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藏族药浴疗法是具有特色的一种自然疗法,很早以前藏族人民就知道用温泉水沐浴能治疗多种疾病,这在许多藏医药学典籍里均有记载,常用的药用温泉水为硫磺温泉、寒水石温泉、矾石温泉、五灵脂温泉和石灰石温泉,另外还有“五味甘露汤”进行药浴,浴法分为水浴和敷浴两种,各有特色。
关键词:藏族;药浴;治病;养生
藏族药浴最早来源于藏族传统民俗中的沐浴方法,随着沐浴的普及,藏民逐渐发现其在治疗内外科疾病时具有一定的疗效,经过藏民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藏族药浴法。
1 藏族药浴的起源
由于西藏气候的特殊性,一般沐浴季节多在夏季。在这个季节,藏民有传统的节日叫作“沐浴节”,人们在河中沐浴,据藏民传说在河中沐浴可以驱除疾病,健体养身。同时藏民文化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当地人有浴佛和沐浴的习俗,说明人们对沐浴健身的保健功能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气候时节、民俗、宗教的影响,藏医仿效矿物泉水的疗效,依据药物的功效和性味,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制出了沐浴用的药剂,是藏族药浴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藏族药浴最早记载于藏医药经典著作一一《四部医典》,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在《四部医典》后续部“五械之浸浴疗法”一章中,专门详细述了藏族药浴的适应证、方剂、浴法、禁忌和注意事项等。书中认为药浴法善于祛除潜伏于肌肤、经络和骨骼中的邪气,现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疾病、陈旧性外伤、肢体病症、神经炎、产后病等,例如痛风、偏瘫、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肢体麻木疼痛等。
2 藏族药浴的特点
不同于其他药浴法,藏族药浴之所以可起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功效以及廉、简、便、易的特点,主要由于水源天然洁净、藏区植被和药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以及气候干燥使药浴应用广泛等方面决定。藏区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而且西藏高原分布有很多天然湖泊,水源丰富。天然水源中具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微生物和矿物质,更加提高了藏族药浴的临床疗效。同时西藏地区药材丰富,多来自青藏高原山区,植物生长环境较为原始,土壤雨水洁净,药物的治疗成分保存较为完好,药物的疗效显著。藏区常见的药物一般都具有增强机体携氧能力、提高机体整体抗病能力和素质以及活血化瘀的特点,加上藏医特殊的炮制手法,例如筛、簸、洗、晒、漂、蒸、熬等、使得药物的药效得到了更好的发挥。而这些经验和炮制手法的发展都是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而西藏地区干燥的气候尤为适宜药浴的应用,所以随着药浴应用的普及,其临床机制、手法以及疗效逐渐得到了完善。藏医药浴常用的基础方为“五味甘露汤”,主要有5种草药组成,分别是水柏叶、藏产麻黄、圆柏叶、丛生黄菊、杜鹃叶,在这5味药物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病情轻重、疾病特点,用100多种不同的药物进行配置,以此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3 藏族药浴的分类及功效
藏医理论认为,引起人体疾病的主要病因为五毒,分别是嫉、贪、慢、嗔、痴。在此基础上,还与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藏族药浴就是借用“泽被万物”的灵性之水,酝酿“天、地、人”的无尽和谐,引导人的身体进入到养生保健的自然状态,使身、心真正回归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让身体安康、心灵释放、修身养性、怡神乐心。藏族药浴作为藏医学的特色治疗手段之一,其理论直接扎根于藏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藏医学在其形成的漫长历史时期,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逐渐发现并总结了其中的规律与联系,并依托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积极吸收中医学、阿拉伯医学的经验,并加以融合变通,使之更具本民族特色,更好地适应高原生态状况,发展成为一门理论精深、经验丰富的民族医学体系。藏族药浴主要分为水浴和敷浴两种。
3.1 水浴的特点
