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学文,男,1967年9月生,毕业于河北师院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理事,河北文学院合同制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燃烧的苍白》,中篇小说集《极地胭脂》《婚姻穴位》。近年在《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十月》等杂志发表了《极地胭脂》《飞翔的女人》等中篇小说。小说曾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转载。曾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杯佳作奖,《长江文艺》方圆文学奖,河北作协年度优秀作品奖,河北省第九、十届文艺振兴奖。
枪毙杨锡壶那天阴云密布,寒风卷着雪粒漫天飞舞。尽管这样,观看者依然人山人海。杀人如麻的塞北巨匪杨锡壶在1955年的初冬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执行枪决的是刑侦队的韩兵。韩兵的家人就是被杨锡壶杀害的,当时韩兵在游击队当侦察兵,因此幸免于难。韩兵是游击队有名的神枪手,关于他的枪法民间流传了许多故事,据说他在百米以外能将奔跑的兔子击中,而且总是击中兔子的头部。让韩兵执行枪决,一是考虑到他和杨锡壶有深仇大恨;二是他的枪法好,由他执行枪决可以大快人心。但出人意料的是韩兵在枪决杨锡壶时,连放了两次空枪,尽管他距杨锡壶的距离不到30米。韩兵的表现令人大失所望,直至第三枪才击中了杨锡壶。韩兵因此羞愧难当,不顾同事的劝阻,卷着行李回家种地去了。
四十年后,这个场面再一次出现在一个叫姜江的年轻人的脑海里。姜江从师专历史系毕业后,托关系分配到了政府办公室。也许是因为学历史的缘故,姜江特别爱钻牛角尖,这个毛病特别讨人嫌,尤其是讨领导的嫌。一年之后,姜江被打发到县志办工作。县志办是一个养老的地方,和姜江同办公室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因身体有病很少上班,无所事事的姜江便一页一页地翻阅着历史。关于杨锡壶被枪毙的记载,县志上仅有四十八字。但姜江目视着这两行字,却想起了民间关于韩兵的传说。百无聊赖的姜江突然对这件事产生了好奇。他慢慢翻看着有关记载,又发现了许多可称之为“谜”样的东西。杨锡壶是1955年被捕获归案的,那时他隐姓瞒名,在北草地放羊,而且他用烧糊的豌豆将脸烫得满是麻坑,他人难识其本来面目。他是1949年逃跑的,也就是说他靠着这种伪装躲匿了整整六年。捕获杨锡壶归案的是一位叫何兴达的农民。有趣的是何兴达正是1949年受命追捕杨锡壶的游击队排长,而且是韩兵的上司。1949年,何兴达带领一个排追捕杨锡壶,杨锡壶在穿过一个叫哈拉滩的村庄之后,逃上冰山梁。冰山梁是坝上有名的大山,其中三面皆是悬崖绝壁,陡如斧削。也就是说,杨锡壶上冰山梁是死路一条。但何兴达等人追上山顶后,杨锡壶已无影无踪。他不可能长上翅膀,唯一的可能就是跳悬崖。何兴达带人下山寻找,却并未发现杨锡壶的尸体。何兴达因此受到了处分。1955年何兴达是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将杨锡壶捕获的。何兴达一解放后就回乡务农了。
公安局通缉六年之久的杨锡壶为什么会被一个农民识破真面目?神枪手韩兵为什么会放空枪?姜江的思维在这些问题上停顿下来。
往事如烟,历史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页发黄的纸张。人们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杨锡壶被枪决了,一个土匪头子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就是结果。其中种种过程都被这个铁的结果冲淡了,爱钻牛角尖的姜江却喜欢过程。他觉得过程要比结果有意思。姜江想,与其无所事事的呆在这儿,还不如到下面干些什么。
姜江多方打听,终于打听到韩兵的下落。韩兵在北滩乡敬老院生活——后来姜江觉得用等待死亡这个词更合适。某个星期天,姜江亲自赶往北滩,他原以为敬老院在乡政府所在地,一问方知离乡三十多里,姜江又不辞辛苦赶到敬老院。敬老院和农场在一个院,连农场场长算在内,也就四个人。姜江问哪位是韩兵,一位满脸老年斑的老头乜着眼问,是不是送肉来了?姜江被问糊涂了。老头劈手抢过姜江的提包,打开见里面只有一个笔记本,就狠狠摔在地上。随后骂,你叫王乡长来,这个王八羔子,他答应每人给二斤肉的,咋说话不算数?由于缺牙少齿,说话走风漏气,声调也显得滑稽。旁边一个老汉赶紧拽开他。姜江又问老年斑是不是韩兵,老头气冲冲地说,是又怎样?你能把我的球咬了?姜江赶紧说明来意,韩兵马上狐疑地打量着姜江,半晌方问,你是给我复职的?一月多少?我不要太多,二十斤猪肉就行,我可是半年没吃上猪肉了哇,早知这样,我他娘就是死也不回来!随后又抓着姜江的膀子问,是不是给我复职的?姜江很尴尬地摇摇头。韩兵的目光马上冷淡下去,喃喃道,是啊,快入土的人了,复什么职,吃什么肉?姜江再问什么,韩兵拒而不答。姜江提到神枪手三个字,韩兵的眼睛方亮起来。可一提杨锡壶,韩兵的脸突然僵住了。片刻之后,猛又蹦出一句,我他娘的丢人。眼皮一耷拉,姜江再问不出什么。
几天后,姜江提着两瓶酒、五斤肉,再次走进敬老院。烧酒下肚,韩兵的目光温和多了,他说都是陈年烂谷子了,你问这干甚?姜江百般央求,旁边的老人也劝,韩兵方开口道,枪决前,杨锡壶跟我说了一句话,这狗日的。
姜江马上追问,他说什么?
