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助力女性社区矫正如何可能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1589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社区矫正法》中关于实现分类管理的要求,反思女性矫正对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被忽略”的现实情况,提升女性矫正对象矫正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出发,探索借助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助力女性社区矫正的可能性。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矫正;女性矫正对象
  2019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正式出台,是对我国自2003年开始的社区矫正工作实践成果的立法表达,是社区矫正工作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其中,《社区矫正法》第四章第二十四条提出了要针对不同的社区矫正对象实现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的要求。然而在现实司法实践当中,囿于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力量薄弱,矫正工作专业化及细致度程度不高等原因,对于不同的矫正对象尤其是女性矫正对象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并且,从现阶段的社区矫正实践来看,社区矫正主要注重对矫正对象的监管,而忽视了女性矫正对象的特点与内在需求,导致针对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矫正效果不佳。本文对借助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助力女性社区矫正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探索。
  一、理论视角
  (一)社会控制理论
  犯罪是个人与传统社会的联系薄弱或破裂的结果,紧密的社会联系、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完善的社会控制措施有助于减少犯罪。以社会控制理论为研究的理论视角,分析社会工作助力社区矫正女性群体,这一研究思路为今后研究我国社会工作助力社区矫正提供新的视角。通过某地区社会工作助力社区矫正实践,分析社会工作如何改善和提升社区矫正效果,进而研究社会工作助力社区矫正的理论阐释。
  (二)社会行动理论
  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可以大大缓解司法行政尤其是社区矫正系统的工作压力,分解其关于教育、帮扶的矫正工作内容,充分链接资源,进一步推动实现矫正社会工作发展的专业化与本土化,有助于研究视角的拓展和问题研究的深化。
  (三)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下的社区矫正强调以女性矫正对象的优势为核心,是在对其潜能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实施的社会工作助力。优势视角下的社区矫正聚焦于发现、发挥女性矫正对象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注重激发矫正对象的抗逆力,善于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对矫正对象进行帮助并使其得到自我发展。女性矫正对象社区矫正质量和效果的不足为社会工作的助力提供了空间,社会工作的助力能够较好地推动女性矫正对象完成社区矫正过程,这主要是由社会工作的优势所决定的。社会工作作为扩大社区矫正社会认同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社区矫正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实践路径
  具体来看,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力量助力女性社区矫正的实践路径体现在: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助力指导女性罪犯社区矫正参与
  社会工作起源于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为弱势群体提供资源,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活动,以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个案矫正、小组矫正等专业方法介入女性罪犯社区矫正,担负着观护帮教、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以及融入社会指导等职能。社工协助女性罪犯社区矫正区别于传统的矫正方式,呈现出教育性、及时性、恢复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完全符合女性社区矫正的基本理念和价值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助力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应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比如同理心、接纳和尊重自觉等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理念,运用到与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中去。通过社工的工作,教育感化,帮助女性矫正对象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引导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减少其在重新融入社会中的障碍。
  (二)社会工作理论助力分析女性罪犯社区矫正问题
  传统的监禁、劳改矫正方式往往给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贴上标签,脱离了正常的社会环境,使其丧失了适应社会的机会,在回归社会的时候面临适应的难题。因此,通过社会工作的“去标签化”,为女性矫正对象营造一个正常社会生活的氛围。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人在情境中等社会工作重要理论都能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社会工作方法助力提升女性罪犯社区矫正质量
  社工助力女性罪犯社区矫正,通过对女性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开导,尊重女性罪犯的情感,对进步进行表扬,对缺点善意提醒及有效制止,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女性罪犯重塑生活信心。专业性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的结合为女性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专业性社会工作遵循社会工作理念、知识体系和服务方法从专业支持的角度解决女性矫正对象的实质问题,成效较好。行政性社会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女性矫正对象提供资源,确保女性矫正对象的矫正效果。在社工助力女性罪犯社区矫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动社区、单位及相关机构,构建一个有效的、联动的监管网络,不仅有利于节约刑罚资源,也可以减少矫正对象潜在的抵触和戒备心理,增强对象自觉接受教育改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改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丽芬,廖文,张青松.论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J].甘肃社会科学,2012(01):157-160.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当下师生必然选择的教学常态。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混合式课程的科学评价亟待解决。本文将具有网络特质的AISAS模型应用于课程评价研究,构建了包括10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的混合式课程评价体系,以期为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AISAS模型;混合式教学;课程评价  一、引言  早在2012年,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界人士对于高中段特殊学生的康复教育十分重视,通过ICF-CY理念为高中段特殊学生健康和功能提供一个全面的评估检测以及分类,在ICF-CY理念下,进行适当的体育训练为特殊高中学生提供休闲运动平等的机会,以下文章就是针对ICF-CY理念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实际运用,给特殊学生带来的作用与意义,通过对适应体育课程的理念和模板,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体育课程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舞蹈教育也受到了重视,课程与教学是构成舞蹈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舞蹈课程建设与舞蹈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舞蹈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舞蹈发展演变至今日花样繁多,种类丰富而作者认为传统的民间非遗舞蹈极具历史色彩,人文色彩,传统民间非遗舞蹈与传统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把非遗舞蹈融进教学课程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不仅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这也是传播和传承传统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论证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阐述了中美两国大学翻转课堂的应用情况,论证了中西方教育差异,得出了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主要在于学生在课堂的地位不同以及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同的结论。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国;美国;大学;教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兴起于美国,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与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良好效果产生对比,显示出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在新课改的政策以及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人们对于分层走班式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此背景之下,教学思维正在不断改变,同时也需要掌握更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分层走班教学;少数民族学校;课堂构建  在少数民族学校课堂教学中,基于分层走班式教学的运用方法怎样去实施?对于学生来说,进入到一个新的班集体会不会引起学生的“应激反应”?学生在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模式的梳理与介绍,总结各国的培训经验,提出对我国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启示建议。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处于领先水平,职业农民培训体系较为完善,培训模式也从单一的注重理论培训升级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绝大多数农民也已经从传统的闲散农民过渡到现代的职业农民,对职业农民的后续培训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一、国外职
期刊
◆摘 要:法治意识是公民主体意识的体现,是公民对法律价值合法化的认识所形成的自发守法动机,是公民把守法作为道德意识的主观观念。所谓的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性质、法律地位、法律管理急治理社会的观念和看法,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办法,法治的基本要求就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的调整措施中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是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机关、团体或个人,包括国家领導人在内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来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进行了新教学模式探究。探究内容主要围绕着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手段;考核内容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飞速的发展,不仅大力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建设,而且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建筑业
期刊
◆摘 要:商务经济学是以经济学为基础,将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兴学科,是适应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高校在开设商务经济学这一特色专业时应当遵循市场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商务经济学人才。本文详细阐述了商务经济学的学科内涵,开设商务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并对高校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务经济学人才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商务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商务经济学;市场需求;能力导向;
期刊
◆摘 要:渝东南地区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家校共育水平长期滞后,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本文从探寻家校共育的不利因素出发,分析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意义,并刍议解决渝东南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困惑的方法和途径,以对建设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型家校关系提供可具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策略  家校共育,为的是朝共同目标与爱同行;家校携手,为的是因共同理想共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