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之大,无奇不有。人各有所好,有的爱喝酒打牌搓麻将,有的爱种花养鸟,还有的喜欢在客厅里摆放个精致的玻璃缸养起漂亮的小金鱼。大都想在清闲的时候打发时间,或享受生活的安逸。而我这个人,什么都不会,唯独对种花还是情有独钟的。对于养鸟人士的那份休闲,我还是持有羡慕之心甚至有崇敬之意。他们把鸟儿当成最好的朋友,他们关心鸟儿比自己还要多,憋在心里的悄悄话只能跟鸟儿说。我听说有些人还神奇地调教鸟学会说起了人话,甚至还会唱歌吟诗骂人呢。了不起啊!我这个人除了上网、看看书之外,就是爱串门聊天,听听别人街边奇闻鲜事或迷醉于一些远古时候的翻版故事。
每当店里没人、生意冷清的时候,我喜欢走过对面卖采油的达孔叔屋檐下小坐,聆听他精彩的故事。达孔叔是一个非常乐观向上的八旬老人。他很健谈,人老心不老,看书看报是他的喜好。他不忙的时候,除了太困,他才会靠在椅子上打个盹,一般情况下,手不离书报。因此,他的知识非常广泛,熟古知今,精彩故事娓娓道来,能让你捧腹大笑,留下犹新的记忆。他还能把一些远古的经典故事说得头头是道,感人肺腑。
记得有一次,有个人挑着精致的鸟笼从我家门前走过,里面跳跃着各种各样羽毛奇异的鸟类。我很看好,便过去问问价钱,想买只给小孙女养着逗乐。我瞄了一会,还真选中了一只红冠绿衣的轻灵小鸟儿准备付钱,这时,达孔叔走过来了。他问我:“你也要养鸟?”我只是笑笑。他接着又说:“养鸟不如养只鸭子来下蛋好,你要养鸟之前,得听我给你讲个故事再养也不迟。”我看看他,放下了鸟笼。回到他门前,他给我搬来张凳子,开始给我讲起了故事。
有一次,他头晕便到王怀森的私人门诊量血压。他看到王医生家里养着三只鸟,鸟儿在笼子里蹦来跳去的,看起来很逗很惹人欢,嘴里还“啾,啾,啾”叫个不停,迷离的眼神总是往外观看。孔叔看看鸟,又看看透着光线不远的窗口,对着王医生说:“王医生,你养的鸟还真多喔,养一只罪已经够大了,三只该当何罪?”正在给人看病的王医生抬起头疑惑地看着他,其中有一个年轻的病人开口问:“养鸟有什么罪?主人待它好,它在里头吃好的,吃饱了就唱歌,幸福死了。”达孔叔接着对那年轻人说:“那我把你关在铁笼里面,天天给你炖猪脚,煮海鲜,吃干饭,不让你洗澡更衣,不给你跟朋友亲人见面,你说你舒不舒服,幸不幸福?”那个年轻人“啊啊啊”答不上话来。后来达孔叔才给她们讲了这么个感人的故事。
从前,有个酷爱养鸟的人,他特地跑到大森林里捕捉了一只非常美丽的鹦哥,还把鹦哥当成挚爱来奉养,给鹦哥吃香喝辣还常常和鹦哥说悄悄话。这鹦哥比人还机灵敏捷,不但学会了说人话,还会唱歌跳舞,更让人奇思异想的是这只鹦哥还会吟诗作词,而且非常形象生动。主人乐坏了,他到处夸奖它的鹦哥聪明,常常提着鸟笼出去显耀鸟的本领。此事,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来观看的人也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主人的名声越来越大,流传越来越广。后来,此事流传进皇宫,飘进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一听民间有这等神奇之事,立刻宣旨,召调养鹦哥的人进宫问话。主人一听,心里偷偷乐坏了,在心里嘀咕着:一定是鹦哥给他带来好运,享福的好日子到了。随着宫里的太监,他进了王宫,低头跪在皇上的面前候听皇上问话。