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奉献报党恩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358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年,他投身革命,参加过开国大典和抗美援朝,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离休后,他又在家乡致力于奖学助学活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报党恩,为人民服务,已是他生活的常态,成为他生命的底色。
  今天,让我们一同认识这位99岁高龄的老党员卢陆念,听他讲述那段以笔为枪记录峥嵘岁月的日子,将奉献作为人生最大幸福的初心故事。
  讲述人:
  卢陆念,1922年出生于四川彭山县(今彭山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战火中的重庆到华北
  用手中的笔歌颂英雄的战士和人民
  我出生于1922年,是土生土长的彭山人。七岁时父亲去世,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家里一下变得很穷,日子过得很艰苦。尽管这样,母亲还是坚持让我上学。当时一个姓管的表嫂拿出包得很严实的20块银圆交给母亲,鼓励我到眉山考联中(高中)。眉中毕业后,我又考入了重庆大学。16岁那年,我离开家乡,只身去往战火中的重庆。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凭着对新闻报道的兴趣与喜爱,我用手中的笔书写了一系列报道,歌颂英雄的战士和人民,批判日本的侵略。我撰写的报道投递到《大公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并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刊发。那个年代,笔就是我的武器,是我参加“战斗”的一种方式。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我从重庆大学毕业。由于长期在校订阅《新华日报》,受进步思想影响,我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去,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通过著名社会活动家史良,我联系上了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得到了去延安读抗日军政大学的机会。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交通被封锁,最终没能去成延安。
  1948年,原华北大学成立。这年秋天,我冲破重重困难,经一个在北平地下组织的老乡帮忙,打扮成小商贩,通过封锁线,实现了到解放区参加革命的愿望。进入解放区后,我被组织分配到河北正定的华北大学,参加了半年的短期训练班。华北大学的教育使我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
  学成后,因为有不少新闻报道经验,我被分配到北京,担任《人民铁道》报记者、编辑,采编了许多广为传阅的报道。现在,坚持每天看新闻报道成了我的习惯,哪天不看新闻就感觉自己是个盲人聋人,比不吃饭还难受。
  从开国大典到抗美援朝
  见证历史时刻和誓死战斗的场景
  1949年10月1日这天,我永生难忘。下午3时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当时,我就站在天安门城墙下,排队时发现自己站在正对着城楼的第一排,让我激动不已。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2年,为全面细致地反映出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情况,我主动申请深入战场进行战地报道。
  从鸭绿江畔出发,虽然有点害怕,但看到战士们都充满着斗志与激情,我的脚步也越走越坚定。战场上,年轻士兵受了伤,虽然走不动了,但还在请求“我要留下来,我要跟他们拼了”……一幕幕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场景让我非常感动。
  这样的爱国精神是可贵的,但战争是残酷的。记得有一次在铁道兵团采访“登高英雄”杨连弟,飞机轰炸來袭,他一把将我推开,说“你走开”。这次轰炸,我和杨连弟都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我仍心有余悸,连连叮嘱杨连弟:“老杨,你还是要注意点。”杨连弟的回答,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注意啥,跟他们拼了!”
