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群体逐渐增多,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也在增大。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最佳效果,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从差异化教育的研究历史进行探究,为差异化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关经验。
【关键词】 差异化教学;国内;国外;发展探究
【作者简介】 蒋雪昀,临澧县第一中学教师。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最近发展区’理论视角下普通高中差异化教育研究与实践”(DHA140326)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逐步显现。为发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国内外教育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一、国内差异化教学发展概况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20世纪,受西方差异化教学研究的影响,我国学者开始了对差异化教学的研究。
(一)差异化教学研究的初步探讨
从相关论文及专著来看,我国对差异化教学的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日益增多,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逐渐显现。为此,国内教育学者开始对差异化教学进行初步探究。
早期,国内学者对差异化教学的研究主要是对具体学科的实践研究。其中,较早对差异化教学進行研究的相关论文有1991年韩志刚的《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教学》和王秉钦的《翻译教学法面面观》。而较早运用“差异教学”这一概念的是1999年李宝贵和高玉娟的《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教学》。上述论文成果一般具体到课堂或学科,对差异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则较少涉及。
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国内教育学者开始着手对差异化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但内容相对分散,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国内对差异化教学的论述较为全面的著作是华国栋教授的《差异教学论》。华国栋教授较早对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研究,并对差异化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为差异化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差异化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1]。随后,姜智进一步丰富华国栋教授关于差异化教学概念的内涵。他指出,差异化教学是在班级教学中,有效利用和照顾学生差异,在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过程、评价等全方位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2]。
在基础教育领域,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对差异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探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差异化教学模式
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模式进行了探讨。有的研究者对差异化教学的课堂模式提出应进行“学中分化,依学施教”的差异教学模式,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复习与导入、提出教学任务与学习要求、自主学习与反馈指导、梳理概括、交流拓展等五个环节[3];有的研究者在结合中西方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将特朗普制与自然分材教学相结合,构建个别化教学与班级授课互补,面对差异、满足差异、发展差异的弹性教学组织形式[4];有的研究者认为,差异化教学应构建“平衡编班,学科分层,自主选择,丰富选修,改革评价”的差异化教学组织模式[5];还有的研究者通过在差异化教学过程中实行“弹性分组、隐形分层学习和多样化评价”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6]。这一系列探讨为差异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及教师在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
2具体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方面,有的研究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差异化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风格;有的研究者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有的研究者提出,基于学生差异的测查诊断,找出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限制因子;还有的研究者提出,对学生灵活分组,设计可选择的作业;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教师差异化教学课堂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3外部保障方面
在外部保障方面,很多研究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研究者提出,为保障差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应重视树立新教师差异化教学的意识,提供有针对性的入职教育,完善校内师徒制;有的研究者提出,通过灵活的课程体系与弹性的学制改进学校教育管理,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差异化教学,营造一种适合教师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外部环境;等等。以上研究成果为差异化教学的最终实施提供了外部保障。
(二)差异化教学研究的发展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出台了促进差异化教学实施的相关政策。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再次强调,通过差异化教学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为此,国内大型教育研究机构,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等,开展了对基础教育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的本质与价值等差异教学本体论问题和差异化教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中有华国栋教授牵头建立的“全国差异教学实验学校联盟”,这一研究项目的建立使各学校纷纷建立不同阶段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带动其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关于差异化教学的模式,程向阳在论文《差异教学模式及其实践与反思》和《新课程视野下的差异教学》中提出,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按学生学业能力设计分组差异化教学模式,以学科问题为中心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差异化教学模式,以学习活动作为基本单位构建具有可选择性的差异化教学模式。他还指出,差异化教学构建了新课程优质课堂教学的新视角,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差异化教学的资源生态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理论发展的价值追求。只有将学生的差异化分类和教师的差异化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有关差异化教学的价值方面,史亚娟认为,差异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够拓展学生成功的领域,促进教育公平[7]。李思雨的《论和谐教育视野下的差异教学》,强调差异教学是和谐教育的内在要求[8]。有关差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方面,有曾继耘的《差异教学研究的路径与范畴》[9]和《对差异教学之预设性与生成性的思考》[10]。以上研究者主要强调了差异教学应遵循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和开展有差异的教学三个重要原则,有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和动态生成三个特征,并且教育活动中的生成性与预设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随着2012年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我国差异化教学研究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国内学者对差异化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差异化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差异化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差异化教学过程的组合方面。随着学校、社会及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差异化教学在我国的普及程度逐渐扩大,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国外差异化教学发展概况
西方国家提出差异化教学的思想最早始于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他在与学生讨论问题时采用启发与质疑的方式被西方学者总结为“产婆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个人的特长,并且尽量发展他的特长,因为这种发展最能和谐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一理论被西方学者视为差异化教学理论的源头。至近现代,美国学者汤姆林森对差异化教学的理论中教师的差异化教学决策的“匹配”本质进行了研究。
