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迅速增加,然而特殊的栽培环境使得土壤中的根结线虫得以积聚,特别是在老蔬菜产区,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连作的黄瓜和番茄受害最为严重,常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在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同时,又加重了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性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发生,因此,搞清根结线虫病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非常重要。
一、重发的原因
1. 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根结线虫病为害初期与蔬菜缺素症的症状表现十分相似,只有在发病十分严重时才表现出独特的症状,所以容易导致生产者难以及时、准确地识别,往往失去最佳防治时机。
2. 复种指数高 受追求栽培效益的驱使,保护地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连作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多年连续种植同一蔬菜品种,增加了病原线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致使线虫病加重。
3. 种植模式为线虫发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保护地的小气候(温度、湿度和其他土壤条件等)非常适于根结线虫的发生,为其越冬及加代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于是土壤中的根结线虫基数不断增加,为害日益加重。
4.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预防和防治措施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根结线虫种类多,适应性强,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预防极为不易;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者预防意识淡薄,如种子消毒、土壤消毒和田间卫生清理等工作做得不够彻底,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根结线虫的侵害和传播提供了机会。
二、防治方法
1. 正确识别为害症状 蔬菜发生根结线虫病后,地上部症状因发病的轻重程度有所差异,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表现为营养不良,植株矮、瘦弱、发育迟缓、大小不一,叶片变小、变黄、似缺素状,落花落果,果实小、畸形,全株中午萎蔫、早晚恢复,严重者全株枯死;植株根部表现为侧根增多,并在根部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有时串生。瘤状物初为白色,质地柔软,后变为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时龟裂。
2. 了解发生规律 根结线虫以成虫、卵在发病组织里或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春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孵化出幼虫或越冬幼虫继续发育、侵染。主要通过病土、病根、浇灌水传播,病苗和人、畜、农具等也可携带传播。因根结线虫为好气性害虫,故多在土壤5~30厘米范围内活动,其中90%以上的根结线虫在3~10厘米土层内。
3. 抓住有利防治时机 防治时期的选择非常关键,往往是决定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前茬作物收获后、后茬作物定植前的空闲时期根结线虫大多处于表土层,此时进行防治,既可将其有效杀灭,又不会对下茬作物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进行化学防治时),防效较好。
4. 加强无病区的保护 对尚未发现有根结线虫为害的田块,重点是做好预防保护。农用机械应做到专棚专用或者及时消毒,生产者进入无病田块前要清除鞋底泥土,杜绝农具、人员出入带虫;不从病区调集蔬菜种苗;选择没有根结线虫为害的田土做苗床土,或以草炭土、蛭石等为基质育苗;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5. 对发病区要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蔬菜生长期发现重病株应及时拔除、销毁;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将埋在土层内的须根、虫瘤全部挖出,深埋或烧毁,不可用来沤肥,严禁将病株、病根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埂等处,减少侵染来源。
②采用轮作。根结线虫寄主范围虽然特别广,但却不侵染葱、蒜等少数几种作物。生产中已受到线虫侵害的田块,特别是受害特别严重的地块,可采取与大葱、大蒜、韭菜等蔬菜品种轮作的栽培方式,以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的虫口密度,防止为害态势的进一步恶化。
③高温闷棚。利用保护地蔬菜生产休棚调整播期的时机(通常在每年6~8月间),于蔬菜收获后将棚室按南北向开挖成深30厘米左右相间的沟垄,垄上覆白色透明膜,密闭棚室升温至60℃以上,10天左右后将垄、沟翻倒,继续密闭升温,共计15天左右,对杀灭10~30厘米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效果很好。我国北方7~8月份多以晴朗天气为主,更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④用微生物源农药防治。在耕地时,每亩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毫升,每1000毫升拌细砂土50千克,均匀撒施于地表,再翻耕l0厘米深;菜苗定植前,每亩可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3~4千克,拌20千克细砂土穴施;黄瓜生长期初显症状时,每亩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l000毫升对水稀释成1000~1500倍液灌根进行防治。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265400)