韩兵瞟了他一眼,慢声道,他说我用一个女人换了六年命也值了。
姜江的某根神经突然兴奋起来,韩兵的眼睛却黯淡下去。姜江小心翼翼地说,这是什么意思?韩兵顿了一下说,谁知道呢,这个王八蛋,可能又害了一条命吧。姜江问,你就因他一句话放了空枪?韩兵叹口气,老了也不怕你笑话,我那玩艺叫枪子击穿废了。他说这话是在嘲笑我,我气得直哆嗦……随后一转,我真是傻,就是放二十次空枪也不该往回跑呀,瞧瞧现在……唉!
姜江却在琢磨那句话:我用一个女人换了六年命,也值了。凭感觉,这里面肯定有一个荒唐或肮脏的故事。但从韩兵的嘴里掏不出甚东西了,韩兵眯缝着小眼说,爱他娘的咋着,该死的死了,该活的还要活,只要有肉吃,老子就算当皇帝了。
半夜聊天,韩兵无意提起,当年追捕杨锡壶,他也在其中。韩兵叹道,那小子确实命大。姜江提出疑问,纵然他是铁身子,从悬崖上掉下去也得摔碎。韩兵说,我也纳闷,不过那小子逃上冰山梁时,提着两个大簸箕,他可能是夹着簸箕跳下去的。
姜江问,什么簸箕?
韩兵解释,就是秋天人们簸粮的那种。
姜江想了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说,他怎么会弄来大簸箕?当时不是冬天吗?
韩兵说,谁知道呢?进村的时候还没有,窜出村子手里就有了那玩艺。
姜江脱口问,有杨锡壶的同谋?
韩兵突地捂住姜江的嘴,可别这么说,随后又嘿嘿笑了,我还以为是过去呢,说这话是要掉脑袋的,现在说吧,说自己是日本鬼子也没关系。
姜江问,你也认为有杨锡壶的同谋?
韩兵想了想说,不可能,杨锡壶把人们害苦了,谁会救他?
姜江又问韩兵当时追捕杨锡壶的人谁还在世,韩兵说估计就剩何兴达了。姜江眼睛一亮,就是那位何排长?他还健在?他可是有功之臣哇。韩兵说,是呀,杨锡壶烫了脸,还硬是被他揪出来,要不是贪恋女人,没准他早做市长了。姜江一怔,忙问怎么回事。韩兵说,他把人家小寡妇肚子搞大了。
姜江脑里忽又冒出那句话:老子用一个女人换了六年命,也值了。
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某种联系?
