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因其特有的知识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被视作一个难点。探讨小学生空间感开发与培养策略,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探究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都有其重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几何教学中培养的空间观念与能力,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CT,核磁共振,机器人,电视,传真等技术,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观念是几何形体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对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内容渗透在各个年段的教材中,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都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在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深入研究,使我对空间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在趣味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
《标准》中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呈现大都采用直观几何、实验几何的方式,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例如,在“前后”的教学中,我就采用模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室里开展激烈的长跑比赛,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每只小动物的前后位置,并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它们的位置。
又如在“左右”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喜爱的游戏“贴嘴巴”,由一名学生上台闭上眼睛负责贴嘴巴,另一名学生用左、右、上、下等词语对他进行指挥,最终把嘴巴贴在正确的位置等等。
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获得了良好的空间认知经验,从而建立并发展了空间观念。
二、在认真观察中形成空间观念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质的学科,观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窗口,是学生认识事物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形成直观的形象;观察变化,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直观认识来表达观察到的信息,从而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直观形象,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如学生认识完图形之后,让学生随即观察教室、看看哪些物体上的面是我们今天学的?学生马上兴趣来潮,找出很多,同时再让学生想一想哪里见到过这些图形?他们举例了很多。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形的世界中,”形”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能找到。
又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指名学生用相机为一个同学进行不同方位的拍照,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照片,再通过比较,猜猜每张照片是站在哪个方位拍的。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本位观察、再换位观察,最后全面观察桌上的小猴,并在小组里说说你看到的小猴是怎样的。通过交流比较,得出同一件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最后让学生直接看不同事物、不同方位的照片,说一说这是事物的哪一面。
这样,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同时也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从而形成了正确、清晰的空间观念。
三、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动手操作是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通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想象出几何图形形成图形的形象,能准确地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使学生能进一步在大脑中留下空间图形的形象,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过程中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做——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才能逐步加深对角的本质的认识。
教材在初步感知角、直角后,安排的做角、角的大小比较、量角、拼直角、画直角等大量实践操作内容。我及时地把握了以下几点: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利用课前备好的材料:小棒、纸张、剪刀、钉子板、硬纸条……可以采用搭、折、剪、拉等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提倡合作交流,互相帮助。
另外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也可根据情况灵活选择。
又如教学《认识物体》时,在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后,我就准备了几个活动:
活动一: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魔袋,学生按照小组长的要求从袋中摸出指定形状的物体。
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物体滚一滚,看哪种物体滚得最快。
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用这几种形状的物体搭积木,并且说说搭了什么?
由此,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想、看、做、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操作、观察、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了图形的特点,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
四、在实际应用中提升空间观念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这些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的宝贵资源。
如在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呈现用这些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孩子们从这幅图画中找出所学的图形,在这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再让孩子们用学过的这些图形
自己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这一实践活动。学生有的画出一列小火车,有的画出一艘轮船,有的画出机器人,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又如二年级在学习“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最后一个环节,先安排学生把从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漂亮图案,在小组内交流、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学具、水彩笔、装饰用纸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画一画,设计出不同的图案。
活动的结果令人惊喜,学生设计出了令老师赞叹不已的图片,深刻体现了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课改理念,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而空间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采用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阎建霞.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小学教学设计,2004(01).
关键词: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几何教学中培养的空间观念与能力,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CT,核磁共振,机器人,电视,传真等技术,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观念是几何形体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对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内容渗透在各个年段的教材中,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都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在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深入研究,使我对空间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在趣味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
《标准》中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呈现大都采用直观几何、实验几何的方式,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例如,在“前后”的教学中,我就采用模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室里开展激烈的长跑比赛,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每只小动物的前后位置,并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它们的位置。
又如在“左右”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喜爱的游戏“贴嘴巴”,由一名学生上台闭上眼睛负责贴嘴巴,另一名学生用左、右、上、下等词语对他进行指挥,最终把嘴巴贴在正确的位置等等。
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获得了良好的空间认知经验,从而建立并发展了空间观念。
二、在认真观察中形成空间观念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质的学科,观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窗口,是学生认识事物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形成直观的形象;观察变化,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直观认识来表达观察到的信息,从而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直观形象,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如学生认识完图形之后,让学生随即观察教室、看看哪些物体上的面是我们今天学的?学生马上兴趣来潮,找出很多,同时再让学生想一想哪里见到过这些图形?他们举例了很多。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形的世界中,”形”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能找到。
又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指名学生用相机为一个同学进行不同方位的拍照,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照片,再通过比较,猜猜每张照片是站在哪个方位拍的。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本位观察、再换位观察,最后全面观察桌上的小猴,并在小组里说说你看到的小猴是怎样的。通过交流比较,得出同一件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最后让学生直接看不同事物、不同方位的照片,说一说这是事物的哪一面。
这样,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同时也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从而形成了正确、清晰的空间观念。
三、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动手操作是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通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想象出几何图形形成图形的形象,能准确地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使学生能进一步在大脑中留下空间图形的形象,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过程中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做——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才能逐步加深对角的本质的认识。
教材在初步感知角、直角后,安排的做角、角的大小比较、量角、拼直角、画直角等大量实践操作内容。我及时地把握了以下几点: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利用课前备好的材料:小棒、纸张、剪刀、钉子板、硬纸条……可以采用搭、折、剪、拉等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提倡合作交流,互相帮助。
另外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也可根据情况灵活选择。
又如教学《认识物体》时,在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后,我就准备了几个活动:
活动一: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魔袋,学生按照小组长的要求从袋中摸出指定形状的物体。
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物体滚一滚,看哪种物体滚得最快。
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用这几种形状的物体搭积木,并且说说搭了什么?
由此,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想、看、做、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操作、观察、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了图形的特点,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
四、在实际应用中提升空间观念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这些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的宝贵资源。
如在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呈现用这些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孩子们从这幅图画中找出所学的图形,在这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再让孩子们用学过的这些图形
自己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这一实践活动。学生有的画出一列小火车,有的画出一艘轮船,有的画出机器人,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又如二年级在学习“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最后一个环节,先安排学生把从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漂亮图案,在小组内交流、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学具、水彩笔、装饰用纸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画一画,设计出不同的图案。
活动的结果令人惊喜,学生设计出了令老师赞叹不已的图片,深刻体现了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课改理念,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而空间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采用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阎建霞.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小学教学设计,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