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抠像技术的研究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抠像技术是现代影作品后期处理不可缺少的—项技术。本文通过对影视抠像技术含义和应用的分析,针对影视抠像技术具有静态与动态抠像的特点,提出对影视抠像静、动态应用的详细研究,从实际画面的抠像处理中了解影视抠像技术。最后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影视后期制作中抠像技术的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实用,更加大众化。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影视特效已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甄人们已不再满足过去仅限于现实的拍摄影像,而是追求那种超出现实达到自我完美的想象意境,而这样的意境需要在现实拍摄的基础上加以影视后期技术的修饰才能实现。本文从静态和动态抠像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影视抠像技术的方法及操作过程,为进一步制作影视特效提供有效的帮助。
  影视抠像技术可分为静态影视抠像、动态影视抠像两种。
  1、静态影视抠像
  静态影视抠像顾名思义就是对静态画面的抠像处理所谓静态画面可以理解为单张的静态图片。对于静态图片的抠像,Adobe Phoroshop是一款比较专业又相对大众化的软件Phofoshop中常用的抠图方法是利用工具箱里的“魔术棒”工具、钢笔工具、蒙版以及通道。相对于其他几种方法,通道抠像比较复杂些,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利用Photoshop中的通道进行静态抠像。
  利用a通道抠像是针对于比较复杂的图片首先用Photoshop打一开张人物图然后用钢笔工具选取人物主体部分如图1所示一,建立新图层,将选取的人物主体复制到该图层——复制背景图层——选择背景副本图层,打开通道观察R、G、B三个通道——选择背景与主体对比比较强烈的B通道复制B通道——选择复制的B通道,打开图像菜单里的调整(色阶)——调整色阶数值,将背景与主体区分,这里的主体可以只考虑头发,因为之前的选取已选好人物身体部分,通道调整后加上后期利用画笔将背景与人物区分开,从而选取头发部分。结果如图2所示——在B通道中选取好头发载入选区,回到背景副本图层,将选取的头发部分复制到新的图层,合并先期选好的人物主体图层和头发图层,如图3所示,将人物与头发的组合与新背景合并效果如图4所示。抠出后的人物就可应用于不同的背景,将两者组合后的图像也就达到静态抠像的效果。
  2、动态影视抠像
  动态影视抠像是利用视频编缉和特效制作工具,如:After Effects对一些动态画面中的事物进行抠像。具体制作流程如下:
  首先,把事先拍好的视频素材导入After Effeds7.0,然后把素材拖到时间线内,After Effeds7.0自动新建一个和素材属性一样的合成框如图5所示。
  然后选择钢笔工具,裁切出我们需要做抠像的一部分(人和绿色背景),进行下步的蒙板操作。
  接下来进行抠像,选择EFFect(特效)——Keying(键控)——Color key接着点击Color key特效工具中的吸管工具,吸取绿色背景颜色。接着把Color tolerance数字屙_生,调节到30-50(数值根据画面而定)。这个时候会发现背景颜色并没有完全擦除。
  再选择Color key,然后点击菜单栏Edit--Ouplicate进行Color keg特效应用复制。再选择吸管工具,选择画面中未清除的颜色,调节Color tolerance数字属性。反复进行3-4次操作,抠像完毕。
  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背景被清除,但是人物轮廓的杂色却不能清除,接下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亮度抠像。选择Effec——Matte——Simple Choker——调节Choker Matte数字属性-35,增加轮廓线加粗,然后再选择EFect(特效)——Keying(键控)——Keying light(1,2)一>scree color吸取轮廓线绿色。然后选择Louer——>New——Solid新建固态层,这个时候黑色背景变成了新建Solid的灰色如图6所示。
  为了更好地完成抠像,接着将外置抠像插件Keying light(1,2)——scree gain数值属性调为105,Keyinglight(1,2)——Pre-blue数值属性调为0.8,外置抠像插件Keying light(1,2)——Replace Method属性调为Hard color进行预览,如发现还有杂色则进行各属性微调,如果没有发现则抠像完成。
  
  影视抠像技术的应用前景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影视画面提出了更广的应用要求,抠像技术发展至今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今后,随着数字技术的家用普及化,影视抠像技术将不再是影视剧中独享的深不可及的东西,它将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像家用DV拍摄后的影像,自己就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后期的抠像处理——将自己喜欢画面中的物体转移到另个自己比较喜欢的背景后面当中,实现自己想象中的完美效果。
  展望未来影视技术应用,那将是一幅辽阔的蓝图,这样的蓝图包括了我们生活中所有的数码画面,影视抠像技术也会随之真正的成为贯通整个蓝图的一种基本色。
其他文献