姜江在村口向一对刚干活回来的夫妻打听何兴达的住处,这对夫妻茫然地摇摇头,说村里没有何兴达这么个人。来之前,姜江还在乡民政所证实了一下,何兴达就住在小碱滩村,怎么会没有呢?这时,从旁边过来一个拾粪的老头,那对夫妻便问他谁叫何兴达,老头想了想,突然说,何兴达不就是何牛倌吗?他是支书爹呀,找他干什么?老头狐疑地盯了姜江几眼,说又是吃大户的吧,你可真会搭桥,直接找支书就行嘛,何必找牛倌?他爷俩可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姜江没听懂老头的话。老头还算热情,径直把姜江领到村子西北角两间黄泥小屋前,说这就是何牛倌的家。经风雨剥蚀而面目全非的门上吊着一把大铜锁。老头说何牛倌傍晚才能回来,愿意等就在这儿等。说完,撇下姜江走了。
姜江围着小屋转了一圈,猛然发现小屋没窗户——在应该安窗户的地方镶了一块小玻璃。姜江扒着玻璃往里瞧了瞧,里面乱糟糟的,什么摆设也没有。他是支书爹,怎会住这么一个破地方?想必是个怪人。
姜江蹲在屋前,点了一支烟。抽了还不到一半,一个小伙子满头大汗地跑了来,问你是县里来的吧?何支书叫你呢。姜江一惊,村里来个陌生人,支书马上就能得信儿,可见这支书不一般。又想,他不认识我,叫我干什么?小伙子见姜江发怔,就说支书脱不开身,只好让我来迎你。换了说法,姜江想,戏来了,看看这个支书究竟玩什么花招,再说他是何兴达的儿子,这也是了解何兴达的机会。
姜江在村委会待了老半天,也没见支书的影儿。正纳闷,猛听人叫,慢待了,真对不起。姜江一抬头,一位四十岁左右的汉子走进来,进来就抓住姜江的手,连道辛苦。姜江莫名其妙,一时手足无措。他觉得支书眼熟,盯了两眼,猛然想起何支书就是县里重点宣传表彰的乡镇企业家何坤。姜江听他做过报告。何坤办了两个厂,一个粉丝厂,一个是砖厂,都属全县重点企业。姜江笑着说听何支书做过报告。何坤连说赶鸭子上架,在大伙面前丢丑了。
聊了几句,何支书小心翼翼地问,你还在原来那儿上班?姜江掏出记者证递给他。何支书看罢,马上说,原来是姜记者。但神色忽然变得异常难堪。何支书说,姜记者要采访?其实也没啥,该说的早就说了,该写的早就写了,姜记者能不能高抬贵手?说完,忙递上一支烟。姜江悟到了什么,说我只是私人拜访,不写也罢。何支书神情马上开朗了,随后拉姜江去吃饭。
土记者也是无冕之王,何支书深喑此道。
随着酒兴的酣畅,何支书的话多了起来。他说本来他办的两个厂都不错,可自从记者报道了以后,上面经常来参观,开现场会。乡一级的参观已达三十几次,去年光招待费就花了六万。另外,上面有些领导经常赊东西,一赊就是无头账,两个厂子硬是被折腾得缓不过秧来。
姜江说,我写个内参,直接送给县长。
何支书惶然地说,不会有事吧?得到姜江的保证后,何支书冲姜江一抱拳,说我代表小碱滩的老少爷们谢你了。
姜江趁机打听何兴达。何支书警觉地问,你怎么会知道他?姜江说他是有功之臣,我怎么会不知道?何支书顿了一下说,我也不了解他,砖瓦房不住非要住破屋子,给钱也不要,偏要放牛,不知道的人都以为我不孝敬,我心里有苦处哇。又说,你从他嘴里问不出甚,他和哑巴差不多。
姜江说,也许他有苦处。
何支书说,全是自找的。
晚上,何支书把姜江送到何兴达的门口便回去了。姜江敲了敲门,一个嘶哑的声音说,想进就进来,敲啥?姜江推门进去。
昏暗的灯光下,一个瘦小干巴的老头正独自下棋,想必就是何兴达了。姜江进来,老头也没抬头,却很兴奋地说,你输定了。姜江问,你就是何支书的父亲吧?何兴达抬头问,你是谁?找我干甚?姜江介绍了自己,并说知老人棋下得好,特来拜访。何兴达嘿嘿一笑。他看出姜江在撒谎,随后问姜江有甚事。
姜江说,我想了解当年追捕杨锡壶的事。
何兴达的脸立刻僵住了,核桃皮般的皱纹里满是愠色。过了片刻,何兴达突然说,我不知道,你趁早离开。
姜江说,当年你是排长,怎会不知道?
何兴达抽搐了一下,嚷,我当时没有抓获他,可后来我不是又把他交给政府了?你们还要我怎样?
姜江忙说,我只是私人了解,和公家没关系。据别人回忆,杨锡壶在逃上冰山梁之后,手里多了两把簸箕,这是怎么回事?
何兴达说,我怎知道?
姜江又问,你怎么在六年之后认出毁容的杨锡壶的?
