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的流行语中 “元芳体”、“高富帅”、“最美”等网络热词已然成了人们挂在嘴边谈论最多的话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式过马路”也成了2012年底最热门的话题——“凑齐一小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想想,形容还是很贴切的。
横穿马路这种事,其实我自己也干过。仔细分析了一下,这可能跟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有关,应该是符合现阶段基本国情的。老百姓要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是理所当然,但是您仔细观察这个交通信号灯就会发现,无论您从哪边过到马路对面,即使兩边直行的车不通行了,拐弯的车依然在行驶,从未有一个时间段,是没有任何车辆通行,人行道是只供行人行走的,行驶的车辆也很少会在接近人行道时减速通行,更不用说有等人过去了车再走这回事了,真是少之又少。如果你没赶上这个红灯,想要过到马路对面,就要再等几分钟了。
城市就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十堰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有驾驶证,以后的有车一族只会逐年增加,城市只会越来越拥堵,有车的人很多,没车的人更多,路上行驶的全是车,人该怎么走呢?真希望城市规划时可以充分考虑到实际的问题,给老百姓以真正的方便。
当然,不光是中国式过马路,就连近些年的电视剧也是中国式的,从最初火爆一时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到《中国式结婚》,再到后来的《中国式相亲》、《中国式再婚》等等,“中国式”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让作为观众的我,颇有些纠结。即便是《中国式离婚》热播时,收视率真的不错,那也不必每部片子都冠以“中国式”吧。结婚,离婚,相亲,再婚,什么嘛,真是让人无语了。且不去想电视剧的内容究竟讲的是什么,光是看到剧名,就让我失去了细看内容的耐性。
诸如此类的“中国式”电视剧名还有不少。先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不久就播出了《我的孩子我的家》,再又是《我的丈夫我的天》。继《北风那个吹》之后,又播出了《雪花那个飘》,这我还可以理解为是姊妹篇,还有一些不知所谓的电视剧名看了就让人有些想抓狂了。想必很多人看过《我的名字叫顺溜》这个电视剧,剧中的王宝强延续了一惯的表演风格,憨傻直愣。当那部《我的父亲叫板凳》的电视剧名出现在电视屏幕左下方时,我真是无语了。难道这就是“中国式电视剧”的特色?难以理解。编剧导演们,你们就不想创新一下,起个别的名儿?何时才能让观众不纠结啊!
每每拿着遥控器,按了一圈又一圈,六十多个频道,还真找不到什么好看的,有时甚至好几个频道都在放同一个电视剧。算了,我还是关了吧,让电视歇一会儿,让我的心静一静。
哎,伤不起的中国式……
横穿马路这种事,其实我自己也干过。仔细分析了一下,这可能跟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有关,应该是符合现阶段基本国情的。老百姓要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是理所当然,但是您仔细观察这个交通信号灯就会发现,无论您从哪边过到马路对面,即使兩边直行的车不通行了,拐弯的车依然在行驶,从未有一个时间段,是没有任何车辆通行,人行道是只供行人行走的,行驶的车辆也很少会在接近人行道时减速通行,更不用说有等人过去了车再走这回事了,真是少之又少。如果你没赶上这个红灯,想要过到马路对面,就要再等几分钟了。
城市就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十堰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有驾驶证,以后的有车一族只会逐年增加,城市只会越来越拥堵,有车的人很多,没车的人更多,路上行驶的全是车,人该怎么走呢?真希望城市规划时可以充分考虑到实际的问题,给老百姓以真正的方便。
当然,不光是中国式过马路,就连近些年的电视剧也是中国式的,从最初火爆一时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到《中国式结婚》,再到后来的《中国式相亲》、《中国式再婚》等等,“中国式”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让作为观众的我,颇有些纠结。即便是《中国式离婚》热播时,收视率真的不错,那也不必每部片子都冠以“中国式”吧。结婚,离婚,相亲,再婚,什么嘛,真是让人无语了。且不去想电视剧的内容究竟讲的是什么,光是看到剧名,就让我失去了细看内容的耐性。
诸如此类的“中国式”电视剧名还有不少。先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不久就播出了《我的孩子我的家》,再又是《我的丈夫我的天》。继《北风那个吹》之后,又播出了《雪花那个飘》,这我还可以理解为是姊妹篇,还有一些不知所谓的电视剧名看了就让人有些想抓狂了。想必很多人看过《我的名字叫顺溜》这个电视剧,剧中的王宝强延续了一惯的表演风格,憨傻直愣。当那部《我的父亲叫板凳》的电视剧名出现在电视屏幕左下方时,我真是无语了。难道这就是“中国式电视剧”的特色?难以理解。编剧导演们,你们就不想创新一下,起个别的名儿?何时才能让观众不纠结啊!
每每拿着遥控器,按了一圈又一圈,六十多个频道,还真找不到什么好看的,有时甚至好几个频道都在放同一个电视剧。算了,我还是关了吧,让电视歇一会儿,让我的心静一静。
哎,伤不起的中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