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和实践,长三角地区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然而,面对国内外种种不利因素,相当比例的企业运行困难甚至亏损,长三角经济正经历着一个艰难的瓶颈阶段。在此背景下,作者通过对大量的企业实地调研,查阅大量的大量长三角经济方面的资料,并参考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得出,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困惑在于长三角区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也就是以往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这就意味着长三角地区应该继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别是促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物质资源消耗 转变
中图分类号: F121文献标识码:A
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瓶颈时期
长三角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这个命题已经提出来多年了。这期间,长三角地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展空间,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当前,长三角地区被公认为中国最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
然而,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国际性资源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外贸环境恶化、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种种不理因素的叠加,正有力的蚕食着中国的经济,尤其是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受其影响更加明显。相当比例的企业运行困难甚至亏损。可以说,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时期。
目前,长三角地区主要面临如下的压力:外贸环境趋于严峻。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减速、消费持续下降,贸易摩擦不断,导致中国的出口企业外贸接单越来越少,出口额急剧下降。这对经济发展模式以外贸依存度相当高为特征的长三角经济,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以外贸接单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将首当其冲。就目前来看,很多外贸型企业对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影响心有余悸。人民币升值,是企业最难预测和影响出口效益的最大因素。按2010年3月末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1:6.26计算,比起人民币升值以前的1:8.3的汇率,人民总共升值了24.57%。目前,近九成中小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容忍度在5%以下。此外,由于出口企业无序竞争、国际贸易摩擦较多的原因,许多企业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尤其是一般加工工业、外向型企业、纺织企业、中小企业等这几个概念的企业。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企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外贸订单都是很早以前接的,当时并没有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如果还是按原来的价格结算的话,企业几乎是没有利润,甚至亏损。在外贸环境恶化的背景下,相当比例的出口企业已经运行困难甚至亏损。
通货膨胀导致企业成本全面上扬。据美国《纽约时报》去年4 月上旬报道, 亚洲发展银行的地区经济一体化负责人表示:“通货膨胀是亚洲国家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不只是中国这个承受着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压力的发展中国家, 还包括一些更贫穷的国家。”其实不止亚洲,目前全球都处于一个高通胀状态。
通货膨胀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企业成本的全面上扬。数据显示,目前浙江企业的能源、原材料、土地、运输、利率、工资和税务等十大成本已经全面上扬。单就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块看,我们拜访了亚达总经理洪磊。据他介绍,08年普通工人工资在1400元左右,目前已经涨到了1800元左右。这就意味着企业将为每个工人增加5000元左右的支出。企业成本的全面上扬,加大了企业的压力。而当成本上涨,但产品的上涨价格又不能转嫁时,企业的效益将进一步降低,甚至出现亏损。表现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当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又无法及时有效的融资时,企业问题数量骤然上升。
二、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遭遇瓶颈的根本原因
一个事物的存在和事情的发生,看是偶然,其实都是多种因素、多个条件综合的结果。所以,在应付目前经济发展瓶颈的危机的同时,更需要及时的分析总结,找出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
为此,包括作者在内的众多学者专家、各行业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都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刻有效的分析,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在这里,我们将这根本原因定位于:长三角地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也就是以往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
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的等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我国经济增长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
“中国制造”产品畅销世界,除劳动力廉价因素外,所使用的资源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资源价格低,生产的成品就低,相对国际商品就有价格优势,造成大量的廉价产品出口,其实等于在间接补贴世界。以摩托车轮毂、汽车轮毂为例,产品成本的70%是原材料。最后以铝、钢的形式走出国门。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导致的后果就是产品性价比低、缺少核心竞争力;恶性竞争不能有效遏制,产品利润极低。这样下来,企业增长必不能得以持久。
由于大品牌没能建立起来,各种相似的品牌越来越多,但产品的质量却鱼目混杂,价格差别很大。一些小的生产作坊可能进行掺假,虽然价格便宜,但产品的质量无从保障。因为便宜,所以暂时很有市场,长此以往,这个产业的产品名声就坏了。大品牌未能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却越演越烈。像在印尼,中国的摩托车销售占有量曾是第一位的。后来竞争者多了,就相互压价,产品良莠不齐陷入恶性竞争。10块的成本,有人11块卖,有人就10卖,甚至亏本也卖。这个时候,企业不是为了盈利,为的就是让企业生存更长的时间。
然而,这种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增长方式,大量的资源被消耗,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长久的丰厚利润。企业为了维持它的生存,只能从劳动者身上,产品质量,企业周围环境等方面做文章。一方面,企业不断的压低工人的工资。于是,大量的农民工背景离乡,在没有任何保障,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没有好的工作环境、没有好多劳动保护下,依靠极低的工资,超低价的劳动力,甚至是在牺牲自己健康的情况下换来一点菲薄的工资。为了减少成本,企业只能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企业不断的减少节能减排的开支。周围环境遭到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很多企业表示,对待污染环境,由于他的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就低,这样,这些企业不是不想去搞,是没钱搞,没有资金去搞。
一句话,以往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透支了资源、环境、人民健康受损这三大成本换来的。因此,现阶段中国经济处于透支子孙后代福利的不良形态。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粗放型的核心竞争力,还没有能力完全与国外的企业——他们多年形成的强大的能力相抗衡。抗衡不过人家,只能关门倒闭。