何兴达跺了跺脚,问,你究竟要怎样?突起的喉结上下滑动,胸腔的怒气几乎将单薄的身子摧毁。
姜江说,功与过都无人追究了,我了解只是好奇。
何兴达不再理他,坐下来下自己的棋。
大约十点多钟,何支书把姜江叫走。何支书问,问出甚没有,姜江说他的脾气不大好。何支书一笑,说有你苦头吃的。
姜江的好奇却越发浓了,他索性住在小碱滩,天天找何兴达。也许是姜江答应写内参的缘故,何支书对他很热心,管吃管住,还陪着他,后来淡下来,就由姜江自己了。姜江干脆和何兴达住在一起,白天也和他一块儿放牛。何兴达不恼也不急,该干甚还干甚。
那天在滩里,姜江冒了个大胆,说,杨锡壶死前说了一句话。
何兴达脱口问,说什么?神色极不自然。
姜江盯着他的眼睛说,他说老子用一个女人换了六年命也值了。
何兴达缓缓把目光移开,望着远方。然后低下头走开。
那晚,何兴达下棋心神不定。夜晚姜江睡得正香,忽然被何兴达推醒。何兴达木然地说,你这么想知道,我就告诉你,那两个簸箕是琬儿给他准备的。
姜江问,琬儿是谁?
何兴达说,我那一口子……她已经死了。顿了一下,又说,她嫁过一个男人,不久男人就死了,我就和她好上了,那时,我不知她还和杨锡壶有关系,后来知道了,可没向上级报告,我离不开她,我没出息哇!何兴达将头深深地埋下去,泣不成声。
姜江怔住了。不是为这个结果——历史的角落里不乏肮脏的东西,而是为何兴达的表现。见他抽搐不止,姜江安慰,不过,你后来又把他揪了出来。
何兴达说,不!我是一个罪人。我娶了琬儿不久就知道杨锡壶的下落,可是我怕琬儿离开我,就没有报告,直到琬儿死后,我才去……我有罪哇。
何兴达愈显得瘦小了。姜江猛有些后悔。何兴达的心口贴了一块丑陋的伤疤,四十年了,他差不多忘记了或没有忘记毕竟遮掩着,自己却给他捅破了。何兴达并不算一个罪人,他毕竟将杨锡壶揪了出来,历史已对他作了惩罚,自己何必再在其伤口撒盐呢?
第二日凌晨,姜江丢下五十块钱,匆匆上路。姜江了却了一块心病——虽然又一块心病窝在胸腔——可以把这页故事暂时翻过去了。
姜江在路边等车时,何兴达气喘吁吁追上来,硬把那五十块钱塞给姜江。姜江见他执意不收,只得拿了,弄得很尴尬。
何兴达喘了两口,突然说,夜里我没说真话。
姜江愕然。
何兴达没看他。我揪出杨锡壶时,琬儿并没有死。那时何坤已经五岁,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何坤不像我,太不像了。我从琬儿嘴里知道这孩子是匪种以后,气懵了,我咽不下这口气,我就——
姜江惊呆了,你是说何支书是——
何兴达点点头。起先我想把这个匪种弄死,可整整五年了,我一直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儿子,我下不了手……这小子心地不坏,可不知怎么到现在我看他也不顺眼。
好半天,姜江才问,他知不知道?
何兴达说,不知道。说完,猛给姜江跪下去,我以为没人再问这件事了,没料……到底逃不脱哇,姜记者,你让政府惩罚我吧,我有罪,我愿意坐牢,可你们别抓何坤,他虽是匪种,可他没干坏事,小碱滩离不开这小子,姜记者,求你了。
姜江费了好大的口舌才使何兴达从地上站起来。何兴达惶然地擦着满脸泪水,还是不敢抬头。姜江又说,不管你过去做了什么,最后还是你把杨锡壶揪了出来。
何兴达说,我心里一直压着块石头。
姜江沉默了,任何人都无法搬去这块石头。这是块刻着历史的石头。姜江不知何兴达是否听进了自己的话。何兴达低着头站了一会儿,弓着腰消失在田野尽头。
数日后,一脸怒气的何坤出现在姜江面前。姜江不知何事,但猜测一定与他父亲有关,便小心翼翼地问他父亲怎样。这位乡村企业家一改往日的谦卑,厉声道,他再不是,也是我的父亲。姜江愕然,怎么了?何坤冷笑道,你害死了他,还装什么糊涂?姜江跳起来,老人……不在了?半晌,又喃喃道,我怎么会害死他?何坤道,若不是你对他讲了什么,他怎么会突然跨下去?又怎么会突然离开人世?
姜江半晌不语。
何坤重声道,你对他讲了什么?