(一)差异化教学的探讨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著西方国家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西方教育学者开始对班级授课制进行反思。他们大多认为,传统的班级统一授课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随着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发展,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针对学生差异的个别教育理论和实践引起学者的关注,但因效果差、成本高,该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末陷入低潮。
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天才教育”,但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研究发现,该教育模式的效果并不显著。1961年,沃德在其“天才教育”研究中首次提出“差异教育”概念,并设计了相关原则引导差异化课程设计,激发表现出众的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二)差异化教学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为此,西方教育学者开始探讨新的教育模式,西方国家政府也出台各项政策来适应这一变化,如美国在1988年出台了《1998年降低班级学生人数暨教师素质法》,以此来限制班级人数,实行小班化教学。美国同时提高教育经费,扩大教师人数,以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目的,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提供机会。
与此同时,国外学者也从教师教学方面进行差异化教学的研究。美国的汤姆林森在其论述的差异教学理论中,针对教师的差异教学决策进行了说明。他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而不是简单地参考课程指南,应进一步明确差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学好、学快;同时,教师也要弹性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教学时间,做学生的合作者而不是控制者,还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为适应教育的发展,美国在2002年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使美国当时存在的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也进一步促进了美国中小学差异教学的发展,且一改之前单纯关注个别天才学生的培养方式,将差异化教学的研究视野转向怎样促进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国外差异化教学起步早,研究深入,实践范围广泛。但对在职教师的差异化教学实施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不同专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差异化教学决策模式的专业特征及其演变、在职教师在教学决策的实施保障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会更加明显、更加普遍。面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去应对学生多样化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前,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还有待加强与深化。为此,我们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实现差异化教学的目标。[JP]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4(4):54-57.
[3]陈凌.“学中分化,依学施教”的数学课堂差异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9):50-51.
[4]吕星宇,李嵬.发展差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应然选择[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83-86.
[5]朱于新.普通高中差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4(6):45-47.
[6]环敏.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差异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2(16):22-24.
[7]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1):36-40.
[8]李思雨.论和谐教育视野下的差异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8(11):69-70.
[9]曾继耘.差异教学研究的路径与范畴[J].教学导刊,2009(10):4-7.
[10]曾继耘.对差异教学之预设性与生成性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7(13):18-20.
【关键词】 差异化教学;国内;国外;发展探究
【作者简介】 蒋雪昀,临澧县第一中学教师。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最近发展区’理论视角下普通高中差异化教育研究与实践”(DHA140326)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逐步显现。为发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国内外教育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一、国内差异化教学发展概况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20世纪,受西方差异化教学研究的影响,我国学者开始了对差异化教学的研究。
(一)差异化教学研究的初步探讨
从相关论文及专著来看,我国对差异化教学的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日益增多,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逐渐显现。为此,国内教育学者开始对差异化教学进行初步探究。
早期,国内学者对差异化教学的研究主要是对具体学科的实践研究。其中,较早对差异化教学進行研究的相关论文有1991年韩志刚的《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教学》和王秉钦的《翻译教学法面面观》。而较早运用“差异教学”这一概念的是1999年李宝贵和高玉娟的《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教学》。上述论文成果一般具体到课堂或学科,对差异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则较少涉及。
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国内教育学者开始着手对差异化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但内容相对分散,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国内对差异化教学的论述较为全面的著作是华国栋教授的《差异教学论》。华国栋教授较早对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研究,并对差异化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为差异化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差异化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1]。随后,姜智进一步丰富华国栋教授关于差异化教学概念的内涵。他指出,差异化教学是在班级教学中,有效利用和照顾学生差异,在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过程、评价等全方位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2]。
在基础教育领域,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对差异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探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差异化教学模式
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模式进行了探讨。有的研究者对差异化教学的课堂模式提出应进行“学中分化,依学施教”的差异教学模式,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复习与导入、提出教学任务与学习要求、自主学习与反馈指导、梳理概括、交流拓展等五个环节[3];有的研究者在结合中西方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将特朗普制与自然分材教学相结合,构建个别化教学与班级授课互补,面对差异、满足差异、发展差异的弹性教学组织形式[4];有的研究者认为,差异化教学应构建“平衡编班,学科分层,自主选择,丰富选修,改革评价”的差异化教学组织模式[5];还有的研究者通过在差异化教学过程中实行“弹性分组、隐形分层学习和多样化评价”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6]。这一系列探讨为差异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及教师在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
2具体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方面,有的研究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差异化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风格;有的研究者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有的研究者提出,基于学生差异的测查诊断,找出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限制因子;还有的研究者提出,对学生灵活分组,设计可选择的作业;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教师差异化教学课堂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3外部保障方面
