。广泛收集和总结各学科各年级优秀教师、不同实习阶段影响学生个人成长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并进行归纳整理。④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学生培养和教师成长的培养策略。⑤成立研究组,选取相关领域教师,定期组织课题组研讨交流,形成结论性成果。
教育的形成之初就是以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催生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便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今社會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地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深校企联合培养的融合度,探寻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校企合作、攻读交替”新常态,建立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探求高等职业院校新出路,寻求企业发展新方向,最大限度的回馈社会,回报国家。
参考文献
[1]韩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0(2):30-31.
[2]王晚英,饶素良,邓玉喜,等.《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3(2):3-17.
[3]张景耀,戚基艳.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途径[J].成功(教育),2013(24):28.
[4]张文瑞.高职高专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64-165.
[5]周光勇.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6]蒋国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2):107,122-124.
[7]丁淑芳.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8]艾苏龙.高职院校构建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