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过多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效率不高、效益相对低下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且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大国,现实的国情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发展道路,否则能源、资源将加速枯竭,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问题的突破点就是促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靠拼原材料消耗和消耗大批廉价劳动力。在基础薄弱,科技技术水平低,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化,最初只能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增长。同时,我们必须肯定,也是通过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完成了我国原始的物质积累和资本积累。
然而,一方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浪费资源、代价高昂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以必将是一种不能持久的经济增长模式。另一方面,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支撑现有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环境下,长三角经济遇到的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长三角区域经济想实现更好更快转型发展,突破这段艰难的发展时期,关键还在于长三角地区应该继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别是促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首先,应该全面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随着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的竞争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技术创新者增加了核心技术的科技含量,职业经理人开拓了市场。可以说,两者无疑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也只有两者的内在结合,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物资资本的不断增值。所以,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关键在于重视企业的人才。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而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11年,GDP就会增加9%。美国从19世纪至今天一直在不停提高美国劳动者素质,使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以及创立新产业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就会越多,与其他企业相比就显得越具有竞争力。
21世纪,管理在中国必将成为第一生产力。管理能有效的协调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有限的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多或高的目标实现。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很多仍处于家长式管理和经验管理阶段。这导致了两方面结果:第一,企业体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有些岗位得不到相应的人才,而有些人才的能力又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二,即使企业取得了成功,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走了很多弯路。因此,有效地进行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
由此可见,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因素。
四、解放思想,继续探索
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过程。应该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国情。在此国情背景下,我们一方面应该勇于面对自己的短处;另一方面应该积极的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经济增长方式不会自然转变,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在这一转变中处于中心地位,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并推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为企业创造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企业在这一转变中是主力军,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大胆创新,提高员工基本素质,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晓敏.中国OEM企业经营现状与出路的几点思考.2006-10.
[2]陆立军.义乌商圈.2006-10.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物质资源消耗 转变
中图分类号: F121文献标识码:A
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瓶颈时期
长三角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这个命题已经提出来多年了。这期间,长三角地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展空间,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当前,长三角地区被公认为中国最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
然而,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国际性资源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外贸环境恶化、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种种不理因素的叠加,正有力的蚕食着中国的经济,尤其是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受其影响更加明显。相当比例的企业运行困难甚至亏损。可以说,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时期。
目前,长三角地区主要面临如下的压力:外贸环境趋于严峻。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减速、消费持续下降,贸易摩擦不断,导致中国的出口企业外贸接单越来越少,出口额急剧下降。这对经济发展模式以外贸依存度相当高为特征的长三角经济,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以外贸接单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将首当其冲。就目前来看,很多外贸型企业对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影响心有余悸。人民币升值,是企业最难预测和影响出口效益的最大因素。按2010年3月末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1:6.26计算,比起人民币升值以前的1:8.3的汇率,人民总共升值了24.57%。目前,近九成中小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容忍度在5%以下。此外,由于出口企业无序竞争、国际贸易摩擦较多的原因,许多企业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尤其是一般加工工业、外向型企业、纺织企业、中小企业等这几个概念的企业。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企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外贸订单都是很早以前接的,当时并没有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如果还是按原来的价格结算的话,企业几乎是没有利润,甚至亏损。在外贸环境恶化的背景下,相当比例的出口企业已经运行困难甚至亏损。
通货膨胀导致企业成本全面上扬。据美国《纽约时报》去年4 月上旬报道, 亚洲发展银行的地区经济一体化负责人表示:“通货膨胀是亚洲国家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不只是中国这个承受着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压力的发展中国家, 还包括一些更贫穷的国家。”其实不止亚洲,目前全球都处于一个高通胀状态。
通货膨胀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企业成本的全面上扬。数据显示,目前浙江企业的能源、原材料、土地、运输、利率、工资和税务等十大成本已经全面上扬。单就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块看,我们拜访了亚达总经理洪磊。据他介绍,08年普通工人工资在1400元左右,目前已经涨到了1800元左右。这就意味着企业将为每个工人增加5000元左右的支出。企业成本的全面上扬,加大了企业的压力。而当成本上涨,但产品的上涨价格又不能转嫁时,企业的效益将进一步降低,甚至出现亏损。表现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当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又无法及时有效的融资时,企业问题数量骤然上升。
