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武深,换杭长,我们一路向东,直奔江西铜鼓,看宗祠。
时氏宗祠,始建于元顺帝时期,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呈宫殿式,由48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其中,两根蟠龙柱是由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宗祠在明万历和清康熙、光绪年间有过三次重修,2018年再次重修,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氏宗祠有三个门:左“礼门”,右“义路”,中有大门。我踏着青石板从义路进,想探询时氏宗祠的密码,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让它屡毁屡建,延续七百多年,至今愈显魅力。是那高耸的鼓楼?是那宗祠中少见的龙柱?是那精美的木雕、石雕,还是深山的保护?我仰视中殿的上方,终于找到了答案:北宋英宗、神宗,南宋理宗和元朝顺帝褒赐时氏先人的四道圣旨和一方匾额赫赫在列。先祖时茂才为官清正廉洁、轻徭薄赋、爱惜民力、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北宋神宗皇帝特赐“天下第一太守”匾额。浒村人还有一个先人,叫时苗,字德胄,东汉末年河北巨鹿人。史载时苗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为寿春令,时苗不骑马、不坐轿,只乘坐一辆牛车上任。一年过后,母牛生一犊。卸任时,时苗说:“令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也。”执意留犊而去。“时苗留犊”的成语典故,流传至今。
四道圣旨和一方匾额,就像一个太阳,不,像五个太阳照亮着整个时氏宗祠,又像五盞明灯,指引着时氏后代。难怪我们一路走来,看到浒村人总是一脸自信,带着笑容,胸脯似乎挺得比任何地方的人都高。宗祠是先祖的归所,是祭祀先祖、教育后代的圣地。春节、清明祭祖时节,春种秋收的闲暇,看上一出地方戏,你会感到祖先的眼光如一束束电光从后背戳入,照亮你的全身,正直无私者,光明磊落,反之则全身斑斑点点,心里惶惶恐恐,如坐针毡。
我也想起了平江老家的胡氏宗祠。
黄龙山下,老家人大都姓胡。2004年,几位退休教师奔走呼号,想在老宗祠原有基础上新修重建。宗祠工程浩大,经费全由当地胡姓人分摊,我当时并不理解重建宗祠的意义,付了人丁费后,在族长的美言下,另捐了几百元。宗祠竣工,里面供奉着迁平始祖千里公夫妇的塑像,悬挂着二十五世祖湄川公的画像和他留下的家训。胡氏七修族谱上记载,湄川公明成化十年中举人仕,历任四川洪雅、荣昌两县知县,为官正直清廉,为人敦睦忠厚,酷嗜篇简、工诗,著有《湄川诗集》。湄川公为官清廉的故事,我们当地家喻户晓。他回乡时,经长江,入洞庭,湖面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小船大有颠覆之状。湄川公面不改色心不跳,大笑着,吟了一首打油诗:“湄川做官做得清,未备猪羊祭洞庭。平生若有差错事,船到湖心扣底沉。”吟罢,湖面上顿时风浪全消。在大风大浪面前他如此坦然,我想,他是做到了无私、无愧,才这样无畏!
湄川公留给后代的家训,更是集修身、齐家、处世之大成,润泽子孙,被后代传颂。村中德高望重者为后辈、邻里调停一些矛盾纠纷,往往并不守着书本,搬着法律条文,而是从家训中引用几句,从村子中援引两个榜样,问题就处理得妥妥当当。
临别,回望,我仿佛看见宗祠前,百亩荷塘飘香,时苗、时茂才等时氏先祖身着青布短衣,在宗祠前坪坐着,走着,摇着蒲扇,怡然自乐。又似乎看见几百里外我的家乡,退居故里的湄川公正讲着他与洞庭湖的故事,声调高昂……
一时间,他们,和宗祠一起复活了。
责任编辑:青芒果
时氏宗祠,始建于元顺帝时期,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呈宫殿式,由48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其中,两根蟠龙柱是由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宗祠在明万历和清康熙、光绪年间有过三次重修,2018年再次重修,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氏宗祠有三个门:左“礼门”,右“义路”,中有大门。我踏着青石板从义路进,想探询时氏宗祠的密码,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让它屡毁屡建,延续七百多年,至今愈显魅力。是那高耸的鼓楼?是那宗祠中少见的龙柱?是那精美的木雕、石雕,还是深山的保护?我仰视中殿的上方,终于找到了答案:北宋英宗、神宗,南宋理宗和元朝顺帝褒赐时氏先人的四道圣旨和一方匾额赫赫在列。先祖时茂才为官清正廉洁、轻徭薄赋、爱惜民力、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北宋神宗皇帝特赐“天下第一太守”匾额。浒村人还有一个先人,叫时苗,字德胄,东汉末年河北巨鹿人。史载时苗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为寿春令,时苗不骑马、不坐轿,只乘坐一辆牛车上任。一年过后,母牛生一犊。卸任时,时苗说:“令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也。”执意留犊而去。“时苗留犊”的成语典故,流传至今。
四道圣旨和一方匾额,就像一个太阳,不,像五个太阳照亮着整个时氏宗祠,又像五盞明灯,指引着时氏后代。难怪我们一路走来,看到浒村人总是一脸自信,带着笑容,胸脯似乎挺得比任何地方的人都高。宗祠是先祖的归所,是祭祀先祖、教育后代的圣地。春节、清明祭祖时节,春种秋收的闲暇,看上一出地方戏,你会感到祖先的眼光如一束束电光从后背戳入,照亮你的全身,正直无私者,光明磊落,反之则全身斑斑点点,心里惶惶恐恐,如坐针毡。
我也想起了平江老家的胡氏宗祠。
黄龙山下,老家人大都姓胡。2004年,几位退休教师奔走呼号,想在老宗祠原有基础上新修重建。宗祠工程浩大,经费全由当地胡姓人分摊,我当时并不理解重建宗祠的意义,付了人丁费后,在族长的美言下,另捐了几百元。宗祠竣工,里面供奉着迁平始祖千里公夫妇的塑像,悬挂着二十五世祖湄川公的画像和他留下的家训。胡氏七修族谱上记载,湄川公明成化十年中举人仕,历任四川洪雅、荣昌两县知县,为官正直清廉,为人敦睦忠厚,酷嗜篇简、工诗,著有《湄川诗集》。湄川公为官清廉的故事,我们当地家喻户晓。他回乡时,经长江,入洞庭,湖面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小船大有颠覆之状。湄川公面不改色心不跳,大笑着,吟了一首打油诗:“湄川做官做得清,未备猪羊祭洞庭。平生若有差错事,船到湖心扣底沉。”吟罢,湖面上顿时风浪全消。在大风大浪面前他如此坦然,我想,他是做到了无私、无愧,才这样无畏!
湄川公留给后代的家训,更是集修身、齐家、处世之大成,润泽子孙,被后代传颂。村中德高望重者为后辈、邻里调停一些矛盾纠纷,往往并不守着书本,搬着法律条文,而是从家训中引用几句,从村子中援引两个榜样,问题就处理得妥妥当当。
临别,回望,我仿佛看见宗祠前,百亩荷塘飘香,时苗、时茂才等时氏先祖身着青布短衣,在宗祠前坪坐着,走着,摇着蒲扇,怡然自乐。又似乎看见几百里外我的家乡,退居故里的湄川公正讲着他与洞庭湖的故事,声调高昂……
一时间,他们,和宗祠一起复活了。
责任编辑:青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