水浴是藏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药浴法,种类繁多,其中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就是温泉浴,即应用天然温泉水进行药浴的方法。常用的温泉水包括硫黄温泉、寒水石温泉、矾石温泉、五灵脂温泉和和石灰石温泉。温泉水中富含大量矿物质和微生物,对肢体肌肉或关节病症的疗效尤为显著。常用来治疗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关节僵硬或强直、腰背活动不利等。如果没有温泉水,也可以用药物熬制成药汤水来进行药浴。常用药浴称为五味甘露汤,五味甘露方系藏族药浴的基础方,可在此方的基础上,根据个体差异辨证施药。五味甘露汤的5种药用植物,待到夏秋时节叶壮肥厚时采集入药。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壮腰的功效。在临床,经过调配可成100余种系列方药进行对症药浴治疗。其制法是,取以下五种药:水柏叶(2份)、藏产麻黄(2份、圆柏叶(1份)、丛生黄菊(青蒿)(1份)、杜鹃叶(1份)。每份至少用药0.5公斤,将所有药物放入大锅中,加满水,熬至只剩一半量,取出药液,剩渣再加满水,熬至只剩4/10,取出药汁,再加水熬至只剩3/10,取出药汁。把3次药液放在一起,即可供药浴之用。这种药浴应每天入浴,连续洗1~3周为一个疗程,并根据自己的病情和洗后的感觉掌握其疗程。浴水的温度要适中,不宜太冷太热,如洗浴中水温过凉,应再加热,至舒适为度。为了加强药物效力,每隔几天即应加入一些新药液,以保持效力,取得效果。除上述5种药物以外,也可以视病情而酌加药物,以加强药效,例如血盛而头晕者,可用白檀香、紫檀香、硫黄各3钱,研成细末加入浴水中。又如因风寒引致消化不良的,可加寒水石、荜茇、姜等药物研细末加入浴水中,以加强药力。上述水浴法还可改为蒸汽药浴,即把上述药液放入浴盆,在盆中放一小木凳,上垫棉布,让患者坐凳上,如不用小凳而直接坐盆中也可以。此种蒸汽浴与水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3.2 敷浴法的特点
敷浴法是将上述水浴法所用的药物放入布袋中,包紧缝好后放在患处,这种方法也可以起到与药水浴同等的作用。但敷浴法主要是应用于那些病变比较局限的患者,如果病变较广泛,则敷浴法就不适用了。敷浴法又分成清热和祛寒两种:清热时多用的药物包括粮食谷物磨成粉面后,加芝麻油或陈年植物油调和用布包扎;还可以取植物鲜花煮过后,再去敷浴,但有毒的鲜花不用。祛寒的敷浴药物多用动物粪如鼠粪、鸽粪等,也可用酒煎各种动物碎骨代替。藏族药浴通常以7天或21天为1个疗程,每天可入浴1~2次,患者也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减疗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參考文献
[1]张云,《青藏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2]赤烈曲扎,《西藏风土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3]吕继祥,《沐浴趣话》[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4]王德全,《西藏规模化药浴的现代设备及其管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6年第7期。
[5]张勇,《藏药五味甘露浴精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56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年第7期。
作者简介:
张建中,男,籍贯:四川德阳市,1962年11月出生,大专学历,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养生保健,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的调治。
关键词:藏族;药浴;治病;养生
藏族药浴最早来源于藏族传统民俗中的沐浴方法,随着沐浴的普及,藏民逐渐发现其在治疗内外科疾病时具有一定的疗效,经过藏民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藏族药浴法。
1 藏族药浴的起源
由于西藏气候的特殊性,一般沐浴季节多在夏季。在这个季节,藏民有传统的节日叫作“沐浴节”,人们在河中沐浴,据藏民传说在河中沐浴可以驱除疾病,健体养身。同时藏民文化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当地人有浴佛和沐浴的习俗,说明人们对沐浴健身的保健功能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气候时节、民俗、宗教的影响,藏医仿效矿物泉水的疗效,依据药物的功效和性味,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制出了沐浴用的药剂,是藏族药浴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藏族药浴最早记载于藏医药经典著作一一《四部医典》,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在《四部医典》后续部“五械之浸浴疗法”一章中,专门详细述了藏族药浴的适应证、方剂、浴法、禁忌和注意事项等。书中认为药浴法善于祛除潜伏于肌肤、经络和骨骼中的邪气,现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疾病、陈旧性外伤、肢体病症、神经炎、产后病等,例如痛风、偏瘫、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肢体麻木疼痛等。
2 藏族药浴的特点
不同于其他药浴法,藏族药浴之所以可起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功效以及廉、简、便、易的特点,主要由于水源天然洁净、藏区植被和药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以及气候干燥使药浴应用广泛等方面决定。藏区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而且西藏高原分布有很多天然湖泊,水源丰富。天然水源中具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微生物和矿物质,更加提高了藏族药浴的临床疗效。同时西藏地区药材丰富,多来自青藏高原山区,植物生长环境较为原始,土壤雨水洁净,药物的治疗成分保存较为完好,药物的疗效显著。藏区常见的药物一般都具有增强机体携氧能力、提高机体整体抗病能力和素质以及活血化瘀的特点,加上藏医特殊的炮制手法,例如筛、簸、洗、晒、漂、蒸、熬等、使得药物的药效得到了更好的发挥。而这些经验和炮制手法的发展都是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而西藏地区干燥的气候尤为适宜药浴的应用,所以随着药浴应用的普及,其临床机制、手法以及疗效逐渐得到了完善。藏医药浴常用的基础方为“五味甘露汤”,主要有5种草药组成,分别是水柏叶、藏产麻黄、圆柏叶、丛生黄菊、杜鹃叶,在这5味药物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病情轻重、疾病特点,用100多种不同的药物进行配置,以此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3 藏族药浴的分类及功效