龙椅上的皇上问:“下面这位小民,君听闻你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鹦哥,而且还会唱歌跳舞,吟诗作词,可有这等事?如实道来!”鹦哥主人“是,是,是”唯诺应答。皇上又道:“你说你的鹦哥能唱会跳,还吟诗作词此事当真?若真有这等事,我将给你此生用不完的金银珠宝,还封赏你,要是有半点虚假,就是欺君之罪,要砍头谢罪的。”养鹦哥的人心里有数,立刻喜上眉梢,谢过皇上,匆匆赶回去带着鹦哥一路调教鹦哥要好好表现,内心充满了喜悦感。他自以为这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到了皇上身边,他信心十足地把心爱的鹦哥放在已经摆好的桌子上,示意鹦哥给皇上请安。可是,不管他如何挪嘴使眼动手势鹦哥就是不理他,甚至还低下头,只顾弄羽毛,啄爪子。鹦哥的主人开始慌张,最后对着鹦哥指骂,甚至还给鹦哥下跪了,鹦哥却把脸扭到一边。皇上见状,立刻指着养鹦哥人喝道:“大胆刁民,糊弄是非,欺君之罪定当杀头!”那个养鹦哥的人啊,白白就搭上了命!鹦哥见主人头被砍后,开始低沉地说起话来,而后,又唱歌又跳舞还鼓掌。皇上见状问鹦哥:“你的主人被砍头而死,你为何不伤心反而高兴呢?”鹦哥垂泪道:“头戴红帽穿绿衣,鹦哥含笔口吟诗。母在深山饥饿死,此仇不报到何时?”皇上一听惊呆了,立刻命人把鹦哥放回大森林里,加以保护。
听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波飞浪涌,久久未能平静。是啊,爱,需要一个温暖的空间来滋养。无论是对待孩子,或者自己心爱的人,要多包容和体谅,适当给予自由的小天地,因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幸福。渴望自由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心愿,也是万物生灵的灵魂寄托。我想,动物们也一样有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的安全,给予它们自由,草原无边任它们奔跑,晴空万里任它们飞翔……
补锅郎的爱情故事
文化大革命时期,村里有个长得如芙蓉出水的王家女孩跟邻村一个补锅郎相好上了,近乎谈婚论嫁。此事如八月秋风把整个村庄吹得沸沸扬扬,也吹进了女孩家的小院落。女孩的母亲闻听女儿找对象了,而且是周家补锅那小子,气得鼻孔冒烟,打鸡骂狗,冲着厨房里的女儿破口大骂:“你真是没有脑啊,眼睛长到耳根后了是不是?天地阔开开的,男人一排排,你怎么就看上这窝囊废,羞得我都不敢出门了,我真是白养你了。”说完,一屁股坐在苦楝树下的石磨盘上泣不成声。后来越想越气愤还跑到男方家骂天骂地骂祖宗,坚决反对这门婚事。这主要原因是自己感觉女儿找个补锅的当女婿太失颜面不光彩。
当时村里人有个偏见:嫁鸡嫁狗,也不要嫁给补锅的猫。在很多人的眼里,补锅是一种非常低等的行业,走村串户,起早贪黑,脏兮兮的还经常吃隔夜饭,萝卜干和咸蛋就是他们生活的主菜肴。在那个年代,没有自行车,只靠一条扁担两个筐,东南西北去流浪,到哪住哪;经常在人家的屋檐下过夜,日子过得很清苦。腊月寒冬,冷风彻骨,一床脏棉被就挨到了年尾。这种艰苦的生活,村里人心知肚明。凡搞补锅这行业的路途艰辛,遭受酸楚。眼睁睁看着女儿就要去受苦,当父母的怎么会同意这门婚事呢?男方提来的彩礼统统退了回去,还把媒婆臭骂了一番。
