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周年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见未来
  25年,是一个人从青年步向成熟的黄金年龄。同样,一汽-大众奥迪也经历了从萌芽到茁壮成长的黄金岁月。
  2013年,充满机遇与转折。这一年,一汽携手奥迪25周年,而“3年100万辆”的目标也提前实现,在国内的累计销量在7月底达到200万辆—这是它在中国高档车市场上创造的又一销量纪录。与此同时,中国的商业版图和经济格局,也正经历着承上启下、转型发展的变动期。
  25年,是企业的历史,同样也代表了个人的历史。从1988年到2013年的25年,是一段充满激情与冒险的岁月。启迪、变革、突破、腾飞,梦想者勇于追梦,创造者身先士卒,而思考者,引领变革。我们试图探寻这段历史,以及企业历史背后属于人的精神内核。
  奥迪,带着复兴“奥迪家族”的骄傲走进中国,时代的精英们则肩负着梦想虔诚地留下自己的身影。当一汽-大众奥迪用稳重的气质、至臻的品质赢得了千万人的信赖,时代的奋斗者们,则用不灭的斗志换来众人的掌声。两段故事,终因相似的坚定信念而交织。
  就像人生有正常的起起落落,一汽-大众奥迪的故事也曾布满激荡与暗涌。过去的25年,一汽-大众奥迪能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市场做到精准的把握、迎难而上,这样的成功,和其自身的本土化策略密不可分。“着眼未来,思考未来,在没有发生时即做好应对。”不曾改变的,是一汽-大众奥迪以“进取”为核心的品牌价值,无惧挑战,勇于冒险。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服务于行动的信条。过去1/4个世纪,一汽-大众奥迪与进取者同行,见证了无数中国人在进取途中的拼搏和荣耀。
  未来,一汽-大众奥迪将深耕“全价值链本土化”的意义:从引进国际高端品牌到实现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再造;从选择性采购本土供应商零部件到带动中国供应商进入奥迪全球采购体系;从到达奥迪全球标准到领先全球标准,深入本土化技术研发,再造新的产能布局和标杆企业。
  同时,一汽-大众奥迪也更将主动担负起企业社会责任,探索品牌多元与深化的价值,在更多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更多社会群体参与其中,起到示范的作用。”本期我们邀请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总监卢敏捷,讲述二十五年的传奇故事,同时展望与思考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的未来。
  着眼未来,思考未来,面对未来,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1988
  在改革开放的第10年,中国的轿车年产量只有区区7.7万辆,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0.7辆。而此时,一汽与奥迪签署了中国第一个高档车技术转让合同,并在一汽正式开始生产那款创领世界汽车技术与设计潮流的奥迪100。
  而这一年,刘德华尚不是天王:因为一系列剧集的播出而借电视明星的身份在内地家喻户晓的他发行第三张个人专辑《回到你身边》,这也是刘德华第一次以歌手的身份出现在内地的音像架上。
  这是起始的十年。此时,他们尚无法想象未来将有多么辉煌而夺目,但却并不妨碍脚步坚定。
  1988
  5月17日,一汽与奥迪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开始组装生产奥迪100
  1990
  11月20日,一汽和大众15万辆合资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
  1990年
  一汽奥迪轿车组装线建成
  1991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995
  12月18日,一汽、大众及奥迪三方签署合资合同,奥迪系列产品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公司生产
  1996
  5月20日,第一辆奥迪200轿车下线
  1997
  5月31日,第10万辆国产奥迪轿车下线
  1999
  这一年9月,随着奥迪的第五代C级车—奥迪A6(C5)在一汽-大众下线,奥迪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当代汽车界最前沿的潮流设计、顶尖技术和制造工艺、极富远见卓识的本土适应性“加长”开发以及国际一流标准的高档车品牌经销商网络,创下了5年二十多万辆的辉煌销售成绩—这是奥迪进入中国后迎来的第一个奇迹。
  这一年,已成为“四大天王”的刘德华在香港红馆连续举办了15场演唱会;而仅仅在一年之后,他就凭借电影《暗战》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2002年到2011年间,国际权威调查机构J.D.Power公布的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指数(SSI)调研报告和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CSI)调研报告中,奥迪品牌连续十年摘得销售满意度排名桂冠,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用户满意度最高的品牌。
