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怎样“懂”

来源 :紫光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in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懂”的标准在哪里?
  谈到当代艺术,我们在面对作品时,首先想到它“是什么”,或是“像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已知的文化符号、已有的浅层文化去分析、评价。“画得像”成为衡量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准。西方文艺复兴所追求的透视法、网格化法,也是皆在将“画得像”做到极致。对于没有受过西方二十世纪现代艺术教育的人们来说,艺术作品的好坏也大抵如此。在此,不得不提到一幅马奈的小作品《在小船上作画的莫奈》,它在美术史上没有什么高的地位,但自它之后,西方艺术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艺术不再追求“绝对的像”,而是绝对地追求一种“相对的像”。在包括马奈在内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你看得出“那束光”背后作者的感觉,看得出他画光线时用构图、色彩、笔触所传达的个人感觉。这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共通之处。在整个二十世纪,就是为了更直接地表达个人感觉,艺术家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语言样式,产生了诸如新媒体装置、活动影像等新式艺术。
  有人说,现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笔者认同这一观点。当代艺术降低了技能的要求,忽略了刻苦的程度,但抬高了思想的门槛。人人都是艺术家,说的是人人都有创造艺术品的可能性,而非时时刻刻都有艺术品产生。如果艺术品本身不与其特有的文化思想搭界,就是一种割裂的存在,那么它就不能称之为是一个全方位的、丰满的艺术品。回到“当代艺术”这个话题,司汤达曾在1823年阐述过关于乐趣与艺术品的关系:“呈现给人们的艺术品,可以看到他们现今状态的习俗和信仰,并为他们提供最大可能的乐趣”;马太·卡琳厄斯库曾在1987年提出的“现代主义、前卫、颓废、媚俗、后现代”这五个关于当代艺术的名词,现已成为当代艺术的评价模板;这些似乎都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当建立起自己对当代艺术的话语权。
  当代艺术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是时间,时间指向顺序。当代艺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时性非常强。在当代艺术的早期,比如说去美术馆,你可以看到毕加索等人的作品还是一幅幅独立地摆在架上。到了后期特别是现在,有很多作品是要求观众参与的。有的设计师花两年时间做一个展览,展览结束,作品就撤了,不再馆藏。多年以后再办展览,同一作品需要重新创作。再比如,俄国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1910年的作品《第一幅水彩抽象画》,当时是运用音乐的节奏开启了画笔的触锋,通常被视为抽象绘画诞生的标志。我们可以自己先做实验,听自己爱听的一首歌,随便什么样的,在你最烦恼的时候,比如你家邻居装修,“咣咣咣”砸的时候,你开始用肢体的节奏在画布上表达,画完放一旁。等你心情平静的时候再看,你能回忆起当时的情绪。同样,看康定斯基的《第一幅水彩抽象画》,你能很明显感觉到色彩的节奏感,作者向你展示的是他当时的内心世界。
  其次是范式。在传统艺术当中,特别是传统绘画和雕塑,形式创新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在现代艺术里中,范式就变得更自由化一些。当然,连贯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即所谓形式的范式化。我们可以从一幅中国卷轴画中看到篆刻艺术、书法艺术、诗歌艺术,还有绘画艺术。在一个作品里完成美术的几大成分。这种融合性的发展正好是当代艺术装置所追求的一个范式。当代的美术作品中语言层面的变化不是革命性的拓展,艺术符号一般也是已知符号或已知概念性符号。就创作而言,有人说当代艺术用的是现成的东西来表达,无论是对形而上主题的感受抒发还是对原始故事的再度演绎,其内容都是已经存在的。
  再次是形式。当代艺术的形式更具多样性。杜尚名作《下楼的裸女》,完全是几何化和抽象化的,但准确地把运动的感觉表达出来了。关注当代艺术的可能都会知道徐冰的《天书》。作品中用了很多字,但没有一个字是人们认识的。用我们的话说,用的全部都是错字。参观这个展出的许多的老先生、老学者都努力地在每个字上找出他可能会认识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很简单的一个字,你越写越觉得错,写十遍越写越错,《天书》的创作就是利用了这么样的一个错视的关系,错视的感觉。
  若用一个词来概括当代艺术,笔者认为即“混生”。它是已知符号经过综合派生后的新的文化。“混生”“混”的是已知元素之间的多重关联,是用带有多种文化隐喻的载体来搭建新的艺术语言符号。而“生”在搭建的过程中也有其条件:首先是作品中已知符号在艺术家个人的新语境下产生不同顺序的排列组合从而引起的观者感受;其次是接受者与作品之间的角度生成;最后是历史性的生成,即作品完成后又成为了已知的艺术语言符号。比如当代艺术中实验电影、实验戏剧、当代舞蹈等各种先锋的艺术形式与表达方法的多元化和相互渗透性也是在已有的文化元素基础上形成的非标志式的符号,这些大段落的非标志式的符号既不是靠艺术门类之间的互相借鉴,也不互为依存,它们独立地标志着新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
  一种方法看懂所有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起步并不是很早,但是走得非常快,速度惊人。现在,我们到宋庄、到798,看到有的作品确实很难理解,特别是跟中国人传统的艺术欣赏、艺术表达差距非常大。有些东西是不是算当代艺术,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存在价值,对社会的推动、对艺术的发展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不好定论。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是社会转型期间冒出来的东西。中国“文化大革命”之后迎来思想解放,其后艺术观念、标准比较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思潮全出来了,有的是代表社会的前进,有的是代表着后退。排除一些“推手性评论”,我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还是相当有前景的。
  经常有人问,有没有一个方法让人一眼就看明白当代艺术?按理说是没有的。理解当代艺术有三条线索可循:1、背景情况的占有(创作者的意图);2、瞬间信息的搭界(现场性的强调);3、相同语境元素的偶然发生(互动性的发生)。如果非要简单化,可以有个小结,就是两种:看自己和看作品。如果你喜欢唯美,但又不喜欢格式化的唯美(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唯美),你去看展的时候,会从中挑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来。前提是,你得肯定艺术有很多种形式,当代艺术也是艺术形式当中的一种。观赏艺术作品并且试图理解艺术作品是对自己审美经验的训练,理解艺术作品不能够只听别人怎么讲。其次,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建议——看作品。当代艺术是今天的艺术,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着它的创造与构建。所谓当代,是我们每个人的“当下”。在当代艺术时期,每一个人在艺术上都是绝对被尊重的对象——你在想什么,你将要想什么?被读“懂”的艺术品与欣赏者内心有着相互的认同和召唤。 如果这个作品你觉得很晦涩那就不好了,当代艺术不是别人来决定的,是你来决定的。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老师、旅法艺术家)
