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
在婉转、悠扬、空灵的音乐声中,在优美、流畅、有力的舞蹈中,在复古、怀旧、温暖的色调中,热映的电影《芳华》把观众带入了20世纪70年代。那群正值青春年华的文艺兵,在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代,经历了爱情的萌发、人生的变故、战争的洗礼,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有人称赞《芳华》为“冯小刚最优秀的电影”。马云看完影片后发微博称:“我还会再去看这部电影,里面有每代人都会锁不住、放不下的青春、情怀、挫折的共鸣。”韩寒说:“《芳华》哀而不伤,藏着锋芒。”马未都在“观复嘟嘟”中说,“这电影我从内心比较喜欢,喜欢这电影里反映的这个事儿,这电影所有发生的背景我都非常熟悉。你们也猜出来了,这个电影就是《芳华》。”
何小萍遥远的父女情
何小萍进入文工团后,以为摆脱了家庭的困境,在部队会迎来全新的生活,然而事与愿违,她屡遭文艺兵的歧视与排斥。在得知萧穗子的父亲平反的消息后,晚上她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给父亲写信:“爸爸,以前我都是受了欺负,心里委屈了想您,才给您写信,可今天不是,今天我是看到了希望,我们团好几个战友的爸爸都解放了,我想我的爸爸也应该快等到这一天了吧。您离开我的时候,我才六岁,从妈妈改嫁以后,她就只抱着我睡过一次觉,那还是我诚心把自己冻病,發了三天高烧换来的,我坐在一家人里,却觉得没有一个人是亲人。我当兵的第一天,就拍了军装照寄给您,就是怕,终于有一天您真的回来了,认不出我长什么样子。爸爸,我改姓了别人的姓,您能原谅我吗?”
可是,何小萍等来的却是父亲病故的消息。“小萍,这些年你给爸爸写的信我都收到了,没有给你回信是怕连累你和你的妈妈,怕影响你在部队上的进步,爸爸可能撑不到落实政策的那一天了,趁着还有点力气,给你写这封信,算是告别吧。让爸爸最难过的是,没有机会陪你长大,你受了欺负,也不能保护你,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还有就是无穷无尽的想念,却见不到。脑子里只有你六岁时的样子,要不是你当兵给爸爸寄了张照片,亲生的女儿迎面走来怕也不相认……去年托看守在当地的哈萨克公社买了两斤毛线,亲手给你织了件毛衣,织的不好,给你织毛衣就是爸爸的一个寄托,每天看你的照片,爸爸就能挺下去。现在爸爸的力气用完了,就盼着早死早托生,下辈子你要不嫌弃,我们还做父女。找个替爸爸疼你的人吧,有个完整的家。”
看到这段,很多观众为之动容,特殊年代的朴素情感带动了大家的情绪,或为他们惋惜、感动,或为自己感怀。它把观众的情绪代入了影片,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子女,它让我们反思自己对待父母子女的态度和方式。
刘峰的“活雷锋”精神
刘峰,影片里的“活雷锋”,年年标兵,三次立功,苦活累活冲到前面,任劳任怨,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在抗洪救灾中砸伤了腰,在舞美组当了一个修理道具的“万金油”。他还把去大学进修的机会让给了战友,却因为拥抱了喜欢的女孩,人生发生逆转,遭检举后被下放到伐木连。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峰随部队作战时遭遇了敌人的伏击,为了守护战友的遗体而失去了一条胳膊。退伍后,老婆和一个开长途车的司机跑了。在海南,他依靠送书维生。
刘峰的生命里充满了善的本意,他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心里没有私念,他的人品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刘峰的扮演者黄轩曾在接受采访时说,电影里的刘峰善良的过分,让人心疼、不忍告别,“我会想念他”。
何小萍从文工团进入野战医院,抢救了众多伤员的同时,也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何小萍和刘峰再次相遇时,她问刘峰过得好吗,刘峰说:“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看跟谁比了,跟躺在陵园里的那些弟兄们比,我敢说不好吗?”在萧穗子看来,何小萍是他们当中唯一一个认识到刘峰善良的人,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少不了“活雷锋”式的人物,众多道德模范脱颖而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大家展现着生活中的真善美,他们用大爱谱写出生命不朽的赞歌。
