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和鲜明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平面关系,而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思想定位、历史定位和现实定位。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中国走什么路、向何处去的重大实践课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我国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要发展繁荣文化,实现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利用。当代中国文化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种形态,一个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个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个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和这三种文化不是平面关系,而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异议不太大,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有种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相互补充,相互丰富的关系,也就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成是一种平面的关系,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不是平面的关系。而是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资源的关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资源,它和马克思主义不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丰富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边汲取营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就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很多思相营养,包括毛泽东的一些俗语,包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包括一些思想火花,包括一些思想资源,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借鉴。但这只是思想资源,它只是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没有根本改变。
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思想定位
一方面中国五千年生生不息、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表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存力和创新力,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无疑的。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这也是肯定的。另一个方面,中国文化的现实发展,又经过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所以被封建社会的历史形态所包裹,又经过鸦片战争以来殖民主义文化的扭曲、阉割、践踏,所以它的优秀的精髓和它的糟粕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需要进行鉴别、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基本态度是两条,一是去其糟粕,及取其精华;二是古为中用,传统文化要为今天服务。
要用马克思主义去进行鉴别、分析,去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下,不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像看《红楼梦》一样,有的人看成是不正当男女关系;有的人看成小市民的一些谈情说爱,有的看成是发财的,它可以有各种观点。但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红楼梦》,主要就反映封建家庭的兴衰,折射了封建社会的兴衰。所以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立场,看中国传统文化它的观点完全不一样的。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思想定位,能够帮助我们去糟粕,汲精华,古为今用,帮助我们梳理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当代发扬光大。
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历史定位
中国的传统文化它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一样的,中华民族近代落伍了,受到外国的欺凌、奴役,中国文化在近代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也被各种各样的打击,各种各样的消解,使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中国的命运一样,处在灭亡的危机中。所以中国要救国,也包括要救中国文化,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历史结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救中国的同时,也救了中国文化,也救了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历史的定位。也就是说没有马克思主义救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获得亲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自己振兴的,自己就焕发了新春,自己拯救了自己,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同时被拯救的。
毛泽东在1949年评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有一篇叫做《论唯心史观的破产》中说过:“自从中国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向了主动。”我们原来在西方面前精神上是被动的,跟着西方跑,跟着西方转,但是我们有了马列主义之后从被动转为主动。从那个时候起,西方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时代就应当宣告结束了,原来西方是普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但是我们掌握了马列主义,我们掌握了精神的主动权,从这点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当之无愧的。
马克思主义帮助我们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帮助我们超越资本主义的制高点,因为掌握了精神的主动权,原来是站在低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起点,所以我们跟在资本主义的后面跑,现在我们站在高于资本主义的历史制高点,所以我们有了精神上的主动,这就是历史的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救中国的过程中获得的。
四、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实定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的发展,它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完成。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真正有生命力的、有前途的、精华的部分,还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动力。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是至关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有它的文化层面的含义,但从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它不是一种文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是适应工人阶级而产生的工人階级世界观,所以马克思主义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化现象。马克思主义它不以属于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它属于全世界工人阶级,属于全世界进步人类,马克思主义对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说是外来的,它的传播可以经过一些途径,但是它本身不是外来的,它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只要工人阶级有自觉的要求,这就必然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是一种阶级行为,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它不是文化的本土化。文化的本土化是通过文化的途径就可以完成,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定要通过实践的过程,一定要通过历史的发展,一定要通过社会的运动。文化的本土化完成以后,外来的文化就可以丢掉,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以后,马克思主义还是不能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过程,所以马克思主义永远不能丢。
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当代,背靠传统,面向世界和未来,这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考察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关系得出的重要结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导向正确,马克思主义由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而更具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陈先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关健英.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关系.[N].人民日报,2017年02.
作者简介
尹永星,1986年10月,女,河南南阳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单位:中共唐河县委党校
(作者单位:中共唐河县委党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我国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要发展繁荣文化,实现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利用。当代中国文化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种形态,一个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个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个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和这三种文化不是平面关系,而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异议不太大,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有种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相互补充,相互丰富的关系,也就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成是一种平面的关系,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不是平面的关系。而是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资源的关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资源,它和马克思主义不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丰富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边汲取营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就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很多思相营养,包括毛泽东的一些俗语,包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包括一些思想火花,包括一些思想资源,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借鉴。但这只是思想资源,它只是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没有根本改变。
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思想定位
一方面中国五千年生生不息、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表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存力和创新力,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无疑的。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这也是肯定的。另一个方面,中国文化的现实发展,又经过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所以被封建社会的历史形态所包裹,又经过鸦片战争以来殖民主义文化的扭曲、阉割、践踏,所以它的优秀的精髓和它的糟粕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需要进行鉴别、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基本态度是两条,一是去其糟粕,及取其精华;二是古为中用,传统文化要为今天服务。
要用马克思主义去进行鉴别、分析,去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下,不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像看《红楼梦》一样,有的人看成是不正当男女关系;有的人看成小市民的一些谈情说爱,有的看成是发财的,它可以有各种观点。但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红楼梦》,主要就反映封建家庭的兴衰,折射了封建社会的兴衰。所以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立场,看中国传统文化它的观点完全不一样的。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思想定位,能够帮助我们去糟粕,汲精华,古为今用,帮助我们梳理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当代发扬光大。
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历史定位
中国的传统文化它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一样的,中华民族近代落伍了,受到外国的欺凌、奴役,中国文化在近代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也被各种各样的打击,各种各样的消解,使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中国的命运一样,处在灭亡的危机中。所以中国要救国,也包括要救中国文化,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历史结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救中国的同时,也救了中国文化,也救了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历史的定位。也就是说没有马克思主义救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获得亲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自己振兴的,自己就焕发了新春,自己拯救了自己,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同时被拯救的。
毛泽东在1949年评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有一篇叫做《论唯心史观的破产》中说过:“自从中国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向了主动。”我们原来在西方面前精神上是被动的,跟着西方跑,跟着西方转,但是我们有了马列主义之后从被动转为主动。从那个时候起,西方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时代就应当宣告结束了,原来西方是普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但是我们掌握了马列主义,我们掌握了精神的主动权,从这点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当之无愧的。
马克思主义帮助我们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帮助我们超越资本主义的制高点,因为掌握了精神的主动权,原来是站在低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起点,所以我们跟在资本主义的后面跑,现在我们站在高于资本主义的历史制高点,所以我们有了精神上的主动,这就是历史的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救中国的过程中获得的。
四、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实定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的发展,它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完成。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真正有生命力的、有前途的、精华的部分,还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动力。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是至关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有它的文化层面的含义,但从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它不是一种文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是适应工人阶级而产生的工人階级世界观,所以马克思主义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化现象。马克思主义它不以属于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它属于全世界工人阶级,属于全世界进步人类,马克思主义对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说是外来的,它的传播可以经过一些途径,但是它本身不是外来的,它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只要工人阶级有自觉的要求,这就必然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是一种阶级行为,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它不是文化的本土化。文化的本土化是通过文化的途径就可以完成,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定要通过实践的过程,一定要通过历史的发展,一定要通过社会的运动。文化的本土化完成以后,外来的文化就可以丢掉,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以后,马克思主义还是不能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过程,所以马克思主义永远不能丢。
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当代,背靠传统,面向世界和未来,这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考察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关系得出的重要结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导向正确,马克思主义由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而更具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陈先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关健英.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关系.[N].人民日报,2017年02.
作者简介
尹永星,1986年10月,女,河南南阳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单位:中共唐河县委党校
(作者单位:中共唐河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