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邱女士最近经常感觉头晕,但又不知道该看哪个科。实际上,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经历过头晕,尤其是老人,50%~60%都有眩晕症。头晕后很多人会觉得是颈椎出了问题,老人则会想到高血压、脑血管供血不足。事实上,有很多疾病都能引起头晕,涉及到多个学科,要找到病因确实不是件简单的事。今天,我们就专门为头晕患者支招。
首先患者要做好前期的身体检查事项,找出自身属于什么样的原因诱发的头晕现象,根据原发性疾病来做疾病的防范,然后找对就诊科室,对症治疗,才能让身体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恢复健康。
晕 一般分为三种
头晕、眩晕、晕厥
头晕
几种晕里,“头晕”是程度相对较轻的一种。医学定义头晕是一种昏昏沉沉的感觉,也就是一些人所描述的“头晕脑涨”、“头重脚轻”。睡眠不足或者饮酒过量时,头昏沉沉的感觉,就是头晕。
如果你属于这种“头晕”,一般而言,应该去医院看内科。因为头晕多为内科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贫血、供血不足等所致。
眩晕
判断眩晕,方法很简单。要留心自己晕的时候有没有“天旋地转”,如果感到周边的东西都在转,或者上下浮动、左右摆动,那么就是眩晕。症状虽然严重,但是人的意识是清醒的。
耳石症,一种发病率最高的眩晕性疾病,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头的位置变化时,半规管(一种位置感受器)也会随之发生位置变化,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耳石症的高发年龄是40岁以后,一些特殊人群还会提前出现,如体质较弱的女性,以及长期不运动、压力大、有睡眠障碍的白领一族也属于高危人群。如果发现起床时低头或在床上翻身时有短暂的头晕,有80%的可能性是耳石症。一旦怀疑是耳石症,建议调整睡眠,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注意休息,还可以到耳鼻喉科做前庭功能检查。
耳石症治疗比较简单,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法复位,就是患者在医生的协助下,仰卧在床上将头部悬空再转往不同方向,经反复数次后让耳石回到原位,整个治疗过程无需用药。一般而言,一两次复位后就能见效。
与头晕有关的另一高发疾病就是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耳石症引起的头晕一般在1分钟以内,发作时间短,而梅尼埃病引发的头晕则在20分钟以上,一般不超过1天。该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内耳积水。内耳有一层膜,就像吹气球一样,积水到达一定程度就会破。一破就会影响听力、耳鸣加重、头晕。随着发作次数增多,听力会逐渐下降,所以一旦出现症状,必须尽快治疗。
如果出现眩晕,患者应该考虑去医院看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临床统计,大概70%的眩晕是由耳鼻喉科方面疾病所致,30%是由神经内科方面疾病所致。
晕厥
晕厥,就是通常所说的晕倒、昏迷、不省人事。它是突发暂时性脑缺血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
晕厥发作的病因很多,可分为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和脑源性晕厥。如果你的晕,是“晕厥”的那种,一般而言,应当去医院看神经内科。
总之,不管是哪种晕,都应当留心。因为这是你的身体在对你发出警报。
“心梗”警报频频 预防不可松懈
近些年来,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各界精英不胜枚举,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热点。
急性心梗的病因,多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的血管管腔堵塞有关。诱因为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很多人会错误地认为,急性心梗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中青年人在发病人群中并不占少数。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在急性心梗的患者中,50岁以下的人约占了45%。有关专家表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倍增,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的生活起居及环境的污染都是引发急性心梗发生的重要因素。”
有效预防急性心梗除了要注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外,还应密切关注它发病前的危险信号。有半数以上的急性心梗病人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会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继往无心绞痛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还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首先应考虑急性心梗的可能,如条件允许的话,可立即服用麝香保心丸等急救药物,并及时到医院做检查、治疗。对已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群体来说,更需要坚持服用麝香保心丸来帮助抑制冠状动脉硬化、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心肌缺血、促进血管新生。
麝香保心丸作为防治冠心病的经典中成药,具有急救、常服两相宜的功效,在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在舌下含服4~6粒,最快30秒就能起效,缓解病症。日常坚持每天服用3次,每次吞服2粒,能更有效促进血管新生,即通过麝香保心丸的干预,来促进心脏缺血处新的小血管生长,从而在狭窄或堵塞的大血管周围建立起能够有效提供血液供应的侧支循环。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血液供应,显著减少心慌、胸闷、胸痛、气短等各种不适症状,预防急性心梗、猝死等危险事件的发生。(本文摘自于查查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