电影内外的怀旧情怀
《芳华》的编剧严歌苓出生在一个文艺而浪漫的家庭,父亲是一名作家,母亲是一名话剧演员。12岁的严歌苓进入部队文工团,做了八年的芭蕾舞演员。从一名文艺兵成长为军旅作家,她自律、坚忍、勤奋,也深知只有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才能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她用自己的真实体验、真情实感描写了那段难忘的岁月,用文字记录下逝去的青春年华,《芳华》浸透着严歌苓对生命的感悟、对人性的透视。莫言曾说,作家不必写自传,因为他(她)写的每本小说,都是自传的一部分。
严歌苓能敏锐捕捉住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她牢牢地把它们记在心里,等待时间发酵后,再将它们一一取出,编织进自己写的故事里。
导演冯小刚的19到27岁这段时间,是在文工团度过的。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当1984年我要离开文工团的时候,我是非常非常不舍的,那里记录了我青春的最好时光。”
善于讲故事的冯小刚花费3500万元,用4个月的时间在海口搭建了一个文工团大院,一砖一瓦都严格按照20世纪70年代的风格建造。开机前,所有演员要共同生活五个月,集训内容包括军容军姿、打背包、列阵、声乐、舞蹈等,力求培养出文工团的感觉。
由于编剧、导演对青春共同的感怀促成了这部电影作品的拍摄,那里有梦想、有无奈、有落寞、有回忆,有燃烧的青春。
就像电影中说的,“不由暗自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想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影片结尾飘来了韩红演唱的《绒花》:“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啊~啊~/绒花 绒花/啊~啊~/一路芬芳满山崖……”听着听着,不觉已泪流满面。是啊,芳华已逝,每个人都年轻过,也都会老去,让我们都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吧。
在这个物质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迅猛,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能够有这样一部电影让人停下脚步,转过头回顾一下几十年前的人与事,很难得。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放慢脚步回顾一下,不然,走得太快容易丢掉很多东西,走得太远,容易忘了我们当初出发的目的。
在婉转、悠扬、空灵的音乐声中,在优美、流畅、有力的舞蹈中,在复古、怀旧、温暖的色调中,热映的电影《芳华》把观众带入了20世纪70年代。那群正值青春年华的文艺兵,在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代,经历了爱情的萌发、人生的变故、战争的洗礼,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有人称赞《芳华》为“冯小刚最优秀的电影”。马云看完影片后发微博称:“我还会再去看这部电影,里面有每代人都会锁不住、放不下的青春、情怀、挫折的共鸣。”韩寒说:“《芳华》哀而不伤,藏着锋芒。”马未都在“观复嘟嘟”中说,“这电影我从内心比较喜欢,喜欢这电影里反映的这个事儿,这电影所有发生的背景我都非常熟悉。你们也猜出来了,这个电影就是《芳华》。”
何小萍遥远的父女情
何小萍进入文工团后,以为摆脱了家庭的困境,在部队会迎来全新的生活,然而事与愿违,她屡遭文艺兵的歧视与排斥。在得知萧穗子的父亲平反的消息后,晚上她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给父亲写信:“爸爸,以前我都是受了欺负,心里委屈了想您,才给您写信,可今天不是,今天我是看到了希望,我们团好几个战友的爸爸都解放了,我想我的爸爸也应该快等到这一天了吧。您离开我的时候,我才六岁,从妈妈改嫁以后,她就只抱着我睡过一次觉,那还是我诚心把自己冻病,發了三天高烧换来的,我坐在一家人里,却觉得没有一个人是亲人。我当兵的第一天,就拍了军装照寄给您,就是怕,终于有一天您真的回来了,认不出我长什么样子。爸爸,我改姓了别人的姓,您能原谅我吗?”