有一回,逢下雨天,女孩家煮猪水的大铁锅漏水了。漏水的锅就像托不住雨水的房屋,无法生火起锅。以前生火煮饭全是用稻草或花生梗来操作,若潮湿了,就会冒烟呛鼻眼泪流,甚至断火。女孩的母亲踱来踱去,急皱眉头,想来想去还是推开了女儿的闺房。看着坐在床上织毛衣的女儿,母亲开口道:“秀怡啊,我们家的锅漏水了,无法生火,待天黑,这群母猪与崽就会闹天塌了!”’女儿头也没抬,手里的针线越挑越快。抛出一句“锅漏水了告诉我干嘛,我又不是补锅的。”她母亲走进来坐在女儿的身旁,还帮女儿拉拉线。接着又说:“秀怡啊,你跟小周熟,你就帮娘的忙吧,你帮娘的忙就等于帮你自己,况且,娘已经骂了人家得罪了人家。”女儿斜瞄了一眼眼前的老妈,做了个鬼脸说:“你不是说补锅的低等下贱吗?你不是说有多远离人家多远吗?你骂人家不剩一指甲,三代祖宗的崖岩缝隙你都唱完了,我哪有脸再进人家的家门?”女儿说完低下头又开始织毛衣,母亲急了,捉住女儿的手说:“秀怡,别说了,锅全靠你了,这个忙,你一定要帮。要不然,晚上猪可能要打死架咯。”无论如何费口舌,女儿就是不买她的账还说:“要去你去,解铃还须系铃人,你骂了人家,就该当面道歉!”
以前,不是你有钱就可以轻易买到锅的,想买锅,得用一种当地叫“铛”的金属到几十公里外的儋州县城去换取。因此,当时给人们带来大大的不便。女孩的母亲无奈,将羞耻丢到一边,双手举托着铁锅,走走停停,汗水淋漓,厚着脸皮去男方家求急。男方见状,不计前嫌,热情款待,立刻起火抽风帮她修补好锅。女孩的母亲提着修得牢牢实实的铁锅一路思量,还不停地自责。她的内心仿佛已经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她黯然的思想。她终于明白,补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行业,没有补锅的人,一些人就无法正常地生活。她一边走一边想,心路渐渐开通。
一回到家,母亲就对着正在院子里喂鸡的女儿说:“闺女啊,看补锅那小子挺老实厚道的,脑瓜也精灵好使,过小日子应该没问题。你的婚事,娘以后也不爱管了,你想怎就怎吧。”女儿眯着眼看着母亲,又看看刚补好的铁锅,捂着嘴偷偷地笑了……
每当店里没人、生意冷清的时候,我喜欢走过对面卖采油的达孔叔屋檐下小坐,聆听他精彩的故事。达孔叔是一个非常乐观向上的八旬老人。他很健谈,人老心不老,看书看报是他的喜好。他不忙的时候,除了太困,他才会靠在椅子上打个盹,一般情况下,手不离书报。因此,他的知识非常广泛,熟古知今,精彩故事娓娓道来,能让你捧腹大笑,留下犹新的记忆。他还能把一些远古的经典故事说得头头是道,感人肺腑。
记得有一次,有个人挑着精致的鸟笼从我家门前走过,里面跳跃着各种各样羽毛奇异的鸟类。我很看好,便过去问问价钱,想买只给小孙女养着逗乐。我瞄了一会,还真选中了一只红冠绿衣的轻灵小鸟儿准备付钱,这时,达孔叔走过来了。他问我:“你也要养鸟?”我只是笑笑。他接着又说:“养鸟不如养只鸭子来下蛋好,你要养鸟之前,得听我给你讲个故事再养也不迟。”我看看他,放下了鸟笼。回到他门前,他给我搬来张凳子,开始给我讲起了故事。
有一次,他头晕便到王怀森的私人门诊量血压。他看到王医生家里养着三只鸟,鸟儿在笼子里蹦来跳去的,看起来很逗很惹人欢,嘴里还“啾,啾,啾”叫个不停,迷离的眼神总是往外观看。孔叔看看鸟,又看看透着光线不远的窗口,对着王医生说:“王医生,你养的鸟还真多喔,养一只罪已经够大了,三只该当何罪?”正在给人看病的王医生抬起头疑惑地看着他,其中有一个年轻的病人开口问:“养鸟有什么罪?主人待它好,它在里头吃好的,吃饱了就唱歌,幸福死了。”达孔叔接着对那年轻人说:“那我把你关在铁笼里面,天天给你炖猪脚,煮海鲜,吃干饭,不让你洗澡更衣,不给你跟朋友亲人见面,你说你舒不舒服,幸不幸福?”那个年轻人“啊啊啊”答不上话来。后来达孔叔才给她们讲了这么个感人的故事。