姜江苦笑,我能讲什么?我什么也没讲。
何坤说,文人杀人不见血,你可真行啊,我……我要去控告你。竟摔门而去。
姜江没料到他的好奇产生了这样的结果。尽管何兴达的死与他无关,可分明又是他“杀”死何兴达的。不管过程怎样,最终结果是何兴达因他的出现离开了人世,这是个铁的事实。姜江苦笑着想,这真是莫大的嘲讽啊,尽管自己一直在过程中游弋,最终结果还是陷在结果的泥滩里。
枪毙杨锡壶那天阴云密布,寒风卷着雪粒漫天飞舞。尽管这样,观看者依然人山人海。杀人如麻的塞北巨匪杨锡壶在1955年的初冬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执行枪决的是刑侦队的韩兵。韩兵的家人就是被杨锡壶杀害的,当时韩兵在游击队当侦察兵,因此幸免于难。韩兵是游击队有名的神枪手,关于他的枪法民间流传了许多故事,据说他在百米以外能将奔跑的兔子击中,而且总是击中兔子的头部。让韩兵执行枪决,一是考虑到他和杨锡壶有深仇大恨;二是他的枪法好,由他执行枪决可以大快人心。但出人意料的是韩兵在枪决杨锡壶时,连放了两次空枪,尽管他距杨锡壶的距离不到30米。韩兵的表现令人大失所望,直至第三枪才击中了杨锡壶。韩兵因此羞愧难当,不顾同事的劝阻,卷着行李回家种地去了。
四十年后,这个场面再一次出现在一个叫姜江的年轻人的脑海里。姜江从师专历史系毕业后,托关系分配到了政府办公室。也许是因为学历史的缘故,姜江特别爱钻牛角尖,这个毛病特别讨人嫌,尤其是讨领导的嫌。一年之后,姜江被打发到县志办工作。县志办是一个养老的地方,和姜江同办公室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因身体有病很少上班,无所事事的姜江便一页一页地翻阅着历史。关于杨锡壶被枪毙的记载,县志上仅有四十八字。但姜江目视着这两行字,却想起了民间关于韩兵的传说。百无聊赖的姜江突然对这件事产生了好奇。他慢慢翻看着有关记载,又发现了许多可称之为“谜”样的东西。杨锡壶是1955年被捕获归案的,那时他隐姓瞒名,在北草地放羊,而且他用烧糊的豌豆将脸烫得满是麻坑,他人难识其本来面目。他是1949年逃跑的,也就是说他靠着这种伪装躲匿了整整六年。捕获杨锡壶归案的是一位叫何兴达的农民。有趣的是何兴达正是1949年受命追捕杨锡壶的游击队排长,而且是韩兵的上司。1949年,何兴达带领一个排追捕杨锡壶,杨锡壶在穿过一个叫哈拉滩的村庄之后,逃上冰山梁。冰山梁是坝上有名的大山,其中三面皆是悬崖绝壁,陡如斧削。也就是说,杨锡壶上冰山梁是死路一条。但何兴达等人追上山顶后,杨锡壶已无影无踪。他不可能长上翅膀,唯一的可能就是跳悬崖。何兴达带人下山寻找,却并未发现杨锡壶的尸体。何兴达因此受到了处分。1955年何兴达是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将杨锡壶捕获的。何兴达一解放后就回乡务农了。
公安局通缉六年之久的杨锡壶为什么会被一个农民识破真面目?神枪手韩兵为什么会放空枪?姜江的思维在这些问题上停顿下来。
往事如烟,历史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页发黄的纸张。人们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杨锡壶被枪决了,一个土匪头子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就是结果。其中种种过程都被这个铁的结果冲淡了,爱钻牛角尖的姜江却喜欢过程。他觉得过程要比结果有意思。姜江想,与其无所事事的呆在这儿,还不如到下面干些什么。
姜江多方打听,终于打听到韩兵的下落。韩兵在北滩乡敬老院生活——后来姜江觉得用等待死亡这个词更合适。某个星期天,姜江亲自赶往北滩,他原以为敬老院在乡政府所在地,一问方知离乡三十多里,姜江又不辞辛苦赶到敬老院。敬老院和农场在一个院,连农场场长算在内,也就四个人。姜江问哪位是韩兵,一位满脸老年斑的老头乜着眼问,是不是送肉来了?姜江被问糊涂了。老头劈手抢过姜江的提包,打开见里面只有一个笔记本,就狠狠摔在地上。随后骂,你叫王乡长来,这个王八羔子,他答应每人给二斤肉的,咋说话不算数?由于缺牙少齿,说话走风漏气,声调也显得滑稽。旁边一个老汉赶紧拽开他。姜江又问老年斑是不是韩兵,老头气冲冲地说,是又怎样?你能把我的球咬了?姜江赶紧说明来意,韩兵马上狐疑地打量着姜江,半晌方问,你是给我复职的?一月多少?我不要太多,二十斤猪肉就行,我可是半年没吃上猪肉了哇,早知这样,我他娘就是死也不回来!随后又抓着姜江的膀子问,是不是给我复职的?姜江很尴尬地摇摇头。韩兵的目光马上冷淡下去,喃喃道,是啊,快入土的人了,复什么职,吃什么肉?姜江再问什么,韩兵拒而不答。姜江提到神枪手三个字,韩兵的眼睛方亮起来。可一提杨锡壶,韩兵的脸突然僵住了。片刻之后,猛又蹦出一句,我他娘的丢人。眼皮一耷拉,姜江再问不出什么。
几天后,姜江提着两瓶酒、五斤肉,再次走进敬老院。烧酒下肚,韩兵的目光温和多了,他说都是陈年烂谷子了,你问这干甚?姜江百般央求,旁边的老人也劝,韩兵方开口道,枪决前,杨锡壶跟我说了一句话,这狗日的。
姜江马上追问,他说什么?
