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是老板,是普通人眼中应该能够享受生活的一群人。他们不必担心没有房子、不必烦恼周一到周五的迟到记录;他们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他们奋斗的都是自己的事业,但为什么他们仍旧那么不快乐?甚至选择结束生命?
富人非正常死亡接二连三
在中国,富人自杀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出现在今年年初的赵恩龙和徐凯这两起自杀案件,只是因为级别很高,才被国人所高度重视,以至今天仍风波未平。
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的岁月,回顾一下那些亲手夺去自己生命,如今骨灰都已冷却的富人和企业家:
大众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方宏,在公众当中近乎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他事业成功(1990年被提升为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大众在他的领导下发展良好,业绩稳定,与中国足球的结缘,更使“大众”品牌享誉海内外,而上上下下也公认这位老总很称职、很出色),家庭稳定(妻子是位医生,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清廉有口皆碑(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但他却于1993年3月9日上午,从五楼总经理室的窗口纵身往外一跃,突然之间结束了自己堪称辉煌的一生。
1997年7月26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青年企业家陈星国在遵义开枪自杀。据了解,15年时间,陈奇迹般地把一个年产值只有300多万元的县办企业,逐步发展为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的国家二级企业——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但后来因盲目扩张,拖欠债务高达4亿多元,最终不得不面对被茅台兼并的现实。但也就在兼并第一次筹备会议召开的前一刻,陈因无法承受这一切而冲动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9岁的广东茂名永丰面粉厂厂长冯永明,面临经营走下坡而患重度抑郁症。他是用水果刀割腕自杀的,他在遗书上这么写道: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到另一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
2001年10月,北京一家通讯公司董事长突然从其办公楼的窗口跳了下去,经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但两条腿却再也没有站起来!
2002年7月23日,浙江一家印务公司的老板张良,在妻子3周年忌日这一天,到妻子坟前献上一束鲜花后,便在家中服下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
面对这些冷酷的事实,人们一直问个不休:他们是老板,是普通人眼中应该能够享受生活的一群人。他们不必担心没有房子、不必烦恼周一到周五的迟到记录;他们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他们奋斗的都是自己的事业,但为什么他们仍旧那么不快乐?甚至统计出来的选择自己结束生命的数字是那样令人触目惊心?
被多数人认为应当最有自主选择权的人,为何选择结束生命,是谁逼的?
光环背后的阴影
无疑,中国富人背后有一道浓重的阴影,这个阴影一直笼罩在他们的内心世界。过去,我们只注意到他们在闪光灯下的光彩,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阴影。
自中国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体制的巨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每一个企业家的眼光、智慧和良知,惊涛骇浪,大浪淘沙,而这我们不难从接连落马的上榜富豪中一窥端倪。与此同时,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企业家以及那些道德感、责任感强烈的企业家,最容易出现一种罪恶感(追求公平还是投机取巧?追求诚信还是忽视道德?),由此也易于产生心理危机!
其实,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家或者说职业经理人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自社会机制的完善,或者说依托一个良好的市场与法制环境,企业的经营行为相对来说往往可以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控制的保障。而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非常时期,缺乏机制与道德的约束,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导致一切都显得难以预测和把握,企业的成功更多地依靠一种灰色的成分或者说权谋。有专家认为,这一外在环境客观上使得苟营者易于取巧,成熟的商规难以张扬,—种可正面参照的普遍性原理与榜样空白,促使权谋的作用被无限扩大、变异、神化。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乃是自然规律,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常给企业家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危机感,面对已取得的成功,他们害怕失败。一位经理人曾慨叹,“我被卷入了疯狂的竞争中,这种竞争的残酷在于把跑得最快的人拉出来再比赛。就像奥运会比赛,最后只能有一个冠军,其他人都是失败者。你必须爬到金字塔的顶端,想不干的时候,连退路都没有!”而一些背运的企业家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后,心中难免失去平衡,以至于走上极端的道路。
心理学家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发现,影响企业家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人际关系的困惑。据报道,一位青年企业家找到心理医生说,他创办了一个企业,对职工和一帮铁哥们都很讲义气,但他一倒霉,他们说散就散了,他实在想不通,以后也没法再相信别人,甚至产生了报复心理。
其实,不管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失败的企业家,在他们从商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体验到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有专家分析,与一般人的体验相比,企业家的孤独更深刻,危害性更大,它除了影响企业家本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外,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家滑向悲观主义的深渊,对周围的一切都抱以怀疑的态度!