  品质、细节、格调—漫长的征程在此时到达第一个巅峰。而他们的梦想,却远不仅如此,开始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
  1999年
  9月6日,奥迪A6(C5)在一汽-大众下线,填补中国高档轿车生产的空白,首开高档车高标准加长的先河
  2000
  3月28日,中国(大陆地区)首家一汽-大众奥迪特许经销商北京中润发公司正式开业
  2001
  5月,奥迪A8正式投放中国市场,标志着奥迪系列中的旗舰产品正式登陆中国
  2003
  2月21日,奥迪A4(B6)在一汽-大众投产,是国内生产的第一款高档B级车
  2005
  4月8日,国产全新奥迪A6L(C6)在上海正式投放; 10月25日,国产全新奥迪A4(B7)在中国正式宣布上市
  2006
  7月11日,奥迪顶级SUV奥迪Q7正式上市
  2007
  3月,第10万辆奥迪A6L在一汽-大众轿车一厂下线;同年,奥迪成为国内首个年销量超过10万的高档汽车品牌2008
  9月,一汽-大众奥迪在首届“奥迪夏季音乐周”上启动“奥迪青年音乐家计划”,为挖掘和培养中国青年音乐家开创新纪元   2010
  10月20日,“一汽-大众奥迪百万辆”庆典活动在长春隆重举行
  2011
  10月22日,“一汽-大众奥迪Q5五岳之旅”大型试驾活动在南岳衡山脚下圆满结束,该项目将产品展示、名胜古迹及历史人文完美融合,开创了打动人心的情感营销新维度
  2012
  全新一代奥迪A6L(C7)正式上市:基于对中国市场二十多年的认知与对中国消费者的细心了解,十余项仅供中国车主享用的“中国版车型专属装备”体现了奥迪对中国消费者需求和习惯的尊重,也稳固了奥迪A6中国高档轿车市场“标准制定者”的地位。
  这一年,刘德华因多了一位家庭成员而更显成熟稳重。他不再仅仅是一位万众瞩目的明星,更是一位培养新导演的前辈、一位怀着感恩之心回馈社会的慈善大使。他,不再是一个形象,而成为一个符号,一种“香港精神”。两段故事,终因相似的坚定信念而交织。
  2013
  2013年,正值一汽携手奥迪25周年。凭借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基础上的“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一汽-大众奥迪迎来了奥迪在华销售200万辆的辉煌成就。未来,一汽-大众奥迪将深耕“全价值链本土化”的意义:从引进国际高端品牌到实现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再造;从选择性采购本土供应商零部件到带动中国供应商进入奥迪全球采购体系;从到达奥迪全球标准到领先全球标准,深入本土化技术研发,再造新的产能布局和标杆企业。
  一汽-大众奥迪将与思想者一起思考未来,与领导者一起引领未来,与创造者一起创造未来!
  2012
  6月1日,一汽-大众奥迪携手爱佑慈善基金会成立“爱佑?一汽-大众奥迪上海宝贝之家”;4月8日,一汽-大众全新奥迪Q3在深圳欢乐海岸震撼上市;9月7日,一汽-大众奥迪连续第六年全力支持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交接仪式
  2013
  1月17日,发布以“用户愉悦”为核心的“领先者战略”;2月1日,奥迪亚洲研发中心落户北京,彰显奥迪对中国以及亚洲未来战略的重视,并持续深化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作;4月28日,集合多部中外时尚影片、展现奥迪多元产品和品牌形象的“2013奥迪影像季”正式拉开帷幕;5月26日,一汽-大众奥迪“China. Land of quattro? 见地未来”整合营销战略在香格里拉正式启动;7月25日,“一汽携手奥迪25周年暨销售200万辆庆典”在佛山举行
  对话卢敏捷
  与时代同行
  卢敏捷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总监
  2013年,正值一汽携手奥迪25周年,同时,一汽-大众奥迪也提前实现“3年第二个100万辆”目标。
  “我觉得奥迪在中国25年的历史和一个人的状态一样,25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充满了精力。”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总监卢敏捷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开启了这次谈话。
  记者:最近几年,奥迪的公众形象有何变化?
  卢敏捷:25年前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奥迪几乎都是官车,现在则是以私人用户为主,企业和公务车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们重视每一个市场,会尽力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最初,奥迪的官车形象主要来自奥迪A6这个产品,那个时候它主要是政府用车和大企业用车。奥迪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一个原因是提供行政级别的车给政府相关部门使用,另一个原因是也要挡住进口、节约外汇,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引进了“奥迪100”这个产品。一直到2007年之前,奥迪基本上都是以A6这款产品为主导。但从2007年之后,我们推出了很多个性化的车型,包括Q7、TT,去年的RS高性能车,它们在逐渐改变奥迪整个品牌的形象,其实,也是在还原奥迪原本的形象。
  记者:奥迪品牌定位的调整都是向年轻和进取的方向,你们是否有一个具体的战略?