韩兵瞟了他一眼,慢声道,他说我用一个女人换了六年命也值了。
姜江的某根神经突然兴奋起来,韩兵的眼睛却黯淡下去。姜江小心翼翼地说,这是什么意思?韩兵顿了一下说,谁知道呢,这个王八蛋,可能又害了一条命吧。姜江问,你就因他一句话放了空枪?韩兵叹口气,老了也不怕你笑话,我那玩艺叫枪子击穿废了。他说这话是在嘲笑我,我气得直哆嗦……随后一转,我真是傻,就是放二十次空枪也不该往回跑呀,瞧瞧现在……唉!
姜江却在琢磨那句话:我用一个女人换了六年命,也值了。凭感觉,这里面肯定有一个荒唐或肮脏的故事。但从韩兵的嘴里掏不出甚东西了,韩兵眯缝着小眼说,爱他娘的咋着,该死的死了,该活的还要活,只要有肉吃,老子就算当皇帝了。
半夜聊天,韩兵无意提起,当年追捕杨锡壶,他也在其中。韩兵叹道,那小子确实命大。姜江提出疑问,纵然他是铁身子,从悬崖上掉下去也得摔碎。韩兵说,我也纳闷,不过那小子逃上冰山梁时,提着两个大簸箕,他可能是夹着簸箕跳下去的。
姜江问,什么簸箕?
韩兵解释,就是秋天人们簸粮的那种。
姜江想了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说,他怎么会弄来大簸箕?当时不是冬天吗?
韩兵说,谁知道呢?进村的时候还没有,窜出村子手里就有了那玩艺。
姜江脱口问,有杨锡壶的同谋?
韩兵突地捂住姜江的嘴,可别这么说,随后又嘿嘿笑了,我还以为是过去呢,说这话是要掉脑袋的,现在说吧,说自己是日本鬼子也没关系。
姜江问,你也认为有杨锡壶的同谋?
韩兵想了想说,不可能,杨锡壶把人们害苦了,谁会救他?
姜江又问韩兵当时追捕杨锡壶的人谁还在世,韩兵说估计就剩何兴达了。姜江眼睛一亮,就是那位何排长?他还健在?他可是有功之臣哇。韩兵说,是呀,杨锡壶烫了脸,还硬是被他揪出来,要不是贪恋女人,没准他早做市长了。姜江一怔,忙问怎么回事。韩兵说,他把人家小寡妇肚子搞大了。
姜江脑里忽又冒出那句话:老子用一个女人换了六年命,也值了。
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某种联系?