从前,有个酷爱养鸟的人,他特地跑到大森林里捕捉了一只非常美丽的鹦哥,还把鹦哥当成挚爱来奉养,给鹦哥吃香喝辣还常常和鹦哥说悄悄话。这鹦哥比人还机灵敏捷,不但学会了说人话,还会唱歌跳舞,更让人奇思异想的是这只鹦哥还会吟诗作词,而且非常形象生动。主人乐坏了,他到处夸奖它的鹦哥聪明,常常提着鸟笼出去显耀鸟的本领。此事,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来观看的人也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主人的名声越来越大,流传越来越广。后来,此事流传进皇宫,飘进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一听民间有这等神奇之事,立刻宣旨,召调养鹦哥的人进宫问话。主人一听,心里偷偷乐坏了,在心里嘀咕着:一定是鹦哥给他带来好运,享福的好日子到了。随着宫里的太监,他进了王宫,低头跪在皇上的面前候听皇上问话。龙椅上的皇上问:“下面这位小民,君听闻你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鹦哥,而且还会唱歌跳舞,吟诗作词,可有这等事?如实道来!”鹦哥主人“是,是,是”唯诺应答。皇上又道:“你说你的鹦哥能唱会跳,还吟诗作词此事当真?若真有这等事,我将给你此生用不完的金银珠宝,还封赏你,要是有半点虚假,就是欺君之罪,要砍头谢罪的。”养鹦哥的人心里有数,立刻喜上眉梢,谢过皇上,匆匆赶回去带着鹦哥一路调教鹦哥要好好表现,内心充满了喜悦感。他自以为这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到了皇上身边,他信心十足地把心爱的鹦哥放在已经摆好的桌子上,示意鹦哥给皇上请安。可是,不管他如何挪嘴使眼动手势鹦哥就是不理他,甚至还低下头,只顾弄羽毛,啄爪子。鹦哥的主人开始慌张,最后对着鹦哥指骂,甚至还给鹦哥下跪了,鹦哥却把脸扭到一边。皇上见状,立刻指着养鹦哥人喝道:“大胆刁民,糊弄是非,欺君之罪定当杀头!”那个养鹦哥的人啊,白白就搭上了命!鹦哥见主人头被砍后,开始低沉地说起话来,而后,又唱歌又跳舞还鼓掌。皇上见状问鹦哥:“你的主人被砍头而死,你为何不伤心反而高兴呢?”鹦哥垂泪道:“头戴红帽穿绿衣,鹦哥含笔口吟诗。母在深山饥饿死,此仇不报到何时?”皇上一听惊呆了,立刻命人把鹦哥放回大森林里,加以保护。
听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波飞浪涌,久久未能平静。是啊,爱,需要一个温暖的空间来滋养。无论是对待孩子,或者自己心爱的人,要多包容和体谅,适当给予自由的小天地,因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幸福。渴望自由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心愿,也是万物生灵的灵魂寄托。我想,动物们也一样有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的安全,给予它们自由,草原无边任它们奔跑,晴空万里任它们飞翔……