  卢敏捷:就是年初提出的“领导者战略”。虽然是简单的“领导者”三个字,但背后有很多的品牌规划。从最早的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未来要逐步过渡到人文或者价值观的营销,这个过程当中,还是要有很大的改变。在开始的阶段,中国的用户更多是针对产品的认知,现在这几年,所有的豪华车都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大家也都各自拿出不同手段满足用户需求。未来,我们的价值观营销会有变化,比如奥迪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就是“进取”这个词,这是奥迪的价值观,同时也和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相关:中国整个社会发展提倡的是创新,包括现在国家提倡的“中国梦”也一样,“中国梦”怎么实现,要靠进取等正能量实现。所以,一汽-大众奥迪这一品牌在25年来已经和这个市场形成了比较融合的文化。
  记者:相对于其他品牌来说,一汽-大众奥迪本土化25年下来,你们总结有什么经验可取?
  卢敏捷:首先要尊重中国市场,要尊重中国用户的需求和汽车消费的文化。正因为有了这些才有了奥迪A6的加长、才有了奥迪A4的加长,这是一汽-大众比较有能力和经验的地方。第二个我们要坚持标准,在全球统一的标准下技术不降低,生产工艺不降低,品质不降低。只有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生产出来更好的产品,用户才会喜欢。第三个是品牌的营销。品牌的塑造和营销也要切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以及中国整体环境的需求。 “进取”是奥迪品牌的价值观,这是全球范围内的价值观。我们一直强调“进取的尊贵”,作为高档车品牌,除了高档尊贵这些最基本的条件之外,还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们要在用户产生需求之前,找到解决答案,给用户永远都是超越他们期待的产品甚至服务。我们的2020战略就提到“愉悦用户”,“愉悦”这个词和“满意”之间,仅仅是两个字的区别这么简单,但背后整个体系的能力都要有很大提升才可以。
  记者:一汽-大众奥迪这25年,个体的成长对推动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卢敏捷:意味着标准的建立、意味着整个零部件体系的建立、意味着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意味着人才的输出和培养。比如很多生产制造的标准,一开始中国汽车工业还处于手工打造阶段,但现在已经进入到数字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这方面应该是给中国汽车产业做了一个标杆。其次,一汽-大众现在生产所有的产品都是按照德国大众集团的标准来做的。很多方面都是要高于国家制定的标准或者其他的行业标准,所以这方面我觉得是对中国汽车行业的贡献。第三是人才的输出,一汽-大众奥迪为很多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为行业培养了人才。包括我们的自主品牌,很多以前一汽-大众奥迪的领导去了自主品牌,带去了国际一流的管理经验。除了领导层,我们还培养了很多技术型的工人。这些都是我们为中国汽车工业所做的贡献。这是任何人不能不承认的一汽和奥迪合作的成果,同时也是汽车工业领域的一个典范。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一汽-大众奥迪未来在公益、环保、慈善领域的计划?
  卢敏捷:始于2008年的奥迪“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是奥迪重头公益项目之一,内容是教会中国的驾驶者掌握节油、环保的驾驶技巧。另外,我们还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了碳汇林项目,提出了“碳综合”的概念。在中国,很多时候做一些事情是靠热血沸腾一拥而上的,至于它是否科学合理,却了解不详。而一汽-大众奥迪在这个项目上有实验的性质,更有北大等高校教授参与,让更多社会群体参与其中,用科学的方式做环保。“爱佑·一汽-大众奥迪上海宝贝之家”也是如此,前两年中国的慈善出了很多问题。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做好。其实,和一个私募基金合作是需要很大挑战的,并不是简单做一个决定。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来考核、观察爱佑基金会的项目,包括他们之前做了一万多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都并不做对外的宣传。看到整个爱佑基金会的运作,是按照管理企业的手段和方式,我们对他们很认可,和他们单独合作成立了救助孤残儿童的项目。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寻找一种特殊的慈善公益方式,起到示范作用,方便其他企业借鉴。爱佑基金会有自己的专业人员管理,定期给我们儿童的资料,把一些草根慈善机构纳入自己的基金会,这样一来,管理基金的、管理孩子、管理医疗机构都是不同的人,非常透明,这种模式也是独具创新的。
  记者:你之前说过自己是一汽的第二代,一汽-大众奥迪对你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个家庭的存在,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和我们分享吗?