在外部保障方面,很多研究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研究者提出,为保障差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应重视树立新教师差异化教学的意识,提供有针对性的入职教育,完善校内师徒制;有的研究者提出,通过灵活的课程体系与弹性的学制改进学校教育管理,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差异化教学,营造一种适合教师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外部环境;等等。以上研究成果为差异化教学的最终实施提供了外部保障。
(二)差异化教学研究的发展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出台了促进差异化教学实施的相关政策。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再次强调,通过差异化教学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为此,国内大型教育研究机构,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等,开展了对基础教育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的本质与价值等差异教学本体论问题和差异化教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中有华国栋教授牵头建立的“全国差异教学实验学校联盟”,这一研究项目的建立使各学校纷纷建立不同阶段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带动其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关于差异化教学的模式,程向阳在论文《差异教学模式及其实践与反思》和《新课程视野下的差异教学》中提出,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按学生学业能力设计分组差异化教学模式,以学科问题为中心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差异化教学模式,以学习活动作为基本单位构建具有可选择性的差异化教学模式。他还指出,差异化教学构建了新课程优质课堂教学的新视角,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差异化教学的资源生态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理论发展的价值追求。只有将学生的差异化分类和教师的差异化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有关差异化教学的价值方面,史亚娟认为,差异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够拓展学生成功的领域,促进教育公平[7]。李思雨的《论和谐教育视野下的差异教学》,强调差异教学是和谐教育的内在要求[8]。有关差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方面,有曾继耘的《差异教学研究的路径与范畴》[9]和《对差异教学之预设性与生成性的思考》[10]。以上研究者主要强调了差异教学应遵循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和开展有差异的教学三个重要原则,有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和动态生成三个特征,并且教育活动中的生成性与预设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随着2012年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我国差异化教学研究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国内学者对差异化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差异化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差异化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差异化教学过程的组合方面。随着学校、社会及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差异化教学在我国的普及程度逐渐扩大,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国外差异化教学发展概况
西方国家提出差异化教学的思想最早始于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他在与学生讨论问题时采用启发与质疑的方式被西方学者总结为“产婆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个人的特长,并且尽量发展他的特长,因为这种发展最能和谐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一理论被西方学者视为差异化教学理论的源头。至近现代,美国学者汤姆林森对差异化教学的理论中教师的差异化教学决策的“匹配”本质进行了研究。
(一)差异化教学的探讨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著西方国家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西方教育学者开始对班级授课制进行反思。他们大多认为,传统的班级统一授课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随着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发展,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针对学生差异的个别教育理论和实践引起学者的关注,但因效果差、成本高,该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末陷入低潮。
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天才教育”,但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研究发现,该教育模式的效果并不显著。1961年,沃德在其“天才教育”研究中首次提出“差异教育”概念,并设计了相关原则引导差异化课程设计,激发表现出众的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二)差异化教学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为此,西方教育学者开始探讨新的教育模式,西方国家政府也出台各项政策来适应这一变化,如美国在1988年出台了《1998年降低班级学生人数暨教师素质法》,以此来限制班级人数,实行小班化教学。美国同时提高教育经费,扩大教师人数,以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目的,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提供机会。
与此同时,国外学者也从教师教学方面进行差异化教学的研究。美国的汤姆林森在其论述的差异教学理论中,针对教师的差异教学决策进行了说明。他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而不是简单地参考课程指南,应进一步明确差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学好、学快;同时,教师也要弹性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教学时间,做学生的合作者而不是控制者,还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为适应教育的发展,美国在2002年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使美国当时存在的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也进一步促进了美国中小学差异教学的发展,且一改之前单纯关注个别天才学生的培养方式,将差异化教学的研究视野转向怎样促进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国外差异化教学起步早,研究深入,实践范围广泛。但对在职教师的差异化教学实施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不同专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差异化教学决策模式的专业特征及其演变、在职教师在教学决策的实施保障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会更加明显、更加普遍。面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去应对学生多样化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前,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还有待加强与深化。为此,我们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实现差异化教学的目标。[JP]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4(4):54-57.
[3]陈凌.“学中分化,依学施教”的数学课堂差异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9):50-51.
[4]吕星宇,李嵬.发展差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应然选择[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83-86.
[5]朱于新.普通高中差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4(6):45-47.
[6]环敏.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差异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2(16):22-24.
[7]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1):36-40.
[8]李思雨.论和谐教育视野下的差异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8(11):69-70.
[9]曾继耘.差异教学研究的路径与范畴[J].教学导刊,2009(10):4-7.
[10]曾继耘.对差异教学之预设性与生成性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7(1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