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遵约问题初探

来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love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条约的实施和遵守是多边国际环境公约普遍面临的现实性挑战.为了加强缔约方对公约规定义务的履行,不同公约演化出了各具特点的遵约机制,并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如何加强履行,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目标成果——“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对这一目标成果寄予厚望,而目标设立越高,对执行的要求也就越高.本文在分析遵约机制一般法律概念、相关环境公约经验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履行机制历史沿革基础上,研究提出当前《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应重视强化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和国家报告义务、强化履约遵约的激励机制并适当设置不遵守情势机制,为未来十年目标的实现提供切实保障.
其他文献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向往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快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迫切需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明显提速,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与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重大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东道国和主席国,我们以COP15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大力实施生物多
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两大全球性热点和难点环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基于协同治理视角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国际共识,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梳理我国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如下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制定协同治理政策制度框架;构建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互动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为协同治理提供空间保障;推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贸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和升华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充分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价值观念上,赋予传统朴素的自然观以时代内涵,丰富和拓展了对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等关系的认识;二是在方法实践上,吸收传统生态治理智慧中的有益成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在表达方式上,对传统的生态话语实现现代转换,推动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