补锅郎的爱情故事
文化大革命时期,村里有个长得如芙蓉出水的王家女孩跟邻村一个补锅郎相好上了,近乎谈婚论嫁。此事如八月秋风把整个村庄吹得沸沸扬扬,也吹进了女孩家的小院落。女孩的母亲闻听女儿找对象了,而且是周家补锅那小子,气得鼻孔冒烟,打鸡骂狗,冲着厨房里的女儿破口大骂:“你真是没有脑啊,眼睛长到耳根后了是不是?天地阔开开的,男人一排排,你怎么就看上这窝囊废,羞得我都不敢出门了,我真是白养你了。”说完,一屁股坐在苦楝树下的石磨盘上泣不成声。后来越想越气愤还跑到男方家骂天骂地骂祖宗,坚决反对这门婚事。这主要原因是自己感觉女儿找个补锅的当女婿太失颜面不光彩。
当时村里人有个偏见:嫁鸡嫁狗,也不要嫁给补锅的猫。在很多人的眼里,补锅是一种非常低等的行业,走村串户,起早贪黑,脏兮兮的还经常吃隔夜饭,萝卜干和咸蛋就是他们生活的主菜肴。在那个年代,没有自行车,只靠一条扁担两个筐,东南西北去流浪,到哪住哪;经常在人家的屋檐下过夜,日子过得很清苦。腊月寒冬,冷风彻骨,一床脏棉被就挨到了年尾。这种艰苦的生活,村里人心知肚明。凡搞补锅这行业的路途艰辛,遭受酸楚。眼睁睁看着女儿就要去受苦,当父母的怎么会同意这门婚事呢?男方提来的彩礼统统退了回去,还把媒婆臭骂了一番。
有一回,逢下雨天,女孩家煮猪水的大铁锅漏水了。漏水的锅就像托不住雨水的房屋,无法生火起锅。以前生火煮饭全是用稻草或花生梗来操作,若潮湿了,就会冒烟呛鼻眼泪流,甚至断火。女孩的母亲踱来踱去,急皱眉头,想来想去还是推开了女儿的闺房。看着坐在床上织毛衣的女儿,母亲开口道:“秀怡啊,我们家的锅漏水了,无法生火,待天黑,这群母猪与崽就会闹天塌了!”’女儿头也没抬,手里的针线越挑越快。抛出一句“锅漏水了告诉我干嘛,我又不是补锅的。”她母亲走进来坐在女儿的身旁,还帮女儿拉拉线。接着又说:“秀怡啊,你跟小周熟,你就帮娘的忙吧,你帮娘的忙就等于帮你自己,况且,娘已经骂了人家得罪了人家。”女儿斜瞄了一眼眼前的老妈,做了个鬼脸说:“你不是说补锅的低等下贱吗?你不是说有多远离人家多远吗?你骂人家不剩一指甲,三代祖宗的崖岩缝隙你都唱完了,我哪有脸再进人家的家门?”女儿说完低下头又开始织毛衣,母亲急了,捉住女儿的手说:“秀怡,别说了,锅全靠你了,这个忙,你一定要帮。要不然,晚上猪可能要打死架咯。”无论如何费口舌,女儿就是不买她的账还说:“要去你去,解铃还须系铃人,你骂了人家,就该当面道歉!”
以前,不是你有钱就可以轻易买到锅的,想买锅,得用一种当地叫“铛”的金属到几十公里外的儋州县城去换取。因此,当时给人们带来大大的不便。女孩的母亲无奈,将羞耻丢到一边,双手举托着铁锅,走走停停,汗水淋漓,厚着脸皮去男方家求急。男方见状,不计前嫌,热情款待,立刻起火抽风帮她修补好锅。女孩的母亲提着修得牢牢实实的铁锅一路思量,还不停地自责。她的内心仿佛已经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她黯然的思想。她终于明白,补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行业,没有补锅的人,一些人就无法正常地生活。她一边走一边想,心路渐渐开通。
一回到家,母亲就对着正在院子里喂鸡的女儿说:“闺女啊,看补锅那小子挺老实厚道的,脑瓜也精灵好使,过小日子应该没问题。你的婚事,娘以后也不爱管了,你想怎就怎吧。”女儿眯着眼看着母亲,又看看刚补好的铁锅,捂着嘴偷偷地笑了……