  卢敏捷:我的很多同事都是一汽的子弟,他们的青春年华也曾和企业的发展史交叠。我们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很高,不会把自己简单的定义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干几年就跳槽离开了。我们部门有很多都是一汽的子弟,其实,现在“忠诚度”这个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整个中国社会需要大力提倡的。
其他文献
张翔海把攀登雪山当成了一场与自己的较量。  在穿行一座座险峰的冒险征途中,他寻找的不是刺激与愉悦,  而是对生命的挑战,对自我的认同。  “因为山在那里!”  1924年,当《纽约时报》向英国登山家George Mallory提出“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的疑问时,他这样回答道。在将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这句话依然被无数的登山者视作金玉良言。  張翔海的下一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珠峰。这是他第一次对珠峰发
期刊
王受之 设计理论家,曾著有《世界现代设计史》、《流行时尚史》等。近年为人所关注的是他针对中国建筑与城市的新鲜发言,并且因为和王石等大牌地产商的合作,他所着力推行的新居住理念正在得到实践。  我1987年曾经在费城附近的一家州立大学教书,费城交响乐团是世界当时最好的交响乐团之一,教员中好多都买了年票,演出季节每个星期六都自己开车,到费城市中心一家意大利餐馆吃晚饭,之后听交响乐。当时的指挥和音乐总监是
期刊
拿起吉他,李曦文艺范儿不减当年。他认为,自己应该尚算合格的设计师和酒吧歌手。然而穿上西装,他不再否认自己的企业家身份……  李曦的宝马X5稳稳地停在了解放西路的魅力四射酒吧门前,最先踏出车门的,是他脚上那双花哨的Christian Louboutin,而身上却是一套商务正装。跨过而立之年,李曦的成熟除了烙印在事业和生活上,也被他穿在了身上。  打包纽约娱乐文化  十几年前,当李曦还就读于康奈尔大学
期刊
西闪 别人称呼他作家、评论家、独立画家,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身体与精神双重意义上的个体劳动者”。这个劳动者在各种观念间穿行,举重若轻,谱出了一曲《思想光谱》。  与中产阶级比例下降的事实形成对照,中产阶级的观念反倒成了时代的“云意识”,甚至可以用“意识形态”这样的老词来替换。英国历史学家E.P.汤普森曾经说,当一些人因为共同的经验,一起感受到他们有别于他人的共同利益,并且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阶级就
期刊
生活在一个物质过剩的年代,人们常常被建议:开大车,住大房—成功人士的选择。但在早已经历过经济飞速发展过程的欧美国家人士看来,“小”似乎已经成为更多热爱环保、反对铺张、崇尚简约的精英人士共同的选择。  Think Small  “我们的小车不再是个新奇事物了。不会再有一大群人试图挤进里边。不会再有加油生问汽油往哪儿加。不会再有人感到其形状古怪了。事实上,很多驾驶我们的‘廉价小汽车’的人已经认识到它的
期刊
激夫、许展鸿、谢逸豪—他们同样拥有对艺术的执着和热忱,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追逐着他们理想中艺术的最高境界。他们代表的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岭东地区艺术家们的群像。  激夫  原名陈锦雄,广东岭东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著有《激夫诗集》、《激夫篆刻》、《激夫书法集》、《激夫画集》、《潮人雅联集》等。  许展鸿  原名许典鸿,广东省美
期刊
Josef Hoflehner  摄影师和旅行家,1955年生于奥地利。其摄影作品多展出于全球的艺术画廊,亦是藏家眼中喜爱的藏品。他的作品为拉夫·劳伦、美国富达投资集团 、法国最大的商业银行集团之一Societe Generale、美国电话公司等收藏。  不经意掠过一幅幅Josef Hoflehner的黑白中国系列摄影作品,你会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确,Josef Hoflehner
期刊
寒玉 逃离上海,定居西递,开始实践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现在为猪栏酒吧主人。  人要学会在不太如意的环境中生存,然后保持韧性,保持对生活的相信,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调节。  清新的空气、自然的田园、盛开的野花、舒缓的节奏、温暖的阳光和澄澈的月光,这是乡居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再加一座白墙黛瓦的明清老宅,俨然就是“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在现实中,这样的乡居生活,诗人寒玉已在多年前开启。  在黄山脚下的歙
期刊
50后的李建全要做国际马拉松比赛里领先的中国面孔,也要做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棉时代』,但跟马拉松比赛一样,每年进步一点点就是这位实用主义企业家的座右铭。刻意放慢的扩张速度,想要保护的也是最初那份极致。  李建全 稳健医疗集团董事长、总裁,2009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全棉时代”(全称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用全新的经营理念生产销售医用级全棉生活用品。  稳健集团食堂的餐桌上摆放着家常小菜,还有一大
期刊
在一次颁奖典礼上,危笑以“新好”后辈的身份代替姜文领奖,模仿姜文发表了一番顽皮的致辞,引发阵阵大笑。在有电影传统的国度里,模仿一个人是对他最大的致敬。这位有点驼背的怪小伙说,他的人生轨迹因为姜文而披上了意想不到的华彩。  姜文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美梦,相当于你在赌场拿一个筹码去赢回四个桌子的筹码。  第一次见姜文,是危笑从中戏毕业两年之后。姜文拍《太阳照常升起》要回母校找一个副导演,条件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