新农村建设的话题,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尤其是生活居住在新农村的朋友,对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就更深了,反而现如今我们城市里生活的人可能对究竟什么是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可能就不甚了解了,大多是从电视新闻或者报刊上了解一些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而前不久我参加的一个采访活动,却使我和很多DV爱好者,直接深入新农村,亲眼见到了和拍摄了新农村的巨大变化。这次活动是BTV9《都市阳光DV生活》栏目和东城区
期刊
《最后的守望》作为上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立项项目之一,是由来自上海大学影视学院08级电视和戏剧等专业的研究生同学共同制作而成的。从四月开始前期准备,到九月后期剪辑完成,共持续五个多月的时间。这是一部关于堕民文化,一种正在消失的文化的纪录。这种通过影像方式的纪录,还基本上是空白的。我们期待通过这些镜头,将自己的足迹,作为一个导引,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曾经存在过的这样一种社会现象!    背景及内容阐述 
期刊
数字电视节目是用卫星传播、地面传播和有线传播这三种方法进行的。现在使用最普及的主要还是地面传播和有线传播。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可以通过电视台制高点的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客户端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视节目。地面广播也是数字电视广播最基本的传输网络形式。  地面数字电视可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收看多媒体电视节目的要求。数字电视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收看内容的多少,而是收看地点的灵活性、收看时段的
期刊
数字化为我们的生活智能化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在笛卡尔所处的时代地球被认为是二元的,人类是有智慧的,地球没有智慧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世界的数字基础架构和物理基础架构开始相互融合了,地球可以智慧了,道路、桥梁、工厂、矿山、医院都可以智慧了,可以真正和人类进行交流和互通信息。简单说让地球“说话”。了,数字化提供了人与物理人之外的一切可以通畅交流的语言,与人类相关的一切都可以表达了,只不过复杂程度不同而
期刊
新西兰,这个座落在南半球、仅拥有400万人口的岛国,自2000年以来,在世界影视业界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除了蜚声戛纳电影节的《钢琴课》和多伦多电影节的《骑鲸人》以外,蝉联两届奥斯卡奖的《指环王》更是吸引了全球影视界的目光。  在刚刚迈入21世纪时,新西兰政府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无烟产业”可能称为该国最有潜力的产业。在2000年,新西兰就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调研,统计出该产业产值占GDP的3%,就业人数占
期刊
除了传统的滤镜、转场特效之外,还有一种编辑人员使用相当频繁的效果就是利用黑白位图或者动画素材来作为遮罩,合成两层视频。这次我们就来看—下在EDIUS中如何实现这种效果。熟悉EDIUS的朋友可能会想起经典的“转换法”:在素材库中将其中一个视频与遮罩层合成为1个带Alpha通道的HQ文件,再拿来与其他视频混合。但是这里我们介绍的轨道合成法与之相比有更大灵活性和可控性。    (一)Adobe PREM
期刊
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无树木的冻土地带所组成。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洲,欧洲,北美洲三洲所环绕。面积约为1310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小最浅的大洋。北极地区的生物包括冰中的微生物、鱼类与海洋哺乳动物、陆地动物等。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奇特的动物种群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探访。  2008年的春节前后,我曾有幸登上过南极大陆,那是
期刊
三月份美国BD影碟机市场扑朔迷离:之前为了和HD DVD争夺市场,昂贵的蓝光影碟机一再降价,最低甚至降至300美元以下;而今,在失去了竞争威胁后又开始纷纷涨价了。据最新统计,BD影碟机(不含PS3)的平均售价已经涨至400美元左右。  而国内也传出了“坏消息”:由于担心授权国内碟机厂商生产BD影碟机后,可能导致整机价格下降过快,BD联盟暂时还不会授权国内厂商生产BD影碟机,而是以推广自有品牌BD影
期刊
婚纱照MTV,顾名思义就是“婚纱照的音乐电视”,是一种将相片创造性地融入配以音乐的动态画面中,制作成DVD光盘,用于欣赏、珍藏的新型相片载体,过去又叫电子相册。几乎每一个从事这行业的人都会自己制作一些这类片子,但因为每个人的制作水平不同,因此质量也参差不齐。  短短数年,婚纱照MTV已经从过去的简单地将相片配上音乐放到电视上呈现出来,发展到整个行业制作专业模板,讲究装饰效果。“从无到有”——“求变
期刊
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统辖媒介、新媒体传播普泛性影响的时代。就网络而言,其发展速度的确为人始料不及,时至今日,关于网络的文化研究也还没有跟上发展的速度。这是个新媒介时代到来带来的急迫问题。早在2003年指导研究生写作关于“网络谣言”、博客研究等相关于网络的学位论文时,许多人对于网络为何的认知还模糊不清,更不用说对于网络社会的价值和影响力有什么清晰的认识。在后来一年以及延后的学位论文答辩中,博士硕士接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