其他文献
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协议在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以来,孔子学院已走过11年发展历程。孔子学院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筑建起联通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灵高铁”,受到各国热烈欢迎。  全心全意为各国民众学习汉语提供服务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政治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与我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形成了前所未有
[摘 要]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在“重构”数学发展历程的活动中理解概念本质的“关键要点”:一是在“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中构建概念的“组织”;二是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数学发展;过程重构;垂直线段  刘加霞教授指出,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在于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可见,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而不是记忆或者背诵概念的形式化定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问题事关千家万户,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决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达成。在“改革元年”的春风即将吹绿神州大地之时,本刊记者带着各界关注的教育领域的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  ◎ 记 者:对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该如何理解?  袁贵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在中央国家机关,有这样一位离休干部,她经历丰富,在抗日烽火中入党,在解放战争中立功,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做贡献;她对党忠贞,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出生入死不顾个人安危,“文革”中被隔离挨批斗依然信念坚定;她情操高尚,严格要求自己并教育子女,晚年爱人生病住院,在医院陪护6年寸步不离。她就是原轻工业部机关党委书记朱慧。  “民运部长”、“县委副书记”、“市委秘书长”,工业生产,行政研究,党的建设,她的工
摘 要: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设疑导思,平等对话,多元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平等体验;设疑导思;多元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作出明确要求,“负面清单”一词清晰地写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4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时,再一次强调“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交给市场,让市场发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为了让读者深刻理解“负面清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几家媒体在公安部聯合采访,在外执行特殊任务的王志广往回赶,进门时,与他同事9年之久的张菲菲正在向记者介绍他的事迹。他笑着问她:“说的都是好话吧?”这一问,使得有些凝重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有人建议他换上警服拍照,说这样会更精神。他又反问:“照片不是全靠PS吗?”在场的同志都被他逗乐了。  对王志广本人的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从问题到解决:模式改变战法创新  2013年7月至11月,全国公安机关开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既是对党的建设、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敏锐洞察,也是对反对“四风”、反腐倡廉现实教训的深刻总结,切中为官从政之时弊,直指管党治党之要害。  从政环境,是从政的动机、行为、规范和氛围的总和,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行为总是受
“在二司,我们有比《中国好歌曲》更好的导师,有比《最强大脑》更棒的舞台!”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以下简称二司)“青年干部导师制度”第二季启动会上,一位青年干部如是说。一年来,二司结合工作、业务、人员特点,秉承对青年干部既要“懂”又要“爱”的理念,启动了“青年干部导师制度”,为推动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始终保持党同群众血肉联系开辟了全新视角,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措施
[摘 要] 对于我们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带给学生“化学学科观念”的教学解决策略应该是必要的。化学学科观念其实有很多,“绿色化学观”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绿色化学观”已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逐步渗透,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步适应和理解绿色化学思想。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对于人教版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这部分内容,通过“化学学科观念”的教学来使学生建立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