二、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遭遇瓶颈的根本原因
一个事物的存在和事情的发生,看是偶然,其实都是多种因素、多个条件综合的结果。所以,在应付目前经济发展瓶颈的危机的同时,更需要及时的分析总结,找出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
为此,包括作者在内的众多学者专家、各行业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都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刻有效的分析,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在这里,我们将这根本原因定位于:长三角地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也就是以往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
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的等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我国经济增长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
“中国制造”产品畅销世界,除劳动力廉价因素外,所使用的资源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资源价格低,生产的成品就低,相对国际商品就有价格优势,造成大量的廉价产品出口,其实等于在间接补贴世界。以摩托车轮毂、汽车轮毂为例,产品成本的70%是原材料。最后以铝、钢的形式走出国门。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导致的后果就是产品性价比低、缺少核心竞争力;恶性竞争不能有效遏制,产品利润极低。这样下来,企业增长必不能得以持久。
由于大品牌没能建立起来,各种相似的品牌越来越多,但产品的质量却鱼目混杂,价格差别很大。一些小的生产作坊可能进行掺假,虽然价格便宜,但产品的质量无从保障。因为便宜,所以暂时很有市场,长此以往,这个产业的产品名声就坏了。大品牌未能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却越演越烈。像在印尼,中国的摩托车销售占有量曾是第一位的。后来竞争者多了,就相互压价,产品良莠不齐陷入恶性竞争。10块的成本,有人11块卖,有人就10卖,甚至亏本也卖。这个时候,企业不是为了盈利,为的就是让企业生存更长的时间。
然而,这种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增长方式,大量的资源被消耗,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长久的丰厚利润。企业为了维持它的生存,只能从劳动者身上,产品质量,企业周围环境等方面做文章。一方面,企业不断的压低工人的工资。于是,大量的农民工背景离乡,在没有任何保障,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没有好的工作环境、没有好多劳动保护下,依靠极低的工资,超低价的劳动力,甚至是在牺牲自己健康的情况下换来一点菲薄的工资。为了减少成本,企业只能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企业不断的减少节能减排的开支。周围环境遭到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很多企业表示,对待污染环境,由于他的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就低,这样,这些企业不是不想去搞,是没钱搞,没有资金去搞。
一句话,以往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透支了资源、环境、人民健康受损这三大成本换来的。因此,现阶段中国经济处于透支子孙后代福利的不良形态。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粗放型的核心竞争力,还没有能力完全与国外的企业——他们多年形成的强大的能力相抗衡。抗衡不过人家,只能关门倒闭。
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过多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效率不高、效益相对低下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且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大国,现实的国情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发展道路,否则能源、资源将加速枯竭,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问题的突破点就是促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靠拼原材料消耗和消耗大批廉价劳动力。在基础薄弱,科技技术水平低,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化,最初只能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增长。同时,我们必须肯定,也是通过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完成了我国原始的物质积累和资本积累。
然而,一方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浪费资源、代价高昂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以必将是一种不能持久的经济增长模式。另一方面,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支撑现有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环境下,长三角经济遇到的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长三角区域经济想实现更好更快转型发展,突破这段艰难的发展时期,关键还在于长三角地区应该继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别是促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首先,应该全面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随着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的竞争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技术创新者增加了核心技术的科技含量,职业经理人开拓了市场。可以说,两者无疑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也只有两者的内在结合,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物资资本的不断增值。所以,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关键在于重视企业的人才。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而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11年,GDP就会增加9%。美国从19世纪至今天一直在不停提高美国劳动者素质,使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以及创立新产业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就会越多,与其他企业相比就显得越具有竞争力。
21世纪,管理在中国必将成为第一生产力。管理能有效的协调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有限的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多或高的目标实现。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很多仍处于家长式管理和经验管理阶段。这导致了两方面结果:第一,企业体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有些岗位得不到相应的人才,而有些人才的能力又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二,即使企业取得了成功,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走了很多弯路。因此,有效地进行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
由此可见,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因素。
四、解放思想,继续探索
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过程。应该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国情。在此国情背景下,我们一方面应该勇于面对自己的短处;另一方面应该积极的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经济增长方式不会自然转变,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在这一转变中处于中心地位,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并推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为企业创造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企业在这一转变中是主力军,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大胆创新,提高员工基本素质,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晓敏.中国OEM企业经营现状与出路的几点思考.2006-10.
[2]陆立军.义乌商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