在对心理存在障碍的自述原因中,近七成接受检测的企业家认为是“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其中68%的企业家说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
的确,面对客户挑剔的眼光,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面对“社会精英”的角色期望,不少企业家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心理不堪重负。事实上,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以企业家为业,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再也不得轻松。由此,企业家也就不得不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当这个压力超过他所能承受的极限时,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据专家分析,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方宏,为什么自杀身亡10多年,但在业界和精神病学界所引起的震撼至今仍然不能平息,说到底就是因为企业家身上的压力之大第一次显现得如此惨烈!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位企业家因犯罪而身陷囹圄,但他却说:“我心里终于可以解脱了,我不用再承受社会给予我那么大的重压了,我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好企业家成恶人”的悲剧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的深层次原因。
还有一个就是来自家庭的打击。2001年10月15日,北京一个装修豪华的办公室内,金锐千翔通讯公司董事长祝凤生突然从窗口跳了下去,在对其死因的调查中发现:他的妻子和6岁的女儿被入室行窃的歹徒杀害,此后他变得十分沉默,与周围人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客户也基本是由助理、经理们接待。其秘书回忆说,很多时候,她送文件进去都不敢出声讲话,把东西悄悄放下便退出来。
据学者调查,在有心理问题的中国企业家中,11%的人有过失去亲人的经历,包括父母、妻子(丈夫)、儿女,13%的人出现过婚变,7%的人童年生活十分不幸。接受调查的企业家90%以上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家,希望自己的配偶能够理解自己,做自己的知己。“家庭与事业产生矛盾,我感到难以两全,内心备受煎熬。”这是一种典型的心态。而与此对应的,是那些心理健康的企业家,往往都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
个人自律与社会宽容
为何富豪们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呢?一般认为,主要是随着财富的增加和“事业”的不断扩大,自己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自己的欲望越来越高。心理压力的增大和欲望的增高,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巨大矛盾。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差,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如果这种疾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就有可能发生自杀等过激行为。
造成富豪们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无外乎这样几个:首先,就是著名投资、管理咨询专家温元凯教授所说的:“中国富豪有四大‘顽症’,一是变得狂妄;二是贪婪和野心;三是不良嗜好,比如:色迷心窍、好赌成性;四是为感情所累,‘小蜜参政容易败家’。”这四大顽症是富豪们的通病,也是增加富豪们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一些人成为富豪后,抗拒不住生活的诱惑,承受不了巨额财产的心理压力,逐渐养成了许多不良嗜好。色迷心窍,嫖娼成瘾,好赌成性,挥金如土。把自己以及家人创业的艰难,把自己曾经是一个放牛娃、放羊娃的出身,忘得一干二净。一些人成为富豪后,整天为感情所困,包情妇、养小蜜,搞的家庭鸡犬不宁、妻离子散。忘记了与自己同甘共苦、共创天下的结发妻。结果内忧外患,心理渐渐不能承受,进而发生严重的心理疾病,有些可能走向自杀的不归路。
其次,就是自己暴富的过程是见不得阳光的,或者说是非常肮脏的,甚至是沾染别人的血,牺牲别人的生命得来的财富。而当自己今天享受荣华富贵时,每每想起那些事情,就心理不安甚至恐慌。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终产生心理疾病。
再次,就是曾经拥有的繁荣和辉煌,遇到了巨大困难,或资金链断裂,或销售市场萎缩,或巨额亏损不能弥补,眼看着自己经营一生的事业将要日落西山,无法面对这个现实,承受这个压力,最终心理崩溃,甚至自杀。最后,就是一些社会外部环境问题也是富豪们心理压力过大,容易患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富豪名声一出,随着各种荣誉、捧场的到来,也带来了许多麻烦。社会上五花八门的捐助蜂拥而至,亲戚朋友们的求助纷至沓来,稍有怠慢,就不知道得罪了哪方“神仙”,今后就一定有你“好看”。一些富豪在这些社会现象面前,心理压力增大,往往容易患心理疾病。
“赵恩龙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问题是需要全社会来思考的!”运城市工商联、民间总商会副会长张旭婧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家被逼上绝路,是社会的责任!”民营企业家没有压力是假的,不只是赵恩龙一个人,现在的民营企业家都背着沉重的包袱。不做企业的人是根本体会不到的。张旭婧告诉记者,面对这种包袱产生的压力,有的能释放掉,有的却释放不掉!虽然说现在国内民营企业家所处的地位、环境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些距离。这些差距主要是来自生存环境、公众认可以及理解支持方面。西方企业家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做企业上,但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则要面临复杂的社会关系、公众歧视、各方面的不理解等压力。打个比方,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只能用30%-40%的精力来经营企业,却需要用50%-60%的精力来排除各方面的干扰。为什么会不断有民营企业家走到这种地步,是因为其付出的与得到的不成正比,像赵恩龙,能将企业做到几个亿的规模,证明他具有非凡的经营能力。为社会贡献了这么多,却走上了绝路,这是需要社会和政府深入思考的问题。民营企业家是需要保护的!因为他们还不是强势群体!张旭婧说。
“富人防身术 ”怎么练?
