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建筑大学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建筑结构是建筑承载荷载、维持平衡、确保外形的重要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强化建筑结构设计,是提升建筑质量、确保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被规划在地质多发区域的情况逐步增加,要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做到对建筑安全性的全面保障。
关键词:结构设计;建筑安全性;对策
引言
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建筑数量和种类的迅速增加,建筑物数量种类的增加给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现实性的要求,应该通过科学的设计来达到建筑安全,满足城市发展和建筑行业的需要。当前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存在抗震设计能力低下,结构设计失误等问题,不但会造成建筑物安全问题,更会影响设计行业的发展。应该从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入手,在结合建筑设计,特别是建筑结构设计相关要求和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结构强度和稳定度设计,实现抗震能力的提升,在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专家决策系统等新兴技术的前提下,创新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工作,形成对建筑安全性能的根本保障。
1.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
1.1 建筑结构中抗震度不够
从近几年国际自然灾害和我国所发生的几起地震来看,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很差,没有达到我国所规定的建筑标准。因此,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是有效减少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关键所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是提高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方向,关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我国已经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在此规范中已经规定“小震不坏60%、中震可修10%、大震不倒2%”的设计策略,但是一些建筑企业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还是不够重视,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也一样不重视,而且有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认识不到位,甚至是不了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忽略了抗震性的原则,造成了建筑物施工仅仅是一个表面过程,在平时无大风大浪的情况下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而实质的建筑物并不具有抗震性能。这些现象在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屡见不鲜,当然我国在各个地区建筑形态是不相同的,但是在抗震设计上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抗震设计规范,防止出现安全问题。
1.2抗震能力较差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有部分工程在建筑设计上未能达到抗震性能要求。根据近几年来我国在发生地震过程中遭受的损伤来看,我国建筑整体抗震性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未能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性标准和要求。抗震性能是建筑安全性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才能有效保证在发生各种地质灾害时能够将损伤降至最低,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设计上,我国明确指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为建筑物抗震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但是在实际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部分建筑施工单位未能足够重视抗震性能设计,结构设计人员未能正确认识抗震性能设计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工程建设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抗震性能的设计,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安全设计要求进行抗震性能施工。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部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进而大大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性。
1.3结构设计缺乏科学性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受定向思维、传统经验的影响,在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单纯的沿用过去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诸多不合理设计不断得到沿用,进而导致建筑设计中积累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大大降低建筑整体安全性。部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未能正确认识建筑物安全问题,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仅注重表面工作而未能真正落实建筑内在安全设计,导致建筑物看似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而当地质灾害真正发生时其安全性能却未能得到很好地发挥。部分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为获取个人私利而屈从于施工企业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设计出安全性能未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结构,为建筑物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结构设计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较为少见,但是建筑设计行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全程监督和控制,最大限度降低设计过程中安全隐患的累积。
2.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2.1提升设计工作人员的抗震意识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意识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意识,因此要确保建筑结构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性就首先要求高度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不断提升。工程设计单位定期组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知识、抗震规范进行学习,加强对设计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提升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而使设计人员能够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对抗震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才能高度重视抗震环节的设计和落实。此外,工程施工单位还需加强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建立健全建筑结构抗震抗震规范和准则的检查体系,加强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整体安全性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保证建筑在结构设计上的抗震性和安全性均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2.2严把施工建设材料质量关
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的一个基础保证,同时也是一个重要保证。因此,想要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必须从提高施工材料入手。应用高性能、高质量的原材料进行施工才能保证建筑物结构具有高安全性。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加强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防止施工单位为谋取眼前利益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或者应用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禁止质量未能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需加强对建材的选择进行严格把关,仔细核对建材供应商资质,选择信誉佳、口碑好的建材企业。同时,在使用各种建材之前需对其质量、规格等进行严格、全面的检查,确定完全符合工程结构设计标准之后方能使用。加强对建材进行检验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项目结构设计得到真正落实,进而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2.3积极开发新式软件,提高结构设计的科学性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应用更多高科技含量的软件,这些软件的应用可促进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需加强对先进设计软件、设计方法、设计技巧等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同时,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需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积极开发新式软件,并将先进的新式软件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这些高科技含量的新式软件不仅能够促进设计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还能促进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得到更好地落实,进而为建筑物抗震性的提升提供更好保障,推动建筑物整体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结构设计为项目设计中的一个中心环节,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抗震性能,加强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并积极应用高科技含量的相关设计软件和结构软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进而保证工程项目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苏琳,苏琪.利用系数计算多层内框架房屋水平地震作用和楼层地震剪力的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06)
[2]郑宇,王月明,吴芳,毛杰.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平稳随机干扰下的响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01)
[3]宿宗英,赵丽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资讯,2010(20)
