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累及皮肤一例

来源 :临床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男,66岁.因发现右侧背部皮肤肿物 1 个月余于2020 年 12 月入院.肿物周围无痛痒感及其他不适,无明显肿胀破溃、流脓,发病前相同部位有外伤史,当时皮肤淤青,未破溃、出血,未经特殊治疗.近 1 个月来肿物呈渐进性生长,持续存在,无法消退.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全球范围最为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21 年全球肝恶性肿瘤状况报告公布的数据,全球肝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第6位,是全球第4大癌症死亡原因[1],也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 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2].肝细胞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以根治性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由于肝癌具有高度异质性且易发生远处转移,病人预后往往较差,术后5 年复发率高达70%.随着近年来靶向和免疫等多种治疗手段的问世,肝癌的围手术期辅助治疗被逐步提及并引起重视
概述rn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指患者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导致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中断,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慢性间歇性低氧是OSAHS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通过兴奋交感神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高凝状态、内皮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期刊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管导管尖端生物膜菌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5例新生儿VAP的临床资料,检测VAP组气管导管尖端生物膜中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气管导管尖端生物膜中病原菌与新生儿VA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65例VAP患儿,胎龄<28周、出生体重10d、母体妊娠方式为剖宫产、呼吸机类型为有创占比较高,(P<0.05).65例VAP患儿气道导管尖端微生物膜中共分离菌株71株,分离率79.77%(95%CI:69.66%~88.76%),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占85.92%
肺诺卡菌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缺陷及肺部有结构性病变的患者,免疫功能正常者肺诺卡菌感染的病例报道甚少,且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漏诊、误诊.现对2020年1 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一例免疫功能正常者肺诺卡菌感染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医务人员对肺诺卡菌感染的认识,以减少误诊,避免延误诊疗,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期刊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其中75%~85%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据2015 年统计,我国肝癌新发病例(37万)和死亡病例(32.6 万)分别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和第3位.虽然近几年肝癌的总体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五年生存率仍仅为 12.5%,和欧美国家,尤其是日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早诊早治是提高肝癌生存的重要手段,只有早期肝癌才有机会获得手术根治,但可获得手术切除的病例仅占20%~30%.我国大部分肝癌首次发现时即是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及肺,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也有发生,肺部隐球菌感染临床与影像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仅见个案报道[1 -2],我们遇到1 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期刊
近年来,腔镜肝切除技术治疗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得到广泛发展,手术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随着肝脏解剖结构熟悉、腹腔镜超声和染色技术的应用,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在经验丰富的肝脏外科中心逐渐开展,包括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亚段切除及联合肝段切除等.上述手术方式涉及多种技术手段,要求术者不仅要熟知肝内解剖,还要具备丰富的腔镜超声技术和腔镜手术经验.本文将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肝癌的关键技术.
目的 比较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在直径≤2 cm且CT显示结节≥50%表现为磨玻璃样的肺腺癌治疗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7我院行肺段切除术或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腺癌病人3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段切组16例,采用肺段切除术;楔切组22例,采用肺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段切组和楔切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1.6±40.2)分钟和(20.3±10.2)分钟,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7.2±49.1)ml和(9.9±5.1)ml,引流管拔管时间分别为(3.5±1
目的 构建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LH)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前瞻性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PH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收集基线资料,行LH治疗,记录病人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将病人分为胆漏组与未发生胆漏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检验LH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因子,建立胆漏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并绘制ROC曲线,评价胆漏风险预测模型对LH术后并发胆漏的预测效能.结果 100例PHC病人LH术后共有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根据2020年的统计,排名于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第2 位,发病率的第4位[1].目前肝细胞癌(本文肝癌指肝细胞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治疗包括部分肝切除和肝移植术.临床上大部分初诊病人已属中晚期,只有20%~30%的病人有机会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2].随着局部和系统治疗的进展,部分肝癌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转为可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获得和初期即获手术切除病人相当的远期疗效[3].近10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问世,联合传统的局部治疗模式,使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