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设课堂 注重体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ghq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放眼小学阅读教学,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也没有选好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体验探究的切入点,忽略了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和互动性。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能自主地思考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精设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设课堂,注重学习体验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将体验融入课程当中,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体验式教学”注重亲历性、独特性,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1.打造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特别是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情感、体验实践和体验创新。
  2.介入形象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说,小学生都是想象力的创造者,他们思维活跃,富于幻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个优势,激发他们进行最大胆、最奇妙、最活跃的想象。同时教师要充当辅助者,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创造、体验中升华感悟,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蓝宝石有多蓝?湖水有多蓝?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蓝?在《蒲公英》一文中,白色的蒲公英随着风会飞到哪些地方呢?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有趣的想象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营造了想象的乐趣,更有利于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健康发展。
  二、联系生活,激发学习体验
  知识源自生活,语文学习也离不开生活的积淀。因此,小学语文要走出课堂,教师要走下讲台,学生要走出课本,走进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生活中教学,知识才能被丰富化和色彩化,学生的感知能力才能活跃和积极。
  1.回忆入课本
  例如,学习六年级课文《负荆请罪》时,讲课前我会让学生去回忆日常生活中,当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们会不会主动去承认错误,又会不会深明大义地去原谅他人犯下的错。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如果是自己错了会主动去道歉;有的说,虽然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不好意思道歉;还有的说,如果他人向自己道歉,但伤害很深的话就不一定会原谅他。在学生交流后我再开始教学《负荆请罪》。通过讲解和课前的生活回忆,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廉颇是一个知错能改、迷途知返的人,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宽容大度的人。这就将学生的回忆和课本结合了起来,学生的学习也变得主动、有效了。
  2.体验生活入课本
  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文章主要讲了大自然的美好。教学时,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去郊外或者公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倾听鸟儿的歌唱,去感受微风的拂面和沃野的耕耘。在自然的清新环境下,学生们充满热情和乐趣,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深切的感悟,做到了真正的实践,真正的体验。
  三、角色扮演,促进学习体验
  角色扮演即是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学生通过自己在角色中的定位,把陌生的、外在的、与自己无关的阅读对象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的语文活动过程,进而获得对文章情感内容的独特而积极的审美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表现能力强,他们通过自己的感知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具体形象而且充满吸引力。借助角色扮演这一表演形式,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深入了课文。
  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一文,在讲解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会到了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通过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晦涩而难懂的课本内容也变得轻松易懂起来。从服装的制作,语言的表达,到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多方面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得语文教学逐渐从书面走向了实践。
  四、借助多媒体,深化学习体验
  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个主要方法,通过图、影、声、乐的模式,把书本变成动态的资料,更能让学生对语文课程充满兴趣。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神奇的克隆》一文中,举了生活中一些简单的例子,如植物的嫁接,培育优良的蔬菜等。在讲述这篇文章前,我先给学生看了一部关于克隆的电影《第六日》的一部分,给学生一个导引,并提出问题:克隆是不是真的对人类有意义呢?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是没有的。在讨论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明显提高了,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同时学生的知识能力也得到了扩展,不再拘束于课本的思维中。
  精设课堂,注重体验,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趋势。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印象,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真情寓意,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课堂效果才能带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儿童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工具。  课改实验教材要求学生增加识字量,在一年级上学期要认识汉字500个左右,下学期要认识汉字800个左右。识字量如此之大,教师应如何让五六岁的孩子在识字过程中识得快,记得牢,又能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呢?下面我以一年级下册第七课为例,谈一谈我
一、品诗赏画,导入新课  1.师出示: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学生齐读这句话)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昨天我们欣赏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出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幅怎样的画?  点拨:六月的西湖边,翠绿的莲叶挤挤挨挨,一直涌到天边;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是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画面。这就是——诗中有画。
写作是的心灵释放,是个人的情感表达。作文只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只有让学生的独特思维激情奔涌,作文教学才算是完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怎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独特思维呢?  一、放大细节差异,形成选材独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便提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的要求。那怎样才能寻找到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呢?请看下面《
“习惯决定命运”也许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的确,习惯不是小问题,它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决定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注重学生实践体验与亲身经历的课程,而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对于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然而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教师在教
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学生进入城镇学校,城镇学校都普遍面临着班额过大的问题。在这种现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的全过程由教师控制,学生被动地进入教师设计好的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便被剥夺了,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由于班额大、学生多,导致课堂上除了少数积极分子外,其他大多数学生只是课堂上匆匆的过客、茫然的观众
怎样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高效?答案当然是策略多多而又路程漫漫。但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凸显学段教学的特征,却是任何时候都必须特别关注的。我曾两次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低段课文《落叶》,并反复研读课堂实录,试图以此为例,提取出低段语文有效教学的关键词。    一、情境:一碗美味的营养汤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
我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做事、上课总希望严丝合缝,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每次上课我都是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结构,深究词句内涵,总是想着不能让文中任何一个知识点从身边溜走。或许是我的严谨,学生每每都能给我带来惊喜(考试成绩),这样的惊喜又反过来刺激我继续这样前行。然而,在一次参加了全省优秀小语教师赛课后,让我的这种已成定式的思想产生了动摇。两天16节课听下来,虽然很累,但一位位教
许多教师认为,科普类文章的教学,就得讲说明的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文本叙述简洁的语言,就被肢解得只剩下“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和概念化的“生动、准确”了。这样的课堂,知识是落实了,方法是渗透了,但生命力却没有了,魅力缺失了,情感的感染力也失去了。最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丢失了。那么,怎样让科普类文章的课堂更富有语文味呢?    一、读出“味”   
编者按  革命传统类作品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考察当前教学实际发现,革命传统作品教学面临学生情感陌生化、教学内容浅显、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本期主要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胡根林、上海市进才北校彭晓从目标设定、情境创设、活动探究、精神成长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找到学生与课文之间合
上学年,学校安排我到农村小学支教四年级语文。记得有一次,我安排学生在上《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之前去收集竺可桢的相关资料,第二天,我检查全班30个学生收集的情况,结果只有6个学生收集。还有一次,教学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我安排学生自编该课文的课本剧,让他们分工合作,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同学进行表演。第二天检查表演情况,结果是寥寥无几。  上述两例不是个案,不少农村小学布置的语文课外实践作业,学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