姜江在村口向一对刚干活回来的夫妻打听何兴达的住处,这对夫妻茫然地摇摇头,说村里没有何兴达这么个人。来之前,姜江还在乡民政所证实了一下,何兴达就住在小碱滩村,怎么会没有呢?这时,从旁边过来一个拾粪的老头,那对夫妻便问他谁叫何兴达,老头想了想,突然说,何兴达不就是何牛倌吗?他是支书爹呀,找他干什么?老头狐疑地盯了姜江几眼,说又是吃大户的吧,你可真会搭桥,直接找支书就行嘛,何必找牛倌?他爷俩可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姜江没听懂老头的话。老头还算热情,径直把姜江领到村子西北角两间黄泥小屋前,说这就是何牛倌的家。经风雨剥蚀而面目全非的门上吊着一把大铜锁。老头说何牛倌傍晚才能回来,愿意等就在这儿等。说完,撇下姜江走了。
姜江围着小屋转了一圈,猛然发现小屋没窗户——在应该安窗户的地方镶了一块小玻璃。姜江扒着玻璃往里瞧了瞧,里面乱糟糟的,什么摆设也没有。他是支书爹,怎会住这么一个破地方?想必是个怪人。
姜江蹲在屋前,点了一支烟。抽了还不到一半,一个小伙子满头大汗地跑了来,问你是县里来的吧?何支书叫你呢。姜江一惊,村里来个陌生人,支书马上就能得信儿,可见这支书不一般。又想,他不认识我,叫我干什么?小伙子见姜江发怔,就说支书脱不开身,只好让我来迎你。换了说法,姜江想,戏来了,看看这个支书究竟玩什么花招,再说他是何兴达的儿子,这也是了解何兴达的机会。
姜江在村委会待了老半天,也没见支书的影儿。正纳闷,猛听人叫,慢待了,真对不起。姜江一抬头,一位四十岁左右的汉子走进来,进来就抓住姜江的手,连道辛苦。姜江莫名其妙,一时手足无措。他觉得支书眼熟,盯了两眼,猛然想起何支书就是县里重点宣传表彰的乡镇企业家何坤。姜江听他做过报告。何坤办了两个厂,一个粉丝厂,一个是砖厂,都属全县重点企业。姜江笑着说听何支书做过报告。何坤连说赶鸭子上架,在大伙面前丢丑了。
聊了几句,何支书小心翼翼地问,你还在原来那儿上班?姜江掏出记者证递给他。何支书看罢,马上说,原来是姜记者。但神色忽然变得异常难堪。何支书说,姜记者要采访?其实也没啥,该说的早就说了,该写的早就写了,姜记者能不能高抬贵手?说完,忙递上一支烟。姜江悟到了什么,说我只是私人拜访,不写也罢。何支书神情马上开朗了,随后拉姜江去吃饭。
土记者也是无冕之王,何支书深喑此道。
随着酒兴的酣畅,何支书的话多了起来。他说本来他办的两个厂都不错,可自从记者报道了以后,上面经常来参观,开现场会。乡一级的参观已达三十几次,去年光招待费就花了六万。另外,上面有些领导经常赊东西,一赊就是无头账,两个厂子硬是被折腾得缓不过秧来。
姜江说,我写个内参,直接送给县长。
何支书惶然地说,不会有事吧?得到姜江的保证后,何支书冲姜江一抱拳,说我代表小碱滩的老少爷们谢你了。
姜江趁机打听何兴达。何支书警觉地问,你怎么会知道他?姜江说他是有功之臣,我怎么会不知道?何支书顿了一下说,我也不了解他,砖瓦房不住非要住破屋子,给钱也不要,偏要放牛,不知道的人都以为我不孝敬,我心里有苦处哇。又说,你从他嘴里问不出甚,他和哑巴差不多。
姜江说,也许他有苦处。
何支书说,全是自找的。
晚上,何支书把姜江送到何兴达的门口便回去了。姜江敲了敲门,一个嘶哑的声音说,想进就进来,敲啥?姜江推门进去。
昏暗的灯光下,一个瘦小干巴的老头正独自下棋,想必就是何兴达了。姜江进来,老头也没抬头,却很兴奋地说,你输定了。姜江问,你就是何支书的父亲吧?何兴达抬头问,你是谁?找我干甚?姜江介绍了自己,并说知老人棋下得好,特来拜访。何兴达嘿嘿一笑。他看出姜江在撒谎,随后问姜江有甚事。
姜江说,我想了解当年追捕杨锡壶的事。
何兴达的脸立刻僵住了,核桃皮般的皱纹里满是愠色。过了片刻,何兴达突然说,我不知道,你趁早离开。
姜江说,当年你是排长,怎会不知道?
何兴达抽搐了一下,嚷,我当时没有抓获他,可后来我不是又把他交给政府了?你们还要我怎样?
姜江忙说,我只是私人了解,和公家没关系。据别人回忆,杨锡壶在逃上冰山梁之后,手里多了两把簸箕,这是怎么回事?
何兴达说,我怎知道?
姜江又问,你怎么在六年之后认出毁容的杨锡壶的?