  不久后,听到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光荣牺牲的消息,我悲痛不已。他们都知道这一去山高路远,这一去可能壮士难还,可依然义无反顾……我只能化悲痛为力量,用笔书写了一篇篇报道,纪念这些英勇的战友们。
  从只领基本工资到做慈善
  践行“把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初心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便向组织申请到新疆工作。身边亲朋好友问我为何要去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我告诉他们这算什么辛苦,前线战士们那才叫辛苦。只有全力以赴为国家发展作贡献,才不辜负战士们的鲜血。
  此后,我一直在新疆工作,其间,我坚持不领补贴,不要奖金,只领基本工资。退休后,我回到家乡彭山,为继承岳父陈希虞爱国爱乡爱教育之情,与妻子、妻弟一起拿出20万元,于1998年9月成立了“光彩事业促进会——陈希虞奖学金分会”。1999年9月,又与其他爱心人士一起,成立“彭山县光彩事业促进会慈善分会”,每年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优秀教师。
  有人对我说:“扶贫助学是国家的事,你有多大力量,能起多大作用?”可我常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国事为重,常怀匹夫有责之心,为国家排忧解难,力量就会是无穷的。也有人劝我:“你离休了,就应该好好休息,颐养天年。”但我是在党和人民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党和人民就是我的恩人,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
  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许多贫困学生因为有了社会大众奉献的爱心,顺利地进入大学校园,希望他们能够铭记历史、好好读书,把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尽管遇到不少困难,但能为国家培养人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的心情是快乐的,精神是充实的。(本刊记者 刘艳梅  整理)(责编/冯雅可)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马尔康市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结合实际打造“三个课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打造“纸间课堂”,对照标准学起来。明确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7项学习重点,编撰《马尔康红色遗址》《红色记忆——红军长征在四土》2本红色教材,编辑《一个糌粑盒》《马尔康人民筹粮支前》等9个本土紅色故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照“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时刻有党
期刊
“以前到镇上缴纳医保要耽搁大半天,现在在村口的便民服务点就有专人代办了。”在通江县兴隆镇翰林村渔池岭综合便民服务站,村民郭安荣喜笑颜开。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后,翰林村最远的村民小组距新村委会阵地有20多公里,距离远、办事难的问题给村民平添了几分烦恼,但随着渔池岭、杨家湾等4个“民事代办点”的建立,萦绕在村民心间的难题迎刃而解。  办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立
期刊
“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民致富的重担就压在了肩上,这是荣幸,更是责任。”新当选的剑阁县木马镇井泉村党支部书记沈二娃郑重地说。  从黑龙江大学毕业的沈二娃,10年前辞掉稳定的工作毅然回家兴建生猪养殖场、发展脆红李。  如今,像沈二娃一样,大量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返乡大学毕业生等人才纷纷进入村(社区)“两委”队伍,撸起袖子带领群众共谋乡村振兴。  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四川村(社区)“两委”换届自20
期刊
作为“中国田园诗歌小镇”文化传承核心区,都江堰市石羊镇七里村以乡村文化助力乡村建设,通过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理念,对乡土元素、传统文化、地方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开启了乡村旅游的“传奇”之旅。今年2月,七里村获评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兴示范村。(摄影/廉钢)(责编/冯雅可)
期刊
4月26日至29日,省委書记彭清华驱车1500多公里,辗转来到阿坝州小金县、金川县、壤塘县、阿坝县和甘孜州丹巴县调研。他强调,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中更加奋发有为工作,推动我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四川日报)
期刊
5月9日—10日,全国20多家党刊社有关负责人来到浙江湖州,调研、总结浙江党建工作创新经验,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他在湖州安吉县余村调研时说:“要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站在新起点上,如何扛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期望新要求?如何更好地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湖州市坚持党建领航,通过党建衍生大量创新载体,打造一个个党建“会客厅”,为高质量发展蓄
期刊
【开篇的话】  百年党史,镌刻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百年党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四川快速行动,精心部署,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的“动力源”。在这片孕育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上听老党员讲故事;行走于革命纪念馆,身临其境感受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  学史力行办实事,学
期刊
今年,乐山市全面加强对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统筹领導,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吹响换届工作“动员令”。成立乐山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会、推进部署会,牵头组建换届办综合协调组、选举指导组等7个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市委对全市换届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指导。练好综合研判“基本功”。建立领导班子功能结构预测预警工作机制,加强县乡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完善不同
期刊
近年来,眉山东坡印象水街走红,人流倍增。针对出现的新难题,眉山市东坡区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施策,有效推动城市景点由“网红”变“长红”。健全机制。推行社区党委“统筹治”、景点街长“巡查治”、联席会议“协商治”模式。建立景点社区区域党委,吸纳市场监督、商圈党组织负责人统筹推进治理。将景点社区划分为若干街区,选拔网格员、群众代表等为街长,定期巡查收集治理问题。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6次,协商解决矛盾问题150
期刊
今年以来,广元市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坚持“学思踐悟”,高标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效。以学促思,学思结合有所获。通过“乐在书本”广泛学、“走入现场”深度学、“讲在台上”一起学的方式,引导党员干部阅读党史读物,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政治洗礼,讴歌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以思促践,思践并重有所得。深入开展机关党建到村、工会活动到村、青年干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