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520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内外大量工程案例及研究结果表明:与埋地管道相邻的高压交流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可通过电磁感应、电阻耦合等方式在管道上感应出交流电压和电流,对管道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不但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还会引起交流腐蚀,导致管道穿孔泄露,同时加速防腐层剥离,影响阴极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成为威胁管道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
  银川市环城天然气高压管道全程81公里,设计压力4.0MPa,管道规格为D610×8.7,材质L360M,采用3PE普通级防腐外加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设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站两座,管顶覆土1.5~2.0 m。近年来,随着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交流干扰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埋地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为此,银川市天然气公司对环城天然气高压管道进行交流干扰的全面检测,并对交流干扰严重部位进行防护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1、交流干扰出现的情况
  天然气管道沿线与贺兰山—沙湖750kV线路架空电力线路交叉、平行敷设长度约18.5km。具体的位置关系如下:
  (1)浙平西路~北京路段西环高速高压天然气管道长约6km,其中与架空电力线路平行敷设约4.7km,在架空电力线路下敷设约1.3km,与电塔基础最近距离为17m,交叉敷设3处。
  (2)北京西路向北约250m处,距离天然气管道最近距离450m,最远距离850m。此段天然气管道长约8.3km。
  (3)镇芦路以北,架空电力线路穿过西干渠向东敷设,和天然气管道交叉敷设,天然气管道距离电塔最近距离约14m,此段天然气管道长约4.2km。
  2、架空强电线路对管道干扰及危害
  (1)电阻耦合干扰:埋地管道与其上方的输电线路的接地体相距较近时,高压输电线上会有一些电流经过接地极流入地下,通过高压电的接地极与埋地管道间的电阻耦合,高压输电线将交流电流传递到管道上。
  (2)电感耦合干扰:埋地管道与其上方的输电线路接近时,埋地管道就处在了交流输电线路产生的交变磁场中,埋地管道就像金属导体一樣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导线在变化的磁场上可以感应出交变电压,这种感应出的交变电压产生的电流就是感应电流。
  (3)交流干扰的危害: 当管道受到空间上方的输电线产生的交流干扰时,干扰电流会通过容性耦合、阻性耦合、磁感应耦合三种耦合方式的共同作用,在埋地管道上产生很高的电压、电流,很容易将埋地管道的外壁保护层击穿,进而使管道腐蚀加剧。
  3、交流干扰防护技术
  3.1交流干扰评价标准
  3.1.1交流电压判断依据
  在国家标准GB/T50698-2011《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中,防护效果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管道附近局部土壤电阻率高于25Ω·m时,交流电流密度小于60A/m2;当管道附近局部土壤电阻率不大于25Ω·m时,管道交流干扰电压低于4V。
  3.1.2交流电流密度判断依据
  在中国国家标准GB/T50698-2011《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中,管道交流干扰程度可按下表交流干扰程度的判断指标的规定判定。
  3.1.3管地电位判断依据
  根据《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2013,当管地电位正向变化20mV或管道附近的土壤电位梯度大于0.5mV/m时认为有杂散电流干扰可能,存在干扰;当管道任意点的管地电位正向变化大于100mV或管道附近土壤电位梯度大于2.5mV/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3.1.4交流干扰评价标准
  (1)当管道附近局部土壤电阻率高于25Ω· m时,交流感应电压不应超过10V;当局部土壤电阻率低于25Ω·m时,交流感应电压不应超过4V。
  (2)交流电流密度低于30 A/m2时,交流腐蚀可能性很低;介于30~100 A/m2之间时,发生交流腐蚀的可能性为中等;高于100 A/m2时,发生交流腐蚀的可能性很高。
  3.2交流干扰防护措施
  3.2.1强电冲击防护
  管道与输电线路的铁塔、拉线以及这些铁塔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20m范围内,应在该处设置1 处屏蔽线进行屏蔽防护。屏蔽防护采用去耦合器和截面为35mm2 的裸铜线,裸铜线沿管道两侧敷设,每侧长度300m。
  3.2.2交流干扰防护
  根据《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GB/T50698-2011,在高压交流线路走廊内的管道,与750kV输电线路平行敷设累计长度超过2km的管段,应进行交流感应电压排流防护,排流防护原则为:
  (1)从起点开始,在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走廊内的管道,20m<管道与750kV输电线路最外侧边导线间距≤50m的地段,每隔300m设置一个排流防护点;
  (2)在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走廊内的管道,50m<管道与750kV输电线路最外侧边导线间距≤300m且累计长度超过2km 的管段,每隔500m设置一个排流防护点;
  (3)管道进入或远离输电线路走廊位置处;
  根据国家标准《埋地钢制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GB/T50698-2011,选取交流干扰严重位置,与管道平行铺设锌带缓解线,并在缓解线和管道之间串接去耦合器,作为天然气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措施。
  结语:
  随着银川市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后必将建设更多的高压输电线路、铁路,天然气管道受交流干扰的可能性也将越来越大,为了全面评价管道的交流干扰隐患,本文通过对架空强电线路对管道干扰的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阐述了银川市天然气管道交流干扰情况,交流干扰防护技术,交流干扰评价标准,提出了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措施。可为今后相关工程建设时的排流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杜艳霞,沙晓东,刘骁.江西天然气管道交流干扰检测与防护[J].油气储运.2014.01:0056-05.
  [2]谢辉春,宋小兵.交流输电线路对埋地金属管道稳态干扰的影响规律[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26(5):22-26.
  [3]苏俊华,高立群,冯仲文,等.埋地钢制管道交流干扰及排流研究[J].腐蚀与防护.2011.32(7):551-554.
  [4]尹国耀,魏振宏.杂散电流腐蚀与防护[J].焊管,2008;31(4):74-76.
  [5]袁艺文.架空线路与埋地输气管道安全距离的风险研究[J].湖北电力,2009;33(4):57-58.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某深基坑70m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是重要的一道施工工序,通过深层搅拌法加固槽壁两侧土体使其土体稳定,适当增加槽内的泥浆比重控制下部砂层的稳定。取得很好的成槽效果。  【关键词】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成槽  1、工程概况  某地下空间一期建设工程项目一区1段地基与基础工程,位于南京市,长约406m,宽度为50m。本工程一般区域为地下二层,基坑开挖面积约22400㎡,周长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