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两大特点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即小组互助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电子提纲学习,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47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后,学生才能掌握信息技术。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如何实施个别化教学、如何检查作业和练习、如何考试等等,是困扰每个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最头疼的难题。因为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进度、理解水平均不同,在上机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不得不花很大力气逐个解决。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但大都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很多学生以为教材中的内容掌握了,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作为老师,必须及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意识和方向,使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广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一、整合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选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又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同时也培养学生合法利用信息的意识。
二、提倡自主合作学习,培養学生的实践能力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这些形式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研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合作,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操作中形成技能,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三、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是落实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将任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任务,可贯穿一章的教学内容;另一种是小任务,用于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或某一个知识点。无论是哪一种任务,都应该以发展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要讲授的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巧妙地孕涵在一个任务之中,然后交给各小组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解决办法,并上机实践,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设计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小任务的设计比较适合每个模块开始的基础教学及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由于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所学模块的功能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操作,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小;大任务的设计适合于每个模块的后期教学或高年龄段学生的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所学模块的知识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余地较大。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和体现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他们所爆发的学习热忱和潜在能力是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总之,这种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电子提纲学习
前提:要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即网络教室和网络教学平台。
在教学中引入电子提纲的作法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的有效方法。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制作成电子提纲(可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Word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存在教师机的工作文件夹中;上课时,学生注册计算机网络,并通过“网上邻居”登录教师机工作文件夹,找到并打开所需任务;完成后,即可将作业(任务)发送到教师机的学生作业文件夹中,供教师评阅。
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电子提纲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电子提纲有利于辅助《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制作成电子提纲,而且还可以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动画,用于讲解或演示;其次,电子提纲有助于教师分层次教学,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有时就会显得比较忙乱,顾此失彼。有了电子提纲,就增强了教师指导的灵活性,教师在对个体进行辅导、答疑时,其它学生可根据电子提纲自主学习,使教师真正做到了分层次教学;再次,电子提纲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教学目标是针对大多数学生制定的,这就会造成少数尖子生吃不饱的现象,利用电子提纲每次将作业分为必作题和增加一定难度的选作题,这样,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必作题的基础上再完成选作题或直接完成选作题;最后,电子提纲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前教师一般都留的是课下作业,由于周期较长,教师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今利用电子提纲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发送回来的电子作业,及时批阅,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通过网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质。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中学和小学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47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后,学生才能掌握信息技术。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如何实施个别化教学、如何检查作业和练习、如何考试等等,是困扰每个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最头疼的难题。因为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进度、理解水平均不同,在上机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不得不花很大力气逐个解决。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但大都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很多学生以为教材中的内容掌握了,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作为老师,必须及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意识和方向,使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广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一、整合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选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又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同时也培养学生合法利用信息的意识。
二、提倡自主合作学习,培養学生的实践能力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这些形式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研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合作,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操作中形成技能,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三、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是落实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将任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任务,可贯穿一章的教学内容;另一种是小任务,用于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或某一个知识点。无论是哪一种任务,都应该以发展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要讲授的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巧妙地孕涵在一个任务之中,然后交给各小组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解决办法,并上机实践,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设计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小任务的设计比较适合每个模块开始的基础教学及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由于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所学模块的功能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操作,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小;大任务的设计适合于每个模块的后期教学或高年龄段学生的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所学模块的知识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余地较大。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和体现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他们所爆发的学习热忱和潜在能力是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总之,这种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电子提纲学习
前提:要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即网络教室和网络教学平台。
在教学中引入电子提纲的作法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的有效方法。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制作成电子提纲(可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Word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存在教师机的工作文件夹中;上课时,学生注册计算机网络,并通过“网上邻居”登录教师机工作文件夹,找到并打开所需任务;完成后,即可将作业(任务)发送到教师机的学生作业文件夹中,供教师评阅。
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电子提纲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电子提纲有利于辅助《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制作成电子提纲,而且还可以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动画,用于讲解或演示;其次,电子提纲有助于教师分层次教学,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有时就会显得比较忙乱,顾此失彼。有了电子提纲,就增强了教师指导的灵活性,教师在对个体进行辅导、答疑时,其它学生可根据电子提纲自主学习,使教师真正做到了分层次教学;再次,电子提纲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教学目标是针对大多数学生制定的,这就会造成少数尖子生吃不饱的现象,利用电子提纲每次将作业分为必作题和增加一定难度的选作题,这样,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必作题的基础上再完成选作题或直接完成选作题;最后,电子提纲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前教师一般都留的是课下作业,由于周期较长,教师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今利用电子提纲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发送回来的电子作业,及时批阅,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通过网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质。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中学和小学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