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70岁,左小腿疣状增殖、破溃、流脓14年伴菜花样增生1年.14年前左小腿外侧皮肤无明显诱因起红色小斑点,逐渐增大,10年后增至5分币大,无自觉症状,2年后破溃流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70岁,左小腿疣状增殖、破溃、流脓14年伴菜花样增生1年.14年前左小腿外侧皮肤无明显诱因起红色小斑点,逐渐增大,10年后增至5分币大,无自觉症状,2年后破溃流脓.
其他文献
本文以麻风杆菌的特异抗原酚糖脂(phenolic glycolipid 1,PG1)及其抗原表位的末端二糖与小牛血洁蛋白(BSA)相联接的人工产物(ND-O-BSA)做抗原致敏聚苯乙烯胶乳,并建立了两种胶乳凝集反应试验简称为PG1/LAR和ND-O-BSA/LAR).
患者女,24岁,面、背及臀等处出现黄豆大斑状萎缩已2年。于1986年6月始,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面颊、背、臀及腰等部位陆续出现散发的黄豆大微隆起的红色斑疹,痛痒轻微。
患者男6岁,秃发、周身皮肤硬化,起淡红斑6年.患儿生后2个月出现头大,头发及眉毛脱落,周身皮肤瘙痒、变硬、发亮,外用肤轻松油膏瘙痒减轻,但全身症状无好转,外院以硬皮病转本院.
患者女,31岁,于1987年5月1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同年9月中旬面部起数个米粒大小红色皮疹.皮疹渐渐增多,波及整个面部.
患者男,43岁。因在田间劳动时不慎被老鼠咬伤右手拇指尺侧甲沟处,随后局部红肿疼痛,3天后疼痛消失,局部可见微红伤口,一周后伤口消失。
我们就湿疹患者金葡菌带菌率、金葡菌甘露醇发酵试验和噬菌体谱型以及金葡菌与表皮细胞的粘附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金葡菌是湿疹皮疹中的主要细菌,2.大多数湿疹金葡菌能分解甘露醇,在分型方面,寻常性湿疹株可分率较低,细菌性湿疹株和化脓性感染株的可分率较高,在噬菌体组分布中,湿疹株和对照株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湿疹皮疹的表皮细胞对金葡菌的粘附力大于正常皮肤.最后就金葡菌与湿疹的关
患者男,27岁.两年前发现右面部一米粒大的暗红色微隆起小肿物,后渐增大,无自觉症状.
自1976年英国首次分离到产β内酞胺前淋球菌菌株以来[1,2],很多国家都也分离到产酶菌株.
抗组胺药广泛应用于治疗过敏性和痰痒性皮肤病,尤其是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在服药斯间常出现嗜睡、头晕、疲乏等反应,为消除或缓解上述副作用,我们采用合并用药的方法进行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
树??(Tupaia belangeri yunalis)系一种低等的灵长类动物.用人麻风杆菌经足垫(5.0104/足垫)及静脉(1.0107)两种途经分别接种13只树??,同时用CFW系小鼠的足垫皮下接种作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