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提出通过改革中职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各个专业的中职学生学好文化课,为之后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具体形式可以是微课、项目目标教学、问题探究等,谋求建立一定形式的模块式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一定形式的模块式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课堂;微课;项目目标教学;问题探究
中职学校的生源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都是经过达标学校挑选后剩下来的学生,语、数、英三科成绩(满分450分)很少有超过270分的。这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在学习上习惯于被动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在多数时候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可以变成学生的“学”服务。这样看来,教师好像是处于从属地位,但是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所有围绕学生的学习都应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自身学习发展的规律。随着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既能高效地掌握知识,又能学得快乐和自觉。换句话说,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以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努力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活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以下介绍三个比较适合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
一、微课课堂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此种模式尤其适合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所谓微课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为什么要设置微课?这是由中职生的特点决定的。研究发现,中职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的时间段大约只有15分钟。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在主动细致的思考中发现知识中的疑点,强化大脑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微课编写教案的思路要服从教材的思路脉络
通常一小节微课只讲授一至两个知识点,课程体系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也不多,呈零散化教学的趋势。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一节微课仍然需要一定的系统性,一系列微课组合起来所要表达的知识体系仍然需要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学生课内学习的内容还是教材,这就决定了微课教案的编写思路要切合教材的思路。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项目设置”“活动与探究”“交流与研讨”“知识拓展”等栏目(不同的教材略有差异),内容的设置要体现一定的深浅层次,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节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在微课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应依照教材和大纲的顺序,编写成一个微课系列,这样才能保持知识点的连续性,防止“零散化”的产生。
(二)在微课教学中应当设置一到几个小问题
微课课堂上设立的小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响应,而且这种响应可以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过程。微课中所设置的问题不能仅仅是选择题或是非题,应该偏向应用型和理解型问题,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所学到的新知识能进一步地理解和吸收。
(三)在一大节课时中要布置适量的习题
在一大节课时中,一般可以设置2-3个微课小课时,各个微课之间可以通过布置习题来进行衔接。习题的深浅程度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比较简单但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第二个层次是“典型例题分析”,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作为课后练习,在课余时间完成。通常在一大节课时结束后,还应该布置学生必做的“课后练习”等。
二、项目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项目目标教学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其中,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由此可以看出,项目目标教学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第一,引导学生在项目目标下自主预习。引导学生在书本留白处做笔记,可以是预习重点知识,也可以是回忆已学的知识,还可以提出一些疑问,对重点知识进行理解性的描述。
第二,项目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既定的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项目,然后把这些项目通过分组布置给班上的学生。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可以进行交流和探讨,也可以对各组间方案和操作手法的优劣进行比较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提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多留意,但不要马上去解释,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加以干涉。在开展新的课程特别是实验课时,教师提出任务提纲,让学生按具体的任务提纲完成项目任务,然后相互交流,最后由小组长做堂上小結或实验项目总结,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改进意见。一般来说,在每堂课结束前的3-5分钟可以出1-2道练习题来随机提问学生,以此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第三,对于项目目标中的疑点、难点,以往教师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但在目前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接近1∶1的情况下完成讲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将疑难点分散在项目目标教学中,通过一个个小项目的解决,最终把大的疑难点吃透消化;通过批改作业或课堂上的检查来收集学生对疑难点的解决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后利用上课时间重点解决。
第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应该认真批改,这是教师检查了解学生的知识消化吸收情况的一个主要途径,这样才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在课间或晚自修时间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沟通。教师从与学生的沟通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具体的知识已经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心得体会,知识的疑点在哪里,从而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去处理。正式上课前,教师应该花3-5分钟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或了解的知识点,或者在课堂上进行即时练习。对于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就不再重复讲解,可以简单带过。 三、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与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索相类似,或讨论,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得出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由于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在问题解决策略基础上,故称之为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了问题解决的喜悦,因而重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问题探究使学生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关系更加和谐。
第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了新的师生关系,引发了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教师可以利用本身知识面广的优点多多查询一些相关资料,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口头或图片简介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改造世界的神奇。同时,让学生知道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从内心产生环保意识。
第三,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逐渐习惯了“课前预习-课上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思考-总结再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由于智能手机在中职学生中的普及,教师可以把相关知识的查询网址告诉学生,让他们使用手机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
第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兴趣班。例如,近年来本市的小流域污染日益严重。笔者从事的是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理化检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里开展了“江河湖泊水质污染情况调查”“鞋业工厂与环境的关系”“常见食品理化质量检验”三个课题,让学生明白环境、生活与化学等学科息息相关,从而让他们逐步树立起环保的理念以及对化学等学科的兴趣。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与都要与实际吻合,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規律的东西,在不断的反思中学习。教师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思想方法等。不断反思能够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什么程度,“有效的课堂”这个目标是不会变的。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在中职学校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中,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各有所长,可以互为补充。可以以微课为主,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辅,也可以以项目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辅,或者三者有机结合,同时不要忘记反思。本文所述的一些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高效课堂尽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波.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王芳.浅谈中职学校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29-30.