针对山西运城鑫龙稀土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恩龙和陕西金花集团副董事长徐凯两位富豪自杀的消息,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干预专家丛中教授告诉记者,有统计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20多年间,中国大陆企业家中,仅有记录的、有名有姓的,至少还有点知名度的就有1200名自杀身亡。
丛教授说:“自杀,是富豪在遇到困境时选择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他认为,当企业家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及有利的外在环境成功后,凸显的是有创新精神、领导能力等优秀品质,而某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却被忽视,等各种心理疾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优势也就显现不出来了。
丛教授指出,心理健康是高质量生活的基础。他说,他已先后为十多位富豪进行过心理干预。中国有专门针对富豪的心理咨询机构。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咨询中心咨询部就是一家这样的门诊,每月大约接待30人次富豪“看病”。
一项调查表明,年薪在100万以内的人,钱越多越能感到幸福,而年薪在百万以上的,就会越来越难感觉到什么是幸福。对此,丛教授建议富豪们,在角色上尽量把自己与企业分开;在情感方面,更要注意对亲情等情感的投入;还可做一些慈善活动,体会精神方面的幸福。此外,丛教授还建议,富豪们能定期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就医,最好有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一位李姓教授说,从已经发生的系列血腥事件中得到一些教训和认识才是最重要的。譬如,怎样尽快促成各种以保护“私权”为主体的法律顺利出台?是不是让全社会动员起来强化法治观念,从而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环境?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一研究人员认为,富豪安全已成为治安的一个课题。由于部分地区贫富之间的落差扩大,与之相伴的心理落差也日渐明显。专家认为,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引导,就会造成矛盾。富豪们应以一种健康、共赢的心态处世,这样可以避免矛盾激化。
另一方面,企业家自身对心理疾病也存在偏见。调查发现,由于受“精英人士”带来的双重人格影响,患上心理疾病的企业家有90%的人不会觉察自己已经患病,而在患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企业家中,有90%以上的人不愿去看心理医生。接受过4000多例心理咨询的瞿伟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家往往对看心理医生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觉得这是很不光彩的事。加之企业家群体处于社会上层,领导着成百上千的员工,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因此更加不愿就诊,而这却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此外,心理学家认为,成功必然意味着一个人的个性与现实已经做出了某种妥协。事实上,如果企业的成功要以企业家透支身体和牺牲个人幸福为代价,那么这种成功是可怕的,也是脆弱的!难以想象一个身心疲惫,少有笑脸的企业家能够创造出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也难以想象一群生活失衡、终日困于重重压力下的企业家能够打造出一个个大器扎实、具有恒久价值的百年企业。
经济学家周其仁曾说“中国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家制度和最廉价的企业家”,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无奈和痛惜!
有人说,谁都可以死,偏偏老板不能死。不管什么老板,大大小小,总是有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等着找他要饭吃,如果他的离开导致企业的破产,那么很多人都面临着重新选择岗位,甚至对整个产业都可能会产生影响。一位哲人还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富人们给社会的贡献之大却是毋庸质疑的。只要富人的财富都是合法收入,社会就有责任保护他、关心他。
关于富人的悲剧越少,是社会文明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