一、重发的原因
1. 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根结线虫病为害初期与蔬菜缺素症的症状表现十分相似,只有在发病十分严重时才表现出独特的症状,所以容易导致生产者难以及时、准确地识别,往往失去最佳防治时机。
2. 复种指数高 受追求栽培效益的驱使,保护地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连作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多年连续种植同一蔬菜品种,增加了病原线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致使线虫病加重。
3. 种植模式为线虫发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保护地的小气候(温度、湿度和其他土壤条件等)非常适于根结线虫的发生,为其越冬及加代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于是土壤中的根结线虫基数不断增加,为害日益加重。
4.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预防和防治措施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根结线虫种类多,适应性强,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预防极为不易;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者预防意识淡薄,如种子消毒、土壤消毒和田间卫生清理等工作做得不够彻底,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根结线虫的侵害和传播提供了机会。
二、防治方法
1. 正确识别为害症状 蔬菜发生根结线虫病后,地上部症状因发病的轻重程度有所差异,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表现为营养不良,植株矮、瘦弱、发育迟缓、大小不一,叶片变小、变黄、似缺素状,落花落果,果实小、畸形,全株中午萎蔫、早晚恢复,严重者全株枯死;植株根部表现为侧根增多,并在根部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有时串生。瘤状物初为白色,质地柔软,后变为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时龟裂。
2. 了解发生规律 根结线虫以成虫、卵在发病组织里或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春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孵化出幼虫或越冬幼虫继续发育、侵染。主要通过病土、病根、浇灌水传播,病苗和人、畜、农具等也可携带传播。因根结线虫为好气性害虫,故多在土壤5~30厘米范围内活动,其中90%以上的根结线虫在3~10厘米土层内。
3. 抓住有利防治时机 防治时期的选择非常关键,往往是决定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前茬作物收获后、后茬作物定植前的空闲时期根结线虫大多处于表土层,此时进行防治,既可将其有效杀灭,又不会对下茬作物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进行化学防治时),防效较好。
4. 加强无病区的保护 对尚未发现有根结线虫为害的田块,重点是做好预防保护。农用机械应做到专棚专用或者及时消毒,生产者进入无病田块前要清除鞋底泥土,杜绝农具、人员出入带虫;不从病区调集蔬菜种苗;选择没有根结线虫为害的田土做苗床土,或以草炭土、蛭石等为基质育苗;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5. 对发病区要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蔬菜生长期发现重病株应及时拔除、销毁;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将埋在土层内的须根、虫瘤全部挖出,深埋或烧毁,不可用来沤肥,严禁将病株、病根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埂等处,减少侵染来源。
②采用轮作。根结线虫寄主范围虽然特别广,但却不侵染葱、蒜等少数几种作物。生产中已受到线虫侵害的田块,特别是受害特别严重的地块,可采取与大葱、大蒜、韭菜等蔬菜品种轮作的栽培方式,以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的虫口密度,防止为害态势的进一步恶化。
③高温闷棚。利用保护地蔬菜生产休棚调整播期的时机(通常在每年6~8月间),于蔬菜收获后将棚室按南北向开挖成深30厘米左右相间的沟垄,垄上覆白色透明膜,密闭棚室升温至60℃以上,10天左右后将垄、沟翻倒,继续密闭升温,共计15天左右,对杀灭10~30厘米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效果很好。我国北方7~8月份多以晴朗天气为主,更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④用微生物源农药防治。在耕地时,每亩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毫升,每1000毫升拌细砂土50千克,均匀撒施于地表,再翻耕l0厘米深;菜苗定植前,每亩可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3~4千克,拌20千克细砂土穴施;黄瓜生长期初显症状时,每亩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l000毫升对水稀释成1000~1500倍液灌根进行防治。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2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