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航母Style”激发民众自豪感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yo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侧屈腿,倾上身,食指和中指并拢指向右前方,脸背对着手指的方向大喊一声“走你!”。这两天,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舰载机起降演习现场飞行助理一个指示战机起飞的动作,被网友们纷纷效仿。大家在车站、广场、马路、家里创作了各种“走你”姿势,被冠以“航母Style”在网上迅速走红。
  11月26日晚,“航母Style”登陆央视新闻联播,被赞之为“祖国强大振奋人心”,也让这个网民“笑搞”的模仿,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
  一次舰载机的起降训练是否就让民众普遍感受到了“祖国强大”,我们不敢妄自代网友表达。从大家模仿动作、扮演角色的各种形态上来看,更多的是娱乐成分。但娱乐之中也能见精神。在网友们奇形怪状的Pose中,在老人、小伙背上贴着“起飞”“起灰”的字样里,分明浸透着浓浓的自豪感、得意情。
  “航母Style”很显然是从“江南Style”中得到的灵感。一段时间里,来自韩国的“江南Style”风靡全球,网络上,电视里,生活中,鸟叔的骑马舞无处不在,成为最时尚的娱乐镜头。在中国,民众丝毫没有因为它是“舶来品”而加以拒绝,发挥的程度比起韩国本土还要来得疯狂。但是,当鸟叔跳着马步能蹦到联合国总部还受到潘基文接见的时候,当奥巴马在紧张繁忙的总统竞选中还不忘以骑马舞来调节一下情绪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江南Style”引发的那份自豪感还是属于大韩民国。
  国家的富强要体现在实力上。实力显示在数据、显示在物件、显示在对比中,但这一切需要让民众真切地感知,才能真正激发出内心的自豪感。在调动民众的自豪感上,我们国家历来不乏有效的手段,如举行盛大游行,操练划一方阵,装饰豪华彩车,排演大型歌舞,举办恢弘展览等等。这一切都能够刺激感官,震撼心灵,起到瞬间征服观众的效果。可是,对于广大民众来讲,他们往往只是旁观者、局外人,电视中观看盛况,图片前感受辉煌,缺乏真切体验和参与其中,那份自豪感有可能只停留在短暂的流光溢彩印象上。
  “江南Style”能够一夜走红,人人跃动,就在于奔放的音乐配以明快的舞步,让人一听乐曲就想蹦,一迈舞步便撒欢,酣畅淋漓,尽情忘我。而“走你”之所以为大家喜为效仿,如“江南Style”一样,只一个简单动作,好做又易学,神气又潇洒。韩国民众起初在跳骑马舞的时候,未必能领略出民族自豪感,就是兴奋激情而已;我们的网友们在喊出“走你!”的时候,未必能深刻了解拥有航母对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分辨出“企业”级与“尼米兹”级航母的区别。但在挥手一指天空的刹那,想象着舰载机在自己面前轰鸣而起,在我们的领海也拥有了如电影中庞大航母甲板上威武雄壮的舰载机队列,心中的豪情会顿时油然而起,大国国民的骄傲尽展胸臆。
  “航母Style”闪亮网络后,有网友预测,这个动作注定要火。还有网友认为,那一跪一指的“走你!”,要评为“年度姿势”。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个由网友们以娱乐方式模仿的动作,得到了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央视当天《新闻联播》播出后,第二天许多主流纸媒在头版突出位置用大篇幅来进行报道,搞得大家都跃跃欲试,要比划一番。在这种明显的变化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主流媒体对民间感情真实流露的重视,领略到民众在娱乐搞笑中体现出来的正能量已经成为了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可以说,自从网络表达方式极大丰富化之后,民众从来不缺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爱憎好恶的幽默与智慧。在奔向全面小康和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我们需要以大投入的正面宣传、艺术作品来激励大众,同时更要重视民众自发的励志表达。有时候,一个让大家喜闻乐见情趣无比的动作对整个社会的激励作用,不见得比专业队伍精心组织精心制作的一件大部头作品的感染力要差。
  责任编辑 华南
其他文献
传统艺术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值得广泛传承。小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里面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艺术融入美术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同时激励学生主动传承和保护传统艺术。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将传统艺术融入美术教学中呢?作为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师,既要深入掌握教材知识,也要注重其与传统艺术的融合,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辟适宜的融入途径,最大化促进美术课堂教学。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是在反辽取胜中建立金帝国,继之又指挥金兵分两路进军辽廷领地东北全境,其在东路的战略是在金军主攻东京辽阳府的同时,对其属下的辽阳和辽南大地民族关系复
山林与臺閣是明初至明中葉士人關心的一個話題。通過比較這個時期幾位文壇領袖的山林与臺閣之論,可以探討明初至明代中葉士人詩學觀念的變化及真正代表創作實踐精神的詩歌主
妇女簪花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在我国很早就产生了。然而在其流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变异之一便是不光妇女簪花,连男子也簪花。早在唐代就出现了男子簪花的现象,不过尚不普遍。到了宋代,才日益普遍起来,而且还成为某些典礼的仪节。  邵雍的“头上花姿照酒卮”,梅尧臣的“欲插为之醉,但惭发星星”,杨万里的“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陆游的“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等诗句,都是簪花习俗在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