可是,何小萍等来的却是父亲病故的消息。“小萍,这些年你给爸爸写的信我都收到了,没有给你回信是怕连累你和你的妈妈,怕影响你在部队上的进步,爸爸可能撑不到落实政策的那一天了,趁着还有点力气,给你写这封信,算是告别吧。让爸爸最难过的是,没有机会陪你长大,你受了欺负,也不能保护你,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还有就是无穷无尽的想念,却见不到。脑子里只有你六岁时的样子,要不是你当兵给爸爸寄了张照片,亲生的女儿迎面走来怕也不相认……去年托看守在当地的哈萨克公社买了两斤毛线,亲手给你织了件毛衣,织的不好,给你织毛衣就是爸爸的一个寄托,每天看你的照片,爸爸就能挺下去。现在爸爸的力气用完了,就盼着早死早托生,下辈子你要不嫌弃,我们还做父女。找个替爸爸疼你的人吧,有个完整的家。”
看到这段,很多观众为之动容,特殊年代的朴素情感带动了大家的情绪,或为他们惋惜、感动,或为自己感怀。它把观众的情绪代入了影片,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子女,它让我们反思自己对待父母子女的态度和方式。
刘峰的“活雷锋”精神
刘峰,影片里的“活雷锋”,年年标兵,三次立功,苦活累活冲到前面,任劳任怨,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在抗洪救灾中砸伤了腰,在舞美组当了一个修理道具的“万金油”。他还把去大学进修的机会让给了战友,却因为拥抱了喜欢的女孩,人生发生逆转,遭检举后被下放到伐木连。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峰随部队作战时遭遇了敌人的伏击,为了守护战友的遗体而失去了一条胳膊。退伍后,老婆和一个开长途车的司机跑了。在海南,他依靠送书维生。
刘峰的生命里充满了善的本意,他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心里没有私念,他的人品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刘峰的扮演者黄轩曾在接受采访时说,电影里的刘峰善良的过分,让人心疼、不忍告别,“我会想念他”。
何小萍从文工团进入野战医院,抢救了众多伤员的同时,也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何小萍和刘峰再次相遇时,她问刘峰过得好吗,刘峰说:“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看跟谁比了,跟躺在陵园里的那些弟兄们比,我敢说不好吗?”在萧穗子看来,何小萍是他们当中唯一一个认识到刘峰善良的人,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少不了“活雷锋”式的人物,众多道德模范脱颖而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大家展现着生活中的真善美,他们用大爱谱写出生命不朽的赞歌。
电影内外的怀旧情怀
《芳华》的编剧严歌苓出生在一个文艺而浪漫的家庭,父亲是一名作家,母亲是一名话剧演员。12岁的严歌苓进入部队文工团,做了八年的芭蕾舞演员。从一名文艺兵成长为军旅作家,她自律、坚忍、勤奋,也深知只有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才能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她用自己的真实体验、真情实感描写了那段难忘的岁月,用文字记录下逝去的青春年华,《芳华》浸透着严歌苓对生命的感悟、对人性的透视。莫言曾说,作家不必写自传,因为他(她)写的每本小说,都是自传的一部分。
严歌苓能敏锐捕捉住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她牢牢地把它们记在心里,等待时间发酵后,再将它们一一取出,编织进自己写的故事里。
导演冯小刚的19到27岁这段时间,是在文工团度过的。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当1984年我要离开文工团的时候,我是非常非常不舍的,那里记录了我青春的最好时光。”
善于讲故事的冯小刚花费3500万元,用4个月的时间在海口搭建了一个文工团大院,一砖一瓦都严格按照20世纪70年代的风格建造。开机前,所有演员要共同生活五个月,集训内容包括军容军姿、打背包、列阵、声乐、舞蹈等,力求培养出文工团的感觉。
由于编剧、导演对青春共同的感怀促成了这部电影作品的拍摄,那里有梦想、有无奈、有落寞、有回忆,有燃烧的青春。
就像电影中说的,“不由暗自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想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影片结尾飘来了韩红演唱的《绒花》:“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啊~啊~/绒花 绒花/啊~啊~/一路芬芳满山崖……”听着听着,不觉已泪流满面。是啊,芳华已逝,每个人都年轻过,也都会老去,让我们都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吧。
在这个物质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迅猛,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能够有这样一部电影让人停下脚步,转过头回顾一下几十年前的人与事,很难得。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放慢脚步回顾一下,不然,走得太快容易丢掉很多东西,走得太远,容易忘了我们当初出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