何兴达跺了跺脚,问,你究竟要怎样?突起的喉结上下滑动,胸腔的怒气几乎将单薄的身子摧毁。
姜江说,功与过都无人追究了,我了解只是好奇。
何兴达不再理他,坐下来下自己的棋。
大约十点多钟,何支书把姜江叫走。何支书问,问出甚没有,姜江说他的脾气不大好。何支书一笑,说有你苦头吃的。
姜江的好奇却越发浓了,他索性住在小碱滩,天天找何兴达。也许是姜江答应写内参的缘故,何支书对他很热心,管吃管住,还陪着他,后来淡下来,就由姜江自己了。姜江干脆和何兴达住在一起,白天也和他一块儿放牛。何兴达不恼也不急,该干甚还干甚。
那天在滩里,姜江冒了个大胆,说,杨锡壶死前说了一句话。
何兴达脱口问,说什么?神色极不自然。
姜江盯着他的眼睛说,他说老子用一个女人换了六年命也值了。
何兴达缓缓把目光移开,望着远方。然后低下头走开。
那晚,何兴达下棋心神不定。夜晚姜江睡得正香,忽然被何兴达推醒。何兴达木然地说,你这么想知道,我就告诉你,那两个簸箕是琬儿给他准备的。
姜江问,琬儿是谁?
何兴达说,我那一口子……她已经死了。顿了一下,又说,她嫁过一个男人,不久男人就死了,我就和她好上了,那时,我不知她还和杨锡壶有关系,后来知道了,可没向上级报告,我离不开她,我没出息哇!何兴达将头深深地埋下去,泣不成声。
姜江怔住了。不是为这个结果——历史的角落里不乏肮脏的东西,而是为何兴达的表现。见他抽搐不止,姜江安慰,不过,你后来又把他揪了出来。
何兴达说,不!我是一个罪人。我娶了琬儿不久就知道杨锡壶的下落,可是我怕琬儿离开我,就没有报告,直到琬儿死后,我才去……我有罪哇。
何兴达愈显得瘦小了。姜江猛有些后悔。何兴达的心口贴了一块丑陋的伤疤,四十年了,他差不多忘记了或没有忘记毕竟遮掩着,自己却给他捅破了。何兴达并不算一个罪人,他毕竟将杨锡壶揪了出来,历史已对他作了惩罚,自己何必再在其伤口撒盐呢?
第二日凌晨,姜江丢下五十块钱,匆匆上路。姜江了却了一块心病——虽然又一块心病窝在胸腔——可以把这页故事暂时翻过去了。
姜江在路边等车时,何兴达气喘吁吁追上来,硬把那五十块钱塞给姜江。姜江见他执意不收,只得拿了,弄得很尴尬。
何兴达喘了两口,突然说,夜里我没说真话。
姜江愕然。
何兴达没看他。我揪出杨锡壶时,琬儿并没有死。那时何坤已经五岁,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何坤不像我,太不像了。我从琬儿嘴里知道这孩子是匪种以后,气懵了,我咽不下这口气,我就——
姜江惊呆了,你是说何支书是——
何兴达点点头。起先我想把这个匪种弄死,可整整五年了,我一直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儿子,我下不了手……这小子心地不坏,可不知怎么到现在我看他也不顺眼。
好半天,姜江才问,他知不知道?
何兴达说,不知道。说完,猛给姜江跪下去,我以为没人再问这件事了,没料……到底逃不脱哇,姜记者,你让政府惩罚我吧,我有罪,我愿意坐牢,可你们别抓何坤,他虽是匪种,可他没干坏事,小碱滩离不开这小子,姜记者,求你了。
姜江费了好大的口舌才使何兴达从地上站起来。何兴达惶然地擦着满脸泪水,还是不敢抬头。姜江又说,不管你过去做了什么,最后还是你把杨锡壶揪了出来。
何兴达说,我心里一直压着块石头。
姜江沉默了,任何人都无法搬去这块石头。这是块刻着历史的石头。姜江不知何兴达是否听进了自己的话。何兴达低着头站了一会儿,弓着腰消失在田野尽头。
数日后,一脸怒气的何坤出现在姜江面前。姜江不知何事,但猜测一定与他父亲有关,便小心翼翼地问他父亲怎样。这位乡村企业家一改往日的谦卑,厉声道,他再不是,也是我的父亲。姜江愕然,怎么了?何坤冷笑道,你害死了他,还装什么糊涂?姜江跳起来,老人……不在了?半晌,又喃喃道,我怎么会害死他?何坤道,若不是你对他讲了什么,他怎么会突然跨下去?又怎么会突然离开人世?
姜江半晌不语。
何坤重声道,你对他讲了什么?
姜江苦笑,我能讲什么?我什么也没讲。
何坤说,文人杀人不见血,你可真行啊,我……我要去控告你。竟摔门而去。
姜江没料到他的好奇产生了这样的结果。尽管何兴达的死与他无关,可分明又是他“杀”死何兴达的。不管过程怎样,最终结果是何兴达因他的出现离开了人世,这是个铁的事实。姜江苦笑着想,这真是莫大的嘲讽啊,尽管自己一直在过程中游弋,最终结果还是陷在结果的泥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