藏医理论认为,引起人体疾病的主要病因为五毒,分别是嫉、贪、慢、嗔、痴。在此基础上,还与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藏族药浴就是借用“泽被万物”的灵性之水,酝酿“天、地、人”的无尽和谐,引导人的身体进入到养生保健的自然状态,使身、心真正回归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让身体安康、心灵释放、修身养性、怡神乐心。藏族药浴作为藏医学的特色治疗手段之一,其理论直接扎根于藏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藏医学在其形成的漫长历史时期,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逐渐发现并总结了其中的规律与联系,并依托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积极吸收中医学、阿拉伯医学的经验,并加以融合变通,使之更具本民族特色,更好地适应高原生态状况,发展成为一门理论精深、经验丰富的民族医学体系。藏族药浴主要分为水浴和敷浴两种。
3.1 水浴的特点
水浴是藏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药浴法,种类繁多,其中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就是温泉浴,即应用天然温泉水进行药浴的方法。常用的温泉水包括硫黄温泉、寒水石温泉、矾石温泉、五灵脂温泉和和石灰石温泉。温泉水中富含大量矿物质和微生物,对肢体肌肉或关节病症的疗效尤为显著。常用来治疗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关节僵硬或强直、腰背活动不利等。如果没有温泉水,也可以用药物熬制成药汤水来进行药浴。常用药浴称为五味甘露汤,五味甘露方系藏族药浴的基础方,可在此方的基础上,根据个体差异辨证施药。五味甘露汤的5种药用植物,待到夏秋时节叶壮肥厚时采集入药。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壮腰的功效。在临床,经过调配可成100余种系列方药进行对症药浴治疗。其制法是,取以下五种药:水柏叶(2份)、藏产麻黄(2份、圆柏叶(1份)、丛生黄菊(青蒿)(1份)、杜鹃叶(1份)。每份至少用药0.5公斤,将所有药物放入大锅中,加满水,熬至只剩一半量,取出药液,剩渣再加满水,熬至只剩4/10,取出药汁,再加水熬至只剩3/10,取出药汁。把3次药液放在一起,即可供药浴之用。这种药浴应每天入浴,连续洗1~3周为一个疗程,并根据自己的病情和洗后的感觉掌握其疗程。浴水的温度要适中,不宜太冷太热,如洗浴中水温过凉,应再加热,至舒适为度。为了加强药物效力,每隔几天即应加入一些新药液,以保持效力,取得效果。除上述5种药物以外,也可以视病情而酌加药物,以加强药效,例如血盛而头晕者,可用白檀香、紫檀香、硫黄各3钱,研成细末加入浴水中。又如因风寒引致消化不良的,可加寒水石、荜茇、姜等药物研细末加入浴水中,以加强药力。上述水浴法还可改为蒸汽药浴,即把上述药液放入浴盆,在盆中放一小木凳,上垫棉布,让患者坐凳上,如不用小凳而直接坐盆中也可以。此种蒸汽浴与水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3.2 敷浴法的特点
敷浴法是将上述水浴法所用的药物放入布袋中,包紧缝好后放在患处,这种方法也可以起到与药水浴同等的作用。但敷浴法主要是应用于那些病变比较局限的患者,如果病变较广泛,则敷浴法就不适用了。敷浴法又分成清热和祛寒两种:清热时多用的药物包括粮食谷物磨成粉面后,加芝麻油或陈年植物油调和用布包扎;还可以取植物鲜花煮过后,再去敷浴,但有毒的鲜花不用。祛寒的敷浴药物多用动物粪如鼠粪、鸽粪等,也可用酒煎各种动物碎骨代替。藏族药浴通常以7天或21天为1个疗程,每天可入浴1~2次,患者也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减疗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參考文献
[1]张云,《青藏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2]赤烈曲扎,《西藏风土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3]吕继祥,《沐浴趣话》[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4]王德全,《西藏规模化药浴的现代设备及其管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6年第7期。
[5]张勇,《藏药五味甘露浴精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56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年第7期。
作者简介:
张建中,男,籍贯:四川德阳市,1962年11月出生,大专学历,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养生保健,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的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