[3]谭静.中职生职业技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中职课堂;微课;项目目标教学;问题探究
中职学校的生源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都是经过达标学校挑选后剩下来的学生,语、数、英三科成绩(满分450分)很少有超过270分的。这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在学习上习惯于被动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在多数时候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可以变成学生的“学”服务。这样看来,教师好像是处于从属地位,但是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所有围绕学生的学习都应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自身学习发展的规律。随着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既能高效地掌握知识,又能学得快乐和自觉。换句话说,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以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努力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活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以下介绍三个比较适合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
一、微课课堂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此种模式尤其适合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所谓微课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为什么要设置微课?这是由中职生的特点决定的。研究发现,中职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的时间段大约只有15分钟。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在主动细致的思考中发现知识中的疑点,强化大脑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微课编写教案的思路要服从教材的思路脉络
通常一小节微课只讲授一至两个知识点,课程体系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也不多,呈零散化教学的趋势。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一节微课仍然需要一定的系统性,一系列微课组合起来所要表达的知识体系仍然需要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学生课内学习的内容还是教材,这就决定了微课教案的编写思路要切合教材的思路。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项目设置”“活动与探究”“交流与研讨”“知识拓展”等栏目(不同的教材略有差异),内容的设置要体现一定的深浅层次,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节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在微课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应依照教材和大纲的顺序,编写成一个微课系列,这样才能保持知识点的连续性,防止“零散化”的产生。
(二)在微课教学中应当设置一到几个小问题
微课课堂上设立的小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响应,而且这种响应可以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过程。微课中所设置的问题不能仅仅是选择题或是非题,应该偏向应用型和理解型问题,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所学到的新知识能进一步地理解和吸收。
(三)在一大节课时中要布置适量的习题
在一大节课时中,一般可以设置2-3个微课小课时,各个微课之间可以通过布置习题来进行衔接。习题的深浅程度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比较简单但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第二个层次是“典型例题分析”,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作为课后练习,在课余时间完成。通常在一大节课时结束后,还应该布置学生必做的“课后练习”等。
二、项目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项目目标教学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其中,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由此可以看出,项目目标教学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第一,引导学生在项目目标下自主预习。引导学生在书本留白处做笔记,可以是预习重点知识,也可以是回忆已学的知识,还可以提出一些疑问,对重点知识进行理解性的描述。
第二,项目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既定的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项目,然后把这些项目通过分组布置给班上的学生。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可以进行交流和探讨,也可以对各组间方案和操作手法的优劣进行比较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提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多留意,但不要马上去解释,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加以干涉。在开展新的课程特别是实验课时,教师提出任务提纲,让学生按具体的任务提纲完成项目任务,然后相互交流,最后由小组长做堂上小結或实验项目总结,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改进意见。一般来说,在每堂课结束前的3-5分钟可以出1-2道练习题来随机提问学生,以此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第三,对于项目目标中的疑点、难点,以往教师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但在目前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接近1∶1的情况下完成讲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将疑难点分散在项目目标教学中,通过一个个小项目的解决,最终把大的疑难点吃透消化;通过批改作业或课堂上的检查来收集学生对疑难点的解决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后利用上课时间重点解决。
第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应该认真批改,这是教师检查了解学生的知识消化吸收情况的一个主要途径,这样才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在课间或晚自修时间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沟通。教师从与学生的沟通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具体的知识已经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心得体会,知识的疑点在哪里,从而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去处理。正式上课前,教师应该花3-5分钟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或了解的知识点,或者在课堂上进行即时练习。对于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就不再重复讲解,可以简单带过。 三、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与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索相类似,或讨论,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得出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由于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在问题解决策略基础上,故称之为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了问题解决的喜悦,因而重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问题探究使学生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关系更加和谐。
第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了新的师生关系,引发了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教师可以利用本身知识面广的优点多多查询一些相关资料,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口头或图片简介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改造世界的神奇。同时,让学生知道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从内心产生环保意识。
第三,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逐渐习惯了“课前预习-课上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思考-总结再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由于智能手机在中职学生中的普及,教师可以把相关知识的查询网址告诉学生,让他们使用手机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
第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兴趣班。例如,近年来本市的小流域污染日益严重。笔者从事的是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理化检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里开展了“江河湖泊水质污染情况调查”“鞋业工厂与环境的关系”“常见食品理化质量检验”三个课题,让学生明白环境、生活与化学等学科息息相关,从而让他们逐步树立起环保的理念以及对化学等学科的兴趣。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与都要与实际吻合,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規律的东西,在不断的反思中学习。教师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思想方法等。不断反思能够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什么程度,“有效的课堂”这个目标是不会变的。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在中职学校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中,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各有所长,可以互为补充。可以以微课为主,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辅,也可以以项目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辅,或者三者有机结合,同时不要忘记反思。本文所述的一些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高效课堂尽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波.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王芳.浅谈中职学校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29-30.
[3]谭静.中职生职业技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