摘要:建筑结构是建筑承载荷载、维持平衡、确保外形的重要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强化建筑结构设计,是提升建筑质量、确保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被规划在地质多发区域的情况逐步增加,要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做到对建筑安全性的全面保障。
关键词:结构设计;建筑安全性;对策
引言
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建筑数量和种类的迅速增加,建筑物数量种类的增加给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现实性的要求,应该通过科学的设计来达到建筑安全,满足城市发展和建筑行业的需要。当前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存在抗震设计能力低下,结构设计失误等问题,不但会造成建筑物安全问题,更会影响设计行业的发展。应该从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入手,在结合建筑设计,特别是建筑结构设计相关要求和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结构强度和稳定度设计,实现抗震能力的提升,在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专家决策系统等新兴技术的前提下,创新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工作,形成对建筑安全性能的根本保障。
1.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
1.1 建筑结构中抗震度不够
从近几年国际自然灾害和我国所发生的几起地震来看,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很差,没有达到我国所规定的建筑标准。因此,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是有效减少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关键所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是提高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方向,关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我国已经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在此规范中已经规定“小震不坏60%、中震可修10%、大震不倒2%”的设计策略,但是一些建筑企业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还是不够重视,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也一样不重视,而且有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认识不到位,甚至是不了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忽略了抗震性的原则,造成了建筑物施工仅仅是一个表面过程,在平时无大风大浪的情况下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而实质的建筑物并不具有抗震性能。这些现象在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屡见不鲜,当然我国在各个地区建筑形态是不相同的,但是在抗震设计上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抗震设计规范,防止出现安全问题。
1.2抗震能力较差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有部分工程在建筑设计上未能达到抗震性能要求。根据近几年来我国在发生地震过程中遭受的损伤来看,我国建筑整体抗震性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未能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性标准和要求。抗震性能是建筑安全性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才能有效保证在发生各种地质灾害时能够将损伤降至最低,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设计上,我国明确指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为建筑物抗震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但是在实际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部分建筑施工单位未能足够重视抗震性能设计,结构设计人员未能正确认识抗震性能设计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工程建设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抗震性能的设计,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安全设计要求进行抗震性能施工。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部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进而大大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性。
1.3结构设计缺乏科学性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受定向思维、传统经验的影响,在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单纯的沿用过去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诸多不合理设计不断得到沿用,进而导致建筑设计中积累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大大降低建筑整体安全性。部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未能正确认识建筑物安全问题,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仅注重表面工作而未能真正落实建筑内在安全设计,导致建筑物看似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而当地质灾害真正发生时其安全性能却未能得到很好地发挥。部分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为获取个人私利而屈从于施工企业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设计出安全性能未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结构,为建筑物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结构设计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较为少见,但是建筑设计行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全程监督和控制,最大限度降低设计过程中安全隐患的累积。
2.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2.1提升设计工作人员的抗震意识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意识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意识,因此要确保建筑结构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性就首先要求高度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不断提升。工程设计单位定期组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知识、抗震规范进行学习,加强对设计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提升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而使设计人员能够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对抗震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才能高度重视抗震环节的设计和落实。此外,工程施工单位还需加强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建立健全建筑结构抗震抗震规范和准则的检查体系,加强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整体安全性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保证建筑在结构设计上的抗震性和安全性均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2.2严把施工建设材料质量关
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的一个基础保证,同时也是一个重要保证。因此,想要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必须从提高施工材料入手。应用高性能、高质量的原材料进行施工才能保证建筑物结构具有高安全性。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加强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防止施工单位为谋取眼前利益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或者应用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禁止质量未能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需加强对建材的选择进行严格把关,仔细核对建材供应商资质,选择信誉佳、口碑好的建材企业。同时,在使用各种建材之前需对其质量、规格等进行严格、全面的检查,确定完全符合工程结构设计标准之后方能使用。加强对建材进行检验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项目结构设计得到真正落实,进而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2.3积极开发新式软件,提高结构设计的科学性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应用更多高科技含量的软件,这些软件的应用可促进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需加强对先进设计软件、设计方法、设计技巧等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同时,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需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积极开发新式软件,并将先进的新式软件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这些高科技含量的新式软件不仅能够促进设计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还能促进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得到更好地落实,进而为建筑物抗震性的提升提供更好保障,推动建筑物整体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结构设计为项目设计中的一个中心环节,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抗震性能,加强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并积极应用高科技含量的相关设计软件和结构软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进而保证工程项目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苏琳,苏琪.利用系数计算多层内框架房屋水平地震作用和楼层地震剪力的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06)
[2]郑宇,王月明,吴芳,毛杰.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平稳随机干扰下的响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01)
[3]